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必修五邊城教案
《邊城》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凈。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語文必修五邊城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語文必修五《邊城》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
1、了解沈從文及其作品的特點
2、把握作者在《邊城》中極力要表現的古老湘西的人生形式
3、理解《邊城》題目的含義,把握作者的創作目的
二、過程與方法:
1、美讀課文,咀嚼品味小說詩一般的意蘊 提高學生審美情趣
2、啟發點撥、合作探究、討論分析多種方法結合,完成文本中人物內心情感的挖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悟文中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 樹立愛世界愛人類的情操。
2、了解古老的民俗及其豐富的內涵,培養熱愛民族文化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
1、通過分析小說的環境、心理描寫、培養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2、理清小說情節,把握民俗活動和情節之間的關系,充分挖掘人性的閃光點。
【教學難點】 通過分析人物的性格、語言和心理,把握小說中至真、至美、至善人性。
【解決辦法】
1、加強課前預習,充分熟悉小說內容。
2、 補充相關小說情節,讓學生對《邊城》有個整體的認識。
【教學方法】 要本著以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為主,重視學生的思考重視學生的感悟.“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慎重地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結合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準備用兩課時,采用點撥法以及探究和討論法進行教學 ,讓學生能更深的領悟文章內容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啟發學生動腦筋,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
【課時安排】 【教學過程】
預習課文 品讀重點段落
要求:1、勾畫出小說的環境描寫的語句。
2、標出自然段
3、找出小說主要人物的言行,品味小說中的淳樸的人性
4、勾畫出小說中的民俗描寫,體會這些民俗的特點以及內涵
5、理順出小說的故事情節。
6、明確小說的人物、情節,用自己的話復述,補充相關的其他情節
一、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導入教學:《邊城》這部小說問世不久,湘西的鳳凰鎮就成為旅游勝地。它正如世界上許多名城名鎮一樣,崛起在世界文化大師的光環之中。因為莎士比亞,英國的斯拉特福小鎮才會蜚聲世界;有了莫扎特,奧地利的薩爾茨堡才成為世界音樂中心,有了塞萬提斯,西班牙的塞維利亞才成為旅游圣地。同樣,因為有了沈從文以及他的系列湘西小說,鳳凰鎮也成為了風景名勝之地,鳳凰究竟是什么樣的一個小鎮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邊城》去欣賞那里的山水之秀,去感受那里的民俗、人情之美。
二、文本解讀
1、讀第一段,這里的人們是一種怎樣的生活情況? 明確 安分樂生,井然有序
2、這里的自然環境是怎樣的呢?通過文本的描述,
請同學們概括一下:
明確:碼頭、碉堡、河灘、軍營、河流、山、水、船。
這里的風光秀麗、美好。是一個干凈的自然所在,就象是這里的人一樣。
3、文本寫了哪些民俗?這些民俗有怎樣的特點?又有怎樣的內涵?學生討論完成。
端午節:賽龍舟、穿彩衣、畫王字、捉鴨子。
中秋節:賞月、男女青年對歌。
新年:舞龍燈、耍獅子、放鞭炮。
婚嫁:小轎子、羊、男孩、糍粑。
這些民俗具有古老而淳樸的特點,又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它們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生活,包含著美好的祝愿、表達著歡快的情感,充滿了吉祥如
意的氛圍。更能體現人們之間的和諧親切的關系。
4、小說情節的歸納
小說節選部分中寫的次數最多的哪一種民俗活動?
端午節的賽龍舟:由賽龍舟引出小說的人物以及發生在這些人物身上的一些事情。
小說要寫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呢?主角是誰?
人物:
主角:翠翠 圍繞主角相關的人物有:祖父、儺送、天保、順順。
情節:
第一年賽龍舟——翠翠儺送邂逅 埋下愛情的種子
第二年賽龍舟——翠翠與天保相識 引來天寶的愛意
第三年賽龍舟——祖孫二人在家 各自想著自己的心事
總結: 端午節賽龍舟就像一根銀線,串起了邊城中那些閃亮的珍珠,即那些故事和人,在故事中,邊城的人性光輝也閃耀起來。下面我們就分析小說的人
物性格特點
5、小說中的人物性格是怎樣的?在哪些具體的描寫中展現出來的?請同學分組討論解決
明確:
翠翠:單純、多情、靦腆 -------語言心理描寫 細節刻畫
祖父:善良、忠誠、慈愛、熱情、樸素-----行為語言描寫
天保:坦蕩 ------行為語言描寫側面描寫
儺送:熱心、正派、幽默 ------正面側面結合 細節刻畫
順順:富有、熱心、正直 ------- 側面描寫
這里的人們不分等級,不談功利,人與人之間以誠相待,相互友愛在他們身上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生活在邊城的人們淳樸、善良、平和而又與世無爭,甚至連那條大黃狗都善解人意,這樣的至善的人性,必然使這里的生活和諧美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生活在邊城中的人們之間 的關系是怎樣的?
