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論文大全>學科論文>思修論文>

    和合文化對民族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啟迪

    時間: 詩琪1201 分享
      下面是小編整理整合的和合文化對民族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啟迪論文,希望你們喜歡。

      2013 年 8 月 19 日,習近平同志提出四個講清楚,其中一個“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1]

      2013 年 11 月 26 日,習近平同志又一次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2]

      和合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主要地位,“和合”本義為陰陽和合,即對立的統一,矛盾兩方面的依存和互補,擴大為自然、社會、人際、文明等諸多方面的相互沖突、相互融合,并在這種動態的沖突融合中“和合”為新的事物。 作為民族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深入挖掘和合文化中思想道德教育的有關理論和實踐源泉,做好新時期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政治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教育。

      一、民族高校大學生思想道德現狀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少數民族教育的重視,加強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大力培養少數民族人才,已成為國家教育的一大重點,這對于加強民族團結,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一)絕大多數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政治立場堅定 ,部分學生出現信仰缺失

      我們的少數民族大學生中絕大部分同學政治立場是堅定的,能夠正確認清中華民族是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堅決捍衛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大好局面。 但是受到互聯網不良信息的影響,對政府、國家、民族甚至于我們的傳統文化都產生了質疑。 社會上所報道的“黑奴窯工”、中國政府“反腐”、“裸官”、食品安全、司法公正等一些熱點問題,引起他們的思考。

      (二 )少數民族大學生價值觀 、道德觀總體健康向上的 ,部分學生出現個人享樂心態

      我們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在價值觀、道德觀總體是積極健康向上的。 他們有明確的生活目標,愿意與社會不良社會風氣作斗爭。 但是當我們課堂討論“老人摔倒扶不扶”的問題時, 很多學生表示要在保護自己權益的情況下才愿意扶老人;部分學生出現名牌崇拜,攀比心態,展示炫耀財富,崇尚個人享樂主義,心甘情愿地成為品牌的奴隸,注重自己感官享受,只是孤立地考慮個人需要、個人欲望,同社會需要脫節,不能夠正確辨識社會中的真善美與假惡丑。

      (三)少數民族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能夠和諧相處 ,部分學生出現社交恐慌

      我們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多數同學能夠和諧相處。 他們愿意和周圍的同學朋友分享生活中的點滴感受,在 QQ 空間、微博、微信這些網絡世界向認識和不認識的人展示自己的喜怒哀樂。然而,此外,傳統文化所倡導的溫恭謙讓、寬恕等做人準則被個人利益至上、自由主義等思想所侵蝕,不能把自己融入一些實際活動中去,不能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故在具體的交往活動中團結協作能力較差,心理問題較為突出。

      二、和合文化對民族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啟迪

      和合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 為我們正視現在和展望未來提供了很好的工具, 注重思想道德建設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特征。 “和而不同”等和合文化的思想精髓對我們在民族高校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一)和合文化有利于民族高校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不同時代也有不同的具體內容,但卻總圍繞著國家的統一、人際關系和諧,個人道德實踐為主題。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它是調節個人與祖國之間關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則和法律規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3]。文化認同是國家認同的中介和基礎。國家認同首先從文化認同教育開始,和合文化中的“融突論”在某個意義上是“變化論”。 “突”就是沖突、對恃、交易,“融”就是變化之化到了一定的限度,便進入變。

      加強對和合文化的認識,既能激發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又能激發他們對文化的認同,只有這樣才能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吸引力, 從而上升為對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認同。 只有具有共同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對祖國的責任感,愛國主義才具有了生命力,才能使少數民族大學生具有國家主人翁的精神,把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沖突協商解決,各族大學生共同自覺地把愛國主義之情化為報國之行, 為建設祖國而奮斗。

      (二)和合文化有利于民族高校加強人生理想教育

      習近平同志強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念,代表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合文化中滲透著豐富的中國式人生精神,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禮記·大學》),和合文化強調以自身和諧為基礎,然后家庭和睦,達到天下太平,這也是中國無數文人志士的最高理想和志向。 和合文化中有積極入世的人生態度,“知其不可而為之”,明知不可,卻要在面臨種種困難曲折下“為”,這就需要巨大信念的支撐。 對傳統文化中“自強不息”精神的缺乏導致部分學生難以承受“挫折”,難以面對生活中的逆境。和合文化以儒家思想為主導, 鑄就了一種積極進取, 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卦》)。 部分大學生出現精神空虛與頹廢的現象就是由于缺乏對傳統文化中“立志”與“志向”的認識。 個人理想的實現要同國家、民族命運相聯系,引導學生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命運聯系起來,個人追求與國家需要結合,才有意義。

