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初中學習方法 > 初一學習方法 > 七年級歷史 >

    初一下冊歷史復習提綱

    時間: 自暢20 分享

    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要迎來期末考試了,對于同學們來說,在放假前還有道難關需要翻越,你的復習提綱做好了嗎?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初一下冊歷史復習提綱

    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隋唐時期的歷史特點:繁榮與開放

    一、隋朝的建立和統一

    1、建立: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長安。統一:589年,隋文帝滅陳。

    2、隋朝統一的歷史意義:隋的統一,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大趨勢。

    二、大運河的開通 (隋煬帝時)

    ①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對全國的統治。

    ②三點: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③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④作用: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因此對大運河要給予肯定)。(消極作用:但也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加速了隋朝的滅亡。)

    三、科舉制(隋煬帝時)

    1、誕生(隋朝):隋煬帝設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度正式確立)。

    2、作用: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選官權力集中到朝廷)。

    四、隋朝的滅亡(618年):

    1、原因:隋煬帝的殘暴統治

    2、隋朝和秦朝的相似之處:①都結束長期分裂,實現統一;②都創立了重要制度(秦:中央集權制;隋朝:科舉制度)

    ③都有聞名世界的工程(秦:萬里長城;隋:大運河)④都因暴政而亡;⑤都是短命王朝,二世而亡。

    3、隋朝興亡的感受(啟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第2課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淵(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長安。

    二、貞觀之治:(“貞觀”是唐太宗的年號)

    1、治國思想: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訓,勤于政事,虛心納諫。廣納賢才,知人善任。(房玄齡、杜如晦、魏征---被唐太宗比喻為鏡子)

    2、唐太宗治國措施:

    ①政治:完善三生六部制;制定法律,減省刑罰;完善科舉制度(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進士科成為最重要的科目);嚴格考查官吏政績。

    ②經濟:減輕人民的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

    ③軍事:擊敗東西突厥,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

    3、唐太宗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鞏固統治。

    4、貞觀之治: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清明,經濟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史稱“貞觀之治”。

    5、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铺?/p>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夠承載船行走,也能夠把船掀翻。]

    唐太宗親眼目睹隋朝的覆滅,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體現了唐太宗重視君民關系的治國思想.

    三、武則天的統治: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措施:①政治上:打擊敵對的官僚貴族;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制度。②經濟上:減輕人民負擔重視發展生產。

    2、影響:為后來“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四、開元盛世(“開元”是唐玄宗的年號)

    1.統治措施:①政治上:重用賢能,整頓吏治,裁減冗員;②經濟上:發展經濟,改革稅制;③注重文教,編修經籍。

    2.開元盛世: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3.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時期都出現了繁榮盛世局面,共同原因:國家統一安定,統治者勤于政事,重用人才,重視發展農業,重視吏治等。

    啟示:政治清明穩定,社會就會發展,否則社會經濟就會遭到破壞。

    4.統治者怎樣做才能使國家富強?要愛惜百姓、提倡節儉、注重經濟發展、重用人才、保持社會安定等。

    初一級下學期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第3課 盛唐氣象

    一、唐朝經濟的繁榮:

    1、農業:墾田面積擴大,生產技術改進,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唐朝出現曲轅犁和筒車(灌溉農田))

    2、手工業:紡織業品種繁多,蜀錦冠于全國;陶瓷器生產水平很高,有越窯青瓷、邢窯白瓷、聞名中外的唐三彩。

    3、商業:長安既是當時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會。

    4、唐朝前期經濟繁榮的原因:①國家統一、安定;②統治者推行輕徭薄賦政策,重視發展農業生產;③國內各民族交往密切,互通有無;④政府采取開放的對外政策,中外經濟交往頻繁。

    二、民族交往:

    1、政策: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

    2、唐太宗被各族首領尊稱為“天可汗”。原因: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邊各族的擁戴。

    3、唐太宗時期,將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作用: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增進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

    4、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唐太宗

    (過去的統治者只重視中原漢族,輕視邊疆少數民族,我與他們不一樣,我對各民族一視同仁。)

