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學習方法>高中學習方法>高三學習方法>高三語文>

    高考語文小說閱讀的解題方法詳解

    時間: 夏萍1132 分享

      高考的語文閱讀題會有幾種的類型文章,不同類型的文章的解題方法不同,下面學習啦的小編將為大家帶來高考小說閱讀的解題方法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考語文小說閱讀的解題方法

      一、看背景思人物。小說是最能表現人的藝術,分析人物形象獨特、鮮明的個性,需要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典型環境)下去理解,也要結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素去分析人物。林森兩次看病,而魏力的態度和表現前后卻截然不同,前一次原來是“白大褂在市報和電視上見過林森,知道他是市里的主要領導”,后一次則是因為以步行代車終招來“撤職”或“停職審查”的流言所致,由此可看出魏力趨炎附勢、見風使舵的個性特征。而正是魏力前后截然不同的態度又激怒了林森,使他產生了恨恨不平的心理,于是官權意識被重新喚醒。

      二、觀描寫重細節。描寫是小說區別于其他文學樣式的最大特點。不管是白描還是工筆,都是使小說展現的場面、人物顯得栩栩如生的基礎。分析小說的描寫,主要是通過人物的外貌、神情、語言、行動、心理描寫尤其是細節的描寫,來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小說抓住魏力前后兩次不同的表情、動作、語言等方面的細節進行描寫,以前恭后倨的強烈對比,突現了人物的性格。

      三、讀情節理構思。情節是小說故事推進的過程,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在小說中起著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作品主題等作用。小說中間寫了“林森女兒找工作一事”,這似乎與主要情節“看病”關系不大,但卻揭示了當今社會趨炎附勢的普遍現象,這樣構思就深化了主題,使魏力的前恭后倨變得更為自然,同時也為下文寫林森心理的變化作了鋪墊。

      四、獲主旨多思考。小說的主題不是象貼標簽一樣明顯地張榜在作品的前頭,而是蘊藏于作品的所有藝術形象中,它有待于讀者去尋找、去挖掘、去發現、去獲得。讀者對小說作品主題的理解有一個由潛漸明的過程,還有一個由淺入深、由薄到厚的過程。

      高考文言文的固定句式介紹

      (1)、表示疑問:

      1.奈何:怎么辦、怎么、為什么

      例: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

      ②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阿房宮賦》

      2.何如:怎么、怎么樣、怎么辦

      例: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寡人之于國也》

      3.何以:根據什么……?憑什么……?為什么?怎么會?

      例:①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

      ②何以伐為?《季氏將伐顓臾》 (為什么要討伐它呢?)

      4.何所:“所……的是什么

      例:①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木蘭詩》

      5.奈(若,如)……何:對……怎么辦

      例: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

      ②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6.孰與……,與……孰:跟……比較,哪一個……

      例: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我跟城北徐公比誰漂亮?)

      7.何故:“什么原因,為什么

      例: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列傳》

      (2).表示反問

      8.何……哉(也):怎么能……呢

      例:何可勝道也哉?《游褒禪山記》

      9.何……為:為什么要……呢

      例: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10.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

      例:茍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踐滅吳》

      11.如之何……:怎么能……呢

      例: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季氏將伐顓臾》

      12.豈(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難道……嗎?

      例:①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報任安書》

      ②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伶官傳序》

      13.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

      例:①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②然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赤壁之戰》

      14.不亦……乎:不是……嗎

      例: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15. ……非……歟:……不是……嗎

      例:子非三閭大夫歟?《屈原列傳》

      16.寧……耶:哪里……呢

      例:當時雖觭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祭妹文》

      17.顧……哉:難道……嗎

      例:顧不如蜀彼之僧哉?《為學》

      18.獨……耶(乎):難道……嗎

      例:①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姊乎?《信陵君竊符救趙》

      ②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伶官傳序》

      (3)、表示感嘆

      19.何其:為什么那么、怎么這樣、多么、怎么那么……啊

      例: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20.直……:只不過……罷了

      例:王變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莊暴見孟子》

      21.惟……耳:只是……罷了

      例:吾已無事可辦,惟待死期耳《譚嗣同》

      22. 一何:何等、多么、為什么……

      例:吏呼一何怒!《石壕吏》

      23.亦……哉:也……啊

      例:且立石于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嗚呼,亦盛矣哉!《五人墓碑記》

      24.……何如哉?:該是怎樣的呢

      例: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記》

      ②今仆不幸,早失父母,無兄弟之親,獨身孤立,少卿視仆于妻子何如哉?《報任安書》

      (4)、表示揣度

      25.無乃……乎?:恐怕……吧、只怕……吧

      例:①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②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勾踐滅吳》

      26.得無......耶,得無……乎:大概……吧、該不是……吧?

