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畢業論文范文
水利畢業論文范文
水是生命之源,是工業發展和城市生存的基礎,國民經濟的命脈。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水利畢業論文范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水利畢業論文范文篇1
淺析水利工程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及控制措施
1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不同的水利水電工程項目,或同一工程的不同區域,由于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其環境影響的特點各異。水利水電工程通常不直接產生污染問題,屬非污染生態項目,其影響的對象主要為區域生態環境。水利水電工程的環境影響區域一般可分為庫區、大壩施工區、壩下游區。庫區的環境影響主要源于水庫淹沒和移民安置、水庫水文情勢的變化,受影響最大和最為重要的通常是生物多樣性、水質、水溫、環境地質、景觀、人群健康、土壤侵蝕、土地利用、社會經濟等因素,受影響的性質多數為不利影響;壩下游區的環境影響主要源于大壩調蓄引起的水文情勢變化,受影響的主要是水文、河勢、水溫、水質、水生生物、濕地資源、入海河口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等因子,影響的性質有利有弊,影響的時間一般是長期的,影響的范圍因區域的特點不同各異,有時可延伸至河口區。
水利水電工程的環境影響,有些是不可避免的,有些通過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避免或減小。水利水電工程環境管理是避免或減小工程不利環境影響的有效方式,而環境監測則可為工程的環境管理提供依據。因此,制訂水利水電工程的環境管理與監測計劃是工程規劃和設計的重要內容,在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和初步設計階段的環境保護初步設計中均需要詳細地擬訂并列出有關內容。
2 水利水電工程產生的主要環境問題
(1)因水庫沉沒,庫區移民安置中毀林開荒將造成水土流失或者是因為安置不當及生活環境改變,移民生活不安定等都會產生一些社會話題。在我國人多、耕地少的條件下,應盡量減少水庫的沉沒損失,對庫區內只在高水位時才被沉沒的土地適當采取措施加以利用。
(2)水庫蓄水后,有可能引起庫岸崩坍,誘發地震等會給附近的居民帶來嚴重影響。此外,河流情勢變化會對壩下與河口水體生態環境產生潛伏影響。岸坡浸水后,巖體的抗剪強度降低,在水庫水位降落時,有可能因喪失穩定而坍滑。將給工程的正常施工和運行帶來極為不利的后果。
(3)水庫蓄水后,會引起庫四周地下水位抬高,導致土地鹽堿化等對動植物的生存環境帶來污染和威脅。
(4)水庫蓄水后,因水流變緩,水體稀釋擴散能力降低,水體中污染物濃度增加,庫尾與一些庫灣易發生富營養化。
(5)一些水庫蓄水后,水溫結構發生變化,可能出現分層情況,從而對下游農作物產生危害。
(6)水庫沉沒會影響陸生生物的生活環境,修壩對水生生物特別是洄游性魚類將產生直接影響。
(7)對多泥沙河流、水庫回水末端易產生泥沙淤積,不僅減少蓄水庫容,而且可能引起河床抬高,影響航運。流入水庫的支流河口也可能形成攔門沙而影響泄流。因改變河流的水力條件,對下游河道可能造成沖刷。
(8)水庫蓄水后,水面增加,對庫周的氣候可能產生影響,引起風速、濕度、降水、氣溫等氣象要素的變化。大的水域能改變附近地區的小氣候(多霧、降雨形態變化、氣溫變幅減小等),并使樞紐附近地區的生態平衡發生變化。
(9)庫區的文物古跡可能被淹沒。
(10)對庫區人群健康會產生影響,如一些水介疾病會因水面擴大而增加,移民動遷也會導致一些疾病流行等。
(11)是由于水庫蓄水,下游河道水位降低或河道下切,流量減少可能影響生活和工農業用水。
3 減小水利水電工程對環境的影響,促進人與自然和諧持續發展的對策
3.1 建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指在某地區進行可能影響環境的工程建設,在規劃或其他活動之前,對其活動可能造成的四周地區環境影響進行調查、猜測和評價,并提出防治環境污染和破壞的對策,以及制定相應方案。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時,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實現經濟建設、水利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的主要手段,水利工程建設項目不但要進行經濟評價,而且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科學地分析開發建設活動可能產生的環境題目,并提出防治措施。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可以為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公道選址提供依據,防止由于布局不公道給環境帶來難以消除的損害。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前,首先要進行環境狀況調查,對當地的天氣環境、水文、水質、土壤、水生生物、人口等進行調查。其次就是根據調查的結果進行環境影響猜測,對擬建水利工程建設可能對當地的環境能造成的影響進行猜測,并猜測造成影響的程度。最后對擬建水利工程建設進行綜合評價,對水利工程建設進行綜合評價就是通過一定的原則和方法,從整體上評價擬建工程的各要素和過程可能對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改變及改變程度,為比較選擇方案提供依據。
