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學習方法>通用學習方法>學習方法指導>

    七年級歷史教案優秀范本

    時間: 維維0 分享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于七年級歷史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歷史教案優秀范本篇1

    夏、商、西周的興亡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一)知識目標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脈絡,對每個朝代的建立時間、建立者、滅亡時間、亡國者等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標

    學習本課培養學生查閱資料,識別歷史地圖,合作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基礎知識,分析得出結論:夏、商統治者的統治態度直接影響著國家的存亡。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概括、歸納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組,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通過搜集整理資料、制作示意圖、編寫和表演歷史劇、講故事的過程,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通過抒發感想,開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通過制作比較表、分組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運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課堂容量。

    [度價值觀]

    通過夏、商、西周歷史的學習,認識到國家統治者的殘暴統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終-其統治,人民群眾有權利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手段達到目的,樹立民族責任感和法律意識。

    [重點]我國的原始人類

    [難點]通過奴隸制國家與原始社會對比,分析奴隸制度的進步性。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學思路]

    課前導學

    1.據學生的特點、能力、基礎水平合理分組;學生以組為單位,查閱書籍、雜志、網站,搜集有關夏、商、西周的文字、圖片、及視頻資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況表格。

    3.有能力、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制作相關的手抄報、課件等。

    二、教學滲透

    1.上網查詢、搜集和剪輯相關影視資料,滲透信息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

    2.可用多種生動活潑的文藝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總結知識要點,如編演歷史短劇等以加深對本課內容的理解,使文、史融為一體。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復習上節課所學內容,導入新課。前面學習了原始社會的有關內容,到原始社會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國歷第一個國家——夏。從此奴隸制在我國建立。

    2、學習新課

    學生通過預習已經對夏、商、西周三朝的內容有了一個大體的了解。再通過填充歷史再現表格從整體上有一個脈絡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

    1、建立時間: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陽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后,傳位給啟,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5、夏朝最后一個國王是桀

    二、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湯率領下滅夏

    2、商朝最后一個國王:紂(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繼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戰,商朝滅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實行分封制。

    西周后期,政局混亂,發生了國人-,趕走了周厲王,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夏桀、商紂的殘暴統治引起了人民的強烈反抗。就夏桀、商紂的殘暴統治,人民的反抗。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先分組討論。同學們還可繪制漫畫,講故事,寫詩以及一切可以表現自己觀點的形式都可以用來為自己服務,在形式問題上可以大膽探索,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七年級歷史教案優秀范本篇2

    中華文化的勃興(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孔子及其仁學說。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貢獻。老子和他的辯證思想。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2、能力目標:

    指導學生比較諸子百家各自的主張,培養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

    [重點、難點]孔子和百家爭鳴

    [教法、學法]

    由學生自己閱讀課文而后質疑,教師給與點撥。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多媒體課件、有關春秋、戰國主要思想家簡介、人物圖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課文:

    山東被譽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是指泰山。一水指黃河。同學們,這一圣人指誰?(學生回答出孔子,從而導入課文)

    1、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板書)

    1)思想:

    (指導學生看孔子像及其學說)回答:孔子是個怎樣的人?他有何學說?

    學生回答出: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仁的學說

    2)教育:

    (指導學生閱讀53頁第二自然節)提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貢獻?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A興辦私學,廣收門徒。B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啟發學生思考問題。

    C教育學生學習態度老實,要謙虛好學。

    D時常復習所學知識,溫故而知新。

    3)文化: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回答由孔子主持編定了哪幾部著作?孔子的言行被弟子編成了什么書?(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詩經》《尚書》《春秋》《論語》

    春秋戰國時期的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對后世影響巨大,被譽為我國歷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與孔子同一時期還出現了另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是誰呢?(學生回答出:老子)

    2、思想家老子:(板書)

    (指導學生閱讀老子插圖及說明文字,了解老子生平)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它的學說記錄在《道德經》里。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相互轉化。

    3、百家爭鳴:(板書)

    (列表讓學生看書來回答表內內容,也可先問學生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是什么,最后拿出事先準備的表格來總結。)

    (之后,請同學們想一想,哪一派的學說對戰國時期的封建統治者最有用?)

    三、小結:

    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的主要歷史條件是什么?

