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論文大全>政工論文>

    有關臺灣的政治論文1500字(2)

    時間: 家文952 分享

      有關臺灣的政治論文篇二

      臺灣軍事進入轉型期

      摘要: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大陸軍隊現代化的突飛猛進和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使臺灣軍方倍感在資源有限情況下保持兵力總量和提升軍隊質量上步履維艱,遂以既有的經濟實力為基礎,結合美國軍隊轉型,提出了以實現“精簡高層,充實基層”為目標,“減少人力,增加火力、機動力”為基本原則的“軍事組織及兵力調整規劃”——即“精實案”整軍計劃。“精實案”結束兩年后,2004年1月1日臺灣“國防部”又拉開了實施為期8年的“精進案”序幕。“兩案”使臺軍作戰思想、體制編制、建軍重點等方面都發生重大改變,特別是在“精進案”第二階段中提出以“軍事轉型、提升嚇阻能力”為目標,進一步調整編制體制,完善三軍聯合作戰機制,最大限度地保留與提升臺軍的聯合指揮能力、信息戰能力、聯合截擊能力、本島防衛能力。隨著“精進案”的不斷深入,臺軍的軍事轉型將使其軍事戰略、作戰理論等發生更大的變化。

      一、臺軍軍事戰略轉型

      1、將“防衛固守、有效嚇阻”轉變為“有效嚇阻、防衛固守”。

      臺灣當局1996年“國防報告書”提出了以“防衛固守、有效嚇阻”為其軍事戰略的指導思想。而臺灣當局2000年版“國防報告書”又提出了新的軍事戰略一“有效嚇阻、防衛固守”,并指出:“國軍自‘精實案’實施,新一代兵力編成及武器裝備持續獲得更新后,已具主動戰略條件,有能力遂行反制作戰,且可獲致一定程度之嚇阻效果,故將原采之‘防衛固守、有效嚇阻’戰略構想,調整為‘有效嚇阻、防衛固守’。”這是臺軍戰略指導思想的—個重大變化,體現了攻勢防御的思想,并以此力求達到“止戰而不懼戰,備戰而不求戰、主動而不被動”的目的。同時,為謀求實現“有效嚇阻”,臺灣當局由“獨立固守”,調整為“謀求美國干預”,企圖使臺灣問題國際化,謀求外部勢力插手,依賴外部勢力求生存、求發展、依賴外部勢力增強“嚇阻”能力。

      2、提出“境外決戰”新構想。

      2000年6月16日,陳水扁在臺灣陸軍官校76周年校慶上,首次提出了所謂“境外決戰”的戰略新構想,并表明“有效嚇阻、防衛固守”的軍事政策以及“決戰境外”觀念,將作為未來臺軍建軍備戰的方向。并且臺灣當局認為“決戰境外”的內涵是指,“一個國家基于防衛國土的安全需要,不希望將戰爭和軍事沖突帶入本土”,平時就要建立優勢戰力以預防戰爭,當戰爭不可避免時,則依循“決戰境外”精神,依“拒敵于彼岸、擊敵于海上”的指導,發揮三軍統合戰力,使能有效嚇阻,“不使敵人上陸,殲敵于本土境外”。

      二、臺軍作戰思想轉型

      1、在作戰指導思想上,拋棄“海空決戰”,突出“三軍聯合,灘岸決勝”。

      臺軍作戰指導思想為“以制空為優先,制海為重點,灘岸決勝”,實施三軍聯合防衛作戰,既強調了海空軍在反登陸作戰中不可忽視的地位與作用,同時又重視了陸軍地面決戰的地位,拋棄了“海空決戰”的思想。為實現這一思想,在作戰地域上,采取“壓縮決戰戰場”的謀略;海空重點打擊區域后移,陸上決戰戰場前推。臺軍在未來海島防衛作戰,特別反登陸作戰理論方面的這一變化,將更加適應高技術條件下海島防衛作戰的需要。

