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2知識點總結歸納整理
在我們平凡的學生生涯里,看到知識點,都是先收藏再說吧!知識點有時候特指教科書上或考試的知識。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地理必修2知識點總結歸納整理,希望大家喜歡!
地理必修2知識點總結歸納整理
1、森林資源及現狀
①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環境資源。
②森林的環境效益:調節氣候、穩定大氣成分、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種、維護生物多樣性、凈化空氣、美化環境、吸煙除塵、防風固沙。
③現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亞寒帶針葉林和熱帶雨林地區。(原因:它們或因地廣人稀、自然條件嚴酷,或因難以通行、開發較晚,才免遭大規模破壞。)
④森林急劇減少導致的問題:全球氣候失調、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發、生物多樣性銳減。
2、雨林的全球環境效應
(1)分布
●緯度分布: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兩側,但在大陸向風地帶可以伸展到南北緯15°~25
●集中分布區:東南亞地區、非洲剛果河流域、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
●地球上現存面積、保存比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是亞馬孫熱帶雨林。
(2)雨林的全球環境效應
●地球之肺:通過光合作用,深刻地影響著地球上大氣中的碳氧平衡。
●地球的儲水庫:促進全球水循環、調節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世界生物基因寶庫:在生物進化史中,雨林成為地球上繁衍物種最多、保存時間最長的場所。
3、措施:
(1)加強環境教育,提高公民環保意識;
(2)加強雨林管理和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區;
(3)鼓勵保護性的開發方式,如雨林觀光、生態旅游等;
(4)設立國際基金,使當地從管理和保護中獲益;
(5)加強雨林緩沖區的建設,減少移民和農耕進入雨林區的機會。
(6)森林選擇性采伐與更新造林相結合。
地理必修二會考重點知識點
一、城市形態
二、城市土地利用類型是指對城市土地資源不同的開發利用方式,如綠化用地、交通用地。
城市地域結構是指在經濟、社會、歷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區在空間上的分布于組合。城市地域功能分區是指城市中各種經濟活動之間發生空間競爭,導致同類活動在空間上高度聚集所形成的商業區、工業區、住宅區、行政區、文化區。
1、功能區之間沒有明顯的邊界。住宅區是城市中最廣泛的一種土地利用方式(40-60%)。
2、劃分: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市政與公共服務區、工業區、交通和倉儲區、風景與城市綠地、特殊功能區等。
3、中心商務區(紐約的CBD——曼哈頓)特征:
①中心商務區是城市經濟活動最繁忙的地方
②人口數量的晝夜差別大
③建筑物高大稠密
④中心商務區內部存在明顯的分區(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中均存在)
三種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區
衛生防護帶不同于綠化帶,還可以是空地、河流,以及消防車庫和倉庫等。
三、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
1、城市地域結構模式:
帶型——蘭州;放射型——武漢;星座型——上海;散點型——大慶。
2、影響因素:
主要因素:經濟因素(交通通達度、距市中心遠近)——取決于各功能分區付租能力,地租水平(直接因素)高低歷史文化(北京市);
社會因素:種族宗教(黑人區、唐人街)、知名度、行政因素(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外高橋保稅區等)。
3、功能區合理布局應注意:
1.要有便利的交通;
2.合理安排工業用地的位置(環境角度);
3.在工業區和生活區之間設置防護帶。
四、城市區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與城市區位
大多數城市分布的地區,既有適度的降水,又有適中的氣溫。世界的城市,特別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氣溫適中的中低緯度地帶。
這個地帶內,沿海地區氣候條件一般比內陸地區優越,人口又向沿海地區聚集,使世界城市多數集中在臨海的邊緣地帶。氣候惡劣的荒漠干旱地區、高緯度寒冷地區、濕熱的熱帶雨林地區,則少有城市分布。
我國西部的青藏高寒區和西北干旱區,城市密度和規模小于具有濕潤季風氣候的東南部沿海地區。
2、社會經濟因素與城市區位
地理必修2知識點復習知識點總結
人口是指在一定時期、一定區域、一定社會制度下,具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有生命個體的社會群體。人口具有自然和社會的雙重屬性。人口數量變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長和人口機械增長。
人口的自然增長
1、10萬年來人口增長
2、人口自然增長最根本因素:生產力水平的高低
決定因素:自然增長率(正負值均可)、出生率、死亡率
3、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差異
4、人口的發展一定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環境的承載力相適應。
5、人口發展不同于人口再生產,還包括了人口數量的變化、人口素質的提高和人口結構的改變三方面的內容。
人口增長模式(又稱人口再生產類型或人口轉變模式)及其轉變
6、人口增長模式與相應人口問題
目前發達國家或地區已經基本完成了現代型,發展中國家大多處于傳統型。歐洲除冰島外,均為現代型,德國、匈牙利已連續多年負增長;北美全為現代型;亞洲除韓國、新加坡、日本、中國近屬于現代型外,均不是;拉美除古巴、烏拉圭近屬于現代型外,均不是;大洋洲除澳大利亞、新西蘭屬于現代型外,均不是。
7、人口負擔系數=[(14歲及以下人數+65歲及以上人數)/(15-64歲人口數)]×100%。當人口負擔系數≤50%時稱為"人口機會窗口"期。
生育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出生人數與孕齡婦女(15-49歲婦女)數之比,它是決定出生率的基礎。出生率則是指一定時期內出生人數與人口總數之比。
地理必修2知識點總結歸納整理相關文章:
地理必修2知識點總結歸納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