如何用數學思維培養專注力
如何用數學思維培養專注力?專注是做好一切事情的開端。小學生的精力易于分散,專注力差,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專注力,是小學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項內容。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如何用數學思維培養專注力,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如何用數學思維培養專注力
保護學生學習數學的愿望
學生的心靈是脆弱和敏感的,我們在課堂上的一個隨意的眼神,一個輕微的動作,一句無心的話,都會在他們的心里掀起波瀾,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帶來正面或者負面的影響。在日常的教學輔導中,教師不能以學生數學成績的好壞分層次,區分出所謂的“優等生”和“差等生”。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上課提問的時候,容易讓一些舉手積極的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不經意間忽視了那些習慣于沉默的學生,并且對于回答的正確率抱有太急功近利的想法。如果學生回答的正確,教師很高興,學生的回答出現了錯誤,教師難免怒形于色,對學生予以指責或者訓斥。這樣的做法,會令學生產生答題畏懼心理,因為擔心答錯受到斥責而不敢主動、積極地回答問題。久而久之,那些當初頗有積極性的學生也退縮了,而本來就不夠積極的學生則更加止步不前,從而造成課堂氣氛沉悶、乏味,沒有吸引力,學生不愿意跟著老師的講授參與教學,逐漸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
因此,在日常的授課中,教師需要以廣博的心胸接納任何水平層次的學生,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給予相同的關注和對待,不放棄,不拋棄任何一個學生,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不同班級,甚至同一個班級的學生都會有不同的學習基礎,作為任課教師,要懂得區分不同的學生在知識、能力和興趣方面的差異,然后配合授課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的題目,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收獲。
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人類,尤其是孩子們創造力的來源和求知的原動力,只要他們對某一方面的事情感興趣,就會投入無限的追尋、實踐和探知中。 小學生對于任何不了解的事物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總想探究為什么。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求知欲空前高漲的最佳時段,引導學生源源不絕地探究數學的奧妙。在數學的教學中,教師都能深刻地感覺到:凡是那些數學成績比較不錯的孩子,往往對數學學科有著濃厚興趣,能積極、主動地獲取數學知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被激發出來,數學水平會有顯著的進步和提高,數學素質也會相應提高。而那些對數學興趣寥寥的學生,則學習成績總是在后邊徘徊,很難有質的提高。因此,激發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當務之急,只有學生學習的興趣被激發出來了,上課才能聽得認真,學得快樂,密切配合老師的步伐,取得明顯的進步。
為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的授課內容應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提倡多樣性、趣味性、生活化和情景化。因為小學生的抽象理解能力相對較弱,教師的講課內容達到這“四化”,學生就會覺得容易感知和易于理解,相對容易融入學習過程。比如,有的知識需要實物演示,要讓學生真切地觸摸;有的知識需要課件演示,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制作課件的過程中;還有的知識可以通過設計一些游戲、競賽的等形式讓學生參與,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真實的數學。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通過觀察多問幾個為什么,自己再通過動手操作、實驗、詢問老師等途徑尋找答案,得出結論。
2數學思維方法
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情感
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只有學習態度改變了,對學習數學形成正確的認識,學生才能真正地從心底里熱愛數學,變機械、被動地接受知識和學習為靈活、主動地吸收知識。古代圣賢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只能來源于他們的內心。我們只有琢磨孩子們的心理特征和內心的需要,采取他們喜歡和能夠接受的傳授方法,循序漸進地引導他們的興趣,才能有效地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學生一旦從學習中感受到樂趣和成功的喜悅,便會加強學習的動機,更加喜歡數學。
教師教學時,要轉變單純教的觀念,把自己從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中抽離出來,以朋友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營造寬松、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從心理上得到完整的安全感。在放松的狀態下,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的奧妙,通過與他人合作交流進行實驗、觀察、演算等一系列過程,在探究中發現學習數學的意義,從而愛上數學。