    體現了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因此各族尊稱他為“天可汗”。

    三、唐朝的社會風氣:開放、昂揚進取、積極向上、兼容并蓄。

    四、文學藝術:唐朝是我國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

    1、唐詩:①李白的詩詩歌頌祖國山河的壯美,充滿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濃郁的浪漫情懷,李白因此享有“詩仙”的美譽。《早發白帝城》《望廬山瀑布》

    ②杜甫的詩反映了歷史的真情實況,故有“詩史”之稱,他被譽為“詩圣”。

    ③白居易的詩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2、書法:①顏真卿:特點:端正勁美,雄渾敦厚;《顏氏家廟碑》。②歐陽詢:特點:方折峻麗,筆力險勁。

    3、繪畫:①閻立本:擅長人物故事畫;特點:人物形態各異,神形兼備;代表作:《步輦圖》。②吳道子:落筆雄勁,風格奔放;《送子天王圖》。

    4、唐朝時文化繁盛的原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國力強盛;政策開明,各民族之間交往頻繁。

    第4課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

    1、遣唐使:①目的: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

    ②影響:遣唐使把唐朝先進的制度、天文歷法、文字、典籍、書法藝術、建筑技術等傳入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2、鑒真東渡:鑒真六次東渡,在日本傳播佛經和唐朝文化(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

    作用: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3、玄奘西行:①貞觀初年(唐太宗)。②目的:玄奘前往天竺取經。③曾在佛學最高學府那爛陀寺游學。④口述成《大唐西域記》。價值:記載了他游歷過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山川風物和社會習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

    4、鑒真和玄奘身上有哪些精神?

    對理想執著,堅持信念,不畏艱險,百折不撓,永不言棄的精神。無私奉獻的精神。

    5、唐朝對外交往頻繁的原因::①國家安定統一;②經濟文化繁榮(根本原因);③對外開放政策;④對外交通發達。

    唐朝中外交流的啟示:①一個國家只有積極開放,虛心學習,才能充分吸收他國的精華,豐富自己的文化。②一個國家只有對外開放,積極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進步。

    6、唐朝對外文化交流的特點:對外弘揚唐朝文化,積極吸收別國的先進文化。

    第5課 安史之亂和唐朝的衰亡

    一、安史之亂

    1、原因:①唐玄宗后期追求享樂,任人唯親,導致朝政腐敗。②社會矛盾尖銳。③節度使勢力膨脹。

    2、時間、人物:755---763年,安祿山、史思明。

    3、影響: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中央權力衰微,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因此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二、黃巢起義

    (1、原因:唐朝后期,統治腐朽,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嚴重。人民賦役繁重,生活困苦,連年災荒。)

    2、影響:黃巢起義,給唐朝統治以致命打擊。

    三、唐朝滅亡:907年,朱溫滅掉唐朝,建立后梁。

    四、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907---960年)

    1、五代十國: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政權,合稱“五代”。

    南方9個政權和北方的北漢合稱“十國”。

    2、實質: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五代十國雖然是政權分立的時期,但統一始終是一個必然趨勢。

    第6課 北宋的政治

    1、北宋建立:陳橋兵變,960年,趙匡胤(宋太祖)建立北宋,定都開封。(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為加強中央集權)。

    統一:宋太祖和后繼者依照“先南后北”的方針,結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據局面。(沒有完成全國的統一)

    2、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①加強兵權:首先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牢牢地控制了軍隊。還控制對軍隊的調動,經常調換軍隊將領,定期換防,使兵不識將,將不專兵。

    ②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

    ③在地方:派文臣擔任州縣的長官,三年一換。設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力。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在地方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影響:強化了中央集權,使皇權大大加強。

    3、重文輕武的政策:①原因: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

    ②表現:a、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文臣統兵。b、注重發展文教事業,改革發展科舉制度。(作用:在全國范圍內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促進了整個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

    ③影響:A、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B、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C、(消極作用)宋朝重文輕武,導致國家軍隊戰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負擔加重。

    第7、8課 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金與南宋的對峙

    政權

    建國時間

    民族

    杰出首領(建立者)

