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怎樣自律
自律無論對任何人來講,都是件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事情,但是要想跟其他大部分人過的生活不一樣,甚至想成為這個社會出類拔萃的人才,就一定要學會自律,其中包括了中小學生,他們未來的方向未來的路能夠走多遠,完全取決于此時此刻,完全取決于他現在能否自律?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下關于中小學生如何自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培養自律性
1.給學生定下一定之規,按要求執行。
2.給學生采取獎勵表揚。
3.養成良好習慣,完成之后按時打卡。
4.教師與家長共同督促。
5.同學激勵,共同促進。
6.自我試行,看效果,并作補充完善。
學會自律
一每天早上六點半一定要起床。無論你昨天晚上幾點鐘睡?一定六點半要起床,這是一個習慣的問題,也是給自己的一個標準。
二堅持每天寫一篇日記,因為寫日記日積月累,可以提升自己的閱讀,也可以提高小學生的作文。
三堅持每天練一篇字,因為寫字可以讓浮躁的心平靜下來,可提高自己的修養,可以讓自己的字寫得更漂亮。
四每天堅持鍛煉身體,比如每天做100個下蹲100個俯臥撐,100個仰臥起坐,跳兩分鐘的繩。
五每天喝500毫升的水,因為我們社會發展很快,很多人為了工作,為了學習,每天忽略了自己的身體,所以我建議每天一定要讓自己喝500毫升的水,讓你的身體變得更輕松。
怎樣培養學生自律能力
自律能力是在小學生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它既是一種教育的結果,又是小學生進一步學習、發展和接受教育的重要條件。因此,采取各種措施,培養小學生的自律能力是小學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任務。我帶三年級的英語和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主要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
一、形成自律的輿論氛圍 在學期剛開始,我就帶領學生詳細學習了《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中小學生守則》等內容,并根據這些制定了我班的班規。讓學生充分討論,我們為什么要做到這些,做與不做會給自己、他人和集體帶來什么樣的積極的與消極的影響,使學生形成發自內心的、自覺的情感和行為,不光自己要遵守這些紀律,同時在必要時還要制止違紀行為,帶動其他同學共同自律。
二、開展實踐活動,進行自律教育 通過開展具體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紀律的重要,從而發自內心地渴望自己具有較強的自律能力。比如:結合課堂教學,我經常開展“比比誰課堂紀律好”“看看誰聽講最認真”的活動,每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評比,選出表現優秀的同學,在班會時予以表揚。在常規管理中,我班多次開展“誰的抽屜最整齊”“誰的座位最干凈”等活動,隨時提醒學生,教育學生約束自己的行為,養成好習慣。我班的特色活動就是評選“守紀小明星”。教室的一塊墻面上我們設了一塊“積分排行榜”,全班同學榜上有名,按組排列,哪個同學在紀律方面表現好了,每次可以得一顆星。月底小結一次,期末總結一次,每次評選出三名“守紀小明星”和一個“守紀小組”,被選上的同學和小組成員的自豪和興奮勁一周都不會消失。這些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自律能力就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三、注意利用榜樣,培養自律能力 兒童喜歡模仿榜樣的行為。如果榜樣的行為受到贊揚,他們就會學習該行為,反之則拒絕。因此,我非常注意給學生樹立起學習的好榜樣。班級中有些愛學習、紀律好的同學,我經常有意無意地在其他同學面前贊揚幾句,被贊揚的同學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其他同學也會照著他們的樣子去做,使這些榜樣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
四、巧用期望效應,督促學生自律 教師期望效應就是指教師利用自己的期望激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取得教師所期望的進步。我班的柳宏偉同學學習習慣非常差,愛動、好講話,經常管不住自己,不僅在英語課上,其他老師的課上更是如此。于是我找他單獨談話。在談話中,我先肯定了他的優點,評價他是個思維活躍的孩子,老師很喜歡他。可是他在課堂上有點控制不住自己。如果能堅持改正這個缺點的話,他一定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老師期待看到他的良好表現。柳宏偉高興地答應了。以后的課堂上,他的表現明顯好多了,有時他再開小差,我用一個微笑的眼神看看他,他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好意思地笑笑,馬上坐正,改正錯誤。
五、加強自我分析與評價,鞏固自律能力 作為教師,平時要及時發現學生自律進步的閃光點,多給學生積極的鼓勵和正面的引導,讓學生在不斷的激勵中獲得自信,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自律。仍以柳宏偉為例,我在和他談話,明確紀律要求以后,每隔大約兩周就再和他進行一次溝通,引導他分析自己最近表現怎么樣,有了哪些進步,還有哪些做得不太好的地方,特別注重用具體的小事情來具體分析,及時表揚進步,并提出下一步的要求。這樣,引導他漸漸約束自己的行為,提高他的自律能力。現在的他,基本上能夠遵守課堂上的紀律了,任課老師都夸他的進步最大呢。 要培養小學生的自律能力,除了要求教師要創設自律的輿論氛圍,通過實踐活動,利用榜樣作用督促學生自律以外,最關鍵的就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自我意識,引導學生審視自己、約束自己,并以此來調節、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為。只有把外因和內因結合起來,學生才能由他律轉化為自律,他們的自律能力才能真正形成和發展起來。
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
1.