      例:①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岳陽樓記》

      ②曰:“日食飲得無衰乎?”《觸龍說趙太后》

      27.其……歟?(兼表反問)

      例: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師說》

      28.……庶幾……歟:……或許……吧

      例:吾王庶幾無疾病歟?(我們的國君大概沒有生病吧?)

      (5)、表示選擇

      29.與其……孰若……:與其……不如……

      例: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送李愿歸盤谷序》

      30.……歟(耶),……歟(耶):是……還是……呢

      例:先生在民間,審知故揚州閣部果死耶,抑未死耶?《梅花嶺記》

      31.其……其……也?:是……還是……呢

      例: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6)、表設問:

      32.何者、何則:為什么呢

      例: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

      (7)、表陳述語氣

      33、無以、無從:沒有用來……的東西、辦法,沒有什么用來,沒有辦法,不能

      例:幽邃淺狹,蛟龍不屑,不能興云雨,無以利世。《愚溪詩序》

      34、有以:有用來……的辦法,有條件,有辦法,有機會,能夠

      例:袁人大憤,然未有以報也。《書博雞者事》

      35、有所: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原因

      例:①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陳情表》

      ②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36、無所:沒有……的(人、物、事)、沒有什么……;沒有什么地方……,沒有什么辦法

      例:①余雖不合于俗,亦頗以文墨自慰,漱滌萬物,牢籠百態,而無所避之。《愚溪詩序》

      ②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鴻門宴》

      37.比及:等到……的時候

      例: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8)、被動句

      38、見……于……:被

      例:今是溪獨見辱于愚,何哉?《愚溪詩序》

      39、為……所……:被

      例:①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② 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六國論》

      (9)、賓語前置

      40“唯……是……

      例:唯命是從。

      41……何……之有

      例:夫晉何厭之有?《左傳》

      (10)、連詞

      42.誠……則……:如果……那么(就)……

      例: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諫太宗十思疏》

      43、否則:如果不……就……、不然的話……就……

      例:否則不能繼述先烈遺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遺事,斯誠后死者之羞也。《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

      44、然則:既然這樣,那么,如果這樣,那么

      例:而適類于余,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愚溪詩序》

      45.向使:假如,如果

      例: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六國論》

      46.自非:如果不是,除非是

      例: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三峽》

      47.然而:這樣卻;但是;(既然)這樣,那么

      例:①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國也》

      ② 然而成敗易變,功業相反也。《過秦論》

      48.雖然:雖然如此,(但),即使如此

      例:雖然,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祭十二郎文》

      (11)、復音虛詞

      49、得以:能夠

      例: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記》

      50、俄而:不久,一會兒

      例: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口技》

      51、而況:何況,況且

      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石鐘山記》

      52、何乃:何況是,豈只是;為什么竟

      例: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孔雀東南飛》

      53、既而:隨后,不久

      例: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曰顏佩韋、楊念如、馬杰,沈揚、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記》

      54、既……且……:又……又……

      例: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離騷》

      55.可得:可以,可能

      例: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今之樂猶古之樂也。”曰:“可得聞與?”《莊暴見孟子》

      56.可以:可以用來,足以用來;可以,能夠

      例:①“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國也》

      ②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勸學》

      57.乃爾:竟然如此,這樣

      例:何其相似乃爾。

      58.且夫:再說,而且

      例: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過秦論》

      59.是故:所以,因此

      例: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60.是以:所以,因此,因而

      例: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鐘山記》

      61.所謂:所說的,所認為

      例:①此所謂戰勝于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師說》

      62.未嘗:從來沒有,不曾

      例:①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蘭亭集序》

      ②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六國論》

      63.謂……曰……:對……說,告訴……說;把……叫做……

      例:①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鴻門宴》

      ②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

      64.謂之:稱他是,說他是;稱為,叫做

      例:游褒禪山記王安石褒禪山亦謂之華山。《游褒禪山記》

      65.無何:沒有多久,不久,一會兒

      例: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méng),始悟為山市。《山市》

      66.毋寧,無寧:寧肯,寧愿;莫不是,不是

      例: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與妻書》

      67.無庸:不用,無須

      例:請姑無庸戰。《勾踐滅吳》

      68.無由:不可能,無法,無從

      例:無由會晤,不任區區向往之至《答司馬諫議書》

      69.相與: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處,相交

      例:①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蘭亭集序》

      ②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赤壁賦》

      70.一切:一律,一概;權宜,暫且

      例: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山市》

      71所以:……的原因,之所以……,為什么……;用來……的方法,用來……的東西,是用來……的,用來……的地方,用來……的人(事),靠它來……的

      例:①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②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蘭亭集序》

