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政工論文 >

    兩岸時事政治論文(2)

    時間: 家文0 分享

      兩岸時事政治論文篇二

      臺灣六大新興產業規劃與兩岸經濟合作

      [內容提要]為應對全球金融風暴,調整臺灣的產業結構,2009年3&mdash;5月,臺灣當局連續 推出六大新興產業規劃。六大新興產業表現為向服務業傾斜、相互關聯性強、主要依托大陸 市場的特點。兩岸應該借此合作制造新興產業產品推廣到全世界,合作開拓大陸市場,創立 品牌;應開放資本合作發展新興產業;研發合作發展自主知識產權;共同制定產業標準,并 努力使其上升為全球標準。

      2009年3&mdash;5月,臺灣當局連續推出六大新興產業規劃,將生物科技、觀光旅游、綠色能源 、醫療照護、精致農業和文化創意等六大產業作為臺灣產業調整和發展的新方向。

      一

      首先推出的是生物科技產業。3月26日出臺的“臺灣生技起飛鉆石行動方案”將生物科技產 業列為領跑產業。方案核心概念為整合資源、跨領域協調,引進企業經營精神。內容主要是 建構生技中心、工研院醫材中心等法人單位轉譯研究試驗及雛型品開發基盤。強化審查效率 ,推動法規協和化。提供生技整合育成服務平臺,引進專業人才,協助研發成果產業化。成 立生技創投,第一階段募資75億~100億元,目標600億元,以官民分別為40∶60。促進民間 投資金額倍增,生技產業整體產值四年倍增,并盡快成為兆元產業。啟動十年后,生技園區與 聚落逐漸成型,帶動外圍產業與就業。

      其次推出的是觀光旅游產業。4月9日,當局公布 “觀光拔尖領航方案”,主要內容為發展5 大區域觀光旗艦計劃;輔導地方政府創造至少10處具國際魅力的獨特景點;推動至少10處無 縫隙旅游信息及接駁服務;深化觀光內涵,依各區域特色定位,推出獨特性、長期定點定時 、可吸引國際旅客之產品等。以兩岸大三通為新契機,兩岸航線增班及未來延遠權拓展結合 位居東亞中央的區位優勢,以其打造臺灣為東亞觀光交流轉運中心、國際觀光重要旅游目的 地。

      第三推出的是綠色能源產業。4月23日當局公布“綠色能源產業旭升方案”,將太陽 光電產業和LED照明光電產業列為主力產業,能源風火輪產業列為一般具潛力產業,計劃通 過“旭升方案”,引領臺灣產業朝向低碳及高值化發展,5年內至少投入技術研發經費約200 億元,未來并將逐步擴增,綠色能源產業由目前的1千多億達到兆元產值規模。

      第四推出的是醫療照護產業。4月30日當局公布“健康照護升值白金方案”,以醫療 照護、長期照護作為服務產業,以養生保健、智慧醫療服務、國際醫療服務以及“國家”衛 生安全作為加值產業,規劃提供完善的醫療照護以促進健康,并提升醫療服務的效率與品質 。

      第五推出的是精致農業產業。5月7日通過的“精致農業健康卓越方案”以新科技開 發、新經營模式、新市場開發,打造精致農業三大主軸:健康農業、卓越農業和樂活農業。

      第六推出的是文化創意產業。5月14日,公布的“創意臺灣&mdash;&mdash;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 案”,明確了立足臺灣、開拓大陸市場、進軍國際的發展戰略,計劃通過資金挹注、加強產 業研發輔導、市場流通拓展、人才培育及媒合機制、產業聚集效應等措施建構友善的發展環 境,通過電影產業、流行音樂產業、數位內容產業、設計產業、工藝產業、電視內容六大產 業旗艦計劃使臺灣成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匯流中心。

      臺灣當局推出六大新興產業方案,一方面是為了應對全球金融風暴,通過官方投資和 引導民間投資來提振經濟,更重要的是希望發展新產業,調整和優化臺灣產業結構,改變過 去過分依賴資通訊(ICT)產業的局面,以及公司代工的命運,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推出 六大新興產業不是臨時起意,而是醞釀很久的大戰略。