3.2 把生態環境保護融進到水利建設工程的各個環節之中
在水利工程建設中,我們要把生態環境保護融進到水利建設工程的各個環節之中。在水利工程的設計階段,我們應本著和諧持續發展的理念,為植物生長和動物棲息創造條件,同時為魚類產卵提供條件以及為鳥類和水禽提供棲息地和避難所。在工程的建設階段,應優先考慮采用環保的技術措施,在水利工程建設時,要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長、動物成長的環保材料。在水利工程完成階段,應建立水利工程環境影響監測和反饋機制,及時進行環境跟蹤評價,發現有明顯不良影響的,應及時采取改進措施,把破壞程度降到最低水平。同時應該對附近居民的生活情況進行調查,看是否對居民的生活產生了影響并及時采取措施減少影響或進行賠償。
3.3 盡快建立和實施生態補償機制
為防止和緩解水利工程建設對該區域的經濟及生態平衡的破壞,應盡快建立和實施生態補償機制。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設對該區域的經濟造成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而且依靠當地自身的能力很難使生態得到平衡,經濟得到發展。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設建設方面,應實行生態補償機制,堅持“誰損害,誰補償”的原則,明確生態補償的主體及補償的范圍。
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時,應在水利工程建設資金中提留一部分資金,用于對當地的生態進行補償,來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促進當地的生態平衡,并且合理地進行生態旅游線路的規劃,促進當地人民的經濟收入,豐富其他人們的旅游生活。所以說構建生態補償機制,還原生態以價值,不僅是緩解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而且也有利于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符合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
4 結語
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人們已經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和維持生態平衡對人類生存與可持續發展的極端重要性。當前,水利水電工程師們亟需進一步樹立和提高生態與環境保護的意識,使工程在造福人類的同時,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降至最小。
水利畢業論文范文篇2
試析水利灌溉管理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做好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在我國的農業生產發展中,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對于農業生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我國屬于農業大國,因此,農業生產對于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也是比較關鍵的,為了保證農業生產安全,同時,也為了有效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我們要不斷加強水利灌溉管理,有效保證農田生產的灌溉要求。本文從水利灌溉管理常見的不利現象出發,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水利;灌溉;管理;問題 1 加強水利灌溉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我國水資源嚴重缺乏,在用水問題上,矛盾越來越突出,干旱缺水問題越來越影響著新社會的建設和發展,工農業爭水以及農田生產用戶爭水的現象日益增多,所以,加強水利灌溉管理,促進社會建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促進了節約用水,減少了中間環節