排除緊張和雜想
緊張和雜想是影響小學生專注力的最大因素。因此,在培養小學生專注力時,老師首先應讓學生學會排除學習或做事前心里的緊張和雜想。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來排除學生心里的緊張和雜想:1.教學生學會做深呼吸。做深呼吸可以有效地排除心里的緊張和雜想,很多練習氣功者,在習功前都要做幾次深呼吸,目的在于排除心里的緊張和雜念,使心境處于一種自然鎮靜的狀態。所以在課前、考試前等,讓學生多做幾次深呼吸,可以有效地排除其心里的緊張和雜想。
2.讓教學過程“趣”起來。筆者曾做過這樣的調查,在課堂上精力易分散的學生,有83%是對老師的教學感到無味,有的竟生感厭煩,從而想到別的地方。所以,老師在教學中盡量使教學活動“趣”起來,這也是提高學生專注力排除雜念的有效方法。3.多采用參與式的教學。筆者調查在課堂上精力易分散的學生中,有12%的學生是因為在教學過程中,被冷落,沒有得到參與教學活動。因此,采用參與式的教學,也是提高學生注意力排除心里雜想的另一種方法。
3數學思維方法
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
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刻性,實際上就是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數學教學中應當教育學生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學會全面地思考問題,養成追根究底的習慣。 數學思維的敏捷性主要反映了正確前提下的速度問題。運算速度不僅僅是對數學知識理解程度的差異,而且還有運算習慣以及思維概括能力的差異。
數學教學中,應當時刻向學生提出速度方面的要求,使學生掌握速算的要領。 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應當增強數學教學的變化性,為學生提供思維的廣泛聯想空間,使學生在面臨問題時能夠從多種角度進行考慮,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舉一反三”。
緊扣概念的本質,促成概念的串聯與整合,形成概念的立體網絡
通過新舊知識的廣泛的、密切的聯系,揭示了數學抽象的思維方式,擴大了知識的容量,使概念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增加了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有利于數學結構化和系統化觀念的形成。把相關概念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知識網絡體系,學生獲得的概念一個個層層積累起來,教師要善于引導他們把相關知識縱橫聯在一起,使學生能站在某一個概念點上勾勒出立體概念網,形成整體認識。例如初中函數部分的教學,通過對生活中數量間的變化關系的認識,逐步形成函數的概念,再將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綜合在一起,在充分掌握各函數的本質特征后,分析總結出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加深對函數概念的理解。
數學中的概念有些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相互依存的。要善于及時引導學生把有關概念歸納串聯起來,融會貫通,充分揭示它們之間的內部規律,從而使學生對所學概念有個全面、系統的理解,有助于學生在解題時對數學問題的剖析,較能準確定位所要運用的數學概念。
4數學思維方法
開放問題,多方探索
在教學中。教師要十分注意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渴求,使他們能帶著一種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有一道題目是:在1,3,5,6,9這一串數中,哪一個數與眾不同?我提問學生后,一名學生站起來說:“6與眾不同,因為這五個數中只有6不是奇數。如果把6換成7就有規律了。”我很滿意這名學生的回答,于是補充說:“回答得很好,把6換成7后。這一串數就成了連續的奇數。而且每一個都比它前面的一個多2。這就是你們將來到中學要學習的等差數列。”此時,教室里活躍起來了,有同學站起來說:“老師,這一串數中,3,5,6,9都大于最小的質數2;
而1卻小于2,所以說1與眾不同。”又有同學說:“我發現,3與眾不同,因為3是它前后兩個相鄰數的平均數。而其他的數都沒有這個規律。”“1與眾不同,因為l是奇數,而且是最小的奇數。”“6和其他的數不同,因為這五個數中,只有6才是2的倍數。”“這五個數中。能寫成三個連續整數之積、和的只有6,這也能說明6和其余的數不同。”
引領學生的思維逐步深入
數學思維能力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潛在影響。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題路是依據,學路是主體,教路是主導,三者要融為一體,達到最佳狀態,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而要達到上述目的,教師在課堂傳授知識時,務必要抓住問題的關鍵循循善誘,啟而有法,讓學生積極去想,主動獲取知識,提高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盡可能地創設一些生動的教學情境,結合學生感興趣并熟悉的事物,把生活中的數學生動地展現在課堂中,使學生眼中的數學不再是簡單的數學,而是富有聯系和相互連結的動感知識。教師簡潔、清晰、富有邏輯性的導語提示,會以最佳狀態引領學生思維逐步深入。
相關文章:
1.如何培養數學思維
如何用數學思維培養專注力





上一篇:思維導圖如何培養數學思維
下一篇: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數學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