      二

      臺灣當局推出的六大新興產業主要特點如下:

      1.向服務業傾斜

      臺灣在20世紀50年代實行勞動密集型工業進口替代的產業政策,大力發展食品、紡織服裝 、肥料等工業;60年代實施勞動密集型工業出口導向政策,繼續發展紡織服裝、電子電器 組裝等勞動密集型工業;70年代推動重化工業實行第二次進口替代,發展石化、鋼鐵、造 船、機械制造業等;80年代后以推動技術密集、高科技工業的發展為產業政策重點。以技 術密集度高、產業關聯度高、附加價值率高、能源密集度低的策略性工業,如機械、信息、 電子、電機、運輸工具等工業為發展重點。

      產業政策從單純的工業重點轉向服務業。臺“行政院長”劉兆玄說臺灣將從過去賣產品、硬 件制造導向,透過推動六大新興產業,走向建造軟實力、賣高附加價值產品為主。六大新興 產業中觀光旅游、醫療照護、文化創意明白地屬于服務業,而生物科技、綠色能源、精致農 業中研發、營銷也屬于服務業。把發展的重點從“硬”的產業轉向“軟”的產業。

      2.互相關聯性強

      臺“行政院長”聲稱,六大產業之間有關聯性,是戰略思維下的產物,例如綠能產業與ICT 產業密切相關,也有許多科技業者已經投入;生技部分,分為醫療照護及農業,這兩項又可 以發展出觀光產業,并延伸到文創產業,六大新興產業可說是“環環相扣、首尾相連”。改 變的不僅是產業結構,甚至是生活型態(Life Style)。

      3.主動依托中國大陸市場

      大陸是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各個國家和地區都重視大陸市場的開拓。臺灣與大陸有著密切 的血緣、地緣和文化聯系,自應重視大陸市場。其實臺灣當局不是沒有看到這點,早在1995 年臺灣提出的亞太營運中心計劃,就欲以大陸為腹地,希望能將臺灣建構成亞太地區科技產 業發展的重鎮,以及成為跨國企業在亞太市場貿易、生產、資金、研發及信息流通的重要基 地。可是由于李登輝的“戒急用忍”兩岸經貿政策及其后陳水扁的“積極開放”為名、“有 效管理”為實的兩岸經貿政策,兩岸關系緊張,以大陸為臺灣經濟發展的腹地只能擱置。這 次推出的六大新興產業方案中明確提出對大陸市場的借重。綠色能源產業方案,“藉兩岸搭 橋計劃完善產業價值鏈,擴大市場,以利全球布局”,實際上臺灣的LED市場高度集中于中 國大陸;觀光旅游產業方案,計劃吸引大陸游客,2008年為32.92萬人,2012年發展到150 萬 人,占臺灣新增游客的70.75%;醫療照護產業方案提出“積極開拓海外僑胞與大陸地區市 場 ”;精致農業方案里提及的新市場為“國外目標市場及大陸高所得地區市場”;文化創意產 業方案提出電視劇產業要“搶占大陸電視黃金時段,2014年海外市場銷售自9.8億元”上升 到30.62億元,其中大陸市場版權銷售自3.44億元提升到25.05億元,大陸電影市場占有 率自2.3%上升到6.9%,音樂產業大陸市場占有率自1.47%發展到7.35%。

      三

      六大新興產業方案推出后,島內外質疑聲不少。對于首先推出的“臺灣生技起飛鉆石行動方 案”,有論者認為陳水扁執政時期曾宣布“兩兆雙星”發展計劃,其中的一星就是生物科技 ,結果雷大雨小,過了一陣連它的網站也找不到了。“生技起飛鉆石行動方案”有何不同, 還待靜觀后效。其他五項新興產業有的不見新意,有的甚至近乎荒謬。觀光旅游在臺灣行之 有年,算不得新興產業。其他如醫療護理,如何將之變成可以賺錢的產業,還沒聽到什么計 劃。整個臺灣農業不振和農民生存的問題還懸在那里,“精致農業”又從何談起?綠色能源 更加時髦,臺灣有這個環境和條件發展另類能源嗎?把文化創意列為臺灣的新興產業之一, 最叫人摸不著頭腦。絕大多數文化事業都不是賺錢的買賣。[1]也有論者認為六大 新興產業的 發展能否達到預期效果,仍有待觀察。一是最為重要的是方案能否切實執行并延續下去。二 是解決方案所需的資金也是當局面臨的考驗。[2]

