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
知識的寬度、厚度和精度決定人的成熟度。每一個人比別人成功,只不過是多學了一點知識,多用了一點心而已。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目錄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
1.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及地理條件
⑴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①第二產業所占比重不斷下降,第三產業所占比重不斷上升;②工業內部,勞動力和資源密集型產業所占比重不斷下降,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所占比重不斷上升。
⑵國家的對外開放政策:最先改革開放的地區,給予許多優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區優先于其他地區吸引外資。
⑶良好的區位條件:位于我國南部沿海,毗鄰港澳,靠近東南亞;發揮勞動力豐富、地價低廉的優勢,就近接受港澳產業的擴散,利用港澳貿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
⑷全國的僑鄉之一。
2.工業化城市化推進的階段
⑴工業化的推進:
①第一階段:1979—1990年,勞動密集型產業成為這一階段的主導產業。
②第二階段:1990年以后,高技術產業產業逐漸取代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成為主導產業。
3.問題與對策
⑴產業升級面臨困境(與長三角相比產業基礎、科技實力、人才隊伍和市場腹地都處于劣勢)——產業結構調整:重工業和機械制造業不發達,以產業基礎較好的廣州市為基地,發展汽車、鋼鐵、石化、造船等原材料工業與裝備制造業,以此推動產業升級。
⑵城市建設相對落后(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落后,缺少分工合作)——構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構建以廣州、深圳、香港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⑶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重(酸雨、水質型缺水、噪聲等)——加強規劃與管理。
⑷“城中村”:城市郊區出現的已經轉變為以從事工商業為主的村落。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匯總
1.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德國魯爾區)
1)魯爾區興起的區位條件:①煤炭資源豐富;②水陸交通便利;③水源充足④市場廣闊等。
2)魯爾區衰落的原因:
①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
②新技術革命的沖擊;
③環境污染嚴重;
④工業結構單一。
3)魯爾區實施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措施:
①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
②對原有企業進行集中化改造;
③治理環境污染;
④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⑤發展科技和高等教育。
2.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發展的區位因素:
①優越的地理位置:南部沿海,毗鄰港澳,靠近東南亞;
②水陸交通便利;
③對外開放政策
④海外僑胞眾多,便于引進資金和技術;
⑤地勢低平,水源充足。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傳統稻作農業
分布: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氣候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氣候區。
特點:小農經營單產高;商品率低;機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農業地域類型分布地區區位因素生產特點
原始遷移農業熱帶雨林地區某些原始部落①人口稀少
②生產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種;不使用畜力,很少使用工具,生產技術低下,無固定土地。
隨人口數量增加,生態破壞愈加嚴重
稻作農業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的熱帶雨林區
①高溫多雨的氣候
②平坦的土地
③勞動力豐富
④種植歷史悠久①小農經濟
②單產量高,商品率低
③機械化水平低
④水利工程量大
⑤科技水平低
傳統旱作谷物農業溫帶大陸的東岸以及-帶干旱的山地①氣候干旱,降水不穩定②生產歷史悠久,經驗豐富③勞動力豐富④灌溉是保證產量的重要條件自給自足,精耕細作;
商品谷物農業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廷、俄羅斯、烏克蘭等地代表:美國中部平原的商品農業區位優勢:
①優越的自然條件
②便利的交通運輸
③地廣人稀高度發達的工業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
主要種植作物:小麥、玉米
大牧場放牧業美國、阿根廷以牧牛為主;
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以牧羊為主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區位優勢:
①優良的天然草場
②地廣人稀,地租低交通運輸便捷
混合
農業歐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主要是飼養牲畜和谷物生產的混合農業澳大利亞墨累-達令盆地混合農業特點:①農場是一個良性的生態系統②農民可以有效地利用時間安排農業活動③農業生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
高中地理知識點
1、我國自然災害多發自然背景:
(1)氣候背景:
①我國東部瀕臨太平洋,面對世界上的臺風源區(西北太平洋臺風區)。
②位于的季風氣候區,受強大的季風環流控制,降水時空分布極為不均。
③氣候復雜多變,氣候不穩定性強。
(2)地形地質背景:
①地形復雜多樣,西高東低,起伏較大,以山地丘陵為主。
②太平洋板塊俯沖,印度洋板塊碰撞,地殼運動活躍。
③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之間。
(3)生物背景:
地域遼闊,氣候多樣,土壤和植被類型多樣,滋生和繁殖了多種有害生物。
2、我國自然災害多發人文背景:
(1)過度利用,生態環境脆弱: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長期積累的對自然的過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態環境。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造成的破壞效應往往以各種災害的形式表現出來。
(2)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
社會經濟系統對自然災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
(3)人口和經濟密集區和災害多發區重合:
人口和經濟密度高度集中在災害多發、易損的東部地區,這種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自然災害的嚴重性。
學習高中地理的方法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后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了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匆豢串數氐牡乩憝h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象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5、要善于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
6、要勤于動手
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制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7、練習是學習中的重要一環,確實應該抓好。由于地理不同于其它學科,側重于圖,很多知識都要落實到圖上,所以建議你在預習中,除了要了解文字內容外,還要多看圖、看懂圖。當然,有些內容較難,一時不能理解,做個記號,課堂上認真聽老師講解,如果還不明白,就要及時問,直到掌握為止。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整理相關文章: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