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四個全面”解讀中國夢
學習啦小編導語:四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以下是小編來為你整理的關于四個全面的文章,希望能幫到你:
中國夢是中國人民孜孜以求的奮斗目標
什么是奮斗目標?從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實踐來看,奮斗目標一般分為最終奮斗目標和不同歷史階段的具體奮斗目標。我們黨在不同歷史階段制定了具體的奮斗目標。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斗目標,黨的明確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等等。當代中國發展進程中不同時段的戰略目標,是幾代共產黨人帶領全國人民浴血奮戰、艱苦奮斗的宏偉目標,是中國走向輝煌未來的戰略目標體系。特別是之后,從時代發展進步的角度,科學把握世情、國情、黨情、民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將到來,加快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背景下適時提出和闡述了中國夢的戰略目標。何謂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民族復興,是中國人民的百年夢想,是貫穿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一條主線。為了實現這一偉大夢想,多少仁人志士奔走呼號、上下求索,多少英雄兒女沖鋒陷陣、拋灑熱血。
今天我們所追求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在改革開放的偉大變革中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就是中國夢的基本內涵。在宇宙和大自然的法則中,包容精神與和合之道隨處可見,中國夢在文化背景、國家性格、根本價值觀、具體內涵、圓夢途徑等方面與美國夢等其他各國的夢想有著重大區別,但“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根植于東方文明體系,具有強烈的歷史感和時代感,傳承創新,特色鮮明,表達更親切、更務實,更具激勵作用,是中國人民孜孜以求的戰略奮斗目標和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共同愿望,已成為中國人民團結奮進的精神旗幟,也得到各國政要和輿論的廣泛認同。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國夢的第一階梯
中國夢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國夢的第一臺階,我們的小康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況?我們的小康社會不是古代理想中“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較低級的發展階段和社會形態,也有別于《詩經》中描述的“民亦勞動止,汔可小康”中的蘊意,其主要內涵黨的做出了科學的界定,即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從中可以看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會,是發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全面發展的小康社會,是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基礎的小康社會。這與“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既緊密相連,又依次遞進提升。就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核心目標系統地設計了政治建設、 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目標體系,既是對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承接和提升,也奠定了實現中國夢這一奮斗目標的前提和基礎。我們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是我們當前的奮斗目標,更是我們實現中國夢的第一階梯,我們一定要蹄疾而步穩地推進。
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動力
過去3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革。為什么要靠改革?因為改革是發展的動力,是國強民富的動力。改革是根據生產力發展要求自覺調整和變革生產關系與上層建筑中不相適應的環節和方面的重要手段,是社會主義條件下正確處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這對基本矛盾的科學抉擇。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調動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了人民群眾的創造、創業活力,促進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為實現中國夢積蓄了強大力量。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使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是對中國夢的最好詮釋,進一步激發了我們黨和人民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追求和探索。由此可見,全面深化改革為實現中國夢奠定了精神、力量基礎,提供了多方面的條件支撐和保障。另一方面,只有依據實現中國夢的總體要求不斷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解除發展難題、創新發展模式,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進一步釋放體制機制活力,協調各種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助推社會文明進步。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為實現中國夢提供不竭動力。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實現中國夢的法治保障
我們傳統社會的治理存在著法治與人治的實踐。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人治色彩至今不絕于耳,以法家思想為基礎的法治案例層出不窮,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最為典型,奠定了中國大一統王朝建立的基石。現代社會,世界各國無不追求法治,崇尚公平公正。雖然各國產生法律、立法代表的方法不太相同,但都認同法治的重要。法治明確要求,任何人都必須遵守法律,包括制訂者和執行者本身。即,法律是社會最高的規則,沒有任何人或組織機構可以凌駕于法律之上。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的規矩,法治是國家治理最基本的手段。走好“中國道路”、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必須以法治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依靠憲法和法律體系凝聚各族人民的共識,保證中國社會可持續發展與穩定,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為建設法治中國開辟康莊大道,引領中國進入發展新境界,才能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達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提供最堅實的法治保障。
全面從嚴治黨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保證
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發展實踐證明,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重點在黨。以“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為重要內容的黨的建設是我們黨取得政權的重要法寶,還是我們取得改革開放巨大成就的重要前提,更是我們實現中國夢的堅強保證。前蘇聯共產黨,信仰缺失,組織渙散,轟然倒塌,退出歷史舞臺。再看西方策劃的顏色革命、主導的“阿拉伯之春”,無一不是針對各國執政黨和政府發難的。黨是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以來,以同志為的黨中央突出強調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提出了一系列明確要求,對腐敗現象絕不姑息,對腐敗分子絕不手軟,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不斷凈化黨員干部隊伍。越是面對艱巨復雜的形勢和任務,越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方針,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增強黨的凝聚力戰斗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不懈奮斗。唯有從嚴“管”好黨、“治”好自身,建成一支宏大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充分發揮好黨員干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進程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學習“四個全面”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3.四個全面學習體會|四個全面學習心得|四個全面學習心得體...
4.四個全面學習心得
9.四個全面學習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