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學習方法>初中學習方法>初一學習方法>七年級地理>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儀》教案大全

    時間: 燕純0 分享

      編寫教案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精心設計。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儀》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歡!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儀》教案大全一

      教學設計: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第一部分 課例背景分析

      一、課標及課標解讀

      (一)課程標準:

      ①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②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③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

      ④在地球儀上確定某地點的經緯度。

      (二)課程標準解讀:

      ①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要求同學們通過閱讀“人類認識地球形狀過程”圖和閱讀材料“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和該過程中人類對于真理的勇于探索和執著追求精神。

      ②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對于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并不要求學生記住,只要求會用這些數字來描述地球的大小。

      ③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這里要求學生一定要把地球儀當作一種學習工具來看待,通過對地球儀的觀察,說出那些事經線,哪些是緯線;本初子午線為0°經線,從它開始向東為東經,向西為西經,各劃分為180°;赤道為0°緯線,從它向北為北緯,向南為南緯,各劃分為90°。

      ④在地球儀上確定某地點的經緯度。該標準有以下要求:一是給出某地的經緯度,能在地球儀上找出該地;二是地球儀上任意一點,都可以用經度和緯度來確定某位置。描述一個地點的位置,必須把東西經和南北緯以及度數講明確。

      二、學情分析

      ①學生年齡特點分析: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初一年級的學生,大多在11-12歲左右,對世界充滿了好奇。

      ②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分析:學生第一次接觸地理課,沒有系統學習過地理課程。在生活中有一些經驗;大多學生知道地球是“球”,但不知其所以然。

      ③學生學習風格分析:此階段學生對于自己熟悉但不知道原理的事物會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于沒有系統學習過地理學科的相關知識,所以對很多問題敢于大膽猜測和解釋。

      三、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節課選自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級升測第一章《地球與地圖》第一節《地球與地球儀》,本節課以人類認識地球的形狀的過程為主線展開,逐步闡述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地球的大小以及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是初中學生接觸初中地理課程的第一節課,地球儀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上好本節課,對于初中學生樹立地理學習興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知識關聯結構圖

      3、教學重、難點的確立

      (1)教學重點及確立依據:

      教學重點: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儀、地球上的經線和緯線及其劃分、本初子午線的位置和含義、運用經緯網確定某一點的位置。

      確立依據:

      把上述知識點作為教學重點,依據如下:一是課程標準的要求;二是上述知識點是地理學科要學會的基本知識或者技能,尤其是運用經緯網確定某一點的位置,不管是在學習地理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用到,作為新課程標準“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學理念,更要把它作為本節內容的重點。

      (2)教學難點及確立依據

      教學難點:

      經線和緯線的特征及劃分、東西半球的劃分、經緯網的作用。

      確立依據:

      A、經線和緯線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這只是人們為了方便而認為制造的概念,是虛擬的,遠遠超出了初中生的想像,遠離實際;B、經緯網確立地理坐標要求學生在熟悉經緯線及經緯度的基礎上運用經緯網圖,本身就具有難度。

      4、多媒體課件制作與開發

      詳見多媒體課件

      第二部分:教學實施方案(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間的一顆普通行星,是人類之家;

      ②掌握地球的形狀、大小;

      ③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軸、兩極、本初子午線、赤道,知道經線和緯線的特征;

      ④掌握經緯度的劃分方法;

      ⑤記住低緯、中緯、高緯的劃分,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劃分;

      ⑥會用經緯網確定某一點的位置。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儀》教案大全二

      一、教材分析:

      本節主要教學內容如下。

      (一)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天圓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盤、麥哲倫環球航行證實是球體、地球衛星照片確證地球是球體)。

      2、地球是球體的主要證據(海邊看船、月食、地球衛星照片、環球航行、陸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會在南方的地平線上消失,另外一些星星卻在北方的地平線上出現。如果向南走去,情況就相反。這些現象,只有大地是弧形的才好解釋。北半球不同緯度的地方北極星的高度不同、從歸航的輪船看陸地的小山)。

      3、地球大小的三組數據。

      (二)地球儀

      1、設計原則。

      2、地球儀及作用

      3、地球儀上的大致方向(面對地球儀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為后邊的經緯線指示方向、經緯度的排列規律、南北半球東西半球的判定做基礎鋪墊)。

      4、簡易地球儀的制作不做教學要求。

      (三)經線和緯線

      1、地軸、緯線、經線、北極、南極的概念。特殊的經線和緯線(本初子午線、20°W、160°E、180°經線,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

