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各學科學習方法 > 地理學習方法 > 八年級上冊地理教案參考

    八年級上冊地理教案參考

    時間: 慧良1230 分享

    八年級上冊地理教案參考

      八年級地理上冊怎么教學,這里是教案,你想知道嗎?小編在這里整理了相關知識,希望能幫助到你。

      八年級上冊地理教案

      第三節 河流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閱讀有關地圖,使學生熟悉我國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稱及分布,知道內流區、外流區的劃分,記在我國主要湖泊。

      2.使學生能夠熟練地在地圖上查找主要河流和湖泊,并將水系圖與氣候圖、地形圖對照使用,培養學生依照地圖分析理解河流水文特征的能力,培養學生用知識的橫向、縱向關系分析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通過學習我國眾多的河流、湖泊,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不斷加深對祖國的熱愛,并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地關系教育。

      教學重點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稱、位置。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學難點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通過前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們了解了與我國人民生產、生活有密切關系的氣候條件,一個地區的降水量發生變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會隨其改變,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五章——中國的河流和湖泊。

      【啟發提問】說出你所知道的中國河流、湖泊的名稱,并說出河流、湖泊的作用以及對人類的不利影響。

      【教師總結】出示表1:中國河流、湖泊的數量。

      我國是一個河流、湖泊眾多的國家,為了更好的了解我國河流、湖泊的分布狀況和利用狀況,這一章我們就來學習中國的河流和湖泊,首先我們來學習第一節——河流和湖泊概況。

      讓學生看中國水系圖 查找黑龍江、遼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珠江、怒江、雅魯藏布江、額爾齊斯河。

      【啟發提問】這些大河各注入哪個大洋,河流流向與地勢有什么關系?

      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啟發提問】這兩條河流最終流到哪里?

      【教師總結】我們把這些最終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最終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內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稱為外流區,內流河的流域稱為內流區。

      【出示投影片】我國內流區和外流區

      【板書】一、內流區和外流區

      1.概念:內流河、外流河

      內流區、外流區

      【轉折過渡】設問:內流區和外流區是如何劃分的呢?

      【板書】2.內流區和外流區的劃分及分布

      讓學生看我國的外流區和內流區、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復合投影片。

      【啟發提問】內流區和外流區的分界線與我們講過的哪些氣候分界線位置相似?

      【教師總結】內流區和外流區的分界線與季風區、非季風區分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位置相似,大致經過大興安嶺南部、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

      【啟發提問】分析內流區和外流區水量的大小及原因?

      【教師總結】外流區受夏季風影響,降水多,水量大;內流區受夏季風影響不明顯,降水少,水量小。

      讓學生看我國的外流區和內流區圖。

      【啟發提問】內流區和外流區面積各占我國總面積的百分比是多少?

      【教師總結】出示表2:中國河川流域面積。

      同學們想一想,回答問題:為什么我國西北部多內流河,東部多外流河?

      【教師總結】這與我國西高東低地勢及所處的海陸位置和氣候條件有關。西北部距海遠,氣候干旱,降水少,蒸發量大,所以多內流河;東部距海近,氣候濕潤,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

      【轉折過渡】由于內流河、外流河所處的位置、氣候條件、地面植被狀況等不同,導致內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無結冰期等變化規律不同,我們稱其為水文特征不同。

      【教師畫板圖講解】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結冰期等。流量指單位時間內通過某一斷面的水流體積,它反映河流水資源多少,通常以米3/秒為單位。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時段的水面高程,它是反映水體水量大小的最直觀的重要標志。含沙量指單位體積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結冰期指河流封凍的時間長短。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板書】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出示“我國主要河流的年流量變化比較圖”。

      讓學生填空。

      學生總結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異填表,教師補充。

      讓學生總結影響外流河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

      【教師總結】河流的水文特征與氣候、地面狀況等方面有密切的關系,氣候條件不同,河流的水量、水位、結冰期也不同,地面植被不同、河流的含沙量也不同。由引可見,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

      【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在中國地圖上指出長江的源頭至河口流經的行政區、地形區并了解沿途水文特征的變化;

      2、使學生認識長江在我國生產、生活中的巨大貢獻,增強愛國之情;

      3、使學生了解長江水患及其治理,使學生學會辨證地看問題,并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長江的利用和治理保護。

      教學難點

      河流特征與地形、氣候等的關系;長江水患與分布河段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播放《長江之歌》,伴以奔騰的長江錄相、長江流域景觀展示,調動學生的激情,并導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教師活動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目的要求

    展示思考問題

    1、長江為什么有“中國第一大河”之稱?

    閱讀課文P74頁

    長度、年徑流量、流域面積;

    2、你能在中國政區空白圖、中國地形圖中分別指出長江流經的省區和地形區嗎?

    看地圖冊“中國政區圖”、“中國地形圖”

    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5個地形區;

    分組交流,統一答案;各組代表發言

    (突出學生自學與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師總結、擴展深化

    長江的水量為什么這么大?(地處亞熱帶,雨期長,降水多。)

    學生發言

    (過渡)

    千里長江,蜿蜒流長,都經過哪些地區呢?

    展示中國政區圖、地形圖動畫

    1、在政區圖上,將長江自源頭至河口,沿線11省版面用不同顏色依次顯示;
    2、在地形圖上,先顯示三大階梯分界線,再將長江流經的5大地形區版面也用不同顏色依次顯示

    隨著演示,在練習題上寫下各省或地形區的名稱。(練習題第一題)

    眼、手、腦并用,提高學習的效率,達到當堂消化、鞏固。

    (過渡)

    學習一條河流,除了要了解其源頭與河口、流經地區外,還應知道各河段的劃分及其水文特征,以及對人類的利與弊。

    展示思考問題

    1、上、中、下游分界點及所在省?2、各河段的名稱?3、上、中、下游支流及干支流匯合處的重要城市?

