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醫改后醫生的收入會減少嗎
2017醫改后醫生的收入會減少嗎
根據醫改時間表,2017年我國公立醫院將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回歸公益性軌道。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17醫改新政醫生收入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什么是醫改新政
近年來,“以藥補醫”逐步演化成一種逐利機制,由此引發的醫療機構大處方、大輸液、濫用抗菌素等問題日益嚴重,推高了醫療費用,群眾反映強烈。從2009年新一輪醫改啟動以來,國家一直將取消藥品加成作為破除“以藥補醫”機制的突破口。通過改革,公立醫院藥占比由2009年的46%下降至目前的40%,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群眾醫療負擔。
2017年全國公立醫院將全面取消藥品加成,預計為患者節省藥品費用600多億元。國家衛計委副主任王賀勝說,取消藥品加成,是今年醫改最難啃的“硬骨頭”。全國將按照“騰空間、調結構、保銜接”三條路徑綜合施策,破除舊機制、建立新機制,保證取消藥品加成改革順利推進。
王賀勝介紹,“騰空間”就是將開展藥品生產流通全流程改革,擠壓藥品價格虛高的水分,同時開展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激發醫院及醫務人員合理用藥、控制費用的內生動力。“調結構”就是把降低藥價、規范醫療服務行為騰出的空間用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把檢查、檢驗價格降下去,服務價格提起來,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優化醫院收入結構。“保銜接”,就是醫保支付和財政補助同步跟進、無縫銜接。福建三明市、安徽天長市已先期推動相關改革試點,效果良好。
同時,在改革過程中,保護和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也是取消“以藥補醫”,保障醫改順利落地的重要前提。為此,國家衛計委將開展公立醫院薪酬改革,健全醫務人員績效考核制度,在切斷醫務人員與藥品、耗材等利益聯系的同時,保證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健全醫務人員培訓培養制度,拓寬職業發展空間。
取消藥品加成醫生收入回扣下降
在《民生調查:醫生又忙又累能掙多少錢?》這篇文章中,《人民日報》記者分別采訪了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主任尹佳、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王任直以及4位匿名接受采訪的醫生。
尹佳說,相對來說,外科醫生做手術費用很低,因而收入也低。目前的手術收費沒有能很好地起到激勵作用。對此,王任直深有體會。“腦外科手術的技術含量遠高于一般手術,風險特別大,但是做一臺的手術費用還不到2000元,還是四五個醫生和幾位護士一起分享,人均才幾百元。這是真正的血汗錢。”
據《全國衛生計生財務資料》顯示,2015年,公立醫院在職職工人均年工資性收入平均8.9萬元,其中城市醫院、區級醫院、縣級醫院分別為10.5萬元、8.1萬元和6.6萬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5.5萬元,其中城市社區和鄉鎮衛生院分別為6.9萬元和5.2萬元。
《人民日報》記者通過多地走訪不同科室、職級、年齡的醫生,得出的結論是,醫生普遍工作強度大,工資難以體現勞動付出。隨后,《人民日報》發表《讓正當收入多起來》的評論。評論中談到,醫生治病救人,收入理應與勞務價值相匹配,同時可以通過三種措施讓正當收入多起來:
黑收入,得切除。拿紅包、吃回扣等醫生個人的失德、腐敗行為,應該嚴防嚴打,鼓勵各方監督,并暢通檢舉渠道。對于失察漏管、“醫醫相護”的,可以連帶問責。這顆“毒瘤”,就得零容忍,實施“手術切除”。
灰收入,要告別。為了維系醫院運營,允許醫院對藥品收取加成,這個源于特定時期的做法,激勵了大處方、過度醫療行為,新醫改的方向之一就是切斷這個利益鏈條。日前,國家衛計委表示,今年將在所有城市推開公立醫院改革,全部取消藥品加成。相信這樣的灰色收入將逐漸成為歷史。
白收入,須提高。保障醫務人員的合法收入水平,才能提高積極性。這個道理不必多說。希望“醫生反對自己孩子學醫”的聲音少一些,讓陽光收入的切實提高慰藉廣大醫務人員的心。
國家衛計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應亞珍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采訪時提到,醫生薪酬制度改革的原則與思路應該是:總體提升、總量控制、結構優化、規范考核、績效掛鉤。符合醫療行業特征的薪酬制度,還要處理好現有水平與長期目標間的關系、公立醫院與基層機構之間醫務人員薪酬待遇關系、醫院內部不同崗級人員間的分配關系、以及保障、激勵與約束的關系。
取消藥品加成醫院的影響
醫改基本原則
1、堅持激勵與約束相結合
