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基本基礎的知識點概括
在知識整理加工的過程中,伴隨一系列思維活動,如分析、判斷、歸納、演繹、比較、分類、總結、概括、推理等,可以說這個過程也是思維綜合訓練的過程。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基本基礎的知識點概括,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二地理基本基礎的知識點概括1
1.日本優先發展核能的理由:
①日本經濟發達,人口眾多,能源需求量大;②日本常規能源缺乏;③日本科技力量強,經濟基礎雄厚;④核能地區適應性強,其原料的運輸量小,適合在日本發展核能。
2.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原因:
①日本以季風氣候為主,冬季盛行西北風。②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西側為日本海,沿岸位于冬季風的迎風坡。③當冬季風從西北方向吹來時,越過日本海,帶來大量水汽,遇到山脈的抬升,形成地形雨。故日本海沿岸冬季的氣候特征是多降雪。
3.日本群島東西兩岸的降水季節分配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答:①日本群島的西岸冬季降水較多。原因是西岸位于西北季風的迎風坡,西北風經過日本海洋面攜帶了大量水汽,在日本西海岸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而此時日本的東部沿海處于背風坡降水較少。
②日本群島的東岸夏季降水較多。原因是東岸位于東南季風的迎風坡,東南季風從海洋上攜帶大量水汽,在日本東部海岸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而日本西部沿海處于背風坡降水較少。
4.日本的工業集中哪里?為什么?
答: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原因是:
①本土資源匱乏,工業原料需大量進口②國內市場狹小,工業產品要大量出口③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利于原料與產品的進出口④沿海為平原,利于建廠
5.為什么日本把馬六甲海峽稱為“海上生命線”?
答:日本所需的工業原料,特別是石油絕大部分通過馬六甲海峽進口,許多產品的出口也經過馬六甲海峽。
高二地理基本基礎的知識點概括2
1.自然災害定義:由于自然異常變化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社會失穩、資源破壞等現象或者一系列事件。
2.自然災害形成條件:有自然異變還要有損失。
3.自然災害的特點:廣泛性和區域性、頻繁性和不確定性、周期性和不重復性、聯系性、危害的嚴重性、不可避免性和可減輕性。
4.自然災害的分類:
g.河道彎曲(荊江河段);
h.厄爾尼若現象等。
(2)人為原因:
a.濫砍濫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劇,河床抬升,并導致汛期水量增大,更易
發生洪澇災害。b.圍湖造田;
治理措施:a.修建水利工程;b.裁彎取直,加固大堤,清理河道;c.開挖
入海河道(淮河);d.修建分洪區;e.植樹造林,建設防護林體系;f.退耕
還湖;g.建立洪水預報預警系統;h.實行防洪保險等。
淮河多水災原因:支流眾多、扇形、源短流急河水匯聚快,中下游地勢平
緩落差小洪水下泄緩慢,河道彎曲、狹窄、淤積造成行洪不暢,湖泊淤積
蓄洪能力減弱,暴雨頻繁,上游水土流失嚴重。
沙塵暴現象
我國典型地區:西北;華北地區(發生于冬春季節,春季最明顯)
產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a.快行冷鋒天氣影響;b.氣候干旱,降水少;
c.春季大風日數多;d.蒸發強e.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為原因:過度放牧、過度樵采、過度開墾等導致地表植被破壞;水資源利用不合理。
危害:引發呼吸道疾病、能見度低等
地震:(我國典型地區:東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區)
形成原因: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或雖然在板塊內部,但地處板塊內部小板塊交界處。
A、氣象災害熱帶氣旋、洪澇、干旱、寒潮大風、冰雹、雪災、干熱風、龍卷風、沙塵暴等
B、地質地貌災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C、海洋災害:風暴潮、赤潮、海嘯等
D、生物災害:病害、蟲害、鼠害等
5.主要自然災害及其成因
旱災:分布地區:干旱、半干旱以及季風區
危害:糧食減產、工業缺水、林木干枯死亡,河流、水塘、湖泊干涸,人畜飲水缺乏,引發火災及蟲災、社會動蕩
分析旱災的成因:厄爾尼諾、拉尼娜、太陽活動、雨帶延遲、伏旱、春旱防災、減災:節約用水(工農業、生產生活)、法律法規、宣傳。洪澇災害:(我國典型地區:東部季風區—東北;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黃河還有凌汛——低緯度向高緯度流向的河段發生在解凍和封凍季節)
產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a.降水持續時間長,降水集中(如長江流域的梅雨天氣);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
b.夏季風的強弱變化
c.臺風的影響;
d.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
e.地勢低洼(海河、珠江);
f.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樹枝狀水系);
高二地理基本基礎的知識點概括3
1、地理信息技術指獲取、管理、分析和應用地理空間信息的現代技術的總稱,主要包括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等。
2、遙感:(RS)對地表物體進行遠距離的感知。
物體輻射和反射電磁波→收集→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專業圖件統計數字
目標物→傳感器(關鍵裝置)→遙感地面系統→成果
特點和優點:可以首先從面上的區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點地選擇若干點、線進行野外驗證和檢查。不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質量,而且節省人力和財力,提高效率。
3、全球定位系統:(GPS)在全球范圍內實時進行導航和定位的系統。
(1)三大部分:空間部分—GPS衛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監控系統;用戶設備部分—GPS信號接收機。
(2)特點:為各類用戶提供精密的三維坐標、速度和時間;具有全能性(陸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實時性。
4、地理信息系統:(GIS)專門處理地理空間數據的計算機系統,用于所有用到地圖或需要處理地理空間數據的領域。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應用。
信息源→數據處理→數據庫→空間分析→表達
優點: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強大;③動態監測(GIS與RS相結合)
5、遙感、全球定位系統與地理信息系統即互為獨立又相互促進。遙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數據的獲取,全球定位系統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間定位,地理信息系統主要用于對地理信息進行管理、查詢、更新、空間分析和應用評價。
6、數字地球是指數字化的地球,即把整個地球信息進行數字化后,由計算機網絡來管理的技術系統。將各種地理信息按地理坐標,從區域到全球進行整合,并進行的立體、動態的顯示。
高二地理基本基礎的知識點概括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