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杰出貢獻人物介紹匯總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涌現出一批對改革開放作出杰出貢獻的人物,黨中央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對這些人物作出表彰。這里給大家介紹部分表彰對象的事跡,方便大家學習。
改革開放40周年杰出貢獻表彰對象事跡簡介
1、廈門航空事業的開拓者 吳榮南
吳榮南始終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推動廈航發展,帶領廈航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探索出一條具有廈航特色的發展之路。率先在中國民航改革重組中實施有償兼并,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建立一套完整而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在他的努力下,廈航的發展壯大,被視為中國民用航空體制改革和廈門經濟特區改革開放相結合的成果,成為當時全國民航系統“政企合一、航港合一”體制改革的創舉。1998年廈航被評為全國民航系統唯一的“金雁杯”三連冠單位,成為福建及廈門特區改革開放的亮麗名片。榮獲福建省“突出貢獻企業家”稱號。
2、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優秀民警代表 邱娥國
從警27年來,邱娥國秉承“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執法為民理念,大膽創新勤務模式,勇于破解基層治理難題,摸索總結出戶籍民警“一圖二訣三本四勤”和“串百家門,認百家人,知百家情,辦百家事”工作法,創立“警民聯系卡”“警民聯系牌”等便民措施,在全國公安系統推廣,為基層治理發揮了重要作用。他打擊犯罪,沖鋒在前,參與偵破刑事案件500多起,教育轉化200余名“兩勞”回歸人員和違法青少年,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穩定和一方平安,成為群眾的“貼心人”。榮獲“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范”“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3、鄉鎮企業改組上市的先行者 何享健
何享健始終秉承“唯一的不變就是變”的創新變革理念,敢闖敢試,勇于挑戰,大力推行企業內部股份制改革,使美的成為我國第一家由鄉鎮企業改組而成的上市公司。積極實行股東、董事會、經營團隊分設的經營模式,開創了民營企業股權改制、股權激勵、職業經理人和現代化企業改革等先河。帶領美的集團從一個街辦塑料生產組,發展壯大為海內外擁有15萬名員工、近200家子公司、60多個海外分支機構、市值近3000億元的科技集團,進入世界500強。創立慈善基金,投入10余億元,開展扶貧、救災、養老、教育等公益慈善事業。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等稱號。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的感悟
12月18日上午10點,我收看了中央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會上的報告讓人刻骨銘心,其中第八部分明確提出要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我認為,從嚴治黨首先就是加強黨的建設,尤其是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建設,讓逐漸弱化的基層黨組織提振精神,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主力軍作用。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一要針對農村高素質人才缺失,基層村干部待遇普遍偏低,農村黨員素質參差不齊的實際,在人力、物力、財力、制度、政策等方面給予照顧,激發農村干部的工作熱情,讓基層農村干部獲得應有的尊重。二要發揮農村黨員的創業致富模范帶頭作用,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強化農村黨員的榮譽感、使命感、歸屬感。三要大力提升農村黨員的思想道德素質,農村黨員應該區別與一般村民。四要嚴格按照規定標準發展農村黨員,將那些有致富能力、有一定文化水平、思想道德素質比較好的村民吸納進農村黨員隊伍。五要對農村黨員在群眾中造成惡劣影響的,給予批評教育,性質及其惡劣的,按照組織程序給予清除出黨員隊伍。不斷充實、優化農村黨員隊伍,從而培養、鍛煉出一批高素質、有擔當、有能力的村支部書記。
“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要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為下一代人跑出好成績”,這是對我們提出的殷切希望,是鞭策、肯定和激勵,也是提醒。如今,在基層黨委政府,充實了一大批年輕干部隊伍,年輕的一代應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承擔好新時代賦予青年一代的責任和使命 ,發揮“五四”時代青年精神,和平建國時期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以一種時不我待的實干擔當精神,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譜寫自己的人生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