    閱讀課文P75頁;看課文P74頁圖5.8;討論交流,互相糾正。

    1、宜昌(湖北)、湖口(江西);2、通天河、金沙江、長江、川江、峽江、荊江、揚子江;3、雅礱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烏江、清江、漢江、洞庭湖、鄱陽湖及其支流;宜賓、重慶、武漢、城陵磯、湖口。

    展示動畫

    以上各知識點自源頭向下依次顯示

    看完演示,做練習題二

    鞏固落實

    復習舊知識(過渡)

    長江與南方其它河流有哪些共同特征?(水量大,汛期長,含沙量小,無結冰期。)

    學生一起回答

    那么,長江上中下游各段又有哪些特征呢?

    展示

    長江干流剖面示意圖

    指出各段落差多少

    提示學生

    長江干流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段在哪兒?豐富的原因?

    集體回答:源頭至宜賓所在的上游,地處地勢一、二階梯交界處,落差6000多米。

    此段流經哪些地形區?水流有何特征?

    青藏高原、橫斷山區;多急流、峽谷。

    三峽指哪三峽?位置在哪兒?三峽大壩建在哪一峽?

    學生做練習三中的第1題

    總結

    上游水文特征:峽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豐富。

    提示學生

    中游流經什么地區?水流特征如何?

    展示

    中游流經地形區全貌——中游平原;引導學生觀察“荊江”的“九曲回腸”特點

    提示學生

    平原地形與曲流的形成有何關系?(三峽急流在慣性作用下,左右搖擺,形成曲流。)

    總結

    中游水文特征:多支流,水量大,地勢低多湖泊,多曲流。

    提示學生

    長江進入湖口以下,完全處于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上,水文特征又會怎樣呢?(江闊水深,水流平穩,航運便利。)

    總結

    下游水文特征:江闊水深,終年不凍

    (過渡)

    長江各河段各有特征,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有何影響呢?

    播放三峽建設、大江截流片段

    為什么要斥巨資建三峽大壩?

    小組討論,各抒己見

    拋磚引玉,了解學生知道多少

    展示問題

    長江干支流上還有哪些水力工程?加速長江水能資源的開發利用,對哪些地區經濟的發展將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學生閱讀課文P75-P76頁;小組討論,交流見解;

    自學結合互學,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閃現三峽位置、干支流上的水電站

    二灘、龔嘴、銅街子、寶珠寺、烏江渡、葛洲壩、隔河巖、五強溪、東江、安康、丹江口、萬安水電站

    做練習題三中的讀圖練習

    鞏固落實

    總結歸納

    長江的奉獻(水能、供水、水運)

    展示思考問題

    簡述長江供水、灌溉功能

    學生自發回答

    教師總結

    兩岸生產、生活用水;南水北調;全流域灌溉面積占耕地總面積60%

    展示思考問題

    長江的奉獻有三,我們學習了“水能”、“供水”,還有一大貢獻是“水運”,請同學們閱讀課文P78-79頁,總結出長江作為“黃金水道”,水運的自然條件和航運特點?

    閱讀課文,歸納整理;小組交流;消化鞏固

    師生共同回顧長江的三大貢獻;

    看問題要一分為二的來看,長江對人類也有不利的一面。(過渡)

    播放錄相片段

    長江近年特大洪水與解放軍抗洪搶險場面

    讓學生知道洪水無情,人有情,了解洪水造成的經濟損失

    展示思考問題

    1、長江洪水威脅最嚴重地區?
    2、長江形成洪水威脅的原因?
    3、我國在綜合治理長江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閱讀P77頁-78頁課文;小組討論交流要點;各組代表發言。

    展示正確答案,簡要講解

    1、長江洪水威脅最嚴重地區: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
    2、長江形成洪水威脅的原因:①洪水的來源:②長江上、中游山區濫伐森林,植被遭破壞。③中游的荊江河段“九曲回腸”,水流不暢,泥沙沉積,形成長江的“地上河”,每到汛期,河水排泄不暢,水位抬高,加劇了兩岸的險情。
    3、我國在綜合治理長江方面采取的措施:①工程措施:加固江防大堤;興建分洪、蓄洪工程、修建許多水庫;重點治理川江和荊江河段,疏浚長江航道;興建三峽水利工程;②生物措施:建設長江上、中游防護林工程,保持水土;③疏浚航道的同時,加強港口建設;④吸取沿海開放地區經濟發展經驗,擴大沿江的對外開放建設沿江經濟帶。

    小結

    本節課通過對長江水文特征的學習,使我們對長江的功與過有了較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學們能通過課后的練習進一步鞏固落實好。

      當堂檢測

      一、長江流經的地區

      1、流經的11個行政區,自上游向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2、流經的地形區,自上游向下游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中國第一大河_____________長度_____________ 流量_____________流域面積_____________。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讀圖說出黃河的發源地、流經省區、注入的海洋和大致形狀。

      2.培養學生讀圖用圖能力,學會用地圖等資料,說明黃河的基本概況;能解釋黃河各河段產生災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過分析黃河作為我國的“母親河”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的貢獻,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喚起學生對治理黃河、保護黃河的責任感,并逐步樹立人和自然協調觀念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教學重點:分析黃河為中華民族所做出的貢獻及帶來的災難,了解黃河當前所面臨的問題,探究黃河治理方案。

      教學難點:運用有關資料和已有知識儲備,探究黃河所產生問題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投影“黃河景觀圖”、播放“黃河壺口瀑布視屏”。讓學生猜測視屏播放的是哪一條河流?然后教師講述:有人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也有人說,黃河是一條害河,它在歷史上曾多次決口泛濫,給黃河流域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那委,我們應如何看待黃根深葉茂的功與過呢?