      72.以故:所以

      例:①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褒禪山記》

      73.以……故:因為……的緣故

      例: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愚溪詩序》

      74.以……為……:認為……是……,把……當作……

      例:①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后》

      ②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秋水》

      75.以至于:一直到;結果

      例: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樂羊子妻》

      76.因而:據此而,借此而,因此,所以

      例:夜間聞子清歌,因而問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77.于是:對……,然后就,于是

      例:①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齊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后》

      ②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赤壁賦》

      78.……之謂:叫做,就是,才算;這就叫做;就是,說的就是

      例:①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齊桓晉文之事》

      ②夫子之謂也。《齊桓晉文之事》

      79.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結果,終究,到……結局,到……時候

      例:①今三世以前,至于趙之為趙,趙主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觸龍說趙太后》

      ②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六國論》

      高考常考的文言文詞集匯總

      1.愛

      舍不得,吝嗇:百姓皆以王為愛也。(《齊桓晉文之事》)

      2.安

      代詞,怎么: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代詞,哪里,什么地方:沛公安在。《鴻門宴》

      3.被

      覆蓋: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促織》

      遭受:秦王復擊軻,被八創。《荊軻刺秦王》

      加在……之上:幸被齒發,何敢負德?《柳毅傳》

      介詞,表被動:妝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pī通“披”,穿: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送東陽馬生序》

      pī通“披”,分散,散開:屈原至于江濱,被發行吟澤畔。《屈原列傳》

      4.倍

      背棄,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鴻門宴》

      5.本

      樹木的根: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諫太宗十思疏》

      根本,基礎:王欲行之,則何反其本矣。《齊桓晉文之事》

      推原,考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出入于人歟?《伶官傳序》。

      本來,原來: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孔雀東南飛》

      這、那:用芽者自從本說。《采草藥》

      6.鄙

      邊遠的村邑:蜀之鄙,有二僧。《為學》

      鄙陋,見識短: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左傳·曹劌論戰》

      自謙之詞:敢竭鄙懷,恭疏短引。《滕王閣序》

      7.兵

      兵器,武器: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過秦論》

      軍隊: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廉頗藺相如列傳)

      戰爭,軍事: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揚州慢》

      用兵的策略:故上兵伐謀。《孫子·謀攻》

      8.病

      重病,病重:子疾病,子路請禱。《論語·述而》

      疲勞,勞累: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揠苗助長》

      弊病,毛病: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訓儉示康》

      擔憂,擔心: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論語·衛靈公》

      不順利,窘困:吾向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

      9.察

      選拔,考察和推舉:前太守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陳情表》

      潔白的樣子: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傳》

      10.朝

      使……朝拜:欲辟土地,朝秦楚。《齊桓晉文之事》

      拜見,拜訪: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項羽本紀》

      11.曾céng

      竟然: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觸龍說趙太后》

      連……都: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怎么: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詞送我,我豈有所失哉?《信陵君竊符救趙》

      zēng

      與自己隔四代的親屬:高曾時為一戶者,至曾元時不分至十戶不止。《治平篇》

      12.乘chéng

      登,升:乘彼堍垣,以望復關。《詩經·氓》

      坐:公與之乘,戰于長勺。《曹劌論戰》

      憑著,趁著: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

      順應,順著: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歸去來兮辭》

      冒著,頂著:自京師乘風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記》

      古代一車四馬為一乘shèng: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觸龍說趙太后》

      13.誠

      實在,確實:臣誠知不如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果真,如果: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傳》

