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三理科知識點概括
學習中注重加強對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問題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題多變、一題多解,訓練解題思路,提高解題的應變能力,研究各種可能造成知識負遷移的因素,促進知識的正遷移。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三理科知識點概括,希望能幫助到你!
高二地理必修三理科知識點概括1
自然資源(能源)和工業關系
1、聯系:
①自然資源(能源)和工業關系 A、土地、礦產和水等是工業生產的必要條件;B、能源是人類生產發展的動力,如能源利用經歷了柴草——煤——石油時代。
②自然資源(能源)和工業布局的關系;資源密集型和冶金工業應分別接近原料和燃料產地、動力基地,無資源區和方便運輸原料的工業就分別布局在沿海和市場。
③自然資源同我國工業基地和工業帶的關系:根據我國四大工業基地和三大工業地帶資源與能源分布特點、決定發展相應的工業部門。
2、存在的問題:
①工業以礦物燃料(煤、油、氣)為主,"三廢"造成環境污染,導致溫室效應和酸雨問題嚴重;
②資源(能源)短缺和利用率低;
③資源加工業發達區,環境污染嚴重;
④我國東部工業發達,但資源和能源短缺,西部相反。聯系"西氣東輸"
3、應采取的措施
①能源開發和節約并重;
②改善能源消費構成,利用新能源、減少用煤量,發展潔凈煤和清潔燃燒技術;
③提高綜合利用率,減少"三廢"排放
④以煤等為燃料的企業應布局在居民區的下風向或最小風頻的上風,石化廠應在居民區河流的下游;
⑤處理好原料產區和加工區以及東西部間的關系,加快工業西移和資源東輸。
4、運用的相關基礎知識點
①各類常規能源和新能源的優缺點、分布和利用;
②世界和我國能源消費構成特點、分布及工業布局的原理和趨向;
③我國各大工業基地和三大工業地的資源和能源特點及分布。
高二地理必修三理科知識點概括2
區域能源、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一、能源概述
1、概念:凡是能夠提供某種形式能量的物質或物質的運動,統稱為能源。
2、分類:
(1)按形成和來源分類:
①來自太陽輻射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氣、太陽能、生物能、水能、風能等。
②來自地球內部的能量:地熱、核能。
③來自月球、太陽對地球的引力而形成的潮汐能。
(2)按利用的技術狀況分類:
①常規能源:被人類利用多年,現在仍大規模使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水能、生物能。
②近若干年才被利用的能源,如核能、地熱、海洋能、太陽能、沼氣;或過去利用過,現在又有新的利用方式的能源,如風能。
(3)按性質分類:
①可再生能源:使用后仍可更新或再生的能源,如太陽能、水能、生物能、風能等。
②非可再生能源:是經過地質作用在億萬年中形成的,開采以后,短期內無法恢復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核能等。
二、礦產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1、存在的問題:濫采、濫用礦產資源,造成礦產資源的浪費甚至枯竭,廢棄物處理不當,使環境受到污2、解決措施:合理開發和利用,加強勘探,跨區域調配,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開展礦區土地復墾等。
三、世界能源問題
世界能源生產和消費存在地區差異。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常規能源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以俄羅斯、中國、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為代表。南半球常規能源豐富的國家主要有南非、澳大利亞等。從總體上來說,發展中國家能源的生產量大于消費量,而發達國家消費量大于生產量,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性和不合理性。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目前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以核能為例,美國發電總量,法國能源消費構成中,核能所占比例。我國核工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核電設計建設和運營水平明顯提高,核電工業基礎已初步形成。目前形成了浙江秦山、廣東大亞灣和江蘇田灣三個核電基地。
世界上能源完全自給的國家為數甚少,主要有俄羅斯、加拿大和英國。中東是世界的石油產區和出口區,主要出口到西歐、美國和日本,其中繞道好望角的海上航線被西方國家稱為“海上生命線”。由于石油比煤炭更容易運輸,更容易使用,發熱量更高,而且基本是無灰燃料,所以世界能源消費構成中目前是以石油為主,將來還是以石油為主。中國現在是以煤炭為主,將來還是以煤炭為主,這是由中國的基本國情所決定的,因為中國煤炭資源分布廣,儲量大,開采和使用都比較方便。而石油儲量有限,除了可作為燃料,更應作為化工原料。
無論是世界還是中國,目前能源消費構成中都是以常規能源為主。但對于中國來說,除了繼續保持和發揮煤炭的優勢以外,還應大力開發水力資源,因地制宜地開發新能源,以能源結構的多樣化促進經濟的快速、良性發展。
四、關注我國目前的能源問題
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很快,2004年我國成為第二大石油進口國,能源問題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我國目前不僅1/3以上的石油消費需要進口,而且由于生產發展對電力的需求過大,導致電力需求出現較大缺口,為彌補電力供給不足,緩解近兩年的電荒,各地紛紛增加了發電機組和發電量,增加了對電煤的需求,從而使煤價不斷上揚。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開發能源、保護資源已成為我國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當務之急。
緩解我國能源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必須立足國內,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一要堅決實行“開發和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二要抓緊制定專項規劃;三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四要加強礦產資源的開發管理;五要大力倡導節約能源資源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另外,還要積極開展“能源外交”,從多渠道拓展我國的能源供應。
高二地理必修三理科知識點概括3
1、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
(1)環境質量下降
(2)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
(3)增加就業困難,失業人數增多
2、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促進人口轉化-增加就業機會,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逐漸轉移;
(2)有利于改善產業結構——帶動農村發展,有利于改善地區產業結構;
(3)推動工業發展-提高工業生產效率;
(4)推進科技進步——大城市是科技創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促進科技進步和信息化提升;
(5)改變文化、思想、觀念——城市文化向鄉村擴散滲透,全方位影響農村,利于城市與鄉村間交流,縮小城鄉發展差距。
3、解決城市環境問題主要措施:
(1)嚴格控制大城市規模,分散大城市職能,建設新區和衛星城,努力推進郊區城市化,以緩解城市中心區的壓力;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條件,保護和治理城市環境;
(3)對城市進行合理規劃,加強對城市的管理,妥善處理好城市個功能分區的關系。
4、降低城市化對地理環境影響的途徑:
一方面在城市建設中,發展低污染的節能建筑和綠色交通,減少各類活動對環境的污染;
另一方面是城市景觀盡可能與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觀保持協調,建立一種良性循環。為了使城市發展與社會、環境相協調,提出了建設和發展"生態城市"的目標。
高二地理必修三理科知識點概括相關文章:
高二地理必修三理科知識點概括





上一篇:高二地理等級考的知識點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