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九年級物理提綱
物理歷來都是公認最難學的一科,無數的學子都倒在了這門科目上,很多人都說太難了,你可能需要的是一份提綱,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滬教版九年級物理提綱,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滬教版九年級物理提綱
第一節分子熱運動
1、擴散現象:
定義:不同物質在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
擴散現象說明:①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②分子之間有間隙。
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發生擴散現象,只是擴散的快慢不同,氣體間擴散速度最快,固體間擴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華等物態變化過程也屬于擴散現象。
擴散速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擴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運動跟溫度有關,所以這種無規則運動叫做分子的熱運動。
2、分子間的作用力:
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時存在的。
①當分子間距離等于r0(r0=10-10m)時,分子間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為0,對外不顯力;
②當分子間距離減小,小于r0時,分子間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斥力;
③當分子間距離增大,大于r0時,分子間引力和斥力都減小,但斥力減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引力;
④當分子間距離繼續增大,分子間作用力繼續減小,當分子間距離大于10r0時,分子間作用力就變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節內能
1、內能:
定義: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
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內能。
內能的單位為焦耳(J)。
內能具有不可測量性。
2、影響物體內能大小的因素:
①溫度:在物體的質量、材料、狀態相同時,物體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大,溫度降低,內能減小;反之,物體的內能增大,溫度卻不一定升高(例如晶體在熔化的過程中要不斷吸熱,內能增大,而溫度卻保持不變),內能減小,溫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體在凝固的過程中要不斷放熱,內能減小,而溫度卻保持不變)。
②質量:在物體的溫度、材料、狀態相同時,物體的質量越大,物體的內能越大。
③材料:在溫度、質量和狀態相同時,物體的材料不同,物體的內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狀態:在物體的溫度、材料質量相同時,物體存在的狀態不同時,物體的內能也可能不同。
3、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做功和熱傳遞。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變內能: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會增加(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物體對外做功物體內能會減少(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做功改變內能的實質:內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機械能)的相互轉化的過程。
如果僅通過做功改變內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內能的改變大小。
②熱傳遞:
定義:熱傳遞是熱量從高溫物體傳到低溫物體或從同一物體的高溫部分傳到低溫部分的過程。
熱量: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內能的多少叫做熱量。熱量的單位是焦耳。(熱量是變化量,只能說“吸收熱量”或“放出熱量”,不能說“含”、“有”熱量。“傳遞溫度”的說法也是錯的。)
熱傳遞過程中,高溫物體放出熱量,溫度降低,內能減少;低溫物體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內能增加;
注意:
①在熱傳遞過程中,是內能在物體間的轉移,能的形式并未發生改變;
②在熱傳遞過程中,若不計能量損失,則高溫物體放出的熱量等于低溫物體吸收的熱量;
③因為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的是能量而不是溫度,所以在熱傳遞過程中,高溫物體降低的溫度不一定等于低溫物體升高的溫度;
④熱傳遞的條件:存在溫度差。如果沒有溫度差,就不會發生熱傳遞。
做功和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