適應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要求,與公立醫院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服務價格調整、醫保支付、人事管理、控制不合理醫療費用以及推進分級診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改革相銜接,健全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緊密聯系的分配激勵機制,加強宏觀調控和有效監管,規范醫務人員收入分配秩序。
2、堅持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
適應行業特點的要求,堅持中西醫并重,完善公立醫院內部分配制度和分配機制,合理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
3、堅持動態調整與合理預期相結合
在確保醫療機構良性運行、基本醫保支出可承受、群眾整體負擔不增加、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的基礎上,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與國民經濟發展相協調、與社會進步相適應。
妥善處理不同地區、不同等級、不同類型公立醫院之間收入分配關系。
醫改主要內容
1、優化公立醫院薪酬結構
要結合公立醫院公益性定位、工作特點和本地實際,以及不同公立醫院的功能定位和醫、護、技、藥、管等不同崗位職責要求,合理確定公立醫院薪酬結構,注重醫務人員長期激勵。
完善崗位績效工資制,有條件的可探索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等多種模式。
2、合理確定公立醫院薪酬水平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部門根據當地經濟發展、財政狀況、工作量、服務質量、公益目標完成情況、成本控制、績效考核結果等,按照“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的要求,在現有水平基礎上合理確定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和績效工資總量,逐步提高診療費、護理費、手術費等醫療服務收入在醫院總收入中的比例。
對高層次人才聚集、公益目標任務繁重,承擔科研、教學任務以及需要重點發展的公立醫院或績效考核評價結果優秀的公立醫院,適當提高薪酬水平。
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穩步提高醫務人員薪酬水平,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3、推進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薪酬改革
公立醫院主管部門根據公立醫院考核評價結果、個人履職情況、職工滿意度等因素,合理確定醫院主要負責人的薪酬水平。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薪酬水平應高于本院平均薪酬水平,并與本院職工薪酬水平保持合理關系。鼓勵公立醫院主管部門對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探索實行年薪制。
4、落實公立醫院分配自主權
公立醫院在核定的薪酬總量內進行自主分配。醫院制定績效分配辦法要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征求職工意見,充分體現醫、護、技、藥、管等不同崗位差異,兼顧不同學科之間的平衡,向關鍵和緊缺崗位、高風險和高強度崗位、高層次人才、業務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績的醫務人員傾斜,向人民群眾急需且專業人才短缺的專業傾斜,體現知識、技術、勞務、管理等要素的價值,避免大鍋飯。
適當提高低年資醫生薪酬水平,統籌考慮編制內外人員薪酬待遇,推動公立醫院編制內外人員同崗同薪同待遇。
嚴禁向科室和醫務人員下達創收指標,醫務人員個人薪酬不得與藥品、衛生材料、檢查、化驗等業務收入掛鉤。
5、健全以公益性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
公立醫院主管部門要制定科學的公立醫院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綜合考慮職責履行、工作量、服務質量、費用控制、運行績效、成本控制、醫保政策執行情況等因素,定期組織考核,考核結果與醫院薪酬總量掛鉤。對考核不合格的醫院,要適當降低薪酬水平。
公立醫院主管部門要制定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的績效考核評價辦法,綜合考慮工作責任、醫院管理的實際情況、醫院考核評價結果和任期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等因素,定期組織考核,考核結果與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薪酬掛鉤。
公立醫院要制定內部考核評價辦法,綜合考慮崗位工作量、服務質量、行為規范、技術能力、醫德醫風和患者滿意度等因素,考核結果與醫務人員薪酬掛鉤。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