      2、經線、緯線的性質(形狀特征、長度特征、指示方向、數量特征)。

      3、各條經線、緯線的區別方法—經度和緯度。

      ①經度、緯度的劃分及表示方法。②經度和緯度的排列規律(判定)。

      ③半球的劃分及范圍(判定)。

      (四)利用經緯網定位

      1、經緯網的目的及用途。 2、點的描述及表示。

      二、教學目標確立

      (一)知識目標:

      1、理解地球是球體的主要證據,記住描述地球大小的三組數據。

      2、理解地球儀的設計原則、作用、地球儀上的方向表示。

      3、知道地軸、緯線、經線、北極、南極的概念。能在地球儀上找到特殊的經線和緯線

      3、通過觀察地球儀探究得出經線和緯線的性質

      4、知道經度和緯度的劃分及表示方法,探究得出經度和緯度的排列規律并能運用排列規律判定東西經度和南北緯度。

      5、知道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讀圖探究各半球的范圍,能運用半球范圍來判斷點的所屬半球位置。

      6、知道經緯網的目的及用途,能描述及表示點的經緯度位置。

      (二)能力目標:

      通過對地球儀、經緯網的學習初步培養同學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思辨能力、空間思維能力

      (三)情意目標:

      1、通過對“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漫長過程”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從中受到科學觀的教育

      2、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意識,增強他們的自主意識和合作精神。

      3、通過本節課“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學習,增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地球儀上的方向表示、經線和緯線的性質、經度和緯度的排列規律、各半球的范圍。

      2、難點:運用排列規律判定東西經度和南北緯度、運用半球范圍來判斷點的所屬半球位置、經緯度位置的判斷和表示。

      四、課時劃分:三課時

      五、教學用具:地球儀(至少每兩人一個)、多媒體課件。

      六、板書設計

      第一節 地球與地球儀

      SHAPE MERGEFORMAT

      七、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

      1、體現地理新課標“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2、體現洋思中學“先學后教,當堂達標” 教學理念。

      3、體現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探究式學習的理念。

      4、體現張店七中地理組“主題帶動策略下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化” 課題研究部分成果。

      八、教學流程:

      【導入新課,揭示主題】

      導語:在晴朗的白天,我們能夠看到太陽像一個火紅的圓球;在農歷每月15日的夜晚,我們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圓盤。但是,我們居住的地球是什么樣?我們自己卻看不見。站在地球表面,我們無法看到地球的的整體面貌,那么,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的呢?時至今日我們能找到哪些可以證明地球是球體的證據呢?(板書課題: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目標認定,板書結構】

      1、屏幕出示知識目標,學生朗讀認定。

      2、教師敘述,板書一節知識框架,強調重點難點。

      SHAPE MERGEFORMAT

      【主題帶動,自主合作】

      第一課時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部分的教學

      1、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2、自學效果檢測,教師導撥,總結升華。

      (1)找學生敘述人們對地球是球體的認識過程,教師屏幕出示相關的圖片加以說明。

      (2)讓學生就P3-4活動1的(1)、(2)(3)談自己的看法,教師配以圖片說明。對于其他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例子學生和教師相互補充,最終必須明確最能夠證明地球是球體的證據是地球衛星照片。

      ◆總結升華:讓學生談從人們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中感悟到了什么?(讓學生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從中受到科學觀的教育)

      (3)提問:描述地球大小的數據: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承轉:地球,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都非常想了解認識地球,但是地球太大了,要想方便的了解地球還得多運用一下地球儀。

      (二)“地球儀”部分的教學

      教師講解、演示:

      設計原則:仿照地球的形狀,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

      作用:P4最后一句。

      地球儀上的方向:北極豎直朝上,我們面對地球儀“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承轉:地球儀有好多種類型,不管哪一種都標畫著經線和緯線。

      (三)“經線和緯線”的教學(基本概念理解、特殊的經緯線、經緯線的性質)

      1、自主探究,教師巡視

      2、自學效果檢測,教師導撥。

      (1)提問、演示,引導學生繼續探究:(要敢于讓學生說,讓學生暴露錯誤,還要注意激勵學生,激發探究的欲望)

      經線 緯線 形狀特征 半圓 圓圈 長度特征 都相等 ◆教師導撥(教師多方收集學生的觀察結果,要善于因勢利導):“赤道是最長的緯線”、“越往兩極緯線越短,最后成一點”、“不等長”、“有沒有長度相等的緯線”、“長度相等的緯線有什么分布特點---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襯的等長”。 指示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指示東西方向 數量特征 無數條 無數條