    四、作業:課本57頁填表題

    附:板書設計

    一、道家學派----創始人是老子,著有《道德經》樸素辨證法的思想。

    二、儒家學派----創始人是孔子,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貢獻:

    1、思想上他提出仁的學說。

    2、對教育的貢獻:

    A:興辦私學,廣收門徒

    B:溫故知新

    C:學習的態度要老實

    3、他編訂了《春秋》

    4、孔子的弟子編寫的記錄孔子言行的書叫《論語》

    三、墨家學派----創始人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

    四、儒家學派---戰國時期:是孟子,他反對戰爭,提出春秋無義戰,實行仁政

    五、法家---代表人是戰國的韓非,主張A:實行法制;B:主張建立君主-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著作是《韓非子》

    六、兵家---創始人是春秋時期的孫武著有《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還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七、道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莊子,他提出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七年級歷史教案優秀范本篇3

    《三國鼎立》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應掌握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批判地繼承曹操、諸葛亮的道德、精神;

    2、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

    赤壁之戰、三國鼎立局面

    [難點]

    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的史觀。

    [課時]

    1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

    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官渡、赤壁之戰相關多媒體、三國鼎立圖

    [授課過程]

    1、復習、提問上節內容

    2、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第21課三國鼎立,就是那像一個圓鼎的三條腿分

    立似的分布在中國大地上的三國。今天我們共同討論這課的內容。

    3、講述新課:

    三國鼎立是哪三國?同學們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請翻翻

    課本找到關于三國建立的那一段,請一位同學給大家講講。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陽;221年劉備建立蜀國,都:成都;

    222年孫權建立吳國,都:建業。

    [播放多媒體《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是非成敗轉頭空,轉頭

    之間或得或失,這個道理突出的表現在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兩大戰役中。

    這兩大戰役都有曹操這個主角,大概同學們對曹操也很有興趣,先從課文中找出這兩個戰役的年代。(官渡之戰在200年,赤壁之戰在208年)相距僅八年的兩戰,曹操呢?前者以少勝多,后者以多敗于少,這是為什么?請大家評論,我們先說說官渡之戰。

    (留出一段時間讓學生準備,后由學生發言,講述故事。)

    208年,孫劉聯軍在長江邊的赤壁與曹操對壘。請大家先談一下在這一

    戰中居于優勢的曹操,弱點在哪里?赤壁之戰經過、結果又如何?

    (先觀看多媒體詩詞大江東去……,后由學生發言)

    接下來我們一塊了解魏蜀吳三國經濟的發展情況。

    4、小結。展示課件知識點匯萃

    5、課堂討論:戲曲中的曹操與歷史中的曹操區別。播放多媒體資料,戲曲資料并展開討論。

    最后由教師小結,指出如何評價曹操。

    (對于曹操的一生的評價是一個1000多年來爭論不休的問題,曹操的人生哲學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他愛惜人才,他從下層選拔,從敵方爭取;他還重視文化,他本身也是一位大詩人,他統一北方,功勞是不可低估的。有人把他說成亂臣賊子,是不對的,誰有本事誰就應當稱帝,羅貫中以漢朝為正統,在《三國演義》影響下,曹操就成了舞臺上的白臉奸臣,這是不公平的。)

    6、作業

    七年級歷史教案優秀范本篇4

    兩漢經營西域和絲綢之路

    [知識與能力]

    掌握教材中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認識到開發邊疆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兩漢經營西域

    [難點]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的史觀。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式教學

    [授課過程]

    一、復習、提問上節內容

    二、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一塊學習第17課兩漢經營西域和絲綢之路

    三、講授新課:

    (1)張騫出使西域:

    1、西漢時期,人們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區和更西的地方,稱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

    (2)絲綢之路: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

    (3)班超經營西域:

    1、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來到東漢,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開始。

    四、小結。展示課件知識點匯萃

    五、作業

    附:板書設計

    一、張騫出使西域:

    1、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稱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

    二、絲綢之路:

    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

    三、班超經營西域:

    1、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來到東漢,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開始。

    七年級歷史教案優秀范本篇5

    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元謀人的生存年代、發現地點和發現的歷史意義。

    (2)知道北京人的生存年代、發現地點、體質特征、發現的意義以及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證據和了解我國境內其他古人類遺址。

