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各學科學習方法 > 生物學習方法 >

    中考生物必背知識點整理總結人教版

    時間: 夢熒0 分享

    雖然生物不是主科,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生物知識的復習,應該同樣重視起來。那么關于中考生物知識點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準備的一些中考生物必背知識點整理總結人教版,僅供參考。

    中考生物必背知識點整理總結人教版

    中考的生物知識點總結大全

    中考的生物知識點總結 1

    1、砧木的作用只是為接穗提供營養物質

    2、扦插適用于容易產生不定根的植物例如:柳、榕樹、番薯、葡萄、月季等

    3、植物組織培養的優點:科技含量高、繁殖速度快、可以培養脫毒幼苗,常用植物的莖尖培養脫毒苗

    4、植物扦插:莖段一般保留2個節,莖段上方切成水平的,下方切成斜向的(增加汲水面積),選用較粗,有生活力,帶節的枝條,這樣易于生根和長芽,同時沙質土壤,透氣好,土壤濕度在50~85%,有利于吸收水分

    5、家蠶只有幼蟲期吐絲,要增加吐絲量就要延長幼蟲期時間

    6、抱對有利于提高受精率

    7、鳥類的生殖發育過程:求偶→繁殖→筑巢→產卵→孵卵→育雛

    8、卵黃、卵白為胚胎發育提供營養物質。胚盤內含有細胞核,是胚胎發育的場所。受精的胚盤將發育為雛鳥。氣室暫時儲存空氣,為胚胎發育提供氧氣。卵殼上的氣孔能夠確保氣體交換的進行

    9、已受精鳥卵產出前已發育為多細胞胚胎,鳥卵離開母體即停止發育的原因是外界溫度太低,需要孵化

    10、有些性狀用肉眼無法看到

    11、基因是決定生物性狀的基本單位,是有特定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每個基因都包含有特定的遺傳信息)

    12、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的染色體上,還有少量存在于線粒體和葉綠體中

    13、受精卵的每對染色體中,必有一個來自父親(精子),另一個來自母親(卵細胞)

    14、隱性遺傳病:白化病紅綠色盲、苯丙酮尿;顯性遺傳病:并指、多指

    15、雜交育種培育高產抗倒伏小麥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組,誘變育種如太空椒的培育利用的原理是基因突變

    16、在米勒實驗中,密閉裝置內充入的氣體模擬的是原始大氣,其中沒有氧氣;火花放電模擬的是高溫、雷電、紫外線,可以為無機物合成有機物提供能量;從冷卻的溶液中提取到的有機物是氨基酸(小分子有機物)

    17、隕石證據證明,構成生命體的有機物也有可能來自外星球

    18、原始大氣中的無機小分子有甲烷、氨、水蒸氣等

    19、研究生物進化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比較法

    20、化石并不是研究進化的唯一證據,但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最重要、最直接的證據

    21、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生存斗爭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內在動力,環境變化是生物進化的外在動力,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

    22、就生物本身來講,生物能發展進化的關鍵因素在于生物能產生變異

    23、變異是不定向的,環境的選擇是定向的

    24、導致生存斗爭的原因是生物賴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間有限

    初中生物常考知識

    被子植物的一生

    1、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經歷種子的萌發 ,植株的 生長、開花和結果。

    2、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1)適宜的溫度

    (2)一定的水分

    (3)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

    ①種子和胚是完整的

    ②胚是活的(在壽命期內)

    ③種子不在休眠期。保存種子、不讓其萌發需要控制環境條件是:降低溫度、環境干燥、減少氧氣。

    3、種子萌發的過程:

    ①種子首先吸收水分膨脹

    ②同時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逐漸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

    ③胚根發育成根

    ④胚軸伸長,連接根和莖

    ⑤最后胚芽發育成芽,芽進一步發育成莖和葉。

    4、根尖的結構和功能

    ① 根冠:具有保護作用。

    ② 分生區(分生組織):分裂產生新細胞,不斷補充伸長區的細胞數量。

    ③ 伸長區(生長最快的部位):下部細胞較小,越往上細胞越大,最后成為成熟區細胞的一部分。

    ④ 成熟區:表皮細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5、幼根的生長:一方面要靠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增加細胞的數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的體積的增大。

    6、芽的分類

    ①頂芽

    ②側芽。芽的發育 幼葉發育成葉,芽軸發育成莖,芽原基發育成芽。枝條由幼嫩莖、葉、和芽組成的,其上的芽還能發育成新的枝條。

    7、植物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缺氮時,植株矮小瘦弱,葉片發黃)、含磷的(缺磷時,植株特別矮小,葉片呈暗綠色,并出現紫色。)、含鉀的(缺鉀時,植株的莖稈軟弱,容易倒伏,葉片邊緣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漸焦枯。)

