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論文大全>政工論文>

    高二政治論文2000字

    時間: 家文952 分享

      政治涉及人們的決策行為、權力控制、社會整合等許多方面。小編整理了高二政治論文2000字,歡迎閱讀!

      高二政治論文2000字篇一

      制度政治學研究中的相關問題

      內容摘要:制度政治學以政治制度及其構成和運行為研究對象。作為超越現實人的具體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之上的、表現為高尚的公共生活的政治生活是由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層面構成的完整體系。處于中觀層面的、起著中介和聯結作用的政治制度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雖然政治制度是隱性的、不可觸摸的,但是,以政治組織為載體的政治規則、規范、策略及其連鎖關系卻是引導和約束人們展開政治行動,影響和決定政治共同體生存、運行和發展的重要架構和資源。以嵌套的方式表現的、在不同層面上存在和發揮作用的規則——規范——策略及其連鎖關系,依其功能決定著政治體制,創造著促使政治體制運行的機制,并規定著政治行為主體的行動。政治規則、規范、策略及其連鎖關系與外部環境中經濟、文化、民生社會因素的矛盾,政治規范、規則、策略內部的差異和矛盾,特別是有關政治人本性假定的改變,所有這些則是政治制度變遷的動力所在。

      關鍵詞:政治制度;政治組織;政治規則;政治制度演化

      作者簡介:嚴強,男,江蘇南通人,南京大學公共事務與政策研究所所長、行政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澳門科技大學特聘教授,兼任教育部高教司政治學類課程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公共政策研究會常務理事、江蘇省行政學會副會長等職,主要從事政治學理論、公共行政、公共政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D0-0文獻標識碼:A文章分類號:1674-7089(2011)01-0005-07

      一、引言

      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要內容的社會轉型走過了三分之一個世紀以后,人們的注意力開始轉向政治體制改革,無論是處于政治底層的草根百姓,還是身居政治高層的精英,都日益認識到沒有真正有效的政治體制改革的及時跟進,已經取得的經濟體制成果不僅不能得到鞏固,還有得而復失的危險。同時,經濟體制改革的經驗也告訴我們,要改革某種體制,首先就必須認識這種體制。因此,切實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前提是必須加深對現實的和未來的政治體制的研究和分析。但政治體制并不是孤立的,制度、體制、機制和行動總是聯系在一起的,因此,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不研究政治制度顯然是不行的。

      政治制度在政治生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幾乎沒有哪一種政治現象、政治事件和政治過程不是圍繞政治制度的軸心旋轉的。有關政治制度的知識則構成政治科學體系中的一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即制度政治學。要建構制度政治學固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但總可以嘗試著一步一步地去做。首先要做的就是對政治制度相關的一些基本問題加以探索。比如,在政治生活中重要的,是也在政治體制中重要的政治行為主體的行動和由此產生的政治運行過程,它們與政治制度是如何關聯的,政治制度在政治生活中占據何種地位?政治主體的行為和政治運行過程大多是可見的,但政治制度則是隱性的、不可見的,那么,又如何去描述和理解政治制度?在社會轉型中制度演化已經成為習慣用語,是否也存在政治制度演化?等等。

      二、政治制度研究是完整的政治生活分析的組成部分

      現實的人及其生活其實都是各種具體關系的總和①,由人的活動引起的各種現實關系總是相互滲透、相互制約而有機結合成為整體的。表面上分開的經濟生活、文化生活、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其實是由經濟關系、文化關系、社會關系和政治關系滲透交錯構成的整體系統。這種人類現實生活的整體性也體現在政治生活這一特殊而重要的領域之中。政治生活不僅與現實人的其他生活整合在一起,而且政治生活本身也是由不同層面的政治關系交織起來的整體。

      對于流行于大陸地區的處于計劃體制之下的傳統政治學研究來說,人們更多關注的是高高聳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作為上層建筑的政治。這種政治主要體現的是公共權力的縱向和橫向配置、政治組織和制度、意識形態的構成、政治形態更替的方式和政治發展的趨勢。有時人們還關注分布在地球表面的眾多政治共同體之間的關系即國際關系。這些都屬于宏觀層面的政治生活,關注和研究這部分政治生活的政治學是宏觀政治學。當然,傳統的政治學對這一部分的研究仍然是不全面的。傳統政治學注重宏觀政治生活的分析,這雖然對于論證剛剛建立的新的國家和新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合法性、合理性是必要的、也是部分有效的,但是,當國家的建立已經成為無可爭辯的事實,并且現實的任務已經從建立國家轉移到建設和管理國家時,僅僅依靠未從整體上加以觀照的、從而不是完整的宏觀政治學知識就遠遠不夠了。