      (2)引導并講解:本初子午線、180°經線、赤道、北回歸線、南回歸線、北極圈、南極圈特殊之處。本初子午線是地球儀上的0°經線;180°經線與本初子午線對著組成一個大的經線圈;赤道是地球儀上最長的緯線,與南北兩極的距離相等,為0°緯線。北回歸線、南回歸線、北極圈、南極圈這些緯線在第二節學習是會頻繁用到。

      (3)教師說明:地球里并不真的有地軸、地球表面也沒有畫出經線和緯線。

      ▼承轉并預留伏筆:我們為什么要在地球儀畫上那么多經線和緯線呢?到下一節課大家就明白了。

      第二課時

      (四)“經度和緯度的劃分及表示”部分的教學。

      1、設疑:地球儀上有無數條經線和緯線,怎么來區別各條經線和緯線呢?(標定不同的度數,分別叫做經度和緯度)

      2、繼續設疑:經度和緯度是如何讓劃分的呢?又是如何表示呢?請同學觀察圖1.10,結合手中的地球儀探究內化經度的劃分,準備發言。(學生發言,教師隨時引導--本初子午線為0°經線,對著的為180°經線,本初子午線以東到180度經線為東經度,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到180度經線為西經度,用w表示。

      3、繼續引發探究:請同學觀察圖1.11,結合手中的地球儀探究緯度的劃分,準備發言。(學生發言,教師隨時引導--赤道為0°緯線,以北為北緯,用N表示,最北端為北極點緯度為北緯90°;赤道以南為南緯,用s表示,最南端為南極點緯度為南緯90°)

      (五)“經度和緯度的排列規律及東西經度和南北緯度判定”部分的教學。

      1、出示例一、例二:判斷東經度還是西經度,引導學生探究并應用圖1.10中東西經度的排列規律。

      SHAPE MERGEFORMAT

      讓學生上黑板表示經度:首先關注經度的表示方法,如:東經30或者是30°E。

      (2)引導學生小組討論:讓學生說明判斷上題中為東經度或者是西經度的原因。讓學生發現東經度的排列規律: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度數在增大;西經度的排列規律是由本初子午線向西度數在增大。進而提煉出東經度和西經度的判定方法:向東增大的為東經度;向西增大的為西經度。

      2、出示例三、例四:判斷南緯度還是北緯度,引導學生探究并應用圖1.11中南北緯度的排列規律。

      SHAPE MERGEFORMAT

      (1)讓學生上黑板表示緯度:首先關注緯度的表示方法,如:北緯30°或者是30°N。

      (2)引導學生小組討論:讓學生說明判斷上題中為南緯度或者是北緯度的原因。讓學生發現南緯度的排列規律:從赤道向南度數在增大;北緯度的排列規律是由赤道向北度數在增大。進而提煉出南緯度和北緯度的判定方法:向南增大的為南緯度;向北增大的為北緯度。

      3、承轉:同學們我們學了緯線、緯度,學習了經線、經度,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就構成了經緯網,現在我們考慮一個問題,我們為什么要學習經緯網?你能舉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說明嗎?(有同學會回答“為了確定地球表面某一點的位置”,有同學會據電影院找座位的例子、班內找同學的例子,教師肯定、表揚鼓勵)

      (六)“經緯網定位”部分教學

      1、學生閱讀P8圖文信息,體會點的表示方法,及經緯網的目的和用途。屏幕出示汶川大地震震中經緯度。

      2、做例題,確定點的描述方法和表示方法,應用經度、緯度的判定方法。

      SHAPE MERGEFORMAT

      (1)強調描述方法:A點是

      東經61°和北緯30°的交叉點,表示為30°N 、61°E

      (2)其他各點的經緯度位置:

      B 30°N 、61°E

      C 30°S、170°E

      D 50°S 、170°W

      ▼承轉:在生活中還經常用到半球來定大致位置,比方說中國位于北半球、東半球。

      第三課時

      (七) “南北半球、東西半球劃分” 、“半球的范圍”教學

      1、讓學生讀課本P7圖.12和1.13找到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分界線赤道和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學生可能的問題①認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一條經線②認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本初子午線和180度經線③不太明白為什么非得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

      2、讓學生觀察圖1.12和圖1.13,得出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范圍(注意規范學生表述的準確性)