    8、可以進行無土栽培的原因:植物的根從土壤中吸收的僅是水分和無機鹽。給植物打針輸液:輸入的液體中含有水分和無機鹽,以促進植物的生長,針頭應插入樹木的輸導組織中。“有收無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這句農諺說的是對于莊稼來說,它的成活、生長和收獲,在于澆水的方式、方法;而莊稼收獲的多少,在于對它施肥的時間、方式和施肥量。這說明了水、肥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要性。

    9、花的主要結構:

    (1)雌蕊

    ①柱頭

    ②花柱

    ③子房(內有胚珠含卵細胞)

    (2)雄蕊

    ①花藥(內有花粉含精子)

    ②花絲。

    10、傳 粉:花粉從花藥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

    傳粉的類型:

    ① 自花傳粉(如 小麥、水稻、豌豆)

    ② 異花傳粉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頭上的傳粉方式。異花傳粉靠媒介主要是風和昆蟲。花朵的色彩和香味可以把昆蟲吸引過來,昆蟲在采食花蜜或花粉時,幫助植物傳粉。

    在果樹開花季節,如果遇到陰雨連綿的天氣,常會造成果樹減產。原因是因為果樹的傳粉受到了影響。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玉米的果穗有缺粒的;吃瓜子時,子粒常有空癟的原因是傳粉不足,解決辦法是人工輔助授粉。

    11、受精的概念:胚珠里面的卵細胞,與來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

    受精的過程:

    (1)長出花粉管。

    (2)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

    (3)花粉管中的精子與胚珠中的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

    12、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珠被發育成為種皮,胚珠發育成種子,受精卵發育成胚。

    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頭和花柱紛紛凋落,惟有子房繼續發育,最終成為果實。

    13、黃瓜、南瓜、絲瓜這些植物在同一株植物上,有的花是雄花,有的花是雌花,一般情況下雄花的數量會多于雌花。那些只開花不結果的花是雄花。

    初一生物基礎知識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會影響植物的分布。

    1、植物主要通過根吸收水分。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根尖成熟區 。成熟區有大量的 根毛,這使得根尖具有巨大的 吸收面積 ,因而具有強大的吸水能力。

    2、導管(屬于輸導組織)導管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通道

    篩管:向下輸送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莖的結構包括木質部和韌皮部。 在二者之間有形成層,形成層向外分裂形成韌皮部,向內分裂形成木質部。有些植物莖中沒有形成層,因而不能長得很粗。

    莖從外到里:樹皮;韌皮部(有篩管);形成層;木質部(有導管)

    葉片的結構:表皮(分上下表皮)、葉肉、葉脈

    氣孔的結構:氣孔由兩個保衛細胞組成,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白天氣孔張開,晚上氣孔閉合。

    蒸騰作用的意義:

    ①可降低植物的溫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傷。

    ②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體內運輸的主要動力。

    ③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體內運輸。

    ④促進生物圈水循環。

    3、蒸騰作用:水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主要通過葉片實現

    4、葉片由 表皮(上表皮和下表皮)、 葉肉 與 葉脈 三部分組成。表皮分布有氣孔,氣孔是植物蒸騰作用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氣孔是由一對半月形的細胞—保衛細胞圍城的空腔,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時,氣孔張開;當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時,氣孔關閉。

    5、蒸騰作用的意義:

    ① 拉動水分與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動輸;

    ②通過蒸騰作用能降低葉片表面的溫度

    ③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

    6、綠色植物在水循環中起作用:

    ①植物蒸騰作用能夠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

    ②植物的莖葉承接著雨水,能夠大大減緩雨水對地面的沖刷。

    中考的生物知識點總結 2

    1、目前己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這些動物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有脊柱;另一類是無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沒有脊柱。

    2、生物的多樣性:

    1)種類的多樣性;

    2)生活環境的多樣性;

    3)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3、魚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

    1)能靠游泳老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

    2)能在水中呼吸。

    4、魚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結構:流線形(梭子形)身體;身體表面分泌粘液。

    5、魚在游泳時,靠軀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靠背鰭、胸鰭、腹鰭、臀鰭來保持平衡,靠尾鰭保持前進的方向。

    6、在難以直接拿研究對象做實驗時,有時用模型來做實驗,即模仿實驗對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實驗,這樣的實驗叫做模擬實驗。