      2、在作戰構想上,反封鎖和反登陸兩種作戰樣式并重,并將先制、反制作戰提高到戰略的層次。

      臺軍已將反封鎖和反登陸作為兩種最基本的戰術技術性能作戰樣式,并把反封鎖作戰列為最優先的作戰行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作戰特點的反封鎖作戰理論與作戰方案,特別值得指出的是,目前臺軍已把先制、反制作戰提高到阻止戰爭升級和遏制戰爭爆發的戰略層次,打擊的目標由軍事目標向政治目標方向發展,由我東南沿海向我縱深地區發展,由各軍種的單獨行動向高技術的聯合作戰方向發展。

      3、在戰略布局上,采取了“前伸后延,加大縱深”的策略。

      “前伸”就是全面加強前沿島嶼的戰場建設,增強外島作戰力量,部署先進武器,使外島由以往警戒陣地的作戰變為名副其實的第一道防御陣地。“后延”就是在臺灣東部地區及沿海加強戰場建設,修筑工事,向東部擴展縱深,如“佳山工程”戰略基地、蘇澳潛艇洞庫等。通過“前伸與后延”,使其防御縱深加大了近150—20公里。

      三、臺軍體制編制轉型

      臺軍根據海灣戰爭以來的局部戰爭經驗教訓,以及其“精實案”的要求,為適應未來聯合作戰,在體制編制上正在出現以下變化。

      1、軍隊編制精小多能化。

      臺軍正全力貫徹“精實案”,推動“流程再造、組織轉型”以建立“量小、質精、戰斗力強”之“國軍部隊”。臺軍認為,未來的信息化戰爭以局部戰爭為主,強調“精確打擊、快速反應、首戰即決戰”,部隊兵力將朝“精、小、多能”發展。“精”就是人員素質高、武器裝備優、機動打擊能力強; “小”就是軍隊兵力少,小型部隊多; “多能”則強調作戰部隊軍種一體武器結合,使其能遂行各種作戰任務。執行“精實案”后,陸軍作戰單位由師向“聯合兵種旅”改編,陸軍將原20個師、12個旅團整編成40個聯兵旅。其中守備步兵旅25個、機動打擊旅15個;同時保留8個指揮機構。海軍陸戰隊原2個師,整編成3個聯兵旅,其中1個陸戰旅、1個陸戰守備旅、1個基地警備旅。實行聯兵旅后,將使部隊“反應迅速、戰略堅實、機動靈活、整補容易”,進一步強化了步、坦、炮、陸、航諸兵種的合成;三軍執行各種作戰任務的能力將得到加強,例如,陸、海軍地面部隊在抗登陸方面就將具有灘岸抗擊能力,機動支援反擊作戰能力、反空(機)降作戰能力和反登陸作戰能力。

      2、作戰指揮體制扁平網絡化。

      臺軍認為,自上而下高度集中的樹形指揮體制已經不再適應于信息化戰爭,軍隊將朝著具有“外形扁平、橫向聯通、縱橫一體”特色的網狀指揮體制發展,外形扁平可減少指揮層次,縮短信息流程;橫向聯通可增加信息交流,快速反應;縱橫一體則使整個戰場成為計算機大平臺,進而實現信息流程最佳化、信息運用一體化的目的。為在作戰指揮上減少層次,提高效能,臺軍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將以往由軍政軍令兩大系統來指揮部隊的防務體制,轉變為軍政軍令一元化, “行政院”不再有軍隊指揮職權;二是取消了陸海空三軍“總司令部”的指揮權,各軍種“總司令部”負責部隊的管理、建軍、備戰、訓練及后勤等事宜;三是地面部隊取消戰時恢復軍級作戰指揮的規定。臺軍作戰指揮層次將由目前的“參謀本部——軍總司令部——戰區——軍——師——旅”六級減至“參謀本部——戰區——師——旅”四級。

