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新聞資訊>熱門專題>四個全面>四個全面推進>

    加快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施意見

    時間: 寧靜642 分享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我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步伐,確保湘陰在全省全市率先實現全面小康,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分類指導加快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意見》(湘發〔2013〕6號)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岳發〔2013〕2號)要求,結合我縣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1.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沖刺省十強、爭創示范縣”目標,以分類指導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總抓手,全面深化改革,聚力“三十工程”,推動“三量齊升”,切實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爭創全省全面小康建設示范縣。

    2.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共建共享。始終以改善人民生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不斷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努力使全縣人民群眾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務、更優美的環境、更幸福的生活,真正實現全面小康。

    ——三量齊升、優化發展。始終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注重實現經濟總量、發展質量和人均均量同步提升,注重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統籌發展、可持續發展、和諧安全發展,著力提高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著力夯實全面小康的物質基礎。

    ——統籌協調、合力推進。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和統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建設,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各項工作。協同全縣上下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參與全面小康建設,充分發揮好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鼓勵創先爭優、競相發展,能快則快、好中求快。

    3.工作目標。對照《湖南省縣(市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監測評價指標體系(二類)》,按照“領先指標抓鞏固、達線指標抓提升、滯后指標抓攻堅”的工作思路,統籌協調,攻堅克難,確保到2017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爭創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示范縣。

    ——經濟發展。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4000元以上,人均財政總收入3300元以上;稅收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達80%以上;二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9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20%以上;城鎮化率達60%;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增長率(較2012年)達100%;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70%以上;規模以上企業農產品加工值與農業產值比高于250%。

    ——人民生活。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5000元、16000元;人均儲蓄存款達28000元;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比重達16%;全縣人均住房使用面積達30平方米以上;農村居民安全飲水比率達100%;行政村客運班線通達率達95%以上。

    ——社會發展。全縣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達90%以上,基本養老服務補貼覆蓋率達50%以上;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0%以上,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0.5年以上;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數在4張以上,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小于12‰;人均擁有公共文化體育設施面積2平方米以上。

    ——民主法治。全縣村(居)委會依法自治達標率達100%;全社會安全指數達到100%。

    ——生態文明。單位GDP能耗小于0.8噸標煤/萬元;森林資源蓄積量增長率達3%以上;城鎮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26%以上;城鎮污水處理率達70%以上;空氣質量達標率達95%以上;地表水質達標率100%;農村垃圾集中處理率達95%以上。

    二、加快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要任務

    1.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以“三十工程”建設為抓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促推“三量齊升”。把產業優化升級作為主攻方向。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大力發展現代工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幅提升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堅持工業強縣不動搖,加快湘陰工業園區、中國(湖南)輕工產業園、金龍新區、漕溪港產業新區、遠大配套產業園建設,充分發揮園區在產業聚集發展中的平臺作用;強力推進以遠大可建三期、中聯重科傳動機構、中鐵重工、“山島湖園”旅游開發等項目為重點的“十大產業擴張升級”工程,支撐縣域經濟發展。把推進新型城鎮化作為戰略重點。堅持規劃引領,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積極構建以縣城為龍頭、中心鎮為節點、小型集鎮和農村居民集中定居點為脈絡的新型城鎮體系,推進農業人口向城鎮轉移,全面提高城鎮化水平。分步重點推進金龍、南湖洲、新泉、嶺北、鶴龍湖、東塘、湘濱、袁家鋪、樟樹、六塘等中心集鎮和邊界集鎮建設,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擴大集鎮規模,提升集鎮品質。把改革創新作為根本動力。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實施創新驅動和開放發展戰略,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要支撐。強力推進“十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突出抓好芙蓉大道北拓(湘陰段)、岳望高速和平益高速(湘陰段)、漕溪港碼頭二期、新喬路拓改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更好地服務和支撐縣域經濟發展。

    2.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堅持把以人為本、改善民生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努力增加居民收入。認真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提高農民土地增值收益,推進農村規模經營和多種經營,引導農民向城鎮轉移就業。實施積極的就業再就業政策,鼓勵支持以創新創業帶動就業,加強對“零就業”家庭、失地農民等重點人群的就業指導和援助。切實強化社會保障。以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為目標,健全以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為基礎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擴大覆蓋面,提高保障標準,推動城鄉保障制度接軌。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優化教育資源布局,促進教育公平,高水平普及基礎教育,創新發展職業教育,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努力建設教育強縣。積極推進文化惠民。加快郭嵩燾廣場、圖書館、體育館等重點文體工程建設,不斷完善村圖書室、籃球場等基層公益文化體育活動設施,廣泛開展公共文化體育活動。積極培育壯大文化旅游、印刷、廣播電視、文化創意、演藝娛樂等文化產業,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全面優化醫療服務。以縣人民醫院整體搬遷為契機,優化城區醫療布局,加強鄉、村醫療衛生設施建設,大力引進、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努力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讓居民群眾看得起病、能看好病。不斷改善安居條件。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完成好廉租房、公租房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推動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完善多渠道、多形式解決群眾住房問題的住房保障體系。