      設計理念:創設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其探究興趣。

      二、講授新課:

      (一)黃河的概況

      教師講述并提問:引用李白的詩:“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里的“天上”指的是什么地方?“海”指的是什么海?

      學生活動:讀“黃河水系圖”回答問題,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東流注入渤海。

      問題2:從地圖上看黃河像什么?

      學生活動:讀“中國地形圖”回答:幾字形。

      3.看圖2.41說出黃河的主要支流,流經的省區和上中下三游的劃分。.

      設計理念:通過讀 “黃河水系圖”,讓學生學會分層讀圖和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

      4.教師提供資料:黃河與長江的景觀圖片,讓學生比較,并總結出黃河水的特點。

      學生回答:①。水量較小。

      讀圖分析黃河水量比長江小的原因。

      ②黃河含沙量大。

      師生合作演示實驗:探究黃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二)黃河的貢獻

      學生自讀第49面3、4、5段,說一說黃河對中華民族的貢獻。

      塑造平原,提供灌溉,發電和旅游。

      (三)黃河憂患

      教師講述:幾千年來,黃河流域的人民正是在黃河的哺育下才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中化文明。那么黃河有沒有過呢?

      學生回答:有。

      教師讓學生讀第53面的圖2.45分三組說一說黃河的上中下三游各有什么憂患。

      學生回答:上游;氣候趨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

      中游;水土流失嚴重

      師生合作演示實驗:探究黃河中游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

      下游:泥沙淤積形成地上河。

      探究1:從黃河下游地形特點入手,探究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河水流速減慢,泥沙沉積,河床抬高。正因為下游形成“地上河”,所以流域面積狹窄,無大支流匯入。教師用動畫展示地上河形成的原因

      活動:找學生上臺 畫地上河。

      探究2:

      播放黃河水災視屏并提出問題: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有什么危害?

      學生活動:讀閱讀材料結合活動題,認識黃河水災危害之大,明確“地上河”兩岸河堤隨時隨處都有決口改道,造成洪災的危險,因此,黃河成為世界上最難治理的河流。

      問題:黃河母親還有哪些“病癥”?

      學生活動:在讀“黃河的憂患”圖,及教材活動中的相關資料,簡單了解黃河沿途的土地荒漠化、凌汛、斷流和污染等問題。

      設計理念:

      本環節采用了探究模式,將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地上河”兩岸河堤隨時隨處都有決口改道,造成洪災的危險,因此,黃河成為世界上最難治理的河流,也成為中國的一大“憂患”重點就是“治沙”。

      (四)根治黃河

      分組討論:針對黃河上中下三游的憂患我們應該分別采用什么辦法來治理。

    河段

    開發利用與治理措施

    上游

    修水庫、建立水利樞紐工程。

    中游

    陡坡植樹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下游

    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教師講述:同學們可以通過閱讀黃土高原地表植被變化的相關資料,了解治黃的成就。

      設計理念:本環節重在讓學生形成科學的人地觀,選擇新的熱點素材對知識進行重組。目的有三:一、啟發學生積極發散思維,水到渠成形成過年:二、不拘泥于具體的知識框架,突出重點。三、拉近學生與陌生知識之家的距離,是學生親知善學。

      三、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黃河的概況,黃河有哪些功,有哪些過,以及如何治理黃河,短暫的學習也許遠遠達不到你對黃河了解的要求,如果你想了解黃河更多資訊,詳情可閱讀《黃河兒女》類報刊雜志或登陸黃河網等,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小論文或演講稿、手抄報等適合自己的形式完成《我說黃河》,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來改變黃河的狀況。

      四、當堂訓練:

      基礎訓練上題目。

      第四節 自然災害

      教學目標

      1、常見的自然災害,能會判斷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

      2、自然災害等大致分布。

      3、了解避災方法。

      教學重難點:

      1、自然災害的分布大勢。

      2、掌握常見的、實用的救災措施。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我國的河流的特征,長江、黃河的治理與開發等,這一節課我們來學習心的課文《自然災害》。

      板書 第四節 自然災害

      一、常見的自然災害

      教師播放有關自然災害的相關視頻,并向學生展示一些圖片,讓學生舉例自己了解哪些自然災害。

      教師小結:自然災害的定義,我國常見的地質災害有哪幾類。

      教師展示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的圖片,讓學生判斷哪些是氣象災害,哪些是地質災害。并指導學生閱讀課文P54-55,結合圖片,了解各種自然災害的危害性。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P55-56的活動題。

      板書二、我國自然災害頻發

      先讓學生回憶今年全國發生了哪些特大自然災害,后可由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一些數據來說明我國是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

      指導學生讀圖2.48,2.49,并讓學生談談他所發現的問題,學生討論,教師總結。

      小結:我國地域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自然災害種類多、分布廣。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發生最為頻繁的國家之一。 我國也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自然災害有時會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并給社會的正常生活和生產帶來巨大的沖擊。

      教師可對一些災害的概念加以闡述,便于學生理解。如:

      寒潮

      (1)概念

      寒潮是一種大范圍強冷空氣活動,主要發生在北半球中高緯地區的深秋到初春季節。

      (2)形成原因:

      形成寒潮的強冷氣團聚積在高緯度的寒帶,當冷氣團向暖氣團方向猛烈沖擊時,就爆發寒潮。

      (3)寒潮的危害

      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①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穩定的巖體與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動面整體向下滑動的地質現象。

      ②發生條件:一般發生在巖體比較破碎、地勢起伏較大、植被覆蓋較差的地區。山地丘陵區和工程建設頻繁的地區,都是滑坡多發區。

      ③危害:破壞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農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員傷亡。

      (2)泥石流

      ①概念:是山區溝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

      ②發生條件:地形陡峻、具有豐富的松散物質以及短時間內有大量水流的地區是泥石流的多發區。

      ③危害: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時間內,流出數十萬乃至數百萬立方米的物質,堵塞江河,摧毀城鎮和村莊,破壞森林、農田、道路,對人民的生命財產、生產活動以及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三、防災減災

      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放在減災工作必不可少,指導學生閱讀課文P58-59,了解我國的防災減災工作。

      讓學生舉例說明我國還有哪些防災減災的措施。

      課堂活動

      了解避災方法。舉出實例如“遇到洪水時如何自救?”“當發生泥石流時,該怎樣保護自己?”可由學生暢所欲言,說說自己的自救方法,后由老師補充,并提供給學生實用、正確的自救方法。

      當堂檢測

      1、針對我國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國情,開展防災減災活動,對我國的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意義重大。下列工程中,屬于防災減災設施建設的是( )

      ①興建長江三峽大型水利樞紐

      ②興建長江、黃河中上游防護林工程

      ③修建“西氣東輸”管道

      ④在沿海一帶修建海防林工程

      ⑤興建廣東大亞灣和陽江核電站

      ⑥加固長江、黃河、珠江大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⑤

      2、中國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災害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因而防災減災的任務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艱巨。讀“我國自然災害區劃圖”,回答(1)-(3)題。

      (1)下列災害中屬于氣象災害的有( )

      ①干旱 ②滑坡 ③臺風

      ④風暴潮 ⑤寒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2)與其他地區相比,地區d分布最為集中的

      自然災害是( )

      A.洪澇 B.臺風

      C.泥石流 D.干旱

      (3)圖中a、b、c、d四個地區,水土流失最嚴重的是( )

      A.a B.b

      C.c D.d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

      第一節 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

      教學目標

      1.舉例分析自然資源的定義及其主要類型。

      2.通過材料理解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

      3.正確認識我國自然資源的現狀,引導我們從身邊小事做起,節約資源。

      教學重點

      1.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的區別。

      2.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

      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的區別。

      教學過程

      【自主學習】

      要求:①仔細閱讀課本62-66頁的內容,獨立自學。

      ②依據學案在課本中找到相應知識并標記,時間10分鐘。

      一、自然資源

      1.自然資源的定義是什么?

      練一練:我們使用的紙張和鉛筆是自然資源嗎?為什么?

      2.自然資源可分為哪兩大類?

      3.結合圖3.1、圖3.2,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各有何特點?

      練一練:將下列資源進行分類,在相應的橫線上填寫字母代號

      A溫泉 B樹木 C草地 D潮汐能 E藏羚羊 F風能

      G海魚 H核能 I天然氣 K花崗巖

      屬于可再生資源的有

      屬于非可再生資源的有

      4.對于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我們應該如何合理利用?

      二、我國自然資源現狀

      5. 閱讀課本64頁,填下表

    種 類

    陸地面積

    已探明礦產資源

    耕地面積

    河流年徑流量

    森林面積

    總量居世界位次

    人均量占世界比值

    不足1/2

    1/4

      6.從上表可以得出我國自然資源的現狀為:總量 ,人均 。

      7.受我國自然資源現狀的影響,我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是什么?結合圖3.4,完成這個任務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合作交流】

      要求:①小組長組織,先核對答案,后解釋原因。

      ②組內成員積極發言,互幫互助,時間6分鐘

      8.交流【自主學習】中所有題目

      9.結合64頁活動2,思考:可再生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嗎?談談你的看法。

      10.完成課本66頁活動1:為了節約資源、保護資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么做?

      【展示提升】

      要求:聲音洪亮,表達流利,時間:5分鐘。

      【當堂檢測】

      要求:獨立完成,時間7分鐘

      1.自然資源的特點是( )

      A.可再生 B.不可再生

      C.對人類活動有價值 D.對人類活動無價值

      2.下列選項中,全部屬于自然資源的一組是( )

      A.森林、大米、煤炭 B.耕地、淡水、鐵礦石

      C.石油、閃電、工礦產品 D.野生動物、噪聲、草地

      3. 連線:

      土地資源

      礦產資源

      森林資源 可再生資源

      水資源 非可再生資源

      風能

      4.導致我國自然資源形勢嚴峻的原因是( )

      ①自然資源少,數量有限 ②人均占有量少,且人口仍在增長③許多資源利用管理不當,破壞、浪費現象嚴重 ④人均占有量多,但破壞、浪費嚴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下列行為屬于“低碳生活”的是( )

      A.經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飯盒 B.節假日大量贈送紙質賀卡 C.學生使用“循環課本” D.超市購物大量使用塑料袋

      6.材料一:漫畫“所剩無幾”

      材料二:我國是世界上的資源大國之一,陸地面積居世界第三位,水能、太陽能、煤炭資源分居世界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但人均自然資源占有卻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土地面積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資源為1/4,人均森林面積為1/5。