      14.除

      宮殿的臺階:趙王掃除自迎,執主人之禮,引公子就西階。《信陵君列傳》

      拜官,任職:尋蒙國恩,除臣洗馬。《陳情表》

      15.辭

      訟詞,口供:聽其獄訟,察其辭。《周禮·鄉土》

      托詞,借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季氏將伐顓臾》

      審訊,審問:單于使衛律召蘇武受辭。《漢書·蘇武傳》

      命令: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赤壁之戰》

      計較:大禮不辭小讓。《鴻門宴》

      古代的一種文體:《楚辭》《歸去來兮辭》

      16.從

      cóng遠房親戚:其印為余群從所得。《活板》

      zòng,合縱: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過秦論》

      17.殆

      危險,危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謀攻》

      近于,幾乎: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六國論》

      大概,恐怕: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石鐘山記》

      通“怠”,懶惰,松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18.當

      對著,面對: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木蘭詩》

      在,處在:有大石當中流。《石鐘山記》

      逢,遇到: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春夜喜雨》

      擔當,擔任: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陳情表》

      承擔,承受: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竇娥冤》

      執掌,主持: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諫太宗十思疏》

      相抵,頂: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屈原列傳》

      判決,判罪:當死,贖為庶人。《李廣列傳》

      通“倘”,如果: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六國論》

      19.道

      取道,道經: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鴻門宴》

      行程: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廉頗藺相如列傳》

      方法:此其為饜足之道也。《齊人有一妻一妾》

      通“導”,疏通,引導:其次利道之。《貨殖列傳序》

      古代行政區劃分:史公以鳳廬道奉檄守御。《左忠毅公逸事》

      20.得

      對,正確,恰當:此言得之。《六國論》

      領會,理解: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列子·伯牙與鐘子期》

      通“德”,感激: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魚我所欲也》

      該不會……吧: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岳陽樓記》

      21.度

      氣度,常態: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荊軻刺秦王》

      越過: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木蘭詩》

      制作詞曲:予懷愴然,感慨今惜,因自度其曲。《揚州慢》

      次,回: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江南逢李龜年》

      22.非

      違背:非禮勿視,非禮勿聽。《論語·顏淵》

      非難,反對: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秦始皇本紀》

      不同尋常: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游褒禪山記》

      意外的變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除非,除了:以為非我莫能為也。《屈原列傳》

      無,沒有: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勸學》

      不對、不正確: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辭》

      23.復

      返回,回還: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再,又: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觸龍說趙太后》

      通“覆”,覆蓋,蓋住:復之以掌,虛若無物。《促織》

      24.負

      背: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齊桓晉文之事》

      覆蓋:蒼山負雪,明燭天南。《登泰山記》

      25.蓋

      超過,勝過:英才蓋世。《赤壁之戰》

      大概,大約: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禪山記》

      因為,由于:蓋失強援,不能獨完。《六國論》

      句首語氣詞,表議論的開始:蓋一歲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說》

      26.故

      老朋友,老交情:君安與項伯有故?《鴻門宴》

      故意,特意:故久立與其客語。《信陵君竊符救趙》

      本來:此物故非西產。《促織》

      仍然:累官故不失州郡。《赤壁之戰》。

      27.顧

      回頭看:贏得倉皇北顧。《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探望,拜訪:三顧臣與草廬之中。《出師表》

      但,只是,不過: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不如拼搏一笑。《促織》

      反而,卻: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

      28.固

      險要: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季氏將伐顓臾》

      堅決,堅持:藺相如固止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本來,原來: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六國論》

      確實,實在: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記》

      究竟,到底: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記》

      仍舊,仍然: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鐘山記》

      29.歸

      女子出嫁:后五年,吾妻來歸。《項脊軒志》

      婦女被遣回娘家: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孔雀東南飛》

      同“饋”,贈送: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論語·陽貨》

      出嫁的女子回娘家(復合詞):吾妻歸寧。《項脊軒志》

      30.國

      國都,京城:去國懷鄉。《岳陽樓記》

      地域,土地: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赤壁之戰》

      周代諸侯國以及漢以后侯王的封地: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六國論》


    猜你感興趣:

    1.高考語文散文閱讀技巧總結

    2.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題答題技巧總結

    3.高考語文新聞類文本閱讀答題技巧

    4.高考語文新聞類閱讀的正確答題方式

    5.如何提高高考語文閱讀能力

    6.高考語文閱讀得高分策略與技巧

    376566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在线播放免费永久视频| 日本特黄特色aaa大片免费| 欧美破处视频在线| 天天插在线视频| 你懂的在线免费观看| yy6080久久亚洲精品| 精品国产午夜理论片不卡| 愉拍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又大又粗又长视频|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精品在线视频免费|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免费视频| avtt亚洲天堂|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va| 国产精品亚洲色图|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鸳鸯影院| 五月婷婷色综合| 日本道v高清免费| 噜噜噜噜天天狠狠| xxxwww在线观看视频| 波多野结衣电影一区二区| 国产美女a做受大片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 日本高清va在线播放| 国产**毛片一级视频| xyx性爽欧美| 欧美爽爽爽爽爽爽视频| 国产熟女高潮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午夜|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天堂8在线天堂资源bt| 亚洲在成人网在线看| 黄床大片30分钟免费看| 拍拍拍无挡视频免费观看1000|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 777成了人乱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午夜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观看| 99久高清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