    3.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堅持依法治縣。認真實施《法治湖南建設綱要》,嚴格依法行政,規范權力運行,建設法治湘陰。擴大人民民主。推進基層民主自治,提高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能力,完善黨務、政務、村(社區)務公開,健全城鄉基層群眾自治機制。維護社會穩定。創新社會治理,暢通民意表達渠道,完善社會矛盾調處機制,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諧因素;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始終保持對違法犯罪的高壓態勢,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加強生產安全、食品藥品安全、公共安全管理,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4.改善城鄉生態環境。把兩型理念貫穿全面小康建設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湘陰。加強資源保護。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對砂石資源進行限采,對高嶺土等資源進行禁采,促進水、土地等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強生態建設。大力植樹造林,加強水土保持和森林、濕地等自然資源保護,推進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扎實開展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不斷提高生態建設水平。加強節能減排。建立和完善嚴格監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環境保護制度,嚴格實施項目準入聯審制度,推進企業技術改造,推廣清潔生產,促進企業達標排放和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確保完成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

    三、加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考評監測工作

    1.對鄉鎮實行分類考評監測。根據省、市全面建成小康指標體系,制定對鄉鎮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工作考評辦法,對19個鄉鎮按6萬以上人口鄉鎮(6個)和6萬以下人口鄉鎮(13個)兩類進行綜合考評排隊,6萬以上人口鄉鎮的前3名和6萬以下人口鄉鎮的前5名評定為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綜合績效考評優秀單位”。同時,設立“進步獎”1個,授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綜合績效年度考評中進步快的鄉鎮。

    2.對縣直部門單位實行分線考評監測。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標任務分解到相應的縣直部門單位,分黨務群團、經濟管理、社會服務、司法和行政執法、學校醫院流通企業五個系列進行綜合考評排隊,從各系列中按一定比例共確定20個縣直部門單位評定為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綜合績效考評優秀單位”。同時設立“進步獎”1個,授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綜合績效年度考評中進步快的縣直部門單位。

    對省市垂直管理單位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綜合績效考評實行單列,得分排名前8名的單位評定為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綜合績效考評優秀單位”。

    四、強化加快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保障措施

    1.強化組織領導。縣委、縣政府成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第一副組長,縣委專職副書記任常務副組長,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有關領導任副組長,縣直有關部門單位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指導、協調、督促工作。各包垸區聯鄉鎮的縣級領導同時作為所聯鄉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工作的指導聯系人,要加強指導協調,推進工作落實。各鄉鎮要相應成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工作班子,安排人員和經費,細化目標任務,明確工作職責,形成縣、鄉、村聯動的推進工作機制和格局。

    2.強化部門責任。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工作是一項綜合系統工程。各部門單位要按照縣里的統一部署,結合各自工作職能,認真落實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工作責任。特別是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評價指標直接相對應的部門單位,要出臺相應的工作方案,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和要求具體化、定量化、項目化,落實推進措施,解決具體問題;要加強與上級部門的溝通協調,做好相關數據的采集、評審、分析、監測和上報工作,把工作做實、數據報實,確保我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順利實現。

    3.強化政策支持。要加大財政投入,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積極爭取中央和省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縣財政預算專項資金重點向產業升級、城鎮化、民生工程、生態環保等領域傾斜。要加強要素保障,以改革創新的辦法積極解除融資、用地等方面的難題,激勵引導各類人才來湘陰創新創業。要優化發展環境,從轉變政府職能和加強干部作風建設入手,努力創造優質、高效、公平、誠信、開放、安全的發展環境,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4.強化宣傳引導。全縣上下要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一步調,凝聚力量。各級各單位要把宣傳貫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全過程,宣傳部門及電視臺、湘陰周刊、湘陰新聞網等新聞媒體要強化正面宣傳報道,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意義、成效和經驗,推介先進典型,努力在全社會營造集中共謀小康、共促小康的濃厚氛圍,形成同建小康、同奔小康的生動局面。

    21346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巨r精灵催眠动漫无删减| 国产女人水真多18毛片18精品| 欧美成人四级剧情在线播放| 五月婷婷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专区|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 好大好硬好爽好舒服| 欧美黑人巨大xxxxx| 黄色一级片免费看| 中国大臿蕉香蕉大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日韩中文字幕网|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在线视频 | 草莓视频网站入口| www.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无码内射在线看| 在线观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日韩1区2区3区| 狠狠爱天天综合色欲网| 高清性色生活片2| 99久久99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麻豆| 国产中文字幕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对白交换视频| 成年人在线免费看视频|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不卡短视频|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中国| 国产乱女乱子视频在线播放| 宝贝过来趴好张开腿让我看看 | 韩国三级黄色片| aaa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佐佐木明希| 午夜视频久久久久一区|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巨胸喷奶水www永久免费| 最近中文字幕mv图|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高清 | 综合网中文字幕| 97色伦综合在线欧美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