    7、各種鰭在運動中起到輔助協調的作用。

    8、鰓是魚的呼吸器官。

    9、鰓中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因此鰓是鮮紅色的。

    10、鰓絲又多又細,是為了擴大與水接觸的面積,有利于充分進行氣體交換。鰓不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氧,魚離開水后,鰓絲相互覆蓋,減小了與空氣接觸面積,不能從空氣中得到足夠的氧氣,因此缺氧而死。

    11、魚鰓對水中呼吸至關重要的特點:鰓絲鮮紅,含豐富毛細血管;鰓絲又多又細。

    12、水從魚口流入,從鰓蓋后緣流出。

    13、流出魚鰓的水中,氧氣減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氣體交換:水中O2——鰓絲的毛細血管中鰓絲中Co2—水中

    15、魚的主要特征:體表常常有鱗,用鰓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16、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這些動物稱為腔腸動物。

    17、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身體的動物,稱為軟體動物。

    18、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的動物,叫做甲殼動物。甲殼動物用鰓呼吸。

    19、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都是無脊椎動物。

    20、水中各種生物都是水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緊密而復雜的聯系,同時又都受水域環境的影響,其種類的變化和數量的消長都會影響到人類的生活。

    21、與水域環境相比,陸地環境要復雜得多。

    1)比較干燥;

    2)晝夜溫差大;

    3)缺少水中的浮力;

    4)有氣態的氧;

    5)陸地環境復雜多變。

    22、陸地生活的動物對環境的適應:

    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

    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躍、奔跑、攀援等多種運動方式,以便覓食和避敵;

    3)一般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于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官,比如氣管和肺;

    4)普遍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對多變的環境及時做出反應。

    23、環節動物不是軟體動物,環節動物是無脊椎動物。

    24、身體由許多彼此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的動物稱為環節動物。

    25、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質的濕潤的土壤中,因為蚯蚓是冷血動物,溫度變化不大,適合蚯蚓生活。

    26、身體分節可以使蚯蚓的軀體運動靈活。

    27、蚯蚓靠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剛毛的支撐和固定運動。

    28、蚯蚓沒有專門的呼吸系統,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來完成。蚯蚓的體壁密布毛細血管,空氣中的氧氣先溶解在體表黏液里,然后滲進體壁,再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

    29、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體溫,只能生活在溫度變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層。

    30、恒溫動物比不恒溫動物較高等,更能適應環境,有利于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

    31、兔的體溫恒定,不僅靠體表的毛,還需發達的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共同協調。

    32、兔的后肢較長,前肢較短,后肢肌肉發達,適于跳躍。

    33、門齒——切斷食物犬齒——撕裂食物臼齒——磨碎食物

    34、兔的心臟和肺的結構及部位與人體的相似,這說明了人與兔的分類很接近,同屬哺乳動物。

    35、食性、植食性(如兔);肉食性(如狼);雜食性(如人)

    36、盲腸主要用于消化纖維,草食性動物盲腸發達。

    37、兔的牙齒分化為門齒和臼齒,門齒適于切斷植物纖維,臼齒適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發達的盲腸,這些都是與它們吃植物的生活習性相適應的。

    38、兔有發達的大腦及遍布全身的神經,有發達的四肢,使它們能夠靈敏地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迅速作出相應的反應。

    39、哺乳動物是最高等的動物,是脊椎動物,種類很多,地球上大約有4000多種,除極個別種類外,都具有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臟四腔,用肺呼吸,體溫恒定,屬恒溫動物,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

    40、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

    41、鳥的外形呈流線形,減少飛行時空氣的阻力。

    42、鳥的羽毛分正羽和絨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軸,翼呈扇形,可增大與空氣接觸的面積,便于扇動空氣而飛行。

    43、鳥的胸肌發達,附于龍骨突,利于扇動空氣而飛行。

    44、鳥的骨骼中空,輕而堅固,胸骨突出,有龍骨突的結構,便于發達的胸肌附于胸骨(龍骨突),減輕重量,利于飛行。

    45、鳥類消化特點:

    1)食量大,消化能力強,滿足飛行時能量的消化;

    2)糞便不貯存,減輕體重,利于飛行;

    3)直腸短,排便頻繁。

    46、鳥的心臟發達,工作能力強,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強,有利于飛行。

    47、鳥的身體里有發達的氣囊(不是呼吸器官),輔助肺進行呼吸,滿足飛行時氧氣的需要。48、鳥的全身都是為飛行而設計。

    49、恒溫動物哺乳動物鳥類

    50、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輔助肺呼吸,體溫高而恒定。

    51、昆蟲是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已知的種類超過100萬種(占動物種類的4/5),昆蟲有三對足,能爬行;有的昆蟲的足特化成跳躍足,能跳躍;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能飛行。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會飛的動物。

