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杰出貢獻人物主要事跡是什么 改革開放40年感想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在北京舉行的40周年大會上,國家決定對國家事業推動杰出先鋒貢獻者進行表彰,他們的主要貢獻事跡是什么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杰出貢獻人物主要事跡是什么?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杰出貢獻人物主要事跡是什么
1.“863”計劃的主要倡導者—王大珩
在他的領導下研制出第一臺紅寶石激光器和首臺航天相機,主持研制出我國第一臺大型光測設備。1986年3月,他會同其他3名科學家提出“863”計劃建議并獲中央批準,成為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一面旗幟,促使發展高科技成為實現我國科技現代化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1992年與其他學部委員倡議并促成建立中國工程院。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兩彈一星”功勛獎章、首屆“何梁何利基金優秀獎”。
2.海洋維權的模范—王書茂
他積極投身維護南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先后參加多項國家重大涉海工作,培養南海維權民間力量。在南海維權中敢于斗爭,充分發揮了民間力量的積極作用。帶領群眾造大船、闖遠海致富,成為潭門鎮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的“雙帶”典型。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3.推動漢字信息化的“王碼五筆字型”發明者 —王永民
他創立漢字鍵盤設計三原理及數學模型,1983年發明“王碼五筆字型”漢字輸入法,首創“漢字字根周期表”,有效解決了進入信息時代的漢字輸入難題。1998年發明“98規范王碼”,是符合國家語言文字規范并較早通過鑒定的漢字輸入法,推動了計算機在我國的普及。其發明技術獲得中、美、英等國專利40余項。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等稱號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改革開放40年感想
改革開放四十年
春風化雨沐華夏,改革開放乘東風!
彈指一揮40年——從1978年到2018年,回頭卻不是從前。2018年中國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慶典,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目標。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央。
是什么在40年前給我們如此大的動力?是改革開放;是什么在這短短40年使我們發生滄海桑田般變化?是改革開放;又是什么讓我們在40年后的今天能夠安居樂業、實現小康?還是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的影響是顯著的,其中成就也是巨大的。從1978年至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由一個尚有2億人生活在貧困線下,與世隔絕的國家,變成了一個經濟繁榮,有著活躍市場的強大經濟體,并減少了當時世界近1/5的貧困人口。人民生活也伴隨著改革日新月異,物質精神生活不斷豐富,據官方數據表明,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到2008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由225美元上升到3000美元。2009年,中國的外匯儲備達到2萬億美元,成為美國最大的債權國。20xx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回眸昨日,祖國成就輝煌,展望今天,我們豪情滿懷。作為一個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要時刻牢記黨的宗旨和使命,致力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好每一件具體工作,開拓創新、與時俱進,以實際行動吹響改革開放的號角,為黨旗增光添彩,為創建和諧社會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xuexila整理)
作者:酒管18301杜明珠
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大會獲獎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