首先,教師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一份子,積極參與班集體活動,以身作則,身先士范,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率先做到。如要求學生不遲到,教師首先在上課鈴響之前進教室,要求學生每天按時完成作業,教師也要當天批改作業并發到學生的手中,不得隔日。要求學生不隨地丟垃圾,那教師就要自己先做到,等等。常言說得好,身教勝于言教。學生的自律性會在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逐步增強。“潤物細無聲”是最好的教育,也是學生最愿意接受的教育。
2.
其次,培養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
學生的一般學習習慣包括:上課習慣、課前準備習慣、作業習慣、預習和復習習慣以及文具的整理習慣和使用習慣等等。我根據學生的特點,首先對學生進行具體的學習行為訓練。如在訓練學生上課發言舉手時,告訴學生為什么上課發言要先舉手,再進行示范練習,要求人人掌握規范的舉手姿勢,舉左手,不要碰撞桌子發出響聲,并且闡明舉左手的宜處,即不影響上課記筆記。同時講明發言的體態及聲音的高低,是對老師的尊敬,同時也是對同學的一種禮貌。還有寫作也業時,不要把鉛筆用嘴咬鉛筆等。
3.
另外,我還十分重視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讓學生明確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是錯的,反復訓練日常行為,養成自覺自控行為的習慣。如有些學生寫完作業總是忘記帶,一般情況是因為寫完作業后沒有整理自己東西的習慣,或者是寫完后隨便一丟,第二天上學匆忙就把作業忘了,針對這種情況,我建議同學放學回家后先把作業寫完,放在書包里,讓后再出去玩耍,這樣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還有勞動工具的擺放問題,學生打掃玩教室后,就把勞動工具隨便一丟就沒事了,我看見了,非常生氣,但想想還是沒發脾氣,在第二天上課后,我在全班學生的注視下,自己去把勞動工具擺放整齊,并向同學們說了為什么要這么做,這么做的好處。從那以后我班的勞動工具每天都擺放的整整齊齊的。
4.
家庭是培養學生責任心的重要渠道
現在的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過的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他們普遍不會做家務,不關心父母的疾苦,以“自我”為中心,習慣于把責任都推給他人,另一方面家長相對更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品質方面的培養(農村孩子還好些)。為了讓學生做到家里學校一個樣,一方面,我積極與家長溝通,征得家長的配合,另一方面我要求學生在家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穿衣、洗漱、整理書包、整理房間……逐步自理,不給父母增加負擔。我還建議學生在家中都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幫父母掃掃地,送送碗父母回家了幫父母拿拿鞋等,也可以自己養養花,養養小動物,看誰養得好,養的時間長,通過這些事情,學生懂得了做事不負責任,連一棵花也養不活的道理。
中小學生怎樣自律





上一篇:小學生過春節作文范文
下一篇:中小學生怎樣預防近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