    2.過程與方法

    (1)識讀《中國境內主要古人類遺址分布圖》等圖,掌握識圖的基本方法,培養從圖片中提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

    (2)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對于我們研究早期人類有什么作用?”,培養查閱歷史資料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中國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的世界文化遺產,激發學生的歷史興趣,培養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北京人。

    難點:理解北京人生產、生活狀況。

    [教學設計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學習三塊內容,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北京人的發現、北京人的特征。第一部分內容與第二、三部分內容是包含關系,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包括了北京人;第二和第三部分遞進關系,先介紹北京人的發現,再闡述北京人的特征和發現北京人的意義。

    我國目前已發現舊石器古人類遺跡三四百處,遍布全國大多數省市。事實證明,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我國境內已確認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左右。我國早期人類遺址中最的就是北京人遺址。北京人的發現內容豐富,大量的遺骨、石器和用火遺跡,證明遠古確有直立人存在,為“從猿到人”的偉大學說提供了有力證據。

    2.學情分析

    (請按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補充)

    3.教學方法

    閱讀講解法、識圖分析法、討論歸納法、聯系對比法。

    [教學準備]1

    教師:多媒體課件、投影儀、圖片等。

    學生:自學教材。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s教師活動E學生活動6設計意圖b

    導入新課H展示女媧摶土造人、亞當與上帝、古猿人的圖片,問題:

    1.人類是怎么產生的?

    2.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誰?-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來回答問題。r通過設問,引發學生思考,激發求知欲,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探究新知

    (授新課)g1.我國最早的人類g

    展示《元謀人復原圖》《元謀人使用石器圖》《元謀人勞動復原圖》”,提出問題。

    (1)元謀人生活在哪里?

    (2)元謀人的體質有哪些特征?

    (3)元謀人懂得哪些技術?

    (4)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什么?

    觀察并搶答:

    (1)云南元謀縣。

    (2)牙齒碩大、粗壯,唇面比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復雜。

    (3)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4)會不會制造工具。

    培養學生從史料中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

    2.北京人

    (1)北京人的發現

    活動與探究

    假如你是導游,你將如何向游客介紹北京人的發現?

    動腦筋

    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對于我們研究早期人類有什么作用?(展示化石的圖片)

    (2)北京人的特征

    展示《北京人復原頭像》《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圖》《北京人狩獵場景想象圖》,分組并讓學生討論回答問題:

    ①同學們互相觀察一下,你們和北京人頭部復原像有什么不同?

    ②展示《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圖》,提出問題: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有什么用途?

    ③根據《北京人狩獵場景想象圖》,講述北京人勞動的情景。

    ④討論北京人過群居生活的原因。

    ⑤火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火對北京人生活有什么作用?

    ⑥北京人的發現有什么歷史意義?

    3.動動手:今天我們學習元謀人、北京人的基礎知識,現在我們把元謀人、北京人的生活地方、生活的年代標識在《我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的分布》,播放《我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的分布》的動畫。

    七年級歷史教案優秀范本篇6

    一、鄭和下西洋

    1、目的:

    為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國富強”,同時也用中國的貨物去換取海外的奇珍。(彰顯國力,換取奇珍)。

    2、條件:

    ①明朝前期的國力強盛

    ②造船術的發達

    ③指南針在遠洋航海的廣泛運用

    ④鄭和個人吃苦耐勞的英雄氣概好勇于探索的精神

    3、時間:1405──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

    4、到達地區:到過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5、意義: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的偉大航海家。鄭和的遠航,不僅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了友好往來,而且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

    二、戚繼光抗倭

    1、騷擾我國沿海地區,使百姓的生命財產慘遭損害,沿海居民稱它們為“倭寇”。

    2、戚繼光抗擊倭寇的進攻(臺州),戚繼光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

    3、“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詩句抒發了戚繼光怎樣的情懷和抱負:不追求個人名利,以國家和民族安危為已任的愛國情懷。

    七年級歷史教案優秀范本篇7

    ●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主要是通過傳說故事導入,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不斷地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對照課本知識獨立解決問題。并通過收集的文本和圖片資料,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生活情景。并會進行對比。自始自終圍繞“會不會制造工具是動物和人類的區別”,“勞動創造人”展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和掌握有關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歷史基礎知識。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以及獨立思考和進行比較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中國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古人類遺址是的世界文化遺產,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培養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北京人、山頂洞人。