      筆者同意六大新興產業有硬湊之嫌,實際上推出生物科技、綠色能源、觀光旅游、 文化創意 四個產業就可以了,即使這四個其中有的也稱不上是新興產業。

      生物科技在上世紀末在美國也曾瘋狂過,大量的風險投資投入其中,結果宛如飛蛾撲火般地 燒錢。在互聯網泡沫之前破滅的就是生物科技泡沫。生物科技產業和后來的ICT產業不同, 后者產業鏈可以拉長,實施模塊化、分散化在全球進行,后進國家和地區都可以進入此信息 技術生產 網絡,而生物技術產業不宜進行垂直專業化生產,所以接受外包的機會比較少,融 入發達國家產業鏈的機會比較缺乏,獲得技術、知識外溢的機會也就少。這對臺灣追趕世界 生物技術 發展不利。

      精致 農業有待于生物科技的突破,新的經營方式難以建立,新市場也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在現代,農產品的消費彈性比較小,發達 經濟體的農業在整個經濟中的比重已經很小,并且 一直呈下降趨勢,所以精致農業不能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精致農業方案預計至20 12年精致農業總產值只有1589億元新臺幣,體量太小。主推其作為一大產業其實難 副。并且 其所依托的也主要是生物科技,產品市場也沒有革命性的變化,只是范圍上的擴大。把精致 農業列為新興產業有些勉強。

      醫療照護產業僅生技醫藥、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有些技術含量,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其 實醫療照護、長期照護屬于一般服務業,養身保健產品是一般制造業,發展空間不大。醫療 服務國際化方面,臺灣在某些疾病的手術治療方面有優勢,但是治病一般是在本地進行比較 方便,再考慮到大型臺資醫院已經在大陸開設,各國的醫療保健 保險報銷制度,很難吸引到 大規模的客戶。國家衛生安全,主要指的是全面健康保健使用的疫苗研制推廣使用、衛生的 血液制品的生產等,具有公共醫療保健服務的功能,很難成為快速發展的產業。發展智慧臺 灣醫療服務有些不知所云。

      觀光旅游業,世界上已經發展很多年,實在稱不上新興產業。不過,依托大陸觀光客可以有 較大的發展,但是方案中沒有看到應該有的重點吸引大陸客的具體措施。這將考驗大陸旅客 來臺增長的可持續性。

      文化創意產業。臺灣在流行音樂市場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工藝設計方面有一定優勢,但是在 電影制作、電視劇制作方面在大陸市場以及華人市場已經沒有明顯的優勢,大陸的動漫游戲 產業已經是后來居上了,很難看到臺灣有多大的把握。

      綠色能源產業,筆者比較看好其發展前景。

      一是抓住了世界產業發展的趨勢。由于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可持續性問題,以及 環境保 護的需求提高,全球大氣變暖導致厄爾尼諾現象等氣候異常,發展環保可持續的綠色能源成 為世界潮流。

      二是美國新總統奧巴馬所提出的“阿波羅 計劃”(Apollo Project)一改前總統小布什的對 綠色能源的態度,計劃在10年內投資500億美元發展綠色能源,預計在2025年時把替代能源 比重提升至25%,還將每年協助100萬個家庭進行隔熱裝潢,于2015年前推動100萬輛油電混 合車上路。美國承擔其發展綠色能源領頭羊的作用,歐洲日本早已起步,中國大力追趕,世 界新能源市場將爆發式增長。

      三是臺灣有一定的基礎。臺灣在LED與太陽能產業方面表現優異,臺灣LED產業2000年起產量 已 達到全球第一,產值全球第二。2007年全球LED產值為66.78億美元,臺灣LED產值就達新臺 幣538.91億元,約占全球25.2%。臺灣ICT發展水準很高,如能和新興產業結合,可創出一 片 新天地。如太陽光電,除制造太陽能板外,與ICT產業結合成為能夠解決問題的系統方案。

