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學期生物知識點總結(一覽)
進入初中,所學的知識也變的多了。所以知識更需要整理了,那么七年級生物下冊的知識點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初一下學期生物知識點總結,希望大家喜歡!
初一下學期生物知識點總結
1、流動的組織-——血液
1)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血漿 成分:水、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等
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
血細胞: 紅細胞 白細胞 血小板
種類
形態特點
功能
病癥
紅細胞
兩面凹的圓餅狀,成熟的紅細胞中無細胞核
運輸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貧血
白細胞
比紅細胞大,有細胞核
吞噬病菌,對人體有防御功能和保護作用
發炎
血小板
個體較小,形態不規則,無細胞核
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紅蛋白:紅細胞中含有的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與氧結合,在含氧低的地方與氧分離。
血液的功能:運輸、防御保護、調節體溫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種類、結構與功能
種類
功能
分布
結構特點
動脈
把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的血管
較深
管壁厚,彈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靜脈
把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的血管
較深或較淺
管壁薄,彈性小,管腔大,四肢靜脈內有靜脈瓣,血流速度慢
毛細血管
連通最小動脈和最小靜脈之間的血管
分布廣,遍布全身各器官組織
管壁極薄,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血流速度最慢
3、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1)心臟的結構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初一生物學習方法
(一)比喻記憶法。
把難以理解、記憶的內容,打一個生動貼切、新鮮有趣的比方。如把神經纖維比喻為導線,而神經比喻為電纜。
(四)特征記憶法。
任何材料均有其特征,只有抓住特征,才會在頭腦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如觀察血涂片時,應從三種血細胞的最明顯區別找出特征;蛙蹼內血液流動,應根據紅細胞呈單行找到毛細血管,進而根據血流方向判斷動脈、靜脈;‘腎小球的結構,首先明確兩端均為動脈。
(二)歌訣記憶法。
其目的是把零散的知識編成瑯瑯上口的歌訣,以加深記憶。
如卿魚的外部形態特點可概括為“身體呈梭形,有鰭能游泳,體表覆蓋鱗,側線多功能”;又如十字花科、豆科和菊科的主要特征“十字花冠十字科,四強雄蕊結角果;蝶形花冠是豆科,二體雄蕊豆英果;頭狀花序是菊科,聚藥雄蕊長瘦果。”
很有意思的事呢?如果你查閱歷史書籍,還可以了解到古代上海漁民在江中用竹編的“息”捕魚捉蟹,吳淞江下游一帶有“雇讀”之稱,后來“息”演變成“字息”(繁體字),這就是上海簡稱滬的由來。相傳戰國時春申君黃歇疏鑿黃浦江,故又稱“春申江”,上海又有一個別稱“春申”,這就是“申”這個上海別稱的由來。
初一生物學習技巧
1.簡化知識,強化記憶。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幫助記憶。例如DNA的'分子結構可簡化為“五四三二一”,即五種基本元素、四種基本單位、每種基本單位有三種基本物質、很多基本單位形成兩條脫氧核酸鏈、成為一種規則的雙螺旋結構。
2.發揮想象,創新記憶。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例如記微量元素:鐵錳硼鋅鉬銅這六種元素,用諧音記憶鐵猛碰新木桶,這樣就記住了,而且不容易遺忘。
3.列舉綱要,有序記憶。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復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可將這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為知識的綱要,抓住綱要則有利于知識的記憶。例如高等動物的物質代謝很復雜,但它也有一定規律可循,無論是哪一類有機物的代謝,一般都要經過“消化”、“吸收”、“運輸”、“利用”、“排泄”五個過程,這十個字則可成為記憶知識的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