第三節比熱容
1、比熱容:
定義: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1℃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
比熱容用符號c表示,它的單位是焦每千克攝氏度,符號是J/(kg?℃)
比熱容是表示物體吸熱或放熱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義:水的比熱容c水=4.2×103J/(kg?℃),物理意義為:1kg的水溫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為4.2×103J。
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比熱容的大小與物體的種類、狀態有關,與質量、體積、溫度、密度、吸熱放熱、形狀等無關。
水常用來調節氣溫、取暖、作冷卻劑、散熱,是因為水的比熱容大。
比較比熱容的方法:
①質量相同,升高溫度相同,比較吸收熱量多少(加熱時間):吸收熱量多,比熱容大。
②質量相同,吸收熱量(加熱時間)相同,比較升高溫度:溫度升高慢,比熱容大。
2、熱量的計算公式:
①溫度升高時用:Q吸=cm(t-t0)c=Q吸m(t-t0)m=Q吸c(t-t0)t=Q吸cm+t0t0=t-Q吸cm
②溫度降低時用:Q放=cm(t0-t)c=Q放m(t0-t)m=Q放c(t0-t)t0=Q放cm+tt=t0-Q放cm
③只給出溫度變化量時用:Q=cm△tc=Qm△tm=Qc△t△t=Qcm
Q——熱量——焦耳(J);c——比熱容——焦耳每千克攝氏度(J/(kg?℃));m——質量——千克(kg);t——末溫——攝氏度(℃);t0——初溫——攝氏度(℃)
審題時注意“升高(降低)到10℃”還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溫(t),后面的“10℃”是溫度的變化量(△t)。
由公式Q=cm△t可知: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的多少是由物體的比熱容、質量和溫度變化量這三個因素決定的。
初中物理的小技巧和方法
1.善于觀察
觀察首先要廣泛,全面。初中物理學得比較好的同學,大多是勤于觀察,善于觀察的。因而,這些同學往往興趣廣泛,求知欲強,眼界開闊,見多識廣,具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在學習物理時,往往實物感較強,思路較寬,比較容易掌握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從而進行正確的分析。
觀察要有針對性。同學們在廣泛觀察的基礎上,應該重視觀察與已學的知識有關的物理現象。例如:初中學習了“壓強”這個物理概念,我們就要注意觀察物體間相互作用時產生的壓強與作用力和受力面積的關系。象載重拖拉機的履帶。
2.歸納錯題
把平時所做過的所有試卷、練習題等里面的錯題進行全面的排查,絕不放棄任何一個可能的錯誤,并且要在考前一次性研究透徹,這些錯題,一定會在期中考試試卷中出現。這一點毋庸置疑。因為不過是初二還是初三,都剛剛開始接觸新的物理知識,這部分知識中的難點幾乎不會再期中考試中出現。因此抓住錯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3.反復做經典題
其一,經典題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它內涵豐富,考察點重要,熟練把握經典題,也是掌握及運用知識點的捷徑。所以,經典題的解題思路、答題步驟、原理公式運用等,都必須牢牢記住。
其二,中考會遇到很多和你做過的題類似的考題,有些甚至是原題,只改了數據。所以,經典題反復做,能讓你面對中考時沉著應對,不慌亂。
4.掌握答題技巧
在考試的時候,先揀會做的做,這樣你就有一部分分穩穩的握在手里了,你的心態也會不一樣了心理就有底了。拿到物理知識卷子先用三分鐘時間大概掃一下,整套卷子的難度分布大概確認一下答題策略,先做會做的,在做可能會作的,最后作不會做的,不會做的盡量寫。
學好物理要注意什么
1、打好基礎
對于基本公式,規律,概念要特別重視。“死記知識永遠學不好物理!”最聰明的學生都會從基本公式和概念上去尋找錯誤的根源,并且能夠做到從一個錯題能復習一大片知識——這是一個學生學習物理是否開竅的最重要的標志!
2、把“陌生”變成“透徹”
遇到陌生的概念,比如“勢能”“電勢”“電勢差”等等先不要排斥,要先去真心接納它,再通過聽老師講解、對比、應用理解它。要有一種“不破樓蘭誓不還”的決心和“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研究精神。這樣時間長了,應用多了,陌生的就變成了透徹的了。
3、認真上課
上課的效率是直接能夠決定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的。在上課的時候,學生必須要跟著老師的思想走。老師講到哪,他就得聽到哪,并且孩子的腦子要跟著一起思考問題,不能只跟著老師的思想走,不思考問題。這樣跟沒上課是一樣的效果。
4、多復習
在下課之后要多多的看一遍書,并且在回家做作業的時候不會的地方再看一遍,等到全部都做完作業之后再看一遍書進行鞏固知識,在睡覺之前躺在床上的時候是要像過電影一樣在腦子里邊過一下今天學過的知識,這很有利于提高成績。
5、積累
物理是一門積累的科目,要善于從錯誤中吸取經驗。也要積累平時做題的經驗,一層一層地積累之后,相信物理對你而言并不難。
滬教版九年級物理提綱相關文章:
滬教版九年級物理提綱





上一篇:高一魯科版必修二化學提綱
下一篇:七年級地理下冊湘教版復習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