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重要的知識
生物是高中理科生的主要課程,但是高中生物不同于初中生物,涉及的知識點難度都較大,學生學習存在一定難度。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重要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生物知識重點
植物激素調節
1.植物生長素的發現和作用
(1)生長素的發現
拓展:
①胚芽鞘中的生長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
②生長素的合成不需要光
③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單側光的刺激
④在植物體內,合成生長素最活躍的部位是幼嫩的芽、葉和發育的種子
⑤生長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長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的頂端分生組織、發育的果實和種子等處。
⑥胚芽鞘向光彎曲和生長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伸長區
⑦生長素的化學本質是吲哚乙酸
(2)取兩段生長狀況相同的等長的玉米胚芽鞘甲、乙,分別切去等長尖端,甲形態學上端在上,乙形態學下端在上,分別放置含有生長素的瓊脂塊在上端,不含生長素的瓊脂塊在下端,一段時間后,測甲乙兩胚芽鞘的下端的瓊脂中有無生長素。可以證明生長素只能由形態學上端向形態學下端運輸。
(3)生長素的橫向運輸
拓展:
①橫向運輸發生在尖端
②引起橫向運輸的原因是單側光或地心引力
(4)生長素生理作用:促進生長、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促進果實的發育;特點:具有雙重性。
拓展:
①單側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產生某種刺激,生長素向背光側移動,運輸到下部的伸長區,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快,因此出現向光彎曲,顯示出向光性
②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雙重作用體現在根的向地性、頂端優勢
③生長素的雙重作用與濃度和器官有關。如根比芽敏感,芽比莖敏感。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④頂端優勢現象是頂芽優先生長,側芽由于頂芽運輸來的生長素積累,濃度過高,導致側芽生長受抑制的現象。
⑤根、芽、莖三種器官對生長素敏感性,根比芽敏感,芽比莖敏感。
(5)生長素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促進果實發育,獲得無子果實,防止果實、葉片脫落。
拓展:
①在農作物的栽培過程中,整枝、摘心所依據的原理是頂端優勢。
②雌蕊受粉后,促進果實發育的生長素由發育著的種子合成的。
③番茄在花蕾期去雄,雌蕊涂抹適宜濃度的生長素獲得無子番茄。
④雙子葉植物對生長素的敏感度高于單子葉植物,因此農業生產上可以用2、4—D 作為雙子葉植物除草劑。
2.其他植物激素
(6)植物體內的激素有生長素、細胞分裂素、赤霉素、脫落酸、乙烯等五類。
①細胞分裂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促進細胞分裂和組織分化
②乙烯的主要生理作用:促進果實成熟,乙烯存在于植物體的各個部位
③脫落酸的作用:抑制細胞分裂,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
④植物的生長和發育的各個階段,由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調節的。
拓展:
①因為天然的生長素在植物體內有一個代謝過程,合成與分解保持著一種動態平衡。當用天然的生長素處理植物時,體內生長素的量超過正常水平,過多的生長素會被其體內的酶分解掉而不易長時間發揮作用,但植物體內沒有分解生長素類似物(即人工合成的生長素)的酶,用生長素類似物處理后,能夠長時間地發揮作用。
②新采摘的香蕉只有七成熟便于運輸,而我們吃的香蕉通過釋放乙烯促進果實成熟
③秋水仙素不是植物激素,秋水仙素的作用機制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
④植物激素處理后,植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沒有改變。
3.植物激素的應用
(7)植物生長調節劑是人工合成的,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著調節作用的化學物質。相比,植物激素植物生長調節劑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廣泛、效果穩定等優點。
高考生物實驗知識
實驗: 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
1、實驗原理
①葉綠體呈綠色的橢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觀察。 ②線粒體呈無色棒狀、圓球狀等,用健那綠染成藍綠色后制片觀察。
2、實驗步驟
①觀察葉綠體:制作蘚類葉片的臨時裝片→先低倍鏡后高倍鏡觀察葉綠體 ②觀察線粒體: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健那綠染液染色)→先低倍鏡后高倍鏡觀察觀察線粒體
3、注意問題
①實驗過程中的臨時裝片要始終保持有水狀態。 ②要漱凈口腔,防止雜質對觀察物像的干擾。 ③用菠菜葉帶葉肉的下表皮的原因:靠近下表皮的葉為海綿組織,葉綠體大而排列疏松,便于觀察;帶葉肉是因為表皮細胞不含葉綠體。 ④葉綠體在弱光下以橢球形的正面朝向光源,便于接受較多的光照;在強光下則以側面朝向光源以避免被灼傷。
實驗: 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機溶劑中,所以可用無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2、分離色素原理:各色素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速度不同,從而分離色素。溶解度大,擴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擴散速度慢。
3、各物質作用:
無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層析液:分離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鈣: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壞。
4、結果:濾紙條從上到下依次是:胡蘿卜素(最窄)、葉黃素、葉綠素a(最寬)、葉綠素b(第2寬),色素帶的寬窄與色素含量相關。
5、注意事項: (1)畫濾液細線:均勻,直,細,重復若干次 (2)分離色素:不能讓濾液細線觸及層析液
實驗: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進行有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 + 6O2 + 6H2O6 →CO2 + 12H2O + 能量 在無氧條件下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 → 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2、檢測:(1)檢測CO2的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或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 (2)檢測酒精的產生: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酒精發生反應,變成灰綠色。
實驗: 觀察細胞的減數分裂
1、實驗原理:
蝗蟲的精母細胞進行減數分裂形成精細胞,再形成精子。此過程要經過兩次連續的細胞分裂:減數第一次分裂和減數第二次分裂。在此過程中,細胞中的染色體形態、位置和數目都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因而可據此識別減數分裂的各個時期。
2、方法步驟:低倍鏡觀察→高倍鏡觀察→繪圖
3、討論:
(1)如何判斷視野中的一個細胞是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還是減數第二次分裂?