      (1)南、北半球范圍:(略)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儀》教案大全三

      地球和地球儀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教學設計

      單位:邢塘街道中心學校

      姓名: 宋佩佩

      時間:2016年9月26日

      eq avs4al(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間的一顆普通的行星,是人類之家。

      (2)掌握地球的形狀、大小。

      (3)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軸、兩極、本初子午線和赤道,知道經線和緯線的特征。

      能力目標:

      (1)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2)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3)借助地球儀,使用觀察法、演示法、討論法、列表比較法等了解經緯線的含義并比較它們之間的差異。

      情感目標:

      (1)了解人類對地球形狀與大小的認識過程,知道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無窮盡的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性。

      (2)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求科學奧秘的志趣。

      (3)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空間思維能力,為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奠定基礎。

      eq avs4al(教學重點)

      學會利用相關地理現象和數據說明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運用圖表分析緯線的特點和緯度的劃分

      eq avs4al(教學難點)

      學會觀察和使用地球儀

      教學方法

      1.講授法 2.合作探究法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地球儀、地圖冊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我們都知道人類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到底是什么樣子、有多大?可能沒有幾個人能夠準確地說出來。我們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我們人類的家園。

      [板書]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講授新課

      1.先通過動畫,使學生對人類認識地球的過程有個了解,然后鼓勵學生通過觀察、想象畫圖,表示出人類認識地球的過程,同時表明教師的觀點:“我畫出我想象的示意圖,同學們看看如何”,通過一點一滴使學生在對地理產生興趣的同時,不再只是崇拜教師的權威,培養創新的意識。

      [講解] 地球的形狀是不規則的球體,為了研究方便,我們取地球的平均半徑,即6371千米。

      2.地球儀

      地球是自西向東繞地軸運動的,在轉動過程中始終斜著“身子”繞地軸轉動。地軸與地球有兩個交點,即南極和北極。在擺放地球儀時,將地軸指向北極星方向,大家擺一擺,互相評判一下。(注意教室的方向)

      (學生觀看:地軸、兩極的空間位置)

      [設計意圖] 觀察地球儀時,首先使學生認識到建立事物的模型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然后著重講解地軸的位置作用,如對地軸作用的認識設計了籃球與地球儀運動的比較,很清楚地可以看出地球繞地軸運動的重要性。為了更好地理解地軸在地球儀中的位置,設計動畫演示,使學生既有實踐的應用,又有直觀地觀察;為了將實際的方向與地球儀表示的方向一致,特讓學生擺放地球儀,將地軸指向北(沖北極星)方,并且互相評判。這一部分主要是將地球的空間方位納入到學生頭腦已有的知識系統中。另外地軸的指向在將來學習地球公轉時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必須打好基礎。

      [講解] 地球儀是按地球形狀縮小而成的(實際是一個特殊的立體地圖),因為它比地球縮小很多倍,所以地球儀都做成正球體。

      [提問] 地球儀上有什么地理事物?

      合作探究

      在地球儀上有縱橫交錯的網——經緯網,通過它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位置,當然在真正的地球上沒有,它是人為畫出來的。下面我們學習經線和緯線的知識。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儀》教案大全相關文章

    1.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儀教案

    2.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儀教學視頻

    3.七年級地理東南亞教案

    4.初中地理會考復習資料:地球和地球儀

    5.7年級地理經緯線咋標

    6.7年級地理教案:地球的運動

    7.初二地理會考知識:地球和地球儀

    8.高中地理地球與地球儀知識點

    9.地球和地球儀教學反思

    41694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一区| 美团外卖猛男男同38分钟| 欧美性猛交xx免费看| 国语对白做受XXXXX在线中国| 免费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 波多野结衣免费在线| 最近2019年中文字幕国语大全|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入口|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 18禁止午夜福利体验区| 欧美大交乱xxxx|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九九在线精品视频|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男人桶女人羞羞漫画全集| 日日橹狠狠爱欧美超碰|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电影| 亚洲性无码av在线| 综合网激情五月|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高清10 | 国产亚洲婷婷香蕉久久精品|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激情中文字幕| 4444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第一页| 日本电影100禁| 国产乱码免费卡1卡二卡3卡四 |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伊人久久无码| 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日本电影100禁| 十八禁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片| 羞羞漫画在线成人漫画阅读免费| 学霸c了我一节课|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调教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另类色国产综合|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1 |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33| 一本大道无码人妻精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