      (三)和合文化有利于民族高校提高個人修養教育

      在和合文化中要求人從自身修養做起,個人修養的提升能動作用于社會道德提升。 禮讓和諧,加強個體的自我修養是中國和合文化的一大亮點。 孔子以“溫、良、恭、儉、讓”的美德,樹立了知禮、守禮的形象。 和合文化中的和愛原理、和立原理都講到“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些主觀自律的精神,都有“克己”思想,隨時注意約束自己,克服種種不良習性和私心,做到“克己復禮”。 這為我們民族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教育資源。“誠”是人際關系和諧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個人道德修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和合文化中提到“唯天下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禮記·中庸》),人們修養到“至誠”的境界,就懂世間一切道理,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 作為新時期的少數民族大學生,要在完善自身修養中發揮自己能動作用,注重道德修養的個人實踐,也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全面發展。

      三、在民族高校開展和合文化教育的基本途徑

      和合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核心就是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和而不同”的思想,體現在政治觀上,就是在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里,注重“協和萬邦”,注重民族團結統一,強調中華民族萬眾一心、自強自立的民族精神。 在民族高校加強和合文化教育,主要就是表現在加強民族團結教育,以此來加強民族高校思想道德教育。

      (一)充分認識在民族高校加強和合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和合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民族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課程體系順應時代需要。 和合文化中的很多思想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得益彰。 “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隱公六年》)的社會和諧思想,“養心莫善于誠”(《荀子·不茍》)的誠信思維方式都是我們應該具備的。

      長期以來,民族高校一直非常重視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民族團結教育。 認識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特點,增強民族自豪感,提高鞏固他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 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們肩負的歷史重任。 和合文化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規律是不同而和,和而不同,同而不斷,繼而不同,繼續不斷,生生不息。

      要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增進對偉大祖國和中華民族的認同,促進各族人民共同奮斗、共同繁榮。 我們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提高各族學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激勵各族學生把愛國熱情化作振興中華的實際行動,以熱愛祖國和貢獻自己全部力量建設祖國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和尊嚴為最大恥辱。

      (二)和合文化應積極融入到民族高校大學課堂教育中

      和合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文化,應積極融入到民族高校課堂教育中去。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和合文化更要進課堂。 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為例,幾乎各章節都滲透著和合文化,比如,在第一章“繼承愛國傳統,弘揚民族精神”的章節中,從解釋愛國主義的科學內涵,到新時期的愛國者,到做忠誠的愛國者,都在進行和合文化的“天下為公”的愛國主義教育。 在第四章“加強道德修養 錘煉道德品質”的章節中, 更是把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作為重要的一個章節來特別強調。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工作中應當結合新的形勢向少數民族大學生講解祖國的榮辱興衰與各族人民的興旺發達緊密聯系在一起。

      課堂教學中, 要運用和合文化加強思想道德教師隊伍建設。和合文化中有一個基本思想,就是道德教化是為政治國之本。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論語·子路》),就更加說明了在位者身教的作用尤為重要。這些觀點,作為民族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應當從中受到啟發。和合文化中強調了“推己及人”的思想,運用到現代民族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就是要求我們教育者平等對待學生。 教育者用愛心用真誠去感化學生, 塑造學生, 這樣才能對被教育者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者的自身業務水平是體現其教學能力的一個方面,但其人格魅力、道德水準也直接影響道德教育的效果。教師所給予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 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

      (三)和合文化應積極融入到民族高校社會實踐中去

      只有我們從心里真正認清民族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特殊性,才能形成民族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特色。這些少數民族大學生在各民族地區都是優秀的青年,他們的一言一行,在當地都有重要意義。我們讓民族大學生積極主動地認同民族團結,他們會影響到民族廣大少數民族群眾的思想意識。

      習近平同志強調:“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要加大正面宣傳力度,通過學校教育、理論研究、歷史研究、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等多種方式,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 社會主義教育, 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在民族高校,要注意各少數民族節日。 在維吾爾族,回族學生中,他們過開齋節,在壯族學生