      3、軍事力量結構優質整體化。

      信息作戰因其戰場透明增加、戰爭空間與縱深加大,軍隊的功能結構與總體結構力量將得到極大發揮,在功能結構上強調“系統化、

      信息化、智能化、一體化”,在總體結構上則要求各軍兵種的武器裝備系統、作戰平臺、保障裝備連為一體,使戰場無數火力單位、戰斗部隊、支援部隊緊密結合,協調行動,以充分發揮總體力量效能。

      4、后勤補給及時化。

      臺軍認為,傳統的“預備后勤”補給制度已經不適應信息化戰爭的需要。信息化戰場需要的是“聯合后勤”補給制度。盡管臺軍目前尚不完全具備“聯合后勤”能力,但是正努力向這方面發展。“聯合后勤”規定的各地區后勤基地負責轄區內各級部隊和臨時進入本戰區的三軍部隊各種保障任務,使得陸航、裝甲等快速機動部隊可以擺脫時空限制,適時、就近獲得油料彈藥補給和各種后勤保障支援,有利于臺軍充分、有效地發揮跨戰區機動作戰的優勢。目前,臺軍采取一是積極實施戰場靠前補給,二是提高補給部隊反應能力,三是發展新的前線補給技術,四是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補給效能,五是完善補給機構編制體制,六是廣泛利用民用補給體系等措施,把信息化戰爭理論用于后勤補給系統,以便有效提高后勤補給效率與后勤資源運用,擴大其后勤補給范圍,加大作戰縱深。

      四、臺軍作戰力量轉型

      臺軍依照“有效嚇阻,防衛固守”的戰略指導方針和“制空、制海、反登陸”的作戰指導原則,實施“精實案”以來,加強了防空戰力、資訊戰力和反制戰力的建設力度。

      1、以“彈”、“機”、“炮”攔截相配合,增強整體防空能力。

      臺軍認為,現代戰爭必須采取以地面防空導彈攔截與飛機空中攔截相結合的方式奪取制空權。在未來10年,臺軍將購買“宙斯盾”防空武器系統、“愛國者”III型導彈和“鋪路爪”大型相控陣雷達,以及幻影2000、F—16等作戰飛機,與現有裝備一起構筑一高、中、低相結合的防空網。并以此建構臺灣的TMD(“臺灣導彈防御系統”Taiwan MissileDefense),企圖本著“早期預警、立即反應、重疊攔截、有效摧毀”的作戰指導思想,逐次建立“由近而遠、由低而高、先保要害、次求全面”的導彈防御體系。

      2、強化資訊作戰力量。

      臺軍認為未來兩岸“制空權”的獲取將取決于“制資訊權”,因此,臺軍運用民間資訊科技力量,收集各種病毒(已發展出上千種電腦病毒),研發關鍵技術,建構有效資訊武器,以建立臺軍資訊戰攻擊力量。陳水扁上臺后,非常重視資訊戰力建設,并指示臺軍研究成立資訊戰專責戰備部門,還特別要求“國安局”協助臺軍推動電子戰與資訊戰備系統。臺軍稱2000年底已成立了第一支專業性的資訊作戰部隊。

      3、突出反制力量。

      一是增強遠程打擊能力。臺自主研發的“雄風三型”超音速攻艦導彈在2000年有了新的突破,12月完成“試飛”,目標是2年內完成研發,其性能類同于俄國的“蚊式”導彈。臺發展中長程導彈計劃指出:第一步先發展射程約600公里之彈道導彈,預計2年可完成;第二步發展1000公里可打到上海的導彈,預計5年可完成;第三步發展2500公里可打到北京的導彈,約10年可達成。二是增強前置兵力的反制能力。目前臺軍已在金門、馬祖、東引等地部署大量“天弓”、“小懈樹”導彈,在澎湖、東引部署“雄風二型”岸艦導彈。部署有較強的陸軍部隊,裝備有新型戰車、火箭炮、裝甲車輛等,并計劃增配便攜式防空導彈以建立火力強、機動快的“有效打擊部隊”。空軍在這些島上正分別進行機場整修和擴建計劃,并建立了大型直升機機場,必要時將部署武裝直升機。