    都城

    與宋重大事件

     遼

    10世紀初

    契丹族

    阿保機

    上京臨潢府

    澶淵之盟

    北宋

    960年

    漢族

    趙匡胤(宋太祖)

    開封

    宋遼關系:戰(澶州之戰)----------------和(遼宋議和,遼軍撤回,宋給遼歲幣,史稱”澶淵之盟”)

    西夏

    11世紀前期

    黨項族

    元昊

    興慶府

    宋夏關系:戰(宋夏連年交戰,雙方損失都很大)-------和(夏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

    12世紀初期

    女真族

    阿骨打(金太祖)

    會寧--中都

    宋金議和

    南宋

    1127年

    漢族

    趙構

    臨安

    宋金關系:戰(岳飛抗金)----------------和(南宋向金稱臣,并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水----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

    1、遼宋的和戰-------澶淵之盟:

    背景:宋真宗時,澶州之戰,寇準力主真宗親征,宋軍擊退遼軍。 意義:遼宋之間保持了很長時間的和平局面。

    ★如何評價澶淵之盟?

    (1)對北宋來說,澶淵之盟是一個屈辱的和約,歲幣給北宋人民帶來沉重的負擔.(2)從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來看,雙方結束了戰爭,出現長時間和平穩定的局面,有利于經濟文化交流,有利于邊境地區生產的恢復和發展,從長遠看,有利于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鞏固。

    5、岳飛抗金:南宋初年,金軍南下,抗金名將岳飛收復建康,后在郾城大敗金軍,收復許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檜害怕抗金力量壯大,威脅其統治,就令岳飛班師,并以“莫須有”罪名殺害了岳飛。

    7、如何評價岳飛?岳飛是抗金英雄,金在進攻南宋的戰爭中燒殺搶掠,

    對北方經濟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岳飛抗金保衛了人民的生命財產,維

    護了社會穩定,有利于南宋社會發展,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因此岳

    飛得到了人民的尊敬。

    8、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發展的主流是什么? 民族融合,友好往來,共

    同發展(“和”)

    9、兩宋時期民族關系的特點是什么?(民族政權并立,時戰時和)

    第9課 宋代經濟的發展

    1、南方農業發展的原因:a、為躲避戰亂,北人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勞動力(主要原因)。b、南方自然條件優越。c、南方社會比較安定,政府重視扶持。d、南北方勞動人民的共同開發。

    2、經濟繁榮的表現

    類別

    發展成就

    農業的發展

    糧食作物

    占城稻的引進與推廣;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為糧倉;水稻產量居糧食首位?!疤K湖熟,天下足”

    經濟作物

    南方各地普遍種植茶樹;南宋后期,棉花種植區向北推進到江淮和川蜀一帶。

    手工業

    的發展

    紡織業

    北宋南方絲織業勝過北方,四川、江浙地區絲織業發達;南宋后期棉織業興起。

    制瓷業

    宋朝是我國瓷器史上的輝煌時代;河北定窯、河南汝窯的瓷器給人以別致的美感。北宋開始景德鎮成為瓷都;南宋時江南地區成為制瓷業重心。

    造船業

    廣州、泉州、明州造船業發達,在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北宋東京有世界最早的船塢。

    商業的繁榮(原因:農業、手工業的繁榮)

    商業城市

    宋代商業繁榮超過了前代,最大的是開封和杭州(經商時間不受限制,有早市、夜市,鄉鎮出現草市)

    海外貿易

    宋朝是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是大商港;對外貿易范圍擴大(最遠到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朝廷鼓勵海外貿易,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

    貨幣

    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交子

    3、從唐朝中后期開始的經濟重心的南移到南宋完成。(“國家根本,仰給江南”說明經濟重心的南移)

    4、宋代經濟繁榮給我們什么啟示?①政局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②國家要采取對外開放政策。

    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1.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權(蒙古國),他被推舉為大汗,尊稱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最大功績)