      (1)材料二反映了我國資源現狀是

      ★(2)我國是世界人口第 大國。漫畫“所剩無幾”反應了隨著人口的增加,我國的自然資源將更加短缺。為了使自然資源可以可持續利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節 土地資源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

      2.使學生了解我國土地資源的分布大勢等特點。

      3.使學生了解我國土地資源的利用中的問題和以及保護措施。

      教學重點

      我國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

      教學難點

      土地資源利用中產生的問題及對策。

      教學過程

      [引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可更新的自然資源有哪些?我們腳下的土地屬于什么資源?它可更新嗎?我國土地資源的狀況又是怎樣?(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并引入新課)今天我們來學習我國的土地資源:

      板書 一、類型齊全,耕地比重小

      老師知道學生自讀課文P67-68,嘗試明白我國土地的利用類型有哪些,它們各自的比重又是怎樣的?我國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有什么特點?

      明確:我國土地資源特點:

      1、土地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不足;

      2、土地資源類型齊全,但各類土地所占比例不盡合理,我國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后備耕地不足;

      3、人與耕地矛盾尤為突出。(要求:合理利用和保護土地資源)

      板書 二、地區分布不均

      多媒體出示圖3.9“中國主要土地利用類型的分布”,指導學生觀察我國各土地類型的分布情況。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我國的耕地在干濕地區的劃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種上南北方有什么差別?(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濕潤和濕潤的平原、盆地和低緩的丘陵地區。)

      2、我國的草原在干濕地區的劃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西向東是如何變化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區。)

      3、我國的林地在干濕地區的劃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種上南北方有什么差別?(林地——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區和邊疆地區以及東南部的山地。)

      [講述]耕地、草地、林地是我們發展農業生產的物質基礎。它們都是可以更新的資源,但是利用不當、不注意保護土地資源就不能繼續利用。目前,我國的土地資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展示]圖片和文字資料各三組,說明耕地、草地、林地的破壞現狀。

      [展示]漫畫

      [提問]從漫畫中你看到了什么問題?我們自己生活的地區中還有哪些破壞與污染土地資源的現象?還有哪些亂占耕地的現象?請大家討論一下,派代表回答。

      板書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講述]面對這些問題,國家有以下幾種措施:

      (1)由國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要求公民遵守國家的法令,違者要追究責任,受到處罰。

      (2)加強土地資源的建設與保護,在牧區建設人工草場,在風沙危害的地區建設防護林體系等。

      [展示]防護林體系示意圖、沙漠邊緣的防護林帶景觀圖

      [啟發]大家思考一下:為什么要有這些措施?這些措施能起到保護土地資源的作用嗎?你還有哪些保護土地資源的建議?

      當堂檢測

      基礎訓練冊上題目。

      第三節 水資源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了解水資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國水資源的現狀。

      2.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使學生通過閱讀我國水資源分布圖,初步學會分析我國水資源的分布同氣候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讀圖,識記我國水資源的分布,聯系我國氣候、河流等自然環境特征,分析我國水資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響;在此基礎上出示有關資料,了解我國解決水資源問題的對策。

      2.從生活、生產實例出發,使學生了解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樹立水資源危機的意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教育學生樹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導節約的資源觀,培養資源保護意識。使學生能夠從我做起,以實際行動,保護和節約有限的水資源。

      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1.我國的水資源分布。

      2.我國水資源的問題。

      3.解決水資源問題的有效途徑。

      4.生活中如何節約和保護水資源

      (二)難點

      1.工農業生產中如何節約保護水資源。

      2.幫助學生樹立對淡水資源危機的意識,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做節水、護水的模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水是生命之源”(或出示黃河斷流、遭受旱災地區旱情圖片)

      【提問】看了這段錄像(圖片),你有什么感受?(答:水是生命之源)

      【小結】對,水是生命的源泉,孕育和維持著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但是,地球上可以供人類利用的的水資源是有限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三節水資源。

      二、講授新課

      (一)水是寶貴的資源

      出示漫畫“全球水危機”

      結合課本P76活動題2談談你對水資源危機的看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近幾十年來,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導致人類對淡水資源的需求量與日俱增,不少國家和地區出現了水資源不足和用水緊張的問題。有專家預言,水資源短缺將成為人類21世紀面臨的最為嚴重的資源問題。我國的水資源就面臨一系列問題。

      (二)我國的水資源問題

      1.水資源短缺

      【提問】上圖反映我國水資源什么問題?(答:我國水資源人均量不足)

      【講述】造成我國水資源短缺,除了我國水資源人均量不足外,還有哪些原因?

      出示漫畫“洗車”

      【提問】這幅漫畫反映什么問題?在我們身邊有類似現象發生嗎?(答:略)

      【活動】請結合我們身邊出現的浪費水資源的現象也畫一幅漫畫。(學生畫完后,展示學生作品)

      出示漫畫“就地取材”

      這幅漫畫反映什么問題?(生答:水資源污染嚴重)

      【播放視頻】“水資源污染”(或水資源污染圖片)

      【提問】結合漫畫和錄像(圖片),請你說出造成水資源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小結】水資源短缺,是我國水資源問題之一。造成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國水資源人均量不足;另一方面是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浪費驚人和污染嚴重。

      2.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

      【播放視頻】“我國水資源的分布”

      【提問】從播放的視頻中你知道我國的水資源分布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出示我國哈爾濱、北京、武漢、廣州四城市降水柱狀圖

      【讀圖】上圖反映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與哪一個因素有關?

      【提問】針對我國水資源存在問題,我們應該如何解決?