    52、昆蟲的翅與鳥翼結構不同,但就適于飛行來看都有這些共同點:都有利于飛行的扇形結構,這些結構的運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氣中產生向上的升力和前進的動力,相對身體來說,都有輕、面積大的特點,利于扇動空氣而飛行。

    53、翅對昆蟲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義:有利于取食,逃避敵害,擴大活動和分布范圍,有利于尋偶繁殖,尋找適宜的產卵場所。

    54、昆蟲的外部特征: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發達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表面的堅韌的外殼(會發生蛻皮),有保護和支持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55、昆蟲在分類上屬于節肢動物,節肢動物除昆蟲外,還有蜘蛛、蜈蚣、蝦、蟹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56、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過變態發育,此后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

    57、動物的行為依賴于一定的身體結構。

    58、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運動肌肉)、骨與骨之間的連接(如關節))組成的。

    59、運動系統由骨、骨骼肌和骨連接(如關節)組成。

    60、人有206塊骨顱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動);軀干骨(半活動)四肢骨(能活動);能活動的骨連結(關節)

    61、人有26塊脊椎骨(半活動骨連結)

    62、關節結構:關節頭、關節囊、關節腔(有滑液,使關節活動靈活)、關節窩、關節軟骨(緩沖作用);關節囊;關節頭;關節腔;關節軟骨;關節窩

    63、關節在運動中起支點作用,是骨繞著轉動的點。

    64、人體主要的關節:上肢;肩關節;下肢;髖關節;肘關節;膝關節;腕關節;踝關節;指關節;趾關節.

    65、所有脊椎動物都有關節。

    66、運動時,肘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容易受傷。

    67、如何在運動中保護關節:

    一、運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運動;

    二、運動強度應適當;

    三、佩戴護腕和護膝。

    68、骨骼肌(是器官)中間較粗的部分叫肌腹,兩端較細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69、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

    70、為什么骨骼肌能牽動骨: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

    71、與骨相連的肌肉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的。

    72、人全身有六百多塊骨骼肌,雙臂自然下垂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都舒張。73、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74、當然,運動并不是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的,它需要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它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75、一句話概括骨、關節、肌肉在運動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縮,牽動骨繞著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產生運動。

    76、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動物的行為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另一類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為學習行為。

    77、有很多行為是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二者結合的結果,如鳥的遷徙。

    78、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存的最基本條件,學習行為使動物更能適應多變的環境,更好地生存。

    79、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越能適應復雜環境。同樣,環境越復雜,要學習的行為越多。

    80、先天性行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種生物只有先天性行為而沒有學習行為,就會被自然淘汰。

    81、對一個人來說,技能的訓練和知識的學習是與大腦的發育階段相適應的,一旦錯過學習的關鍵時期就很難彌補。

    82、社會行為的特征:

    1)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

    2)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

    3)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

    83、群體中根據個體大小、力量強弱、健康狀況和兇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級制度。

    84、“首領”優先享有食物和配偶,優先選擇筑巢場地,其他成員會對它做出表示順從的姿態,對它的攻擊不敢還擊,也負責指揮整個社群的行動。

    85、動物的動作、聲音和氣味等都可以起傳遞信息的作用。

    86、社會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靠群體的力量往往更易獲得食物和戰勝天敵的侵襲,能有效保證物種的繁衍,使群體更好地適應環境,維持個體和種族的生活。

    87、在自然界,生物之間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獸有獸語)。正是由于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間的聯系錯綜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生物與環境才成為統一的整體。

    88、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在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生態平衡。

    89、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

    2)動物可以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3)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4)生物防治。

    90、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來防治病蟲害。除以蟲治蟲外,還有以鳥治蟲、以菌治蟲等。

    91、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供人們食用;在醫藥保健方面發揮作用;在觀賞、娛樂方面,文學藝術方面有一定的形象;人們在生活中用來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點;動物傳播給人類一些疾病(害處)。

    92、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93、現在科學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動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某些物質,這就是生物反應器。