      如何來應對這種因政治生活管理任務的轉變而凸現的政治學理論知識存量的不足?中國傳統的政治學研究和西方發達國家的政治學分析都有過教訓。處于計劃體制下的中國政治學沒有形成清醒的學科發展意識,仍然固守原有那一套適用于階級斗爭和政治革命需要的政治學研究視角和知識貯備。這種固守又因為當時的政治高層精英仍然沿用政治革命和建立國家的手段來建設和管理國家的錯誤政治實踐所強化。

      這種因現實政治生活管理任務的轉變而要求有新政治研究跟進的情況,在其他西方發達國家也出現過。以美國為例,在20世紀20年代以前,當美國人終于從英國的殖民統治下掙脫出來建立自己的國家時,一批年輕人越洋跨海到德國學習作為宏觀政治學知識的國家理論。而到了20世紀20年代,當美國轉向建設和管理國家時,多數政治學家們則從宏觀層面的政治學研究一下子躍入微觀層面的政治學分析,開始關心人們的政治行為、利益集團和政府的運行過程。

      但是,西方發達國家政治學研究的這一轉變并不成功。因為拋開了宏觀層面的政治生活研究,專注于政治行為主體的行為,特別是作為抽象人的個體政治行為,是無法正確解釋和規范宏觀層面的政治生活運行和發展的。一方面,離開了具體制度所提供的約束和支撐,個體的、群體的、集團的和政黨的行為、行動和活動就得不到合理的解釋,微觀政治學的研究也就缺乏科學性;另一方面,離開了政治制度的中介和聯結,宏觀政治生活運行和發展的微觀基礎就發揮不了作用。對于美國政治學研究和政治知識構成上發生的上述轉變,處于計劃體制和思想僵化時期的中國政治學并沒有加以細致的關注,更無法找出這種轉換所存在的缺陷,只能習慣性地將這些統統歸結為是資產階級政治學本性上的沒落與腐朽的表現。

      這種從宏觀政治生活研究一下子躍遷到微觀層面的政治生活分析的“斷層”現象,直至政治學中新制度主義研究路徑的出現才得到改觀。一批新興的政治學家用中觀層面的政治制度研究“彌合”了先前的宏觀與微觀之間的斷裂。這種彌合式研究首先要歸功于經濟學對制度主義的重新發現。當新制度主義經濟學運用新的制度主義理論成功地解釋了大量的經濟現象以后,原先對政治學中的制度主義分析途徑抱有成見的政治學家們則正確地區分了新舊制度主義的差別,將制度主義研究從單純的法律文本考證轉向對實踐中的活的規則、規范和策略的歸納和概括,從制度的約束性單項功能轉向承認制度既具有約束又提供資源的雙項功能。就目前西方發達國家的政治學理論的總體發展來觀察,這種研究的雙重轉向仍然是未完成時,西方政治學理論的發展空間和最為重要的新的研究議程應當是制度政治學的構建。

      這種對政治生活研究從單層面向多層面的轉化,在中國大陸政治學界更是沒有能很好的實現。學術研究的落后狀況和政治體制改革的現實要求向未來的中國政治學研究規定了分析探索政治制度、建構制度政治學的重要議程。

      三、隱性政治制度架構是多層次的資源性規則體系

      對于多數人來說,政治制度是一個比較熟悉并經常使用的概念,但當問及什么是政治制度并要對它作明確的界定時,不少人又覺得很困難。研究政治制度的學者們在確定政治制度范疇的實質時也存在爭論。一部分學者認為政治制度必須涉及政治組織實體,所有的政治制度都必然和政治組織以及在其中活動的人有關。另一部分學者則認為政治制度只是涉及被政治行為主體接受的、運行于政治組織內或組織間的規則、規范和策略。

