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政工論文 > 高二政治論文1500字(2)

    高二政治論文1500字(2)

    時間: 家文952 分享

    高二政治論文1500字

    副標題#

      高二政治論文1500字篇二

      從臺灣政治生態變化淺論對臺傳播

      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坐在講桌后,靜靜地聽一位臺灣女生說臺灣民眾對大陸為臺捐款一無所知:“就像您剛才說的大陸給臺灣的那些好處,沒有媒體報道,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呀。”

      “不會吧!那可是11億元人民幣啊!”他顯然沒有料到這樣的現實,語氣既驚訝又無奈。

      筆者曾不解,難道海峽對岸的同胞們感覺不到我們的熱忱?為什么惠及臺灣的政策接二連三,卻換不來臺灣民意上哪怕一點點正向改變?其實,不是感覺不到,只是不知道。

      四年前,臺灣作家龍應臺曾在《不得不說的臺灣》中寫道:“一道長長的光譜,從‘深綠’變‘淺綠’,從‘淺綠’逐漸轉‘淺藍’,再化為‘深藍’。‘深綠’是那堅持臺灣獨立大敘述的人,‘深藍’是那擁抱中國統一大敘述的人,在今天的臺灣,都是少數;占大多數的,卻是中間那一大段不能用顏色來定義,不信任任何‘絕對化’的價值觀的人”。

      在這現實的光譜下,對臺傳播的目的是為了爭取“中間那一大段不能用顏色來定義”的民意,但顯然,沒有起到很大的效果。

      對臺傳播及其渠道

      本文所指的對臺傳播僅指新聞傳播領域,包括兩方面:一是面向臺灣受眾的傳播,二是面向大陸受眾關于臺灣的傳播。內容上,前者重在對臺政策和大陸發展,后者重在臺灣政治局勢;目的上,前者為喚起臺灣民眾的歸屬感,后者為使民眾關注、了解臺灣。

      2002年,曾唯一“落地”臺灣的大陸電視媒體央視四套,和鳳凰衛視一并被剝奪了“落地”權。《人民日報》曾入島發行,還未等其醞釀已久的“臺灣版”和讀者見面,就與新華社一起被禁止駐臺采訪。陳水扁執政8年,大陸媒體的聲音幾乎無法傳播到海峽對岸,只能依靠網絡和臺灣媒體報道,傳播渠道幾乎截斷。

      面向大陸,報道多援引自臺灣媒體,展現了臺灣政治“意見多,聲音雜,而且目光如豆,心胸狹隘,誰也不服誰;派系多,族群林立與對立,排他性與斗爭性特別強”的特點。

      對臺傳播在臺灣失語,在大陸過言,結果是臺灣民眾并沒有受到大陸媒體傳播的影響,而大陸民眾過于謹慎地看待臺灣,臺灣發出的一絲一毫的聲音都成了政治信號。

      臺灣政治生態發展階段

      筆者以為,政治生態是指一個社會關于政黨、制度的建立和發展,以及政黨與政黨之間關系狀況和變化的社會態勢。臺灣的政治生態,伴隨著民眾從“高政治意識”進入“無政治意識”,也在不斷轉型。

      1 一個黨的“天下”——蔣介石統治時期

      1945年,日本結束了其對臺灣50年的“皇民統治”。光復并不意味沒有怨言,怨言源于國民黨統治上的“兩弊”,一是腐敗橫行,二是外省人得勢。“二二八事件”顯示了臺灣民眾抗議專制的“高政治意識”。但從1949年臺灣“臨時戒嚴”起,整整38年,臺灣再沒有任何不同于執政黨的聲音發出。當然,此時臺灣民眾的“統一”意識最強,蔣介石曾說:“臺灣和大陸本屬一體,骨肉相關,休戚與共。”

      2 轉型起初——蔣經國統治時期

      1977年蔣介石逝世,進入蔣經國統治時期。蔣經國執政風格與其父并不相同,他開啟了臺灣政治的“聲音放開”、“本土化”和“戒嚴終止”,從一黨專制轉變為多黨民主。“聲音放開”是解除“黨禁”和“報禁”;“本土化”是為了緩解臺灣民眾對國民黨排外統治的不滿;“戒嚴終止”則促進了臺灣政治的民主化進程,民意選舉成為臺灣政治的關鍵。

      3 變味的“本土化”——李登輝統治時期

      李登輝的執政總結有兩點:一是臺灣的“政治改革”,二是拋出“兩國論”。“政治改革”的一大手筆是進行國民黨的“本土化”,與蔣經國不同的是,其目的是排除異己。即便如此,國民黨內部斗爭還是使新黨從中分出。