    教學難點

    本課的難點是所講內容距今久遠,只有依據考古發掘成果進行科學推斷并結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課的基本內容。

    ●教學方法

    識圖分析法、討論歸納法、聯系對比法、閱讀講解法。

    ●教學媒體

    1、教具準備

    投影儀、多媒體電腦。

    2、素材準備

    “女媧造人”、“亞當、夏娃”、北京人生活相象圖、“山頂洞人生活想象圖”、“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像”的圖片;“北京人與原始人”及“北京人”視頻。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結構與過程

    新課導入:

    我們偉大祖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按照古代的傳統說法,從傳說中的黃帝到現在,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里,有許多動人的有意義的故事。其中有許多是有文字記載的。至于五千年以前遠古時期的情況,沒有文字記載,但是也流傳了一些神話和傳說。譬如,我們人類的祖先,究竟是從哪里來的?那么同學們,有誰知道:“盤古開天辟地”和“女媧造人的故事”?學生講述,老師總結并補充《圣經》中關于上帝造人的故事。

    (展示“女媧造人”和“亞當、夏娃”的圖片)

    神話畢竟只是神話,現在誰也不會相信真有這樣的事。那么,人類歷史究竟應該從哪兒說起呢?后來,科學發達了,人們從地下發掘出來的化石,證明人類最早的祖先是一種從古猿轉變而來的類人猿。(展示“人類的進化”圖片)類人猿是一種近似于人的古猿,它們經過漫長歲月的勞動、演變、進化、發展成現代人。那么在遠古時期,我國境內又有哪些居民呢?這節課我們就學習:

    (板書)第1課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講授新課:

    (展示“中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圖)結合課本“我國早期人類主要遺址分布圖”,請同學們數一下早期人類遺址共有多少處,了解20世紀以來中國眾多的遠古人類主要遺址,歸納我國早期人類遺址的分布特點。請同學回答“看一看”,教師補充總結,引出我國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發現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我們這節課主要學習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

    (板書)

    一、中國境內已知最早期的人類——元謀人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關于元謀人的知識,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1、元謀人生活的年代距今多長時間?

    2、元謀人是什么時候發現的,具體在什么地方?

    3、講述一下元謀人的生產生活狀況?

    (通過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一段知識,得出元謀人會制造簡單的石器工具,知道火)

    教師總結補充學生的回答,導出:會不會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板書)

    我們通過課本獲得了元謀人的信息,那么科學家們是如何獲得170萬年前的元謀人的信息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是通過考古發掘成果進行的科學推斷(展示元謀人牙齒化石、元謀人遺址出土石尖狀器、刮削器),通過提問:什么是化石?引起學生注意教師解釋化石的定義。

    遠古人類在緩慢的發展進化,在進化的過程中,勞動起來重要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再來看看我國比較進化的另一個遠古人類——北京人。

    (板書)

    二、北京人

    (展示“北京人頭部復原像”,播放“北京人與原始人”及“北京人”視頻),指導學生閱讀課文關于北京人的知識,回答以下問題:

    1、北京人生活的年代?

    2、北京人是什么時候發現的,具體在什么地方?

    3、結合北京人的圖像,說一下北京人和現代人長的有什么不同?

    4、為什么說北京人是人類而不是古猿呢?

    5、北京人遺址有什么特點?

    (是世界上出土早期人類遺骨化石和遺物最豐富的遺址,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址”名錄)

    結合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盡管北京人在面部特征上比較接近古猿,但是由于北京人的手腳分工明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所以說北京人已經是人類而不是古猿了。因為,會不會制造和使用生產工具是猿和人類的區別。北京人生活的使用打制石器的時代,被稱為舊石器時代。了解了北京人的長相,我們在進一步看一下北京人的生活。

