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三重要知識點總結
人不謙遜是因人不自知,人不自知是因為無知。告訴自己,你不是天才,你甚至不是人才,你只是個普通的朽木,朽木想要變成棟梁,就必須要付出比好木頭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二政治必修三重要知識點總結,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二政治必修三重要知識點總結1
一、世界的物質性
1、物質的含義: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注意】物質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間的一切客觀存在著的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某一種具體物質形態。物質和物質的具體形態是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系,而不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2、世界的物質性原理: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
(1)自然界具有物質性。
(2)人類社會具有物質性。
(3)人的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二、認識運動,把握規律
1、運動
(1)哲學上講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
(2)物質和運動的關系:
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和變化中,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
②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著,脫離物質的運動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是運動。區別物質的根本屬性和特性。
(3)運動和靜止的關系: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運動變化中,沒有不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和永恒的;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形態,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和暫時的。
②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③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是形而上學的不變論,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則導致相對主義和詭辯論。
2、運動是有規律的
(1)規律的含義: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
(2)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規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規律。
(3)方法論:
①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違背規律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
②在規律面前,人并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
3、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
(1)原理:規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制約著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尊重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但人在規律面前又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必要條件。
(2)方法論:想問題、辦事情,既要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意識的本質
1、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1)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一切物質都具有的反應特性是人類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生物的反應形式是人類意識產生的前提。
(2)意識一開始就是勞動的產物,社會的產物。
2、從意識的生理基礎看,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人腦結構的復雜性和組織的嚴密性,決定了它具有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
3、從意識的內容看,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總之,物質世界先于人的意識而存在,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
高二政治必修三重要知識點總結2
一、社會生產的三大產業
1、交通運輸、郵電信息、科技信息、金融信貸、科技開發、培養人才
2、第一產業(農業)
(1)含義:是指農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通常被稱為“廣義農業”。
(2)地位和作用:(基礎)農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基礎地位,起著基礎作用。
農業是人類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農業。
(3)我國農業的重要性:
農業生產,特別是其中的糧食生產,直接關系著我國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和國家的糧食安全。糧食不僅解決吃飯問題,還提供大量的副食品。農業為工業提供原料、重要市場,為其他部門提供勞動力,為國家提供資金積累。
3、第二產業(工業)
(1)含義:是指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
(2)地位和作用:
在國民經濟中起著帶動整個經濟發展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國家的國力和現代化水平。
工業的主導作用表現在:
①工業為國民經濟其他部門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質技術裝備,能源動力、大量的原材料。尤其是以提供物質技術裝備的作用最為重要。
②工業為人們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費品。
③工業是國家積累的重要來源,也是加強國防的重要條件。
4、第三產業(服務業)
(1)含義:是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行業,是為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務活動的各行各業的總稱。
(2)地位:第三產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已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3)意義: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對促進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①可以有效地推動我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
②可以擴大就業領域和就業人數,保證社會安定。
③可以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可以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二、現代產業的發展趨勢
1、產業結構不斷變化發展的原因:
產業結構是隨著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而不斷發展的變化的。隨著新科技革命的興起和發展,一大批高新技術崛起,并在各部門廣泛應用,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引起產業結構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2、現代產業的發展趨勢
(1)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下降;
(2)工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下降;
新興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顯著提高,傳統工業在新技術的基礎上更新改造,工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下降。
(3)第三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上升。
三、產業結構調整及其對勞動就業的影響
1、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
(1)鞏固和加強第一產業,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這是完成我國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最終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措施:調整農業內部結構,走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道路。
(2)調整和提高第二產業,提高工業現代化水平。這是我國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措施:用高新技術改造和優化工業的內部結構;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3)積極發展以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
措施:改造傳統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明顯提高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和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積極發展國際服務業,帶動服務業整體水平的提高。
2、產業結構對勞動就業的影響
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大批富余勞動力從農村流入城市,進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
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特別是高新技術為代表的新興工業的迅速發展和傳統工業的技術改造,大批富余勞動力從第二產業進入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的比重大幅度上升。現代服務業的迅速崛起,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和吸納就業人口的主導力量。
3、勞動就業的良好機遇
(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勞動者創造了廣闊的就業機會。
(2)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給勞動者提供了許多新的就業機會。
(3)政府的就業政策,更有利于勞動者的就業和創業。政府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改善創業和就業環境,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
四、勞動者的擇業、就業和創業
1、勞動者就業的重要性
(1)勞動就業是人們進行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創造的手段和方式,是人民獲得物質成品和精神產品滿足生存和發展需要的途徑。
(2)就業是民生之本。解決就業已成為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重大問題。
(3)勞動者的就業問題是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問題,也是影響人們前途和職業生涯的重要問題。
(4)就業是個人進入社會作為社會成員參與社會生活的新起點,職業選擇是個人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關鍵的環節。正確選擇職業將成為個人一生的順利發展和實現人生價值奠定基礎。
2、就業的含義、方式
(1)含義:是具有勞動能力的公民在法定的勞動年齡之內(男16--60,女16—55)依法從事某種有報酬的社會職業。
(2)方式:固定工、季節工、臨時工、小時工、輪崗工等。
3、勞動者要正確解決擇業問題
(1)既要考慮個人的職業志向,又要考慮社會的需要;
(2)既要考慮經濟待遇,又要有精神追求;
(3)既要了解職業崗位的要求,又要考慮自身的主觀條件。
4、創業者必須具備的素質
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必須提高就業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和創新能力素質,是新型勞動者和創業者必備的基本素質,也是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五、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
1、勞動者的權利:是指勞動者依照勞動法律行使的權力和享受的利益。
(1)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
(2)取得勞動報酬
(3)休息休假
(4)獲得勞動保護
(5)接受職業培訓
(6)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
(7)提請勞動爭議處理
(8)依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2、勞動者的義務:是指勞動者必須履行的責任。
(1)完成勞動任務——最基本的義務。
(2)提高職業技能
(3)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4)遵守勞動紀律(5)遵守職業道德
3、權利和義務的關系
勞動者在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相互依存、不可分離,兩者是統一的。任何權利的實現總是要以義務的履行為條件的。
六、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1)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勞動合同制度是我國的一種法定用工制度。
簽訂合同的目的:在于確立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法律關系,使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通過書面合同形式確定下來。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效力。
(2)依法處理勞動爭議
①含義:在通過簽訂勞動合同建立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常常會因為勞動權利和義務問題產生矛盾引起爭議。
②方式:勞動爭議的處理方式有協商、調解、仲裁、訴訟。
高二政治必修三重要知識點總結3
1、文化傳承與創新主要表現:
民族節日(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標志,不僅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
2、文化具有多樣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3、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的差異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的繁榮進步(原因: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原則: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4、文化在交流中傳播
(1)傳播的途徑: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
(2)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大眾傳媒(依托電子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大眾傳媒能夠程度低超越時空的局限,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現實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3)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我們既要更加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