    2.蒙古建立(1206年)→滅西夏(1227年)、金(1234年)→忽必烈繼承汗位(1260年)→建立元朝(1271年)→定都大都→南宋滅亡(1276年)→元朝統一(1279年)

    3.元朝統一的歷史意義:元的統一,結束了我國歷史上分裂割據的局面,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4.評價文天祥抗元:文天祥的抗元斗爭是正義的,他為反抗少數民族掠奪和壓迫而抗元,體現了我國人民堅貞不屈,不畏強暴的崇高氣節,要給于肯定。

    5、岳飛、文天祥、陸秀夫身上有哪些優秀品質?一心報效國家,不計較個人得失。為了國家民族大義,堅貞不屈,不怕犧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6.元世祖的統治:接受漢族儒臣的建議,“治國安民”,廣開言路,整頓吏治,注重農桑,設立機構,建立年號。

    第11課 元朝的統治

    1.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從分裂割據到大統一的朝代:秦朝、隋朝、元朝)

    2.元朝疆域“北逾陰山,西及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

    3.行省制度:①目的:為了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②內容:a、中央—--中書省—--掌管全國的行政事務,下設六部。b、地方—---行中書省(簡稱行省),下設路、府、州、縣。(在中央還設樞密院,負責軍事;設御史臺,負責監察)

    4.山東、山西、河北稱作“腹里”,直屬于中書省管轄。

    5. 行省制度的影響:鞏固了國家統一,加強了中央集權,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促進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元朝。

    6. 地方管理制度比較:戰國時期建立縣制,秦朝時建立郡縣制,元朝時設立行省制。

    7.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目的:為了對遼闊的疆域進行有效的治理。

    措施:①設置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歷史意義:這是歷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

    ②設置宣政院,掌管西藏各項事務。(歷史意義:從此,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

    ● 元朝在我國歷史上有什么貢獻?①統一全國,疆域比歷史上任何朝代都遼闊。②建立行省制度,對后世影響深遠。③中外交往頻繁。④西藏、臺灣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

    第12課 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繁華的都市生活:

    ①北宋開封、南宋臨安、元朝大都,都是當時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開封城內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叫作“瓦子”。②瓦子出現的原因:宋代城市繁榮,市民階層不斷壯大。

    ③戲劇表演的主要表演形式是雜劇。興起于宋代興盛于元代。

    ④傳統節日如:春節(古代叫元旦)、元宵節、中秋、端午節在宋代都有了。

    二.宋詞、元曲:

    宋代的主要文學形式是宋詞,杰出的代表是蘇軾(北宋)、李清照和辛棄疾(南宋)。

    元代的文學形式主要是元曲,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等,在明代以后被譽為“元曲四大家”。最優秀的戲劇家是關漢卿,其代表作是《竇娥冤》。

    類別

    朝代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特點(或內容)

    宋詞

    北宋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

    “豪放派”:擴大了詞的境界,詞風豪邁而飄逸

    兩宋之交

    李清照

    《聲聲慢》等

    婉約派:委婉,細膩,清秀

    南宋

    辛棄疾

    《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

    雄奇闊大,氣勢磅礴,提高了詞的社會功能和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傾吐對祖國山河分裂的悲痛

    元曲

    元朝

    關漢卿

    《竇娥冤》

    鞭撻社會黑暗勢力

    第13課 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

    一、活字印刷術:

    ①雕版印刷術:隋唐時期發明了雕版刷術。

    ②活字印刷術:北宋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元代王禎在《農書》中對活字技術作了總結。

    ③意義:印刷術的發明,促進了世界文化的發展和傳播,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④傳播:13世紀傳入朝鮮和日本,后又傳到波斯和歐洲。

    二、指南針

    ①漢代時,人們利用天然磁石制成“司南”,這是最早的指南工具。

    ②北宋時,制成指南針,并開始用于航海事業。

    ③傳播: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④意義:指南針應用于航海,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

    三、火藥

    ①唐朝時,中國人發明了火藥。

    ②宋代,火藥開始應用于軍事領域。元朝發明了火銃。

    ③傳播:13世紀傳入阿拉伯,14世紀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④意義:火藥的發明和西傳,對歐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戰方式產生巨大影響,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