    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一帶距今約70至20萬年之間。那時候,中國北方的氣候比現在溫和濕潤。山上山下,生長著樹林、灌木和豐茂的野草。兇猛的劍齒虎、豹、狼、熊等野獸,出沒在樹林和山野中。那里還生長著大象、犀(音xī)牛和腫骨鹿。(展示“劍齒虎”和“腫骨鹿”圖片),這些野獸嚴重的威脅著北京人的安全。北京人是如何同惡劣的自然環境和這些野獸作斗爭,并生存下來呢?請同學們暢所欲言。(展示北京人生活相象圖)

    教師總結,北京人會制造簡單和石器工具和棍棒工具,并用這些同野獸作斗爭,不僅如此,他們還用這些工具采集樹上的果子,挖植物的根莖,獵取食物。但是,這種工具畢竟太簡陋了,他們獲取的食物是很有限的,靠單個人的力量,沒法生活下去,只好過著群居的生活,共同勞動,共同對付猛獸的侵襲。

    另外,北京人比元謀人更進化的另一個表現是,北京人不僅會使用火還會保存自然火種,同學們想一下,使用和保存火,對北京人有什么好處呢?

    (展示“火的使用”三組圖片)教師舉例講解對北京人來說,使用火的意義。(照明、防寒、驅趕野獸、增強人的體質)

    教師總結,在嚴酷的自然環境面前,北京人依靠集體的力量,憑借簡陋的生產工具,通過采集和狩獵這樣的生產勞動,艱難地維持生存,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北京人生活的地區,出現了另一群遠古人類,他們是山頂洞人。

    (板書)

    三、山頂洞人

    (板書)

    時間:距今約1。8萬年

    地域: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

    山頂洞人

    生產生活狀況: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懂得愛美,

    地位:是我國氏族社會的開始

    (展示“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像”),請同學們指出山頂洞人的面部特征和北京人有什么不同?

    比較山頂洞人比北京人進步的表現:(展示“山頂洞人生活想象圖”)

    (板書)

    體質進步:相貌和現代人基本相同

    工具制作技術:掌握磨制和鉆孔技術,人工取火,會捕魚

    生活進步:用骨針縫制衣服,制作裝飾品,懂得愛美。生活的集體——氏族(

    解釋“氏族”的定義)

    (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我國境內三個比較有代表性的遠古居民的生產生活情況。對照課本,師生共同商討填充下面的表格。

    代表文化距今時間體質形態工具制造生產活動觀念社會組織

    北京人

    山頂洞人

    ●板書設計

    第1課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一、中國境內已知最早期的人類——元謀人

    二、北京人

    時間:距今約70—20萬年之間

    地域: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

    北京人生產生活狀況:打制石器,采集,漁獵,保存并使用自然火

    地位:世界上出土早期人類遺骨化石和遺物最豐富的遺址

    三、山頂洞人

    時間:距今約1。8萬年

    地域: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

    山頂洞人生產生活狀況: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懂得愛美,

    地位:是我國氏族社會的開始

    體質進步:相貌和現代人基本相同

    工具制作技術:掌握磨制和鉆孔技術,人工取火,會捕魚

    生活進步:用骨針縫制衣服,制作裝飾品,懂得愛美。生活的集體——氏族

    七年級歷史教案優秀范本篇8

    學習目標:

    1、了解唐玄宗用人和節儉的史實;盛世經濟在農業、手工業和商業方面的繁榮概況。

    2、理解“開元之治”與“開元盛世”之間的內在聯系。

    3、運用相關知識分析唐太宗和唐玄宗在治國措施和結果上的共同之處。

    重點難點:盛世經濟的繁榮;農業工具的改進。

    學法指導:“讀、議、展、點、練”相結合。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熟讀教材,自主完成下列各題,并把有關內容標注在課本上

    (一)“開元之治”

    1.改革措施(1)任用等人當宰相。(2)重視地方

    (3)崇尚節儉,不用物品

    2.改革成效:使開元年間的政局為之一新,史稱“

    (二)盛世經濟的繁榮

    1.農業(1):大型水利工程共修建多處。

    (2):技術有很大發展。

    (3):有許多新品種。

    (4):生產在江南農業中占有重要地位。

    (5):創制新的生產工具和。

    2.手工業(1)絲織品:花色品種很多,絲織技術。

    (2)陶瓷業:越窯最為有名,界工藝的珍品。

    3.商業(1)大都市有、和

    (2)長安城內分為,分別是

    (3)長安既是當時的大都市。

    4.開元盛世(1)時間:統治前期。

    (2)概況:充實,唐朝進入時期。

    二、合作交流:根據下列問題分組討論,教師深入學生,適時點撥。

    1、材料分析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請回答:

    (1)、這是唐朝那位詩人的詩句?