      前一部分學者強調了政治制度的組織方面。的確,具體的政治制度并不能孤立地存在,一旦缺少了政治組織的載體,缺少在政治組織中活動的主體,政治制度就是虛空的。后一部分學者則強調了政治制度的形式方面。具體的政治制度總是和一定的需要政治組織及其成員遵循的規則有關。雖然在現實的政治制度運行中,政治制度的組織方面和形式方面是密不可分的,但在進行學術研究時,則需要研究者在思維上將政治制度的形式方面獨立出來加以觀照和審視。正如制度主義研究權威埃里諾•奧斯特羅姆所指出的,如果學者將制度這一術語界定為任何事物,則將難以在制度研究上有更大的進展。[1]

      研究政治制度的一大困難是與政治制度相聯的政治組織及其成員的活動是實體性的,是可見的,但是政治制度本身卻是隱性的、不可見的。在政治生活中,政治制度雖然是基礎性的范疇,但它卻是作為隱含的知識而不是以明確的、書面的形式存在于參與政治活動的組織及其成員的頭腦中。政治制度的研究者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在現實的政治生活場景中,將有物質附屬物的政治組織及其成員的活動與在其中發揮作用的隱性的政治制度區分開來并加以辨識。

      政治制度是被政治組織及其成員所接受的、并且在政治行動中加以遵循的、運行于政治組織之內或組織之間的政治行動規則、規范和策略及其連鎖關系的總和。傳統的政治學理論在界定政治制度時,強調了政治制度是人們在展開政治行動時所依循的規則,并且將政治規則區分為明文規定的正式規則和沒有明文規定的非正式規則。其實,僅僅將政治制度視為是政治行動規則是不夠的。一方面,政治規則雖然是被接受的,但如果不被行動者所執行,不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行動者的活動計劃,政治規則只能是抽象的規定。另一方面,將政治規則依其是否具有明文規定來加以區分也是不科學的。有些政治規則是明文規定了的,但人們在行動中并不遵從,其正式性就成了問題;而有些政治習慣,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在實際的行動中卻得到遵循,因而它才是正式的。

      深入的研究表明,政治制度要發揮出現實的作用,就需要形成內在的“政治規則——政治規范——政治策略”的連鎖。政治規則是指在一定政治生活范圍內,被政治組織及其成員所理解的,在一定條件下因有特定的機構監督引導和強行制裁,從而其執行具有可預見性的一些共同規定。政治規范則是指通過內部和外部強加的成本和誘導激勵,政治組織及其成員在政治行動中執行的共同規定。政治行動策略則是指在政治規則、政治規范和其他自然和物質條件的影響下,政治組織及其成員制定系統的行動計劃所依據的共同規定。正是從可預見性執行的共同規定的政治規則,到激勵性執行的共同規定的政治規范,再到計劃操作性執行的共同規定的政治策略,政治制度內部形成了約束和激勵組織及其成員行動的連鎖關系。不對政治制度內在結構做這種連鎖關系的分析,政治制度功能的發揮就得不到合理解釋。

      現實中的政治制度是在政治生活縱向結構的不同等級層面上產生作用的。要對這種作用的機制作出解釋,僅僅揭示政治制度中內含的規則、規范和策略及其連鎖關系還是不夠的,還需要探索這種連鎖關系的層次性。依據埃里諾•奧斯特羅姆的研究,政治制度體系中的規則、規范和策略及其連鎖關系分布在三個由低到高的層面上。在最低的層面上,存在的和發揮作用的是操作性的、應用性的規則、規范和策略及其連鎖關系,直接影響政治個體在政治操作的情境下的政治行為、行動和活動。在更高的層面上,存在的和發揮作用的是集體選擇性的、應用性的規則、規范和策略及其連鎖關系。通過這種連鎖關系決定在政治行動中誰是合適的人選和用來改變操作規則、規范、策略的、屬于更高的規則、規范和策略。在更高的層面上,存在和發揮作用的是憲法性使用的規則、規范和策略及其連鎖關系。通過這種連鎖關系來決定誰是合適的人選和如何影響勾畫一組集體選擇的規則、規范和策略。超越這一層面的則是“元憲法”層面。在這一層面上發揮作用的則是關于憲法性的規則、規范、策略的規則、規范、策略,是規則的規則、規范的規范、策略的策略。[2]通常政治制度在操作性的、集體選擇性的和憲法性的三個層面上發揮作用。這三個層面并不是并列的,而是呈現出依次嵌套的狀態。最低層面上的規則、規范和策略及其連鎖關系嵌套于比其更高一個層面的規則、規范和策略及其連鎖關系之中。在低一個層面上,政治組織及其成員應當做什么,能夠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則取決于更高層面上存在和運行的規則、規范和策略及其連鎖關系。更高層面上的規則、規范和策略及其連鎖關系決定著比其低的層面上的規則、規范和策略及其連鎖關系的變化方向及方式。某一層面上用以規范政治組織及其成員的政治規則、規范和策略及其連鎖關系的變化必然預先出現在更高層面的規則、規范和策略及其連鎖關系之中。政治生活的層面越是高聳,其規定政治組織及其成員的規則、規范和策略及其連鎖關系的變化就越難實現。