    94、生物反應器的好處:可以節省建設廠房和購買儀器設備的費用,可以減少復雜的生產程序和環境污染。

    95、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這就是仿生。

    樹林中的枯枝落葉能夠吸納大量的雨水,補充地下水。

    生物中考解題策略與技巧

    專項題型突破

    ①圖像、圖表題的一些技巧。

    曲線圖題可以用“讀軸——看線——綜合分析”三步進行分析,即先看橫縱坐標的含義,分清自變量和因變量,包括數量單位也要看清楚,是量還是率。

    如:種群增長數量還是種群增長速率,然后分析曲線的走向,有沒有轉折,如:光合作用曲線中的限制因素問題。最后綜合分析曲線含義。

    圖表題要遵循“點、線、面”的三看原則:首先看特殊點,尤其是有“0”的數據,然后看整列或整行的數據關系,是上升還是下降,是否有轉折點。再縱觀整個表格中的數據,比較各行、各列之間的關系,甚至可以轉化為曲線圖的'思想去思考、作答,會更容易一些。

    ②分裂、復制圖解法。

    凡是涉及細胞分裂、復制的題目,都可以用一個方法——畫圖解決。在草稿紙上把細胞分裂過程或DNA復制過程畫出來,或幾個關鍵圖形(有絲分裂后期、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畫出來,結果便一目了然。

    ③實驗設計題。

    實驗題是高考生物的重頭戲,而實驗題的靈魂是實驗原理。所以要深入的理解實驗原理,這樣才能準確尋找到實驗的單一變量,進而按照單一變量原則、對照原則、等量原則準確設計實驗。

    例如:“驗證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的實驗中,光照就是單一變量,創設的條件就是有光、無光兩組。其他條件如二氧化碳濃度、溫度、植物種類、數量等都為等量。

    這樣,整個實驗的框架就搭好了,而這種題的得分也必然會很高。

    生物中考復習計劃

    一、指導思想

    1、認真學習《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注意研究與生物會考相關的____、經濟、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特點,以取得一定的課外知識量,從而適應會考題基礎性、時代性和發展性的特點。

    2、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結合。重視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強調知識的遷移與運用。

    3、注重復習方法的指導,有效地提高復習水__,有效提高教學成績。

    二、教材分析:

    四冊教材,將生物置于生物圈的大背景中,突出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的密切關系,重視生物技術,關注健康的生活。《生物課程標準》提出10個一級主題,在整個學科中的分量是有差別的。有關考試的10個主題中,科學探究、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三個主題內容合占50%左右;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生物的生殖發育和遺傳、生物與環境、生物的多樣性、生物技術、健康的生活七個主題內容合占50%左右。科學探究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貫徹始終。

    三、學情分析:

    1、學習態度分化嚴重,部分學生逆反心理較強,大部分學生對會考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家長配合不夠。

    2、基礎較差,遺忘嚴重,對知識缺乏系統的掌握。

    3、時間緊迫,復習難度較大。

    四、復習措施

    1、堅持集體備課,加強交流,探索適應本校校情、本班學情特色的復習模式。

    2、重視教材,用好教材,根據教材內容,有效____復習。

    <1>、重視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規律等基礎知識、核心知識。

    <2>、注重知識的內在聯系,重視知識的梳理,將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形成知識網絡。

    <3>、重視教材中的探究活動、實驗與技能訓練,培養學生的探究、實驗、資料分析等方面的技能。

    <4>、重視教材中重要插圖的識記和理解

    <5>、注重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應用書本知識解釋或解決生產、生活或社會實際(包括社會熱點)問題的能力。

    3、用好教輔資料《同步探究》。復習中采取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如“一章一練一結”。及時總結教改教研成果,揚長避短。

    4、培養學生掌握積極有效的復習方法、解題方法和技巧,培養正確的思維習慣、行為方式等。

    5、構建____的師生關系。“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間應互相理解,有效溝通,創造愉悅的課堂氣氛,促進身心和智能的發展。


    20082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一本到99热免费| 午夜dj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福利| 色欲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网站|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福利网址在线观看| 日本无吗免费一二区| 午夜a级理论片在线播放|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一区| 欧美va亚洲va国产综合|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完整版| www成人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久久天天躁|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中文字幕乱码第一页|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高清二区综合区|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gv|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青草国产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线拍大陆久久尤物|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看| 久久综合网欧美色妞网|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喷水| 男人的天堂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免费动漫| 与子乱刺激对白在线播放| 欧美性色黄大片www喷水| 国产乡下三级全黄三级bd| Av鲁丝一区鲁丝二区鲁丝三区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精品无码午夜福利| 主人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视频| 特级毛片s级全部免费| 国产好痛疼轻点好爽的视频| sao货水真多好浪好紧视频| 樱花草在线社区www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