      (三)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1.解決我國水資源季節分配不均的主要途徑

      【提問】你認為解決我國水資源季節分配不均的主要途徑是什么?(生答)興修水庫。

      【提問】水庫如何解決水資源時間分布不均的問題?(生答)

      【提問】你知道我國有哪些著名的水利樞紐?(生答)

      2.你認為解決我國水地區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徑是什么?(生答)跨流域調水。

      【提問】你知道哪些跨流域調水工程?(如引黃入晉、引灤入津、引灤入唐、引黃濟青,南水北調等。)

      出示南水北調示意圖

      【提問】南水北調指的是南方哪條河流的水往北調?(生答)

      【提問】為什么選擇長江?(生答)

      【提問】你知道南水北調有哪些路線?

      出示南水北調東線逐級提水示意圖和江都抽水站圖。

      【提問】解決我國水資源問題還有哪些途徑?

      (生答)尋找新的水源。哪里可以尋找到更多的淡水水源?

      (生答)控制人口數量。

      (生答)節約、保護水資源。

      【小結】剛才大家找到了很多解決我國水資源問題的措施。有些措施是專門針對某一個問題的,而有些措施卻是對所有問題都通用的。我們來做一個連線題。

      措施 所解決的水資源問題

      A.跨流域調水 1.人均水資源不足

      B.尋找淡水,控制人口 2.空間分布不均

      C.節約、保護水資源 3.時間分布不均

      D.興修水庫 4.浪費、污染現象嚴重

      【想一想】跨流域調水、興修水庫有沒有增加我國水資源總量?能不能提高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如果一邊興修水利一邊污染浪費,工程措施還有意義嗎?在實施工程措施的過程中,也應該注意什么?(生答)所以從某中意義上說,節水、保水比調水、找水、蓄水更重要。

      出示我國節水標志

      【講述】為了更好的宣傳“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全國節水辦公室曾向全國公開征集國家節水標志。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里,就收到1000多份稿件。2001年3月22日,在第九屆“世界水日”和第十四屆“中國水周”到來之際,國家節水標志正式揭牌,由江西省井岡山師范學院康定平老師設計的這個標志成為國家節水標志。

      【說一說】我國節水標志有什么含義?(生答)

      【活動】就節約和保護水資源而言,我們能做到的是什么?

      (一)加強宣傳,提高節約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二)用具體行動來節約和保護水資源

      【播放視頻】“保護水資源”

      【提問】在工農業生產上怎樣節約和保護水資源?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

      出示工農業生產上怎樣節約和保護水資源的圖片。(如改變灌溉方式,廢棄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廣噴灌、滴灌技術,工業用水重復使用、循環使用等圖片)

      【講述】在農業用水上改變灌溉方式,廢棄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廣噴灌、滴灌技術;

      工業用水重復使用、循環使用。降低生產耗水,提高利用效率。

      【活動】工農業生產離我們學生群體似乎比較遙遠,生活中如何節水、保水卻可以大顯身手。

      (1)首先,做一個家庭用水情況調查。

    你和你的家人

    沒有

    評價

    1.刷牙或淋浴中抹香皂時,有沒有關上水龍頭?

    2.淘米、洗菜的水有沒有用在別的地方?(澆花、沖廁所等?)

    3.有沒有使用節水龍頭或節水器具?

    4.有沒有經常用水解凍或冷卻食物?

    5.洗碗筷是有沒有把水龍頭關上?

    6.水龍頭有沒有漏水?

    7.有沒有過量使用洗潔劑?

    8.有沒有把衣服儲滿洗衣機才洗?

    9.上次你家繳付的水費是多少?

      請兩位同學說一說。要真實

      (2)他們的行為習慣該如何評價?也就是說,應該怎樣做才是節水的行為?我們來討論一下,總結出家庭節水的小竅門。(生答師小結:)

      (3)制訂一個節水在家或學校節水計劃

      當堂檢測

      基礎訓練冊上題目

      第四章 中國的經濟發展

      第一節 交通運輸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夠舉例說明交通運輸在生活和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2、記住我國主要的鐵路線,記住我國重要的鐵路樞紐。

      3、了解鐵路線命名的方法,了解選擇交通運輸方式需要考慮的因素。

      4、培養學生樹立遵守交通規則,愛護交通設施,注意交通安全的觀念。

      教學重點

      1、我國主要鐵路線的名稱,我國重要交通樞紐名稱。

      2、我國交通運輸網絡地區分布特點。

      3、合理選擇交通運輸方式。

      教學難點

      設計經濟合理的路線。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這里的路指的是什么呢?(交通)我國的交通情況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交通運輸。

      (板書)第一節 交通運輸

      (板書)一、交通運輸概念

      [講授新課]

      (提出問題)同學們!大家每天往返于學校與家之間,都借助什么工具呢?(讓學生結合實例談生活中的交通,引起學生探討興趣,活躍氣氛)

      (學生回答)自行車、公交車、出租車、廠里的接送專車等。

      (啟發思考)各種車除了拉人外,還可以拉什么呢?(拉貨)能拉人拉貨的工具還有哪些呢?(飛機、輪船等)日常生活中,大家觀察哪些活動都要借助這些工具呢?