      在舊的制度主義分析框架中,政治制度中的規則、規范和策略及其連鎖關系對于政治組織及其成員的行為、行動和活動都是具有制約性的,政治制度如同柵欄一樣,起著消極約束的作用。這也是舊的制度主義分析走向衰竭和沒落的重要原因。采取新制度主義分析途徑和研究視角的政治學家則認為,政治制度除了對政治主體的行動具有制約性功能外,更為重要的是,它還具有支撐性、資源性功能。首先,現成的政治制度可以對符合制度安排的政治行動提供合法性和合理性的支持。在政治生活中,政治組織及其成員在一定的情境中采取政治行動時,需要選擇、援引、應用一定的規則、規范和策略來作為自己政治行動的依據。這種對政策規則、規范和策略的選擇、援引、應用是需要成本的。當具體的政治組織及其成員生存和活動于具體的政治制度安排之中時,他們就可以依據現成的政治規則、規范、策略及其連鎖關系來設計和規劃自己常規的行為、行動和活動。其次,任何一種政治制度所產生的制度安排都會有相應的物質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資源作為前提和基礎,當政治組織及其成員選擇、援引、應用屬于政治制度安排的一定的政治規則、規范和策略時,就會獲得相應的資源。

      四、政治制度與政治體制機制及政治行動的連鎖

      雖然學理意義上的政治制度是無形的、不可見的、隱性的,但在現實中政治制度卻和一定的政治組織、政治主體聯系在一起并發揮著作用。傳統的制度主義研究或分析途徑僅僅局限于描述和解說法律的和文本的規則,從而無法細致的、連貫的闡述從政治制度到政治主體的行動,因而不能發揮制度主義足夠的理論和實踐功能。新制度主義在這方面做出了創新,它將政治制度與政治體制、政治機制和政治行動連接起來,形成相關連鎖,從而提供了對政治生活的運行、發展能夠作出科學解釋、引導的具有調控性和操作性的框架。

      政治制度中內含的、以嵌套的方式表現的、在不同層面上存在和發揮作用的規則、規范、策略及其連鎖關系,依其功能可區分為七種類別:對進入和退出加以規定的規則、規范和策略及其連鎖關系,對職位加以規定的規則、規范和策略及其連鎖關系,對權威加以規定的規則、規范和策略及其連鎖關系,對范圍加以規定的規則、規范和策略及其連鎖關系,對信息加以規定的規則、規范和策略及其連鎖關系,對聚合加以規定的規則、規范和策略及其連鎖關系,對激勵加以規定的規則、規范和策略及其連鎖關系。[3]這幾大類不同功能的政治規則、規范、策略及其連鎖關系,首先規定了政治生活中公共權力的配置結構。具有權威、職位、范圍和信息功能的幾類規則、規范、策略及其連鎖關系的有機結合與共同作用,就能逐步的規定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政治組織、機構有序排列和結合的方式,形成縱向和橫向體現權力關系的結構。同時,這幾類政治規則、規范、策略及其連鎖關系還能夠選擇和規定政治組織和機構中重要的職位和權力關系,由此推動和促進具體的政治體制的形成、維持和鞏固。其次,具體的政治制度還創造促使政治生活運行的政治機制。它是由具有進入與退出、聚合、激勵、信息功能的幾類規則、規范、策略及其連鎖關系有機結合和共同作用產生的。具體的政治組織、機構及其主要成員的權力職位、權威、管轄范圍和掌管運用的信息所構成的政治體制是靜態的,雖然它很重要,是各種政治關系賴以存在的骨架,但它只是一種政治權力裝置。政治體制要真正活躍和運動起來,就需要賦予它一定的機制。這種政治機制不是由政治生活之外的力量提供的,恰恰是由政治制度本身預設的。

