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地理知識點歸納筆記
在我們平凡的學生生涯里,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識點吧?知識點是知識中的最小單位,最具體的內容,有時候也叫“考點”。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最新高二地理知識點歸納筆記,希望大家喜歡!
高二地理知識點歸納筆記
兩類能源
可再生能源: 水能、風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陽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
山西省煤炭資源的開發條件
① 煤炭資源豐富,開采條件好: 儲量豐富、分布范圍廣、煤種齊全、煤質優良
② 市場廣闊
③ 位置適中,交通比較便利
能源基地建設
① 擴大煤炭開采量
② 提高晉煤外運能力
③ 加強煤炭的加工轉換: 建設坑口電站;發展煉焦業
三條產業鏈
煤—電—鋁 煤—焦—化 煤—鐵—鋼
能源綜合利用的結果
山西省產業結構由以煤炭開采業為主的單一結構轉變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為主的多元結構,原料工業逐步超過采掘工業而占到主體地位,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升級。
環境的保護與治理
① 提高煤的利用技術;
② 調整產業結構;
③ “三廢”的治理
人類文明的發源地
尼羅河文明 兩河文明 黃河——長江文明 印度河——恒河文明
田納西河
位于美國東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條流程最長、水量最大的分支;
發源于阿巴拉契亞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不同地段的保護
山地:河流的發源地,保護好植被生態
河谷平原:人類活動比較集中的地區,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
河流:流域中開發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質的保護。
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
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陸路交通不便,河流航運作用十分突出。
氣候:亞熱帶地區,冬末春初降水多。
水系:支流眾多,水量豐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過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國大部分地區;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氣候影響,水量很不穩定。
礦產資源:非常豐富。
流域的早期開發及其后果
① 18世紀下半葉 :農業發達,人口較少,對自然環境影響不大。
② 19世紀后期 :人口急增,對資源進行掠奪式開發,帶來一系列生態環境與社會問題:
土地退化;植被破壞;環境污染。
③ 20世紀30年代初:田納西河流域成為美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流域的綜合開發
TVA將河流的梯級開發作為流域開發的核心。
防洪、航運、發電、提高水質、旅游、土地利用
田納西河兩岸形成“工業走廊”的原因
大規模的火電和核電使田納西河流域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力供應基地;
流域內煉鋁、化學等高耗能工業的發展
高二地理常見的知識點匯總
河流搬運能力降低,促使沉積發生,形成堆積地貌。常見的河流堆積地貌主要有以下幾種:
(1)沖積扇平原
沖積扇是河流出山口處的扇形堆積體。河流出山口后,比降顯著減小,水流又分成許多交漢,成扇狀向外流動,河流能量顯著降低,大量物質堆積下來,又有利于河流改道。隨著各支汊的不斷堆積和變遷,就形成沖積扇。沖積扇的物質結構,一般是頂部物質較粗,主要為沙、礫,隨著水流搬運能力向邊緣減弱,堆積的物質逐漸變細,邊緣一般多為沙、粉沙及亞粘土,分選性較好,所以沖積扇是較好的含水層,邊緣常有泉水出露,可發展自流灌溉。若山地河谷隨山地間歇抬升,也可形成疊置沖積扇。
(2)河漫灘平原
河漫灘平原發源于河流中下游。在河流中下游地區,河流下蝕作用減弱,側蝕作用加強,河流往往凹岸侵蝕,在凸岸堆積形成水下堆積體。堆積體的面積逐漸擴大,在枯水季節露出水面,形成河漫灘(見下圖)。
洪水季節,河漫灘被洪水淹沒,繼續接受沉積。如果河流改道,河漫灘被廢棄。多個被廢棄的河漫灘連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灘平原。
(3)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地區的沖積平原。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河流沉積占優勢的產物。河流到達海洋人海口處,由于流速極緩、水流擴散,將攜帶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積下來,加上海潮頂托,形成三角洲。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頂尖朝向陸地的三角形,地勢平坦,河網稠密,且縱橫交錯,河道由分汊頂點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狀。若干個三角洲連在一起,便形成廣闊的三角洲平原。
高二地理必備知識點
地理環境對農業和商業的影響
①對農業:
長三角在良好的水熱條件基礎上,發展水田耕作業,主要種植 水稻等,一年 二熟至三熟 ;松嫩平原受水熱條件的限制,發展 旱地 耕作業,主要種植 小麥 等,一年 一熟 。
長三角河湖水面較廣,水產業 較為發達;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較少,草原分布較廣,適宜發展 畜牧業 。
②對工商業:
長三角位于我國沿海航線的中樞,長江入海的門戶,對內外聯系方便,商業貿易發達;依托當地發達的農業基礎發展輕工業,從國內外運入礦產資源發展重工業,成為我國重要的 綜合性工業基地。松嫩平原利用當地豐富的 煤鐵石油 等資源發展工業,成為我國的重化工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