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及其特點
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及其特點
我國的國土幅員遼闊,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因緯度位置、海拔高度和海陸分布等自然地理因素不同,造成地區之間自然差異。小編在這里整理了相關知識,快來看看吧!
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及其特點
北方地區
位置:大體位于大興安嶺、烏鞘嶺以東、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黃海;
范圍:包括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肅省東南部和江蘇、安徽的北部;
氣候:是我國季風氣候區的北部地區,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北。
北方地區地勢坦蕩,耕地以旱地為主,多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所以人們主食以面食為主。東北和華北平原是我國北方地區的重要的糧食作物和油料作物產區。
南方地區
位置:位于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南部臨東海、南海;
范圍:包括長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區);
氣候:是我國季風氣候區的南部地區,1月0℃等溫線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南。
南方地區耕地以水田為主,氣候較溫暖,降水豐沛,為發展種植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長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國重要的糧棉產區,水稻是本區的主要糧食作物,所以人們主食以米飯為主。南方還有很多河流、湖泊、魚塘等水域,盛產淡水魚等水產品。因此,南方地區有很多的魚米之鄉。
西北地區
位置:大體位于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
范圍:包括內蒙古、新疆、寧夏和甘肅西北部;
氣候:非季風氣候區,深居內陸,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西。
西北地區的農業發展受水資源的制約,在具有灌溉條件的河流附近和綠洲,可以發展種植業和栽培業(如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是著名的“塞外江南”)。而多數地區由于降水少,只能發展牧業。西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牧場分布地。
青藏地區
位置:位于橫斷山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以南;
范圍: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
氣候:是一個獨特的地理單元。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氣候寒冷。
青藏地區的農業以牧業為主,這里分布著世界上最大的高寒牧場。主要牲畜是世界上其他地區沒有的牦牛、藏綿羊、藏山羊。在青藏地區的一些谷地,分布著一些種植業。那里的特色作物為青稞,它是當地居民傳統食品糌粑的原料。
我國四大盆地的特點
1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
塔里木盆地是中國最大的內陸盆地,位于天山山脈和昆侖山脈之間。南北最寬處520千米,東西最長處1400千米。面積約40多萬平方千米。
2
---準噶爾盆地:位于新疆北部
盆地呈不規則的三角形,地勢東高西低。盆地中部有廣闊的沙漠,西北部因受海洋濕潤氣流的影響,降水略多。盆地內牧場廣闊,畜牧業發達,綠洲和墾田農業也具有相當規模。
3
---柴達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
柴達木盆地是中國三大內陸盆地之一,屬封閉性的巨大山間斷陷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四周被昆侖山脈、祁連山脈與阿爾金山脈所環抱,面積約25萬平方千米。“柴達木”為蒙古語,意為“鹽澤”
4
---四川盆地:位于四川東部
四川盆地是中國著名紅層盆地,中國各大盆地中形態最典型、緯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位于四川省東部,長江上游,面積26萬余平方千米,占四川省面積的46%。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橫斷山地,北靠秦嶺山地與黃土高原相望,東接湘鄂西山地,南連云貴高原
盆地特點
1
---形成原因
盆地是地球表面(巖石圈表面)相對長時期沉降的區域,因整個地形外觀與盆子相似而得名。換言之,盆地是基底表面相對于海平面長期洼陷或坳陷(depression)并接受沉積物沉積充填的地區。
沉積盆地既可以接受物源區搬運來的沉積物,也可充填相對近源的火山噴出物質,當然也接受原地化學、生物及機械作用形成的盆內沉積物。因此,沉積盆地既可是大洋深海、大陸架,也可以是海岸、山前、山間地帶。
2
---構造意義
從構造意義上說,盆地是地表的“負性區”。相反,地表除盆地以外的其他區域都是遭受侵蝕的剝蝕區,即沉積物的物源區,這種剝蝕區是構造上相對隆起的“正性區”。
3
---地形特點
地形特點:盆地多分布在多山的地表上,在丘陵、山地、高原都有相應的不同構造的盆地。盆地基本呈中間低,四周高的盆狀形態。盆地內部相對盆地外部地形平緩,多平原和丘陵,適合人類居住和農業生產。盆地外部多為高山,適合山地農業的發展。
4
---氣候特點
氣候特點:按照世界上不同緯度,不同地形可以把盆地氣候大致劃分為熱帶雨林盆地氣候、海洋性盆地氣候、亞熱帶季風盆地氣候、沙漠盆地氣候等氣候。
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及其特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