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提高學習效率。不要熬夜學習,課堂上能解決的就在課堂上解決,注意力一定要集中,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因為學習也是有頭有尾的,別說一直要學習到很晚才休息,身體才是最關鍵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識點歸納,希望能幫助到你!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識點歸納1
1.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主要因素。
2.大致可以分為哪兩類。
一個地區適合發展什么樣的農業,要根據區位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市場需求等來確定。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態與經濟良性循環系統,實現區域內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統一。
(承轉)在這方面,東北地區農業的發展比較突出,讓我們一起去東北看看。
1.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
2.包括哪些省和自治區。
總結:東北地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緯度高、跨度大。我們來研究一下這些特點在氣候上的表現(CAI出示圖4.1、中國季風區干濕區地圖)。
結論:緯度高──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夏季溫暖。
跨度大──跨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無霜期180天~80天。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我們只有遵循自然條件,發展與之相適應的農業生產。因為氣候是農業生產中最難改造的自然條件。此處可以叫學生對比地形和土壤等條件來說明。
1.討論東北大米與氣候的關系。引導學生從日照、光照、低溫等方面考慮問題。
提示:東北地區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作物生長期長,加之氣候寒冷,農作物病蟲害少,幾乎不需要使用農藥,天然具有綠色大米的稱號。
2.針對現代生活,考慮東北農村農業生產情況。
提示:季節性強,有利于農忙時節集中人力物力投入農業生產,在農閑時節發展副業,增加農業收入,還可以進行農田基本建設和水利建設。
3.從優勢和劣勢兩個方面舉例,教師參與討論。
提示:劣勢有熱量要求、一年一熟、長冬無法放牧等。優勢有光照、溫差、土壤肥力、積雪融化緩解春旱等。討論不局限于以上幾點。
由以上討論可以直接引出下一個知識點──地形和土壤條件。
由學生指出東北地區主要地形的位置和名稱,以及可以從事的農業生產類型。
老師講解并出示“黑土地圖片”:東北地區的黑土地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大黑土地之一。初墾時,黑土層厚度60~80厘米,最深處可達1米。有人形容這里的黑土“攥一把能流出油來。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北起黑龍江右岸南至遼寧的昌圖,西界直接與松遼平原的草原和鹽漬化草甸草原接壤,東界延伸到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山區的部分山間谷地及三江平原的邊緣。黑土總面積734.8公頃,其中黑龍江和吉林的黑土約占黑土總面積的80%。
總結:這里有中國的平原、的天然林區和的草原。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識點歸納2
1、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
(1)環境質量下降
(2)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
(3)增加就業困難,失業人數增多
2、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促進人口轉化-增加就業機會,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逐漸轉移;
(2)有利于改善產業結構——帶動農村發展,有利于改善地區產業結構;
(3)推動工業發展-提高工業生產效率;
(4)推進科技進步——大城市是科技創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促進科技進步和信息化提升;
(5)改變文化、思想、觀念——城市文化向鄉村擴散滲透,全方位影響農村,利于城市與鄉村間交流,縮小城鄉發展差距。
3、解決城市環境問題主要措施:
(1)嚴格控制大城市規模,分散大城市職能,建設新區和衛星城,努力推進郊區城市化,以緩解城市中心區的壓力;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條件,保護和治理城市環境;
(3)對城市進行合理規劃,加強對城市的管理,妥善處理好城市個功能分區的關系。
4、降低城市化對地理環境影響的途徑:
一方面在城市建設中,發展低污染的節能建筑和綠色交通,減少各類活動對環境的污染;
另一方面是城市景觀盡可能與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觀保持協調,建立一種良性循環。為了使城市發展與社會、環境相協調,提出了建設和發展"生態城市"的目標。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識點歸納3
我國重要的地理界線:
⑴秦嶺一淮河一線是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這條線的南北景觀有很大的差異:
①黃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溫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③亞熱帶與暖溫帶的界線;
④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界線;
⑤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界線;
⑥河流有無結冰期的界線;
⑦農業水田與旱地、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制、水稻和小麥雜糧的界線;
⑧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⑵大興安嶺也是我國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其東西兩側的景觀也有較大差異: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②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③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
④牧區與農耕區通過的地方;
⑤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界線;
⑥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的界線;
⑦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