      (啟發思考)同學們,剛才大家提到的例子都有一個共同點:即使人或物發生了一種改變。那么是什么發生了改變呢?(人或物的位置隨交通工具在變)

      (歸納總結)像這樣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就是交通運輸。

      (板書)二、交通運輸的發展變化

      (承轉過渡)由同學們剛才的發言,我們知道了交通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外出旅行、運送貨物等都離不開交通。其實交通運輸自古有之,只是不同的時代,運輸手段不同而已。同學們都知道我國絲綢聞名世界,早在漢代,我國的絲綢就由聯系東西交通、橫貫亞洲大陸的絲綢之路輸往中亞、波斯和羅馬等地,促進了古代中國同西亞和歐洲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教師總結)最早,人們主要利用手提、肩挑、背扛的方式,借助人力運輸各種物品;爾后,人們又利用馬、牛、駱駝等進行運輸;現在的運輸則主要利用飛機、汽車等現代交通工具。

      由此可見,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進步,交通運輸已由原來只利用自然的原始運輸工具改為利用人工制造的先進工具,且運輸方式多樣:公路運輸、鐵路運輸、航空運輸、水路運輸等。這些都說明我國的交通運輸業有了很大的發展,正在逐步形成水、陸、空越來越完善的交通運輸網。

      現代交通運輸工具大多使用燃料做動力,在使用過程中排放CO2等氣體,會造成對環境的污染。

      (學生討論)那么應怎樣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呢?(植物造林,使用新能源等。開放式討論,正確的予以肯定鼓勵)

      (承轉)現代交通運輸工具能造成環境污染,為什么人們還廣泛利用它呢?它有什么優越性呢?請同學們結合以下資料來分析。

      (資料1)新中國成立以前,從成都到拉薩,翻山越嶺,要走好幾個月。現在坐汽車只需幾天,乘飛機只要幾個小時就可以到達了。

      (資料2)山西省地下埋藏有上千億噸的煤炭。過去,很多煤炭開采出來運不出去。另一方面,沿海許多城市因為缺煤,工廠不能全部開工。現在,修建了專門運煤的大(同)秦(皇島)鐵路,山西的大量煤炭可以運出去了。

      (師生總結)現代交通工具的優越性

      1.現代工具速度快,容量大。

      2.現代工具可加強各國家、各地區間的往來。

      3.現代工具的使用可促進資源的開發,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

      2. (無論是對發達的城市,還是對偏僻的村莊而言,交通運輸都是關系到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教師總結)交通運輸是聯系生產與消費的紐帶,是連接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的橋梁。為了開發利用資源,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加強各地區、各民族、各國家間政治、經濟、文化等的聯系,都應首先發展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當之無愧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難怪人常說:“要想富,先修路”。

      3.新增的公路、鐵路起什么作用?(便于煤的運出,便于游客和當地人的出行,帶動經濟的發展)

      (板書)三、鐵路運輸

      說明,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縱橫交錯的鐵路線分布在全國各地,通向礦山、工廠和城市,并與海港、公路、河道運輸相銜接,構成全國交通運輸網的骨架。

      (板書)1.鐵路線的命名

      為了方便人們坐車,順利到達目的地,避免一些問題的出現,每條交通線都有自己的名字。例:北京到包頭之間的鐵路線叫?(京包線)寶雞到成都之間的線叫?(寶成線)那么這些交通線是怎樣命名?有什么規律可循呢?請大家利用自己敏銳的眼光去明察秋毫,找出其中的奧妙。

      我國鐵路干線的分布

      (板書)三橫五縱

      (填表總結)讓學生脫離開圖,依記憶填。(分組計時比賽)

    南北向的鐵路線(自東向西排列)

    1.京滬線

    2.京九線

    3.京哈線——京廣線

    4.同蒲線(大同—孟塬)——太焦線——焦柳線

    5.包蘭線——寶中線(寶雞—中衛)——寶成線——成昆線

    東西向的鐵路線(自北向南排列)

    隴海線——蘭新線

    大秦線——京包線——包蘭線

    滬杭線——浙贛線——湘黔線——桂昆線

      當堂訓練

      基礎訓練冊上題目。

      第二節 農業

      教學目標

      1.了解農業的概念及分類,能夠運用資料并聯系實際,說明我國農業的重要性。

      2.學會使用地圖及圖表資料,運用已學過的我國地形、氣候等方面的知識,分析理解我國東西部、南、北方農業分布差異的原因。

      3.理解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

      4.關注家鄉農業生產的發展,培養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感。

      教學過程

      板書:第二節 農業

      一、農業及其重要性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請同學們閉目欣賞,說說你聽到了什么。

      2.同學發言,老師總結:小麥、高粱(種植業);果香(林業);荷塘(漁業);牛羊(牧業)。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國的農業情況。

      (二)小組合作,探究原因

      1.學生活動一:搜集資料,感知農業與我們的聯系

      (1)農業與生活、生產以及國民經濟建設有什么密切聯系呢?請同學們分組閱讀教材、上網查資料、聯系實際,舉例說明。

      (2)學生展示:我們的吃、喝、穿、用都離不開農業。

      (3)得出農業的地位(人民溫飽、現代化的關鍵、國民經濟的重中之重)。

      板書:二、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

      2.學生活動二:閱讀課文P93和圖4.10,完成表格,總結東西部的農業差異及原因

      (1)多媒體展示《中國主要的畜牧業區和種植業區》,請同學找出最明顯的界限。

      (2)分析我國東西部農作物的差異,并嘗試分析形成差異的原因,完成表格。小結如下表:

    地區分布

    農業部門

    分析差異原因

    東部地區

    種植業、林業、漁業

    氣候(熱)

    地形(土)

    水源(水)

    分界線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西部地區

    畜牧業

    (內蒙古牧區、青海牧區、西藏牧區、新疆牧區)