      一種政治制度體系,如果不能對具體政治體制的形成、維護和鞏固發生作用,如果不能形成某些政治機制,讓靜態的政治權力裝置活動和運行起來,這種政治制度只能是行為主義政治學家在批評舊制度主義時所講的,它只不過是在大海上航行的巨輪中的壓艙品和一堆腐朽無用的擺設。

      但是,在政治生活中隱性存在的政治制度又是如何具體發揮作用的呢?承認政治制度能夠凝結和配置出具體的政治體制,并且還會形成政治機制,讓政治體制運行起來,這無疑是對政治制度分析的一種深化。但是,如果僅僅停留在這一點上,政治制度的作用仍舊沒有得到充分的說明。因為政治生活說到底是現實人的政治生活,離開了具體的個體、群體、團體和政黨,政治制度的作用就無法得到發揮。因此,更進一步的研究是要說明政治制度與政治主體行動的關聯。這種關聯就在于政治規則、規范、策略及其連鎖關系不是脫離人而存在的抽象物。雖然人們在研究規則、規范和策略時,常常自覺或不自覺的將其與人分開來,但這種分開只是思維的需要,而不是實踐的真實狀態。

      在現實的政治生活中,政治制度提供框架,政治主體在其中得以相互影響。政治制度確立人們在政治生活中的合作和競爭的關系。“制度是一整套規則,應遵循的要求和合乎倫理道德的行為規范,用以約束個人行為”,“定義和限制了個人的決策集合”[4]。政治規則、規范和策略,只不過是參與政治生活的人們共同的協議,它是關于什么行動是必需的、禁止的或者允許的等強制性的規定。所有的政治規則、規范和策略都是為實現人類的政治秩序和預期而付出明顯或不努力的結果。政治制度中包含的規則——規范——策略及其連鎖關系都是通過個體、群體、團體和政黨而形成政治體制和政治機制的。

      五、單項政治制度的演化與政治制度系統的變遷

      在通常情況下,一個政治共同體的政治制度體系或系統是均衡和穩定的。正如青木昌彥所指出的,制度是關于博弈如何進行的共有信念的一個自我維持系統。制度的本質是對均衡博弈路徑顯著和固定特性的一種濃縮性表征。因為這一表征已經為政治生活相關領域中幾乎所有的參與者所感知,認為是與他們的策略決策相關的,從而制度就會以一種自我實現的方式制約著參與主體的策略互動,并反過來又被政治主體在連續變化的環境下的實際決策不斷再生產出來。[5]

      但是,任何一個政治共同體內的政治制度所包含的規則、規范、策略及其連鎖關系不可能一直處于簡單再生產的循環之中。發展著的生產力和既存生產關系的矛盾、由現實生產關系總和構成的經濟基礎與政治上層建筑的矛盾永遠是推動政治制度及其系統進行規則、規范、策略及其連鎖關系復雜再生產的基本推動力。通過政治制度的復雜再生產所實現的政治制度系統的演化可以表現在兩個層次上。一個層次是個別單項政治制度的演化,另一個層次是整個政治制度系統的演化。

      以嵌套式的方式分布在政治生活不同層面上的現實的、具體的、單項的政治制度的演變,可以從不同視角加以區分和審視。若以演化中制度間的關系為標準,則可觀察到單獨性的政治制度演化和關聯性的政治制度演化。如果以時間為標準來考察,則可以區分出歷時性的政治制度演化和共時性的政治制度演化。如果以演化的方式為標準,則可以區分為自主式演化、協議式演化和強制式演化等具體方式。自主式政治制度演化是指個人或個別組織在分散決策的條件下,模仿和創立某種政治制度的過程。自主式的政治制度演化的主要特點是其自發性,它是在政治制度出現不均衡并出現新的獲利機會時,政治個體或個別政治組織響應政治制度變遷的機會而展開的自發的政治制度變革。在自主式政治制度演化中,制度的創立者需要付出為找尋非制度的但可獲利的行為所需要的費用,還需要付出向某種既成制度學習、模仿的費用。這兩者稱為政治制度演化的搜索成本。搜索成本過高會阻礙新制度創立行為的出現,也會妨礙新制度的傳播與擴散。協議式政治制度演化是指政治行為主體通過協議來實現政治制度演變的過程。在協議式政治制度演化中,需要制度的創新者付出更多的創立成本,不僅要包括搜索成本,還要包括談判協商的成本。如果協議的范圍較大,制度創新需要付出的成本就越大。在政治協議的范圍很大時,還會出現搭便車的現象。一些研究表明,小范圍的政治制度協議式演化,創立出來的新型規則——規范——策略及其連鎖關系,其擴散的過程是漸進式的,其普適度是持續提升的。[6]