      四是臺灣領軍大企業已經紛紛投資。由于看好LED產業發展前景,臺灣領軍大企業已經 投入紛紛投資,積極進行布局。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圓代工制造商臺積電公司于2007年開始 評估進軍LED產業的可行性;2008年底其旗下創投公司VTAF已投資美國LED大廠BridgeLux約 4000萬美元, 跨足LED磊晶事業;2009年初VTAF更以2600萬投資液光固態照明有限公司(Liqui d LEDs )。2009年6月,董事長張忠謀宣布將跨足太陽能與LED等綠能產業。臺積電公司規劃在臺灣 竹南科學工業園區內進行相關投資。全球第二大半導體晶圓代工制造商聯電公司對LED的投 資布局已初具規模,公司旗下的晶粒廠元砷公司已與晶電公司合并;其子公司聯陽公司已投 入LED驅動IC的研發;旗下兩家創投公司入股研晶光電公司則取得23%的股權,成為最大法人 股東,跨入高功率LED封裝市場,并向下延伸至晶粒代工,入股琉明光電。2009年3月,聯電 又再度投資資本額2億新臺幣于寶霖科技,并以直接持股方式握有三成股權,寶霖科技從事1 W至4 00W照明用LED電源供應器,也將跨足生機植物用的LED模塊與太陽能 應用的電源 管理模塊。 臺灣知名的面板大企業友達光電公司已投資LED封裝廠凱鼎公司,旗下的威力盟公司則投入L ED封裝業務,2008年投資LED背光項目,以及宣布投資15億元新臺幣成立隆達電子公司,從 事上游晶粒與磊晶等產品的制造業務。2009年6月友達光電宣布跨足太陽能產業,董事會通 過以1.25億美元(約新臺幣41億元)投資日本太陽能上游多晶硅及晶圓專業大廠M.Setek 的 現金增資計劃,逐步取得過半股權,以掌握太陽能材料及強化能源事業布局。奇美光電公司 除投資燦圓光電公司與東貝公司(封裝廠)外,另成立奇力光電公司,從事上游磊晶與晶粒 生產,未來進一步向下游發展。隨著電子產品對LED的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全球最大電子零 組件集團鴻海集團決定自己投資LED產業。

      至于有論者擔心的執行力和資金問題,可能不幸而言中。臺行政部門負責人劉兆玄6月4日聽 取六大新興產業 報告后強調指出,推出六大新興產業只是行動的開始,落實執行才是成功關 鍵,要求相關部會須在1個月內完成行動方案規劃,包括擬定細部計劃、進度與預算配置, 應將相關計劃項目與經費列入2010年度的預算,確保順利推動。可是幾個月時間已經過去, 也未見有關部門完成行動方案規劃。

      四

      臺灣推出六大新興產業方案給兩岸經濟合作帶來了一些新的機遇:

      1.兩岸合作制造產品,走向世界

      臺商早期來大陸投資,以從事“三來一補”為主,原材料供應和市場兩頭在外。即使目前已 經赴大陸投資二十余年的臺商,仍利用大陸的勞動力、土地、稅費優惠,大多數以出口歐美 市場為主。六大新興產業中有些產業仍然需要兩岸一如既往的合作,以降低產品成本,培育 和開拓國際市場。如目前新能源產業發展面臨一個大的問題就是相關產品太貴,產品雖然環 保,但是成本太高。如果能夠利用大陸的廉價勞動力和稅費優惠、土地廠房方便獲取等有利 的生產要素條件,引入競爭,發展規模經濟,大幅降低成本,可以迅速向全世界推廣。兩岸 在資通訊產業的“臺灣接單,大陸出貨”模式可以復制。