愛情---走山路走馬路方式的表達愛情,不因為磨房也不會因為地位而放棄自己的愛情。不受物質名利的干擾影響 是純潔的愛情
親情---爺爺疼愛翠翠,翠翠依賴爺爺;彼此相依為命。哥哥讓弟弟,哥哥為弟弟而出走闖灘。弟弟又因哥哥的出險而內疚離開。不管是祖孫間的情還是手足間的情都是那么的深摯感人,令人唏噓不已。
鄉情---人與人之間和善友愛互助 都是那么的自然和諧
軍民情----端午節捉鴨子;春節放鞭炮;爺爺可以去軍營中喝酒。軍民和諧親密相處,有著魚水一樣的情意。
三、探究交流
1、《邊城》這么美,人也這么善良,關系這么和諧,那作者為什么一邊在贊美歌頌、卻又一面要把它寫成悲劇呢?
有人認為翠翠的愛情悲劇,是由封閉的農業文明社會中人們精神的孤寂導致的,可以從相關人物和情節中印證這樣的觀點。學生自由發言,談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2、在邊城中,我們看到的是這里人的善,這里情的真,這里景的美,正如沈從文先生自己在談《邊城》寫作時交代的“我要表現的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通過上文的分析,這里的民情、民俗以及人性、人情的美就是沈先生要表現的邊城的人生形式。
3、作者為什么要把小說的名字起為《邊城》呢?
結合時代背景及作者經歷來分析,(第一段文字)
“湘西的兒子”走出湘西,經歷了北京城的戰亂動蕩,爾虞我詐,也看到了上海的燈紅酒綠,低迷庸俗的生活,中國的這些中心城市正是一片污濁和混亂,正在承受戰亂的苦難,因而作者更懷念自己的故鄉湘西。起名《邊城》表明沒有受到污染的小城,與中心相對而言的,作者借此表達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小結:湘西之于沈從文,正仿佛桃花源之于五柳先生,是一種精神意志的象征,是自我意識的一種移情外化。理想中的湘西是沈從文先生永久的依戀。
四、作業閱讀邊城全文 寫一篇讀書報告:圍繞以下問題研讀:
1、作者寫這樣一個世外桃源式的鄉村社會,有怎樣的思想背景?他想尋求一個怎樣的理想社會模式。
2、小說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主要以景物、風俗描寫為主,具有散文化傾向。探討本文的寫作風格。
邊城的人生形式――與中心城市相對
五、板書設計
邊 城
民 情:安分樂生,井然有序
民 俗:古老淳樸,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人 性:至善
愛情:至純
人 情: 親情:至深
鄉情:至真
軍民情:和諧
附:《邊城》經典語錄
1.容易傷害別人和自己的,總是對距離的邊緣模糊不清的人。
2.人的寂寞,有時候很難用語言表達。
3.緣分叵測,我們無從得知下一刻會發生一些什么。
4.感情有時候只是一個人的事情。和任何人無關。愛,或者不愛,只能自行了斷。
5.傷口是別人給與的恥辱,自己堅持的幻覺。
6.總是需要一些溫暖。哪怕是一點點自以為是的紀念。
7.但是快樂太單純,所以容易破碎。
8.我會懼怕孤獨嗎?我只是偶爾會感覺寂寞。
9.有些人是可以被時間輕易抹去的。猶如塵土。
10.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總是能夠變得簡單。
11.也許愛情只是因為寂寞。需要找一個人來愛。即使沒有任何結局。
12.我總是以為自己是會對流失的時間和往事習慣的。不管在哪里,碰到誰。以什么樣的方式結束。
13.我大概是一只鳥。充滿了警覺,不容易停留。所以一直在飛。
14.愛情是容易被懷疑的幻覺,一旦被識破就自動灰飛煙滅。
15.鳥的翅膀在空氣里振動。那是一種喧囂而凜冽的,充滿了恐懼的聲音。一種不確定的歸宿的流動。
16.很多人不需要再見,因為只是路過而已。遺忘就是我們給彼此最好的紀念。
17.我從來不自欺欺人。我只看真實。
18.幸福始終充滿著缺陷。
19.我相信我愛你。依然。始終。永遠。
20.快樂的流淚。
21.我們可以失望,但不能盲目。
22.當一個女子在看天空的時候,她并不想尋找什么。她只是寂寞。
23.痛徹心扉的愛情是真的,只有幸福是假的。那曾經以為的花好月圓……愛情只是宿命擺下的一個局。
24.喜歡的就要擁有它,不要害怕結果。
25.如果有過幸福。幸福只是瞬間的片斷,一小段一小段。
26.有些事情在劫難逃。
27.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總是與眾不同。
28.聰明的女子值得同情。
29.沒有欲望只能說是麻木不仁。
30.手指不會動了,眼淚不會流了,時間不會走了
31.渴望占有愈多而愈脆弱。
32.他們似乎從沒有正式地告別過。而每一次都是絕別。
33.我微笑。在任何我難過或者快樂的時候,我只剩下微笑。
34.我們一直是在離別中,比如和愛的人,和傷害,甚至和時光……
35.一個女子的寂寞就是這樣的不堪一擊。如果一個男人對我伸出手。如果他的手指是熱的。她是誰對我其實已經并不重要。
看過" 高二語文必修五邊城教案 "的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