答:減數第一次分裂會出現同源染色體聯會、四分體形成、同源染色體在赤道板位置成對排列、同源染色體分離、移向細胞兩極的染色體分別由兩條染色單體組成等現象;減數第二次分裂的中期,非同源染色體成單排列在細胞赤道板位置,移向細胞兩極的染色體不含染色單體。
(2)減數第一次分裂與減數第二次分裂相比,中期細胞中的染色體的不同點是什么?末期呢?
答:減數第一次分裂的中期,兩條同源染色體分別排列在細胞赤道板的兩側,末期在細胞兩極的染色體由該細胞一整套非同源染色體組成,其數目是體細胞染色體數的一半,每條染色體均由兩條染色單體構成;減數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所有染色體的著絲點排列在細胞的赤道板的位置。末期細胞兩極的染色體不含染色單體。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
克隆技術
1. 植物的組織培養
(1)細胞工程:指應用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的原理和方法,通過細胞水平或者細胞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人們的意愿來改變細胞內的遺傳物質或獲取細胞產品的一門綜合科學技術。在細胞器水平上改變細胞的遺傳物質,屬于細胞工程。
(2)細胞全能性:具有某種生物全部遺傳信息的任何一個細胞,都具有發育成完整生物體的潛能。
考點細化:
① 都具有該生物全部遺傳信息,因此從理論上講,生物體的每一個活細胞都應該具有全能性。
② 細胞在生物體內沒有表現出全能性的原因是基因選擇性表達。
③ 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得以實現的條件是離體,合適的營養和激素,無菌操作。
④ 在生物的所有的細胞中,受精卵細胞的全能性最高。
(3)植物組織培養:在無菌和人工控制的條件下,將離體的植物器官、組織、細胞,培養在人工配置的培養基上,給予適宜的培養條件,誘導其產生愈傷組織、叢芽,最終形成完整的植株。
考點細化:
① 已分化的細胞經過誘導后,失去其特有的結構和功能而轉變成未分化細胞的過程叫脫分化。
② 再分化是愈傷組織繼續進行培養,重新分化出根或芽等器官。
③ 愈傷組織細胞排列疏松而無規則,高度液泡化的呈不定型狀態的薄壁細胞。
④ 植物組織培養時培養基的成分有礦質元素、蔗糖、維生素、植物激素、有機添加物,與動物細胞培養相比需要蔗糖、植物激素,不需要動物血清。
⑤ 在植物組織培養脫分化過程中,需要植物激素
⑥ 植物組織培養全過程中都需要無菌,愈傷組織之前不需要光照
(4)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用途:微型繁殖、作物脫毒、制造人工種子、單倍體育種、細胞產物的工廠化生產。
考點細化:
① 用植物體的莖尖、根尖來獲得無病毒植物
②人工種子中人工胚乳相當于大豆種子的子葉,人工種子與正常種子相比發芽率高。
③ 轉基因植物的培育需要植物組織培養
(5)將不同種植物的體細胞,在一定條件下融合成雜種細胞,并把雜種細胞培育成新的植物體叫做植物體細胞雜交。
考點細化:
① 用纖維素酶、果膠酶去除細胞壁獲得原生質體
② 物理方法:電刺激、振蕩、離心;化學方法:聚乙二醇
③ 植物體細胞雜交完成的標志是新細胞壁的形成
④ 融合后的雜種細胞通過植物組織培養才能發育成完整的植物體
(6)植物體細胞雜交這一育種方法的最大優點是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障礙
高中生物重要的知識相關文章:
7.高中生物重點知識
8.高中生物知識要點
10.高中生物重點知識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