    (2)、“開元”是指哪位皇帝的年號?當時出現的繁榮景象在歷稱為什么?

    (3)、“開元之治”與“開元盛世”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2、假如你是唐朝的一名導游,當你領一個旅游團到達長安時,你是怎樣向游客介紹長安的情況的?(就是寫一篇介紹長安的導游詞)

    三、探究展示:根據學生展示情況適時進行點撥。

    小結:唐朝建立以后,經過貞觀之治、武周統治,到唐玄宗的開元盛世達到鼎盛,安史之亂后,唐朝衰落。

    四、課后檢測:

    1.在舊金山、紐約等地,人們把華僑、華人聚居的地方稱作“唐人街”,可見唐朝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統治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稱為()

    A.文景之治B.開皇之治C.開元盛世D.康乾盛世

    2.唐玄宗命人燒毀宮內一批珠玉錦繡,意在表明()

    A、這些錦繡已經不可再用B.自皇帝始崇尚節儉,致力發展的決心

    C、唐朝此后對絲織業進行限制D.皇帝以后決不穿絲織品

    3.種茶、制茶、飲茶的發源地是()

    A、中國B、日本C、朝鮮D、印度

    4.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做出了不少的創造發明,其中唐朝時期創制的農業生產工具是()

    A.耬車B.翻車C.水排D.曲轅犁

    5.唐朝陶瓷制品中,以黃、綠、青三種顏色加以裝飾且聞名于世的藝術珍品是()

    A、越窯的青瓷B、邢窯的白瓷C、唐三彩D、景德鎮瓷器,

    6.如果你是電視劇《唐玄宗》的導演,結合歷史的發展劇情中你不會設置的場景是()

    A、茶坊里飲茶的場景B、田野里用曲轅犁耕田的場景

    C、大戶人家擺設著唐三彩D、后堂掛著“開元之治”匾額

    7.下列關于唐朝長安的敘述,錯誤的是()

    A、在長安城里可遇到身著各式服裝的西域人B、長安城內街道兩邊有排水設施

    C、長安是當時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D、在住宅區內有許多店鋪,商業繁榮

    8.唐朝一位皇帝在統治前期勵精圖治,政績卓著,出現了“開元盛世’’的局面,這位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則天D、唐玄宗

    七年級歷史教案優秀范本相關文章

    七年級歷史下冊《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教案范文5篇

    初中七年級下冊《隋朝的統一與滅亡》教案優質范文5篇

    七年級歷史復習優質課教案

    初中七年級上冊《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優質教案范文5篇

    七年級歷史上冊《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教案范文5篇

    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完整教案

    七年級歷史《春秋戰國的紛爭》教案范文

    七年級下冊歷史清朝對邊疆地區的治理教案

    七年級歷史復習課教案

    七年級下冊歷史教學設計2017

    60884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动漫av在线播放| 火车上荫蒂添的好舒服视频| 野花香高清在线观看视频播放免费|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m.jizz4.com| jux434被公每天侵犯的我| jizz中国jizz欧洲/日韩在线|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两个人一上一下剧烈运动| 一级片在线免费看| tom39你们会回来感谢我的| a级毛片免费完整视频| 99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99热亚洲色精品国产88| 97人妻人人做人碰人人爽| 20岁chinese魅男gay| 色www永久免费| 麻豆国产精品有码在线观看| 韩国19禁无遮挡啪啪无码网站| 蜜桃麻豆www久久囤产精品| 色综合网站国产麻豆| 精品国产三上悠亚在线观看| 类似爱情1未删减版视频| 爱情岛论坛首页永久入口| 欧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欧美性活一级视频|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高清大全1| 日韩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无套内射无矿码免费看黄| 好爽快点使劲深点好紧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 国产毛片一级国语版|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动漫美女和男人羞羞漫画| 亚洲色图欧美色| 久久综合狠狠色综合伊人| 中文www新版资源在线| 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 av无码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jizz性欧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