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地理知識點生物災害
在自然界,人類與各種動植物相互依存,可一旦失去平衡,生物災難就會接踵而至。如捕殺鳥、蛙,會招致老鼠泛濫成災;用高新技術藥物捕殺害蟲,反而增強了害蟲的抗藥性;盲目引進外來植物會排擠本國植物,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生物災害,危及生態環境。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自然災害地理知識點生物災害,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農林牧生物災害
表現:病害、蟲害、草害、鼠害等
危害:給農業、林業、畜牧業生產造成重大損害
(二)森林、草原火災
原因:人們生活用火、生產用火或雷電、煤自燃所引起的森林林木或草原牧草失去控制的大范圍燃燒現象。
危害:燒毀大量林木、牧草;造成不同程度的人畜傷亡;對特定地區的生態環境產生不良影響。
正確應災方法:
1.應對洪水災害的正確方法 :
防洪準備:①聽汛期天氣預報;②準備救生包(藥品、食品等)、預備木制家具;③訓練爬高能力、快跑能力;④暴雨季節不去山區郊游或探險;⑤學習救生演習的知識;⑥學會游泳、劃船。
洪水應急:①盡量逃向高處,登上堅固建筑的屋頂、大樹、山丘和高坡等。②借助木制家具或盡可能抓住木板、樹干等漂浮物盡量不讓身體下沉,等待救援。③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蟲咬傷以及倒塌電桿上電線的電擊。
洪水中的救助 方法:拋救生圈、救生衣等,或劃船、游泳去救人。
搶救溺水人員最主要的方法:科學地控水和進行人工呼吸。
2.應對地震災害:
平時要注意防震知識學習和防震技能訓練;地震發生時首先要保持冷靜,在短時間內做出避險抉擇;適當進行自救并保持體力等待求援。
震后互救應遵循的原則 :①先救近,后救遠;②先易后難,先救輕傷員和青壯年、醫務人員,以增加幫手壯大救助隊伍;③先救“生”,后救“人”;④ 聽仔細(注意傾聽被困人員的呼喊、呻吟、敲擊聲);⑤要仔細確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盲目亂挖、亂刨,以防止意外傷亡。
3.其他自然災害的自救和預防:
風災:不要外出,盡快回家,隱蔽在室內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處。
大霧:大霧天氣,盡可能減少駕車出行或減速慢行。
沙塵暴:遇到沙暴天氣,出行時準備好防風用品,如風鏡、口罩等,用以保護眼睛和口鼻。
4.注意:
山區、半山區暴雨過后應格外警惕滑坡現象的發生。
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時,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進的方向跑,切忌順著滾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別注意保護好頭部。泥石流的面積一般不會很寬,根據現場地形,向未發生泥石流的高處逃避。
在山區扎營,不要選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彎曲、匯合處。
拓展:
治理對策
生態災害是制約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危及國家安全、企業生存和人們身心健康的瓶頸。所以保護生態環境及生態減災就是保護及發展生產力。
生物災害綜合治理科學對策之基本含義:從大生態系統的整體出發,根據有害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應聯系和人類對社會經濟生產及發展的具體要求,充分發揮自然控制因素的抑害減災作用,因地制宜協調運用必要的防治措施,將有害生物控制在經濟受害允許水平之下,避免或減輕災變,以獲得綜合的生態效益。即開展以生態工程、生態經濟、生態設計、產業生態學及環境未來學研究為中心的生物減災工程實踐。
自然災害地理知識點生物災害相關文章:
自然災害地理知識點生物災害





上一篇:自然災害地理知識點氣象災害
下一篇:自然災害地理知識點海洋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