      2.兩岸合作,開拓大陸市場,創立品牌

      中國大陸擁有13億人口,占全球大約1/5的人口規模。近年來經濟快速成長,改革開 放30年來平均每年將近兩位數字的經濟成長率,2007年中國已取代德國成為繼美國和日本 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人均國民總收入2004年從低收入國家組上升到中低收入國家組, 2007年達到2360美元。沿海發達地區人口多,收入較高,并崛起一批富人階層,中 產階級和 富人階層都是臺灣的觀光旅游產業、醫療照護、精致農業的目標客戶。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 的音樂、電視劇以及電影在大陸年輕人中間較有市場。大陸極力發展新能源產業,發展太陽 能、風能、電動汽車、核能,以及節能環保的LED產品等。鑒于科技的迅速發展和市場的快 速養成,大陸可能將2020年太陽能發電內需市場總容量180萬千瓦的原本規劃數字變為1 000萬千瓦,甚至是2000萬千瓦,最大增幅高超過十倍。2020年風電的發展目 標有可能從原先的3000萬千瓦提高至1億到1.5億千瓦。“十城萬盞”計劃預估總 體商機高達新臺幣700億~800億元。大陸如此龐大的市場和消費能力,加上中央政府“和平 發展兩岸關系”的主旨,臺灣 企業應該抓住機遇。在旅游觀光產業,臺灣業者應該積極和大陸業者合作,因為大陸業者更 了解大陸內地游客的旅游方面的需求,雙方應建立戰略聯盟,合資、合作開發大陸游客赴臺 旅游業務。臺灣企業有機會與大陸業者合作開拓大陸市場,然后以大陸為橋梁或基地再進軍 國際市場。如臺灣LED產業,整體產業鏈完整,人才及技術發展也具競爭力,而大陸企業貼 近內地市場,有的規模夠大,擁有品牌知名度及通路,兩岸在產品架構上有很強的互補性, 未來合作開拓大陸市場的空間極大。兩岸企業可以合作利用大陸市場創立品牌,再在全球市 場拓展。臺灣企業利用大陸市場,把大中華市場當做本土市場培植產品品牌,這對于島內市 場規模有限的臺灣廠商尤其重要。3.開放資本合作, 發展新興產業

      海峽兩岸企業在新興產業的資本合作已經開始,不過多數都是在大陸這邊。如臺灣聯電持股 三成的寶霖科技,已在山東省濟寧高新區簽訂LED固態照明項目合作合約,預計2009年 9月 試產;臺灣升陽科與江西最大太陽能硅晶圓廠江西賽維(LDK)結合,就地取料投產,打造 年產能逾100MW的太陽能電池產線。大陸企業方面對臺灣開放綠色能源投資很是期待,希望 從產銷合作發展成為投資伙伴。大陸知名LED生產企業廈門三安光電近年一直向臺灣采購基 板、原材料及設備,其負責人表示,未來在政策成熟后,如果有機會投資臺灣廠商,會很感 興趣,無論是何種方式都可考慮,也可討論。大陸最大太陽能硅晶圓廠江西賽維(LDK)與 臺灣新日光、升陽科等太陽能電池廠已有供貨合作,創辦人兼董事長彭小峰表示,不排除來 臺投資。

      2009年6月底臺開放制造業64項,服務業117項,公共建設11項給陸資。制造業包括紡織、汽 機車、橡塑料等傳產、家電及 計算機周邊制造,電子零組件僅開放被動組件,但是據稱島內 民眾比較敏感的面板、晶圓產業、中藥業、營造業等都還未開放,無論綠色能源產業。

      值得欣慰的是,2009年6月的“兩岸LED 照明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上的達成的默契之一是 推動產業投資,研議兩岸共同合作成立世界級半導體照明企業。期待臺灣當局,盡早開放有 關陸資來臺,實現兩岸雙向投資“優勢互補、互利雙贏”。

      4.兩岸研發合作,發展自主知識產權

      臺灣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是臺灣企業大都是為歐美日大廠代工生產,以代工為主,鮮少 有自有品牌。這種經營模式優點是,廠商可以利用當局購買生產設備的優惠,購買國外大企 業專利,快速擴大生產規模,無須花費大量的資金進行產品研發與市場營銷。然這類缺乏根 基的產業,市場進入門坎較低,競爭相當激烈,毛利通常極低,在景氣差時品牌大廠一旦抽 走訂單,代工企業極易發生巨額虧損,甚至無法逃脫倒閉歇業的命運。

      大陸在太陽能光熱、太陽能光電、風力發電機、電動汽車電池、基因技術、中藥研制等方面 有著一定優勢。臺灣方面應該利用大陸內地及海歸科技人才,在大陸設立研發中心;與此同 時,應該解除大陸科技人才來臺的限制,善用大陸人才。