      4 兩岸關系驟冷——陳水扁統治時期

      國民黨自身的分裂及其“黑金”政治帶給臺灣民眾失望和“換個黨做做”的心理,把“臺獨”視為“精神標桿”的民進黨上臺。陳水扁執政的8年成為“臺獨”勢力最猖獗的時期。臺灣政壇對罵聲此起彼伏,結果是民眾的“無政治意識”。

      5 國民黨告別在野——馬英九上任

      2008年被看作是兩岸關系回暖的契機,雖然馬英九一上任就宣布“不統不獨不武”,但在兩岸談判上以“九二共識”為基礎,增加了和大陸的交流,包括經濟上的“三通”。

      臺灣政治生態變化與對臺傳播

      在臺灣政治生態所處的不同階段,對臺傳播也表現出各階段不同的特征。

      1 1949年至1979年:唇槍舌戰

      此時兩岸以電波交戰,一打心理戰,勾起臺灣民眾思鄉之情;二打輿論戰,駁斥國民黨的宣傳觀點。大陸最早的對臺廣播開辦于1949年,比臺灣對大陸開辦廣播早一年,雙方報道均存在夸張和不符實現象。

      2 1979年至1989年:各執一詞

      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提出以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同時主動停止軍事對峙。“唇槍舌戰”開始趨于緩和,媒體論戰減少。這十年的對臺傳播可謂“執己之詞”,兩岸記者幾乎沒有機會踏上對岸。1987年臺灣記者首次采訪大陸,大陸記者還未有機會訪臺。兩岸報道都唱各自論調,不再互相攻擊。

      3 1989年至2000年:頻繁交流

      兩岸新聞界第一次面對面交流是1989年的海峽兩岸新聞教育座談會。大陸記者1991年首次赴臺。1992年,臺灣放寬了兩岸交流的限制,大陸記者通過申請可以訪臺進行采訪,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CCTV4)被允許“落地”臺灣,對臺傳播有了主動渠道。

      4 2000年至2008年:閉門倒流

      陳水扁上臺后,對臺傳播對人情世故報道得越來越少,臺灣政治斗爭或趣聞越來越多。CCTV4于2003年6月在臺被停播,緊接著《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的駐臺采訪也被中止,對臺傳播的主動渠道再一次不復存在。

      5 2008年至今:有望自由

      兩岸關系回暖后,對臺傳播渠道也呈現出新的可能。5家中央媒體、2家福建地方媒體每批各派2名記者赴臺駐點采訪。2009年10月28日,臺灣方面宣布了放寬赴臺駐點限制的措施,包括“免除大陸駐臺記者赴外縣市采訪須事前申報”、“同意讓大陸記者自由到臺灣各地采訪”等。

      結論與建議

      就1979年兩岸結束對峙狀態之后的對臺傳播進行總結,筆者認為,“以情動人”改變民意基本沒有實現,并且在短期內還看不到實現的可能性。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 30多年媒體對峙的影響今天依然存在。2 受眾分析不準確,對臺傳播依照大陸媒體平時傳播的套路和話語體系,傳播效果甚微。3 新聞報道中意識形態過于明顯。

      基于以上原因,就對臺傳播的有效性,筆者試提出如下建議:

      1 對臺傳播應該關注日常生活,如要達到“以情動人”,喚起臺灣同胞的民族意識,還要靠日常報道,而不光是沖突報道。

      2 對臺傳播應該按照臺灣民眾易于接受的敘事方式,形式活潑。

      3 對臺傳播應該以事實為主,注意觀點平衡,以新聞為主,評論為輔,多展示而不是多灌輸。民意改變是建立在充分了解之上的,目前對外傳播還處在幫助臺灣民眾和大陸民眾互相了解的階段,越過這個階段進行思想灌輸是不現實的。

      
    看了“高二政治論文1500字”的人還看:

    1.高二政治論文800字

    2.經濟政治論文1500字

    3.經濟生活政治論文1500字

    4.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論文1500字

    5.愛國政治論文1500字怎么寫

    2447558 主站蜘蛛池模板: 2一8一teesex|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91理论片午午伦夜理片久久| 看Aⅴ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怡红院精品视频| 古代级a毛片在线| 中文在线√天堂| 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片黄网站A毛片免费| 向日葵app在线观看下载大全视频|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53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综合678| 99久久免费国产精精品| 欧美精品v国产精品v| 国产精品第100页| 亚洲一区动漫卡通在线播放| 日本高清视频色wwwwww色| 日韩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又粗又长又硬免费视频 | 卡通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嫩模一级毛片| 第一福利官方导航| 在线观看亚洲免费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播放| 五月天在线婷婷|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精品视频99|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一区| 天天干天天干天天干|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在线看片你懂的|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影视| 综合图区亚洲欧美另类图片| 天美麻豆蜜桃91制片厂|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 久草视频在线网| 无人在线观看视频高清视频8|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a网站|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