      當政治制度的演變不能通過自主創新——模仿和相互協議這兩種方式來進行時,政治行為主體,尤其是領導政治制度革新的政黨組織和政府就會憑借一定的力量,通過實行懲治或強制的方式來實施政治制度創新,這種政治制度演化就是強制式的。在這種政治制度演化的方式中,對抗與沖突則是促進制度變化的推動力量。它往往成為一種激發器,激發新制度的建立。[7]

      以多層面、多功能的單項政治制度的有機集合體出現的政治系統是我們研究制度政治學時更為重要的觀照與審視對象,在討論了單項的政治制度演化以后,我們需要更加關注以系統革新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政治制度體系的演化。新制度主義經濟學家認為整個經濟制度才是新經濟制度學中最重要的、最困難的前沿研究陣地。[8]同樣,對于制度政治學來說,分析重點應當擺在作為系統的政治制度上面。

      理解政治制度系統演化的關鍵概念是制度均衡。依據新制度主義研究,系統的、一般的制度均衡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制度系統中任何兩種單項制度之間不存在互斥關系,而是處于相互適應協調的狀態,簡稱適調態。每個行動主體特別是組織都能在制度系統所允許的行為空間中通過選擇自己的最佳行為而同時又能最大限度的實現各自的目標,簡稱適意態。兩者合起來就是雙適態,既適調,又適意。[9]

      政治制度系統的演化圍繞一般制度均衡的實現可以從兩個維度的組合上區分出不同的類型:一個維度是制度系統演化的起因,區分出是內源性起因的制度系統演化和外源性起因的制度系統演化;另一個維度是制度系統演化的方向,區分出由非雙適態走向既定雙適態的制度系統演化和雙適態本身的制度系統演化。但是無論是何種類別,政治制度系統的演化都取決于制度系統的初始狀態、制度系統演化的起點、制度系統內部單項制度間的關聯性、制度系統演化引發的權力和利益格局的變化程度、制度系統演化中公眾的參與程度等主要因素。

      注釋:

      ①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對舊唯物主義關于抽象的、大寫的人進行了批判。他認為在歷史上活動著的人是現實的、具體的人,這種實踐著的人,其本質是各種現實的社會關系的總和。

      參考文獻

      [1][2][3][美]保羅•薩巴蒂爾,主編.政策過程理論[M].彭宗超,鐘開,等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48,80-82,67-68.

      [4][美]V•奧斯特羅姆,等.制度分析與發展的反思[M].王誠,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226-228.

      [5][日]青木昌彥.比較制度分析[M].周黎安,譯.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4:28.

      [6][9]張旭昆.制度演化分析導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228-230,202-203.

      [7][美]L•科塞.社會沖突的功能[M].孫立平,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89:106-114.

      [8][冰]思拉恩•埃格特森.新制度經濟學[M].吳經邦,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69.

      來源:《閱江學刊》(南京)2011年1期

      來源: 作者:嚴強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高二政治論文2000字

    244759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影院在线观看|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熟妇人妻不卡中文字幕| 妞干网在线观看| 午夜影院小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杨幂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成a人在线观看| 热99这里有精品综合久久| 嫩b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的a级毛片| 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看|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视频麻豆| 日本三级带日本三级带黄国产| 国产区卡一卡二卡三乱码免费|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直播午夜精品| 麻豆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 |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永久一|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91小视频| 激情按摩系列片AAAA| 国自产偷精品不卡在线|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亚洲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中文字幕国语免费完整 | 把数学课代表按在地上c视频| 又大又硬又爽又深免费看 |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 在线视频网站WWW色| 亚洲区与欧美区| 香蕉视频在线看| 成年人在线免费看| 人人爽天天爽夜夜爽曰| 手机看片国产免费永久| 日本不卡中文字幕| 免费无码又爽又高潮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