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戰略思維的整體性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我們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類大腦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種進入大腦的資料,不論是感覺、記憶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數字、符碼、食物、香氣、線條、顏色、意象、節奏、音符等,都可以成為一個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每一個關節點代表與中心主題的一個連結,而每一個連結又可以成為另一個中心主題,再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而這些關節的連結可以視為您的記憶,也就是您的個人數據庫。
總體宏觀的思維方法最早產生于指導戰爭。現在到處都在用戰略術語表達整體指導思想。現代戰爭是雙方綜合國力的較量。軍事戰略的對抗,從來都不只局限在軍事領域進行,而是延伸到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外交以及資源、環境等領域。戰爭整體的內容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擴展。人民戰爭思想,是中國人民革命的整體性戰略,用以對抗帝國主義的總體戰略。聯盟之間的戰爭,是更大范圍的整體性對抗。現代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雖然就其戰爭規模是局部的,但其所涉及范圍更具有整體性。
當代的軍事革命本身就是一個整體現象,它在體現科學技術的突破、軍事理論的牽動、戰略的調整、武器裝備的更新、編制體制的改進、人才的培養和部隊訓練諸要素的結合方面,比以往任何軍事革命都更明顯。工業時代發展起來的、分別實施的戰區戰役行動,將被在整個戰場實施的一體化作戰所取代。信息化作戰更是超越武裝斗爭較量的范圍,而涉及到整個國家、社會甚至一個國際區域的基礎設施的安全。戰爭與和平、平時與戰時也是一個整體性的問題,戰略計劃不僅包括戰爭準備與實施,還包括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時機與方式。
信息化時代是真正的整體戰爭時代,沒有平時、戰時之分。核威懾下的和平;軍備競賽;局部沖突;政治、經濟、文化、輿論、心理作戰等,都在全時空地進行。“顏色革命”是和平演變的質變點,一旦不成即爆發軍事對抗。整體戰理論邏輯的起點是對面臨威脅的判斷和主要對手的界定,邏輯的終點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和戰則能勝,即孔子說的:“我戰則克”。
整體性的重要內容是系統。戰略思維要涵蓋達成戰略任務所必需的所有要素:戰略環境、戰略力量、戰略企圖、戰略方向、戰場范圍、作戰對象、戰略部署以及各戰區、各軍兵種、各種作戰保障與后勤保障等等。缺乏系統性的整體,就構不成有機整體和有序整體。
軍事戰略思維的整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