    5、歷史意義(四大發明整體的意義):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代表了我國古代科技發展的最高水平,對全人類的文明與進步產生了巨大影響,是我國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

    四、發達的中外交通:

    1.陸路交通:①絲綢之路在宋元時期成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②宋元驛站發達,元朝修建了覆蓋全國的陸路交通網;③元代陸路通往波斯、阿拉伯和俄羅斯等歐洲國家,范圍更廣。

    2.海路交通:①宋代海上交通發達,海路形成多條航線,遠至波斯灣及東非海岸。②元朝時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

    3.影響:陸路和海路交通的暢通,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和科技的交流。

    第14課 明朝的統治

    明朝是我國君主專制高度發展的時期。

    一.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應天府(南京)。攻占大都標志著結束了元朝對全國的統治。

    二.朱元璋強化皇權:1.目的:為了鞏固統治。

    2.措施:①政治上:改革官制。在地方,取消行中書省,設三司;分封諸子為王,鞏固皇室。

    在中央,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權分六部,由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把大都督府分為五軍都督府。

    ②設立錦衣衛,監視官民。(錦衣衛的職能:掌管侍衛、緝捕、刑獄諸事,保護皇帝,鎮壓官民。明成祖時設立東廠。

    廠衛特務機構的設置,是明朝君主專制高度強化的一種表現)

    ③在思想文化上,實行八股取士。

    三.八股取士:1、目的:為了加強思想控制。

    2、規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考生對題目的解釋必須以朱熹的《四書集注》為標志,不得隨意發揮。答卷文體,必須分成八個部分,稱為“八股文”。

    3、評價:八股取士禁錮了思想,摧殘了人才,阻礙了社會進步;但又是考試向標準化的重要發展。

    四.經濟的發展

    1、農業:明朝引進了原產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

    2、手工業:棉紡織業在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青花瓷最為著名)。

    3、商業: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出現了有名的商幫,如晉商、徽商。

    第15課 明朝的對外關系

    一.鄭和下西洋:

    ①條件:明朝前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根本原因);明成祖的支持;造船技術高超;航海技術的掌握;指南針和航海圖的應用;鄭和卓越的組織領導能力,吃苦耐勞、不怕困難、英勇無畏等。

    ②目的:為了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國富強”,換取海外奇珍;

    ③時間:1405—1433年,明成祖時;④次數:七次;⑤到達范圍: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⑥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⑦意義:鄭和的遠航,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不僅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而且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

    2.鄭和船隊到達各國后開展貿易,以絲綢和瓷器最受當地人喜愛。

    3.鄭和有哪些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勇于探索,不畏艱難的品質,忠貞愛國和熱愛和平的精神。

    二.戚繼光抗倭

    1. “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組成的海盜武裝集團,經常到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進行走私貿易和搶劫,被時人稱為倭寇。

    2.背景:明朝中期,倭患嚴重。(倭患嚴重的原因:明朝中期,國力減弱,海防松懈)

    3.經過:①在浙江臺州九戰九捷,平定了浙東的倭患。②又消滅了福建、廣東的倭寇。

    4.結果:使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5.評價:戚繼光領導的抗倭戰爭是一場反侵略的戰爭,他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和愛國主義者。

    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繼光

    海波:倭寇對我國沿海地區的騷擾(倭患)。戚繼光以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為先,不計較個人得失的無私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7.抗倭勝利的原因:①抗倭戰爭是正義戰爭,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②戚家軍紀律嚴明、作戰勇敢,戰斗力強;③與其他愛國軍民的配合作戰;④戚繼光杰出的指揮才能。

    第16課 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

    一、科技名著:

    1.李時珍:藥物學著作《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有重要地位。

    2.宋應星:科技巨著《天工開物》:對我國古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總結,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3.徐光啟:農學著作《農政全書》,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

    二、明朝的著名建筑

    1、明長城

    目的:為了防御北方蒙古貴族南擾。起止地點: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 作用:軍事防御。

    比較:(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秦長城是為了防御匈奴進攻修建的)