      兩岸相關企業也有合作研發的要求,甚至江西賽維(LDK)正評估來臺設立研發中心。 “兩 岸LED 照明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2009年6月10日雙方達成具體合作默契,其中有:兩岸協 商建立具有公信力的LED照明檢測機制;制定兩岸LED照明專利策略,共建專利預警機制,探 索專利交互授權與優先共享機制;以國際市場為目標,分工開發高效率LED材料及制程新技 術,逐步建立華人LED照明自主智權。希望成為兩岸技術合作的良好開端。

      5.兩岸共同制定產業標準,讓新興產業國際標準領域也有華人世界的聲音

      兩岸民間的海峽兩岸信息產業技術標準論壇截至2009年已經召開了五屆,在數字音視頻編解 碼技術(AVS)、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TD-SCDMA)、移動存儲、高清晰度平板顯示技術( TFT-LCD)、交互式 網絡電視(IPTV)等專業技術領域,就標準制定和產業化 應用等方 面進行深入探討。綠色能源、半導體照明(LED)也是列入討論范圍的產業。

      2008年中國國民黨重新執政以來兩岸關系大幅改善,兩岸官方正式成立產業交流平臺,2009 年5月8日,臺“ 經濟部”成立“搭橋項目辦公室”,與中國大陸的國臺辦經濟局對口合作。 雙方將定期召開兩岸產業合作指導委員會,規劃兩岸產業合作的具體方案。

      六大新興產業中綠色能源產業方案明確提出:“建構兩岸LED產業標準與產品認證,由兩岸 標準發展成全球標準。”這些都將成為兩岸在新興產業制定產業標準提供良好的基礎。

      2009年6月10日,“兩岸LED 照明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達成成立 工作組,建立常態交流 機制共識。同日,廈門廠商制作的LED燈被送往臺灣工研院進行檢測比對,標志著海峽兩岸 標準規范與驗證實驗室互相認可的實質起步。

      五

      臺灣推出六大新興產業 計劃,不但是對抗金融危機,更是調整、優化升級產業結構、發展臺 灣經濟的長久之計。這為海峽兩岸的長期經濟技術合作提供了新的機遇。改革開放30年來大 陸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市場擴大,消費能力增強,成為全球第一新興市場,資本、技術實 力有了很大提升,大陸企業正大步“走出去”。大陸太陽能光伏產業全球第一,風能設備生 產量也是名列前茅,電動車電池技術方面世界領先。臺灣方面應該與時俱進,正視大陸的科 技進步,把大陸方面看成是平等的、值得尊重的合作伙伴,積極推動相互合作,擴張至更多 的產業鏈環節,向構建完整的產業鏈發展,共同研發技術,打造品牌以致全球產業標準,擺 脫代工的宿命,使產業結構得到優化提升,譜寫出兩岸經濟合作的新篇章。

      
    看了“兩岸時事政治論文”的人還看:

    1.關于臺海局勢的時事政治論文

    2.2016關于兩岸關系的形勢政策論文3000字

    3.大學中美時事政治論文

    4.關于南海現實的時事政治論文

    5.關于臺灣問題的政治論文

    233466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ts人妖视频| 国产精品xxxx国产喷水| 亚洲欧美日韩自偷自拍| 37大但人文艺术a级| 李采潭一级毛片高清中文字幕 | 最近的中文字幕视频完整|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 丰满岳乱妇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三区四区| 好吊妞最新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图片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chinese乱子伦xxxx视频播放| 欧美精品久久天天躁|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 麻豆高清区在线| 成人最新午夜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片| 欧美黑人两根巨大挤入| 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国产成人yy精品1024在线| 成年人看的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自慰| 九九影视理伦片| 成人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亚洲激情中文字幕| 香蕉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好朋友4韩国完整版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北岛玲| 西西4444www大胆无码| 在线观看老湿视频福利|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精品免费| 精品国产品香蕉在线观看75|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亚洲网站www在线观看| 亚洲爆乳少妇无码激情| 香港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天堂在线www资源在线下载| 久青草国产手机在线观|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