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質健康測試分析報告優秀范文(2)
1、《標準》的測試是為體育教學服務的,也能反映和評價體育教學的效果,是體育課的“考教”分離。學校成立了專門的體質測試“中心”,并經過專業培訓,責任教師全面統籌,系統組織,獨立進行。從形式和機制上保障了測試工作的順利進行,改變了以往“達標”均在體育課上進行,任課教師各負其班,既影響了體育課的教學進程和效果,也影響了測試的準確性。
2、大力宣傳《標準》的重要性,使教師和學生充分認識到《標準》的試行,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將測試成績與學分和學生的體育課成績掛鉤,與教師的工作業績掛鉤,使教師和學生得到高度的認識和重視,充分調動師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也是測試工作能夠
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
五、測試存在的問題及討論
1、測試儀器的精確性有待提高,要有統一的標準。測試值與實際客觀的科學性之間存在誤差,應努力降低儀器的誤差率。使測試結果更具科學性。任課教師要加強對測試工作的責任感,主動耐心地做部分學生的動員工作,要熟讀和理解《標準》的深刻含義。測試人員要熟練掌握測試方法和數據處理方法,以保證為學生進行測試和釋疑工作。總之,我校在執行《標準》過程中,態度明確、準備充分、工作積極,完全按照《標準》的具體要求,對全校學生進行的體質測試,效果也是比較理想的,充分調動了學生鍛煉身體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對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的不斷提高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小學體質健康測試分析報告篇3
一、總體情況
本校共24人,本次測試全校及格率為91.67%(22人),良好率66.67%(16人),優秀率為16.67%(4人),總的情況來看,良好率有較大的提高,我校學生的整體體質水平較好。此外,從測試中來看,學生的運動能力普遍較差。
二、具體分析
(一)年級分析
一二年級的測試項目為身高、體重、坐位體前屈、一分鐘跳繩四項,從結果看,身高體重指標,大部分學生能達到正常指標,坐位體前屈、跳繩有待提高。
三年級的測試從結果看,身高、體重指標大部分學生能達到正常指標,其余成績不很理想。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1、坐位體前屈:因學生年齡小,有著本身柔韌性較好的優勢,課堂練習積極性較高,故總體測試情況好。
2、立定跳遠:此項目是每年體育考核必測內容,課堂練習安排較多,對于水平二學生來說已有一定基礎,故測試情況以良好居多,同時冒出少數體育苗子,可擇優為業余訓練培養對象。
3、身高、體重指標:測試情況呈現出肥胖、超重學生占的比例較大,可見學生存在著營養過剩的問題,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總成績。因此,教師應利用室內課進一步加強健康飲食的宣傳,積極引導學生合理飲食,提高學生的健康意識,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4、肺活量指標:部分學生受體重影響及沒能很好地掌握正確呼吸方法與吹氣方法,造成此項目測試成績以及格、良好為主。在以后的體育活動中,需加強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體育鍛煉方法及保證充足的體育活動時間,從而促使學生健康鍛煉提高肺活量指標
三、 建議措施
1、全面、扎實地開展學校體育衛生工作。
2、積極進行體育課程改革,圍繞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核心目標,構建科學的《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堅持以人為本,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體育實踐環節,從內容的選擇到教學的評價要始終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要采取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養成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
加強健康教育,包括人體正常生長發育知識的教育、營養知識教育、健身知識和正確審美觀等知識的教育。
3、繼續積極推進學生課外體育活動和大課間活動的開展。在抓好體育課堂教學的同時,為落實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的要求,大力推行大課間體育活動,充分調動學生鍛煉身體的積極性。
4、改革學校體育效果評價方式,積極穩妥地推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通過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體質健康狀況,并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科學的鍛煉,以達到增強體質健康水平的目的。加強體育教學研究和學生體育鍛煉的指導,促進學生身體均勻發展。
5、進一步加強學生健康教育和學生常見病防治工作。要切實加強學校健康教育,要積極探索健康教育的形式和途徑,使學校健康教育為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健康生活方式發揮作用。要通過課堂教學、講座、板報、廣播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營養知識、常見病預防知識的宣傳教育,培養學生科學的營養觀念和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增強學生的衛生防病意識。
7、進一步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確保學生睡眠時間。
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改進教學方法,采取切實措施,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在繼續落實各項“減負”措施的同時,注意合理安排學生的作息時間和學習時間,按照有關規定嚴格控制家庭作業量,確保學生睡眠時間。
8、加大檢查督促力度,促進學校體育衛生工作上新臺階。
看過“小學體質健康測試分析報告”的人還看了:
小學體質健康測試分析報告優秀范文(2)





上一篇:食品衛生與健康的關系論文
下一篇:中學生營養飲食與健康關系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