    我們今天仍然歌頌長城的原因:長城是中華民族勤勞勇敢和智慧的象征,是中華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象征。

    2. 北京城(明清兩朝的都城,是明成祖在1406—1420年營建的)

    明朝北京城有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宮城又稱紫禁城,現在稱為故宮,是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

    三、小說和戲劇

    1、明朝的小說

    A、《三國演義》:元末明初,羅貫中,描寫了魏蜀吳之間政治、軍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種矛盾沖突,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也是我國章回體小說的開山之作。

    B、《水滸傳》:元末明初,施耐庵,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描寫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漢反抗官府壓迫的斗爭。

    C、《西游記》:明代中期,吳承恩,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話小說,抒發了鏟除邪惡勢力的愿望。

    2、明朝的戲劇

    最著名的劇作家:湯顯祖,代表作《牡丹亭》,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禮教,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

    第17課 明朝的滅亡

    一、明朝后期的腐敗

    政治腐敗,朝政混亂,造成中央對社會的控制力不斷下降;土地兼并嚴重,致使大量農民流離失所。

    二、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

    1、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敗,賦稅繁重,階級矛盾尖銳。直接原因:陜北連年災荒。

    2、經過:①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深得民心。李自成規定了嚴明的軍紀,不許枉殺一人。向貧苦民眾發放錢糧。(這也是李自成受到百姓擁護的原因)②在西安建立政權,國號大順。

    ③1644年,李自成攻進北京城,明朝被推翻了。

    三、滿洲興起和清兵入關

    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稱后金;

    1635年,皇太極改族名為滿洲,1636年改國號為清。

    1644年,吳三桂引清兵人關,與清軍聯合夾擊李自成的軍隊,李自成最后失敗。

    第18課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一、鄭成功收復臺灣

    明朝末期,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二、清朝對臺灣的管轄

    1、1683年臺灣歸入清朝的版圖。

    2、1684年(康熙時)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意義: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也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3、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成為中國的一個行省。

    4、結合史實說明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三國時,孫權派衛溫率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臺灣和內地的聯系。

    ②隋唐時,隋煬帝三次派人到流求。

    ③元朝時,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

    ④清朝時,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1683年臺灣歸入清朝的版圖。1684年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成為中國的一個行省。

    三、清朝加強對西藏的管轄

    1、確立中央政府冊封。

    2、設置駐藏大臣:1727年(雍正帝時),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駐藏大臣代表朝廷管理西藏事務。

    3、1793年,清朝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標志著中央政權對西藏地方行使主權達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4、影響:清朝的這些措施,有效地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

    5、請用史實說明“西藏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唐朝: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金城公主嫁給尺帶珠丹。

    ②元朝:設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正式成為我國的一部分。

    ③清朝: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理。

    四、清朝加強對新疆的管轄:1、康熙帝平定葛爾丹叛亂:①回部指居住在天山以南廣大地區,生活著信仰伊斯蘭教的維吾爾族。

    2、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

    3、設置伊犁將軍:管轄整個新疆地區;清軍駐扎新疆各地,設置哨所。

    意義: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

    4、請用史實說明“新疆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西漢:漢武帝派張騫兩通西域,此后新疆地區與內地往來日益密切;前60年西漢設西域都護,這是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的開始。

    ②清朝: 康熙平定了噶爾丹叛亂;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

    五、清朝的疆域(右圖)

    第19課 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

    一、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

    1.原因:清初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大力推行墾荒政策。

    2.表現:①耕地面積不斷擴大。②大量興修水利。③糧食產量有了大幅度提高,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不斷擴大。

    3.影響:農業生產的發展,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繁榮。對手工業和城鎮商品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二、手工業發展

    1、清朝前期手工業都有很大發展,尤其是絲織、棉織、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種繁多,產品精良。

    2、出現了比較成熟的手工工場。

    三、商業繁榮

    1、各類商業市場繁榮:①商品貿易興盛,形成了由農村集市、城鎮市場、區域性市場和全國性市場組成的商業網。

    ②北京、江寧、揚州、蘇州、杭州、廣州等大城市工商業繁榮。

    2、晉商、徽商等大型商幫興起。

    四、人口的增長

    1、原因:清朝前期的統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恢復社會經濟的措施,使經濟發展,國力增強,社會安定。

    2、表現:乾隆末年,全國人口發展到3億,占世界總人口的1/3.