      3.學生活動三:討論比較,了解南北方的農業差異及原因

      (1)結合閱讀P93課文及圖4.10,分東北、華北、長江中下游地區、珠江三角洲四個組,討論各自的農業特點。

      (2)通過討論,整理出如下表格。

    地區

    耕地類型

    作物熟制

    主要農作物

    北方地區

    旱田

    一年一熟

    兩年三熟

    小麥、花生

    甜菜、棉花

    分界線:

    大致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

    南方地區

    水田

    一年兩熟

    一年三熟

    水稻、油菜

    甘蔗、棉花

      (3)分析原因:氣候(氣溫、降水)、地形

      板書:三、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

      4.活動四:如何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業?“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為什么同一種植物生長在南方結出又大又甜的橘子,生長在北方卻結出又苦又澀的枳子呢?(學生回顧以前所學知識,暢所欲言。)

      教師活動:“水土異也”也就是同學們所說的南北方氣候、地形、土壤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在發展農業生產時,我們能照搬其它地區的生產模式嗎?

      下面我們通過一段視頻來了解南北方地區是如何根據氣候條件的差異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生產的。

      播放視頻:南、北方農業發展差異

      展示四幅景觀圖片:A 皖南山區的茶園、B呼倫貝爾的牧場、C渤海的水產養殖場、D東北平原農場,回答每幅圖片的農業生產部門各是什么?

      多媒體展示問題:

      北方地區熱量___,降水___,適宜發展____種植業;南方地區熱量___,降水___,適宜發展____種植業;西北內陸地區和青藏高原草地___,適宜發展____業。

      通過這部分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要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條件的優勢,我們還要知道,發展農業生產還要受當地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這也是遵循“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生產的表現。

      板書:四、走科技強農之路

      1.教師可以介紹一些我國科技興農的典型案例,并展示一些相關的圖片或播放相關的視頻,讓學生了解科學技術在農業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指導學生完成P99頁的活動題。

      當堂檢測

      基礎訓練冊上題目。

      第三節 工業

      【教學目標】

      1.列舉身邊的工業產品,了解工業的重要性。

      2.掌握我國工業的分布狀況。

      3.了解高新技術的貢獻。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難點:觀察我國工業的空間分布特點。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板書 第三節 工業

      一、工業及其重要性

      教學引入:提問學生上學使用的交通工具或學習用具,使學生清楚工業產品是由眾多的工廠生產的被稱為工業部門。

      觀察圖“什么是工業”,了解工業生產的過程。

      小組討論:各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說出工業產品之間的聯系,體會工業產品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教師總結:利用插圖,說明工業對各行業的重要作用,查找數據證明工業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理解工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板書 二、我國工業的分布

      教師幻燈片展示《中國主要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讓學生觀察、討論、歸納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特別是沿鐵路線、沿海、沿長江分布。我國主要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的分布特點,可由學生討論總結,后由老師做出總結。

      明確:

      我國工業分布的基本格局:

      通過觀察,同學們了解了我國工業分布的特點:東部沿海地區工業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業基地;中部地區工業中心較多;西部地區工業中心較少,分布稀疏。

      再由教師展示我國主要工業基地的區域圖,可進一步對每個區域進行介紹,如各個區域的位置、主要工業城市等。(此為擴展性的內容,老師可依據學生情況進行斟酌。)

      指導學生完成P104頁活動題。

      板書 三、蓬勃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

      引入:同學們初步學會了分析工業基地的發展優勢,了解了工業基地的主要工業部門。在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作為新興工業在我國迅速發展起來。特別是同學們生活在中關村地區,高科技產品我們用的很多(主要包括電子產品、通訊產品等),這些產品的科技含量很高。在1988年,中關村成為我國第一個國家高科技園區。現來學習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

      教師幻燈片展示主要內容: 《中關村——科技的搖籃》

      1.中關村發展高科技產業的優勢。

      2.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建立以來取得的成果。

      3.中關村高科技園區的未來。

      讓學生舉例你所知道的和了解的高新技術產業或產品等內容,讓學生了解有關高新技術產業的知識,暢所欲言。

      教師:我國的各類高新技術產業正在迅速發展。請同學觀察圖4.25“中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分布”,討論我國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分布特點。

      學生:討論回答分布特點:

      1.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大城市。

      2.沿海、沿邊、內地依靠各自優勢發展高科技產業。

      教師:我國的一些老工業基地正在以調整工業結構,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方向,使老工業基地出現心的活力。

      舉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事例,并讓學生閱讀教材相關資料,用事實說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是老工業基地發展的方向。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為我國工業的發展獻計獻策。

      當堂檢測

      基礎訓練冊上題目。


    八年級上冊地理教案參考相關文章:

    1.八年級上冊地理教案

    2.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整理

    3.八年級地理公開課教案

    4.八年級地理上冊重難點

    5.8年級地理上冊教學計劃

    37170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粗大挺进尤物人妻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两个人看的视频播放www| 2020国产欧洲精品视频| 色欲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正能量网站不用下载免费观看视频软件 |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爱91| 98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99ri精品国产亚洲| 美女扒开超粉嫩的尿口视频| 最近高清中文在线国语字幕 | 绿巨人app入口| 日本动漫黑暗圣经| 国产精品亲子乱子伦xxxx裸|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浪潮av| 天天天天天天操|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pp| 亚洲欧美乱综合图片区小说区| 丝瓜app免费下载网址进入ios| 高清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女让张开腿让男人桶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电影网站 | 一个人看的日本www|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亚洲性无码av在线|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 秦老头大战秦丽娟无删节| 护士系列sdde221取精| 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播放|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天堂在线观看视频| 伊人蕉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成人久久久久久|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