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類招生怎么分專業(2)
大類招生怎么分專業
復旦大學按文理大類實施全校性基礎教育,從源頭上改變以專業為核心的培養模式和管理體制,尊重個性發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培養文理兼備的通才型、復合型的高素質人才。復旦大學還進一步效仿哈佛等世界名校的做法,逐步為低年級本科生成立文理學院,專門負責全校性課程的修讀管理。
北京師范大學主要采取按院系招生,實施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前期打通培養,之后學生可在學科內選擇專業方向。全校學生均可在一年級末期提出轉專業申請,經轉入院系考核后為優秀生提供專業二次選擇機會。比如,文學院前兩學年進行通識教育,不分專業。后兩學年再實施分流培養,設漢語言文學和傳播學兩個本科專業。
山東理工大學分文理兩大類招生。學生入校的第一年,開設的課程由全校統一排課,學生可以選擇教師和上課時間、地點,統一考試。學生按成績、志愿和規定自選院系。不滿14學分,取消學生在本學年選擇院系的權利。在第二年,開設的課程由院系統一安排,到學年末,學生根據入學兩年來的成績、志愿和規定,按優先順序自主選擇本院系的專業。
大類招生報考提醒
1.大類與按專業招生,沒有優劣之分。
按大類招生是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且為不了解大學專業設置的高考考生及其家長提供了一個先了解后選擇的機會,從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盲目選擇專業又“一選定終生”的矛盾,使考生能夠先進入大學學習基礎課程和學科技能,后根據專業興趣、個人特長等選擇合適的專業,再進行專業知識點的學習和能力培養。但是對于考生來說,按專業招生也有其優越性。從一開始進入大學便確定專業,學校能夠有更多的時間為學生制定更加詳盡的培養計劃,更能夠對進入該專業的學生從大一開始進行專業素養的培育,接觸專業知識、專業實踐,甚至跟隨導師進行科研方面的學習。按類招生和按專業招生各有其優勢,需要結合考生自身的情況才能評價其適應性,所以考生要根據自己的發展方向慎重選擇。
2.大類名稱相同,包含專業不同。
即使在招生計劃中采用相同的大類名稱招生,但其中包含的專業、具體的專業分流方式因高校不同,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比如上海交通大學的經濟學類,包含了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經濟學三個專業,南京大學的經濟學類,則包含的是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保險學、金融工程和財政學六個專業,武漢大學的經濟學類,包含的是國際經濟與貿易、財政學、金融學和保險學四個專業。由此可見,按同一大類名稱招生,不僅包含專業有所不同,包含的專業數量也有差異。所以,考生在報考時,一定要看清目標院校的某些大類所包含的專業中是否有自己的意向專業。
3.二次分流,不僅以個人意愿為準。
由于大類招生是將幾個專業合并在一起招生,進校后經過一段時間的通識教育后,學生會再次面臨專業選擇。許多考生想當然地認為再次選擇時會以個人意愿為準,但實際上二次分流并非如此簡單。因為大類所包含的專業之間也有“冷”“熱”之分,為了避免學生扎堆某個專業而導致不均衡,高校的分流方式一般都是結合多種因素考慮的。一般來說,即在專業分流的前半年時,高校會對專業近幾年的就業信息、擁有的教學資源等進行分析,再對學生專業分流意向、各專業未來幾年的就業狀況等進行預測。然后在導師的指導下,通過學校、學院、老師以及學生本人的多方資源整合使學生在專業分流的過程中選擇合適的專業。
以下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專業分流過程中的具體方案和做法,供廣大考生參考,以便更好地理解:(1)根據學校發展規劃和各專業辦學條件,學校決定并事先公布各專業當年招生計劃數。(2)在第四學期末,學生可以對所在學院開設的所有專業(或專業方向)進行選擇,并按規定以書面形式填寫志愿,可以填寫多個志愿,但需按序填寫。(3)以學生進校后兩年的學習成績為主,結合其他表現綜合考慮(可以參照獎學金評定指標和辦法)。(4)高考成績以一定權重計入,以鼓勵高考成績優異者報考;保送生視為高考成績優異者。(5)根據學生志愿和各專業招生計劃數。
總的來說,從我國目前大類招生實施現狀來看,各高校之間大類培養的差異還比較大,而且有些高校兼有大類招生和按普通專業招生,考生可選擇的空間還是比較大的。但考生是否選擇大類招生,也需要因人而異,大類招生重同一或者相近學科的基礎,對于要繼續深造或跨學科深造的考生來說比較有益,而按普通專業招生接觸專業時間較長,專業內容要深入一些,如果就業意向清晰,可優先選擇。
大類招生怎么分專業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