    3、影響:導致人口問題,影響了經濟的持續發展。

    第20課 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

    一、政治上:

    1、雍正時設立軍機處(原因:議政王大臣會議限制了君權。)

    只是皇帝的一個秘書處,無實權,軍機處設立后,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便于皇帝獨斷朝政。

    影響: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達到頂峰的表現)。

    2、大興文字獄(興盛的時期:康熙、雍正、乾隆)

    目的:為了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

    危害(影響):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

    補充:封建社會加強思想控制的措施:(秦朝:秦始皇焚書坑儒;西漢: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明朝:八股取士;清朝:大興文字獄)

    3、實行文化專制政策

    表現: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讀經;另一方面,對全國書籍進行全面檢查,把認為是對清朝統治不利的書籍列為禁書,收繳并銷毀。

    二、 對外關系上:閉關鎖國政策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穩定,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

    ②清政府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外國侵犯。

    ③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

    2、表現:

    ①順治時期頒布禁海令,嚴厲限制海上貿易,不準“片帆出?!?。②只開放寧波、漳州等為通商口岸,對出口商品的種類和出海船只的載重量作出嚴格限制。③只留廣州一處為通商口岸,只準廣州十三行經營管理海外貿易。

    3、影響(評價):

    ①積極: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②消極:清政府閉關自守,導致國家的閉塞,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4、認識啟示:一個國家只有對外開放,積極交流才能有所進步,閉關鎖國是一種消極的政策,只能導致落后乃至最后的挨打。

    細節提示:“閉關鎖國”政策是嚴格限制對外貿易,而不是絕對禁止。

    中國古代對外開放的例子:①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的開辟;②唐朝時譴唐使、玄奘西行、鑒真東渡體現了唐代對外開放的政策;③明朝鄭和下西洋加強對外交流。

    第21課 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

    一、《紅樓夢》(又名《石頭記》)

    作者:清朝曹雪芹。 地位: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

    內容及價值:以貴族青年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通過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變化,深刻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的社會現實和尖銳矛盾,揭露了統治階級的奢靡和丑陋,從而揭露了封建社會走向衰亡的歷史命運?!都t樓夢》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是世界文化寶庫中不可多得的文學名著。

    二、昆曲與京劇

    1、昆曲:明朝:湯顯祖與《牡丹亭》。清朝:洪昇的《長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2.京劇的形成:道光年間形成的一個新的劇種?;照{-----皮黃戲------京劇。


    初一下冊歷史復習提綱相關文章:

    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提綱

    2018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提綱

    初一歷史下學期復習提綱

    初一歷史復習提綱

    七年級歷史下冊復習提綱全

    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提綱總結歸納整理

    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提綱總結歸納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歸納2020

    初一歷史下冊復習知識點

    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知識匯總,填空題簡答題必考要點

    85107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 | 巨大欧美黑人xxxxbbbb| 亚洲欧美清纯丝袜另类| 色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色产综合色产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影片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大肥婆大肥BBBBB| 午夜无码伦费影视在线观看| 黄色91香蕉视频|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 久久99青青精品免费观看|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久| 内射极品少妇XXXXXHD| 麻豆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高清乱理伦片中文电影| 中文字幕无线码免费人妻| 欧洲mv日韩mv国产| 交换年轻夫妇无删减| 老师你的兔子好软水好多的车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aa级国产女人毛片水真多 | 免费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成年人网站|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高清中文字幕| 日本视频免费高清一本18|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综合| 粗壮挺进邻居人妻|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 日本a免费观看| 国产黄a三级三级看三级| 一本大道无码人妻精品专区| 日本天堂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麻豆精品国产 |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国产网站在线播放| 99这里只有精品| 性xxxxx欧美极品少妇|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最近最新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中文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