      五、主要影響

      1、阻止兩岸和平統一,為分裂增加籌碼。

      臺灣當局2000年版“國防報告書”指出:“為確保民主憲政體制與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必須維持足夠的防衛作戰能力。一方面,維持臺海情勢穩定,避免大陸突然對臺動武,進而破壞亞太地區的和平,另一方面,具有與大陸對話協商的堅強后盾。”從中我們可知,臺軍就是談判的后盾,進而言之,如果臺灣當局拒絕談判,那么臺軍防衛能力的增強就是其搞分裂的籌碼。

      在臺灣當局仍奉行分裂路線、無意談判的情況下拖延,臺軍雖然放棄了軍事反攻大陸的企圖,但其防衛力量的強化一一強化防御力量,固守臺澎金馬,增加隔海對峙,必將增加臺灣當局拒絕談判統一、追求分裂目標的籌碼。

      2、增加我武力解放臺灣的難度。

      從臺灣軍情的新變化可以看出,全面增強其軍事力量,目的是企圖擁有對大陸足夠的技術優勢與戰術優勢,建立“嚇阻”力量,提高作戰能力,以便保持臺灣海峽及與臺灣相連的水域的控制優勢,進行有效的反封鎖作戰,挫敗我軍對臺灣島的兩棲登陸及空中襲擊,增加我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的困難。

      同時臺軍強調在臺灣島外地區作戰,力爭將主戰場推向島外,甚至進一步前推至大陸地區,包括襲擊大陸地區的軍用與重要民生設施,打擊大陸民心士氣,制造后方動亂,以迫使大陸終止放棄軍事行動,從而達到其武力保臺和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3、增加兩岸對抗乃至沖突的可能性。

      盡管國際局勢趨于緩和,兩岸經貿往來不斷提高,但臺灣當局以防衛為由四處求購先進武器裝備,尤其是臺灣當局仍拒絕與我談判統一,臺軍仍視大陸為唯一“假想敵”與潛在的主要威脅,則使兩岸軍事對抗及至沖突的可能,難以從根本上排除。

      另一方面,現行軍事戰略和作戰指導思想將更加突出強調臺軍在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臺海軍事沖突時的先制性、反制性作為,將其由原先的戰術層次提升到戰略層次,以先期遏制為首要,甚至當發現我軍有軍事部署時,即先行發動攻擊,迫使我放棄行動。把和平時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兩岸發生軍事沖突的可能性變成了零,因此,臺軍的新變化具有更大的挑釁性與危害性。

      
    看了“有關臺灣的政治論文”的人還看:

    1.臺灣問題與中國前途

    2.關于臺灣政治論文

    3.有關傳統文化的政治論文

    4.臺灣問題政治論文

    5.關于臺灣問題政治論文

    27035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 99re精彩视频| 激情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 女人张开腿等男人桶免费视频| 又色又污又黄无遮挡的免费视 |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色欧美片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人六九视频jⅰzzz|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青青草原国产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国产一级理论片|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观看| 两个人看的www高清免费视频| 综合图区亚洲欧美另类小说| 小小的日本乱码在线观看免费| 高贵娇妻被多p|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卡一卡二卡三卡四| 久久久久久综合| 老熟女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性猛交╳xxx乱大交| 免费特级黄毛片| 91香焦国产线观看看免费|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手交| 国产激情小视频| 久久亚洲sm情趣捆绑调教| 美女张开腿黄网站免费| 女神校花乳环调教|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 jizz18高清视频|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啊灬啊灬啊灬深灬快用力| s女m男调教337799|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成|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 亚洲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一区乌克兰| 日批视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