加強水利灌溉管理,可以有效的減少農民負擔,根據實際需求以及市場經濟運行規則有效的進行水利管理。使得水費計收制度更加的透明,有效的避免了收繳不規范、水費計收層次多等問題,同時,也減少了許多的中間環節,減少了灌溉用水代收、克扣等現象,使得農民灌溉用水收費合理,政策透明,大大減輕了農民負擔。由于對農田水利灌溉用水加強了管理,使得農民能夠明明白白用水,踏踏實實繳費,促進了農民節約用水,不但使水力資源獲得了有效的利用,而且節約了開支增加了收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實行灌溉管理,規范用水秩序
實行灌溉管理后,運用市場管理機制,不斷規范用水秩序,落實水費計收制度,農民灌溉用水根據用水量的多少繳納水費,這樣,不但可以有效協調用水矛盾,減少用水糾紛,同時,也促進了農民提高節約用水意識,增加了經濟效益。農村水利灌溉加強管理以后,使得水利灌溉秩序獲得了很好的規范,灌溉用水管理民主透明,減少了用水糾紛,過去用水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矛盾也明顯減少,這樣,就有效地杜絕了矛盾的激化,規范了用水秩序,解決了農業生產灌溉用水過程中的許多問題,促進了新農村的建設發展。
2 水利灌溉管理常見的不利現象
第一,管理過程中的一些行政干擾因素
目前的水利灌溉管理體制相對來講缺乏先進性色彩,相關的機構的主要任務只是提供灌溉水源以及收取費用等等的一些日常活動,沒有充分的認識到單位所處的位置,因而在管理的過程中面臨許多問題,具體表現為職能不完善的現象,因而就存在著許多的不利現象,比如盈利性的和非盈利性的沒有明確的接線區分等。
第二,灌溉用水的管理體制仍然不完善
具體表現為機構本身不具備自主經營的能力,它的經濟來源是通過收費獲得,因而就會發生單位為了獲取經濟效益,而提倡使用者多量使用的情況,因而就導致出現了許多浪費問題。其次是缺乏嚴謹的收費制度等,因而使用者在使用時沒有受到應有的優惠,進而使得他們的節約意識的形成受到一定的影響。
第三,水利管理體審核對水利管理單位自身的制約
水管機構大多數情況下的經濟來源是經由建設或者是管理活動來獲取費用的。他們和使用者之間是一種資源的買賣關系,這樣也會加劇浪費現象的發生。
第四,項目經費不足,制約項目發展
目前由于農村的經濟發展速度非常快,因而灌溉項目的管理資金也隨著變多,不過相應的收費制度低并未得到改善,很多地區仍然會有不當使用該資金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灌區的前進。,因為項目經費不足,員工的待遇得不到基本的保障,長此以往導致職工工作懈怠,最終影響到整體項目的合理發展。
第五,水管體制改革方案落實不到位
基層水管人員得基本支出經費和公益性工程維修養護經費撥付不到位,使基層辦公生活條件長期得不到合理改善,加上現在拆遷重建工作力度加大,致使縣城附近的兩個水管站用地被征用,至今沒有解決辦公場所的重建問題,影響了基層水管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也造成了水利基層設施維修養護工作受阻,效益降低。
第六,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尚不健全
實際工作中只注重水量分配,一分了之,半途而廢,沒有建立保障水量分配有效實施的管理機制和技術支撐,水資源實時計量、監測和監控體系缺乏,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難以落實;
3 針對水利灌溉管理問題提出的應對措施
首先,提升認知水平
水利灌溉管理單位要在思想上不斷提高認識,明確目標。水資源是該地區經濟發展和農業生產穩定的重要戰略資源,必須在管理過程中牢固樹立明確的節水觀念,要加強科學管理、科學調度,尊重自然規律,要充分依靠科學技術來實現和諧用水。同時,應推行合理用水,牢固樹立“科學治水,人人有責”的思想觀念,不斷完善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該地區農業用水的保障體系。
其次,做好長久發展的的準備
灌溉在種植中發揮的意義是十分巨大的,它關乎到整個行業的發展。做好灌溉管理活動不單純是為了幫助農業前進,同時也是國家的形式要求。只有認真的做好此項管理活動,結合當今的先進的技術條件,將其合理的完善,才可以確保水能夠發揮出其應有的功效。
第三,認真的做好核查工作
水利灌溉管理體制和機制的建立健全是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的必經途徑。深入改革水利灌溉管理體制和管理機制,是保障水利灌溉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根據該地區目前的實際情況,要加大水利灌溉管理單位體制改革的力度,將水管人員納入財政預算,保證他們的正常經費開支,才能使水利灌溉管理單位正常開展工作。
比如對農民用水狀況定期調查分析,可以掌握即時的用水狀況,以調整水利灌溉政策,維持正常的用水秩序。政府要定期安排相關人員,做好用水戶灌水面積的核查且記錄具體的用水量,這樣可以為水資源管理、總量控制工作帶來幫助。因而,從多個方面完善灌區受益村組農戶的調查核實工作,再根據正常年份灌區全年用水總量計算分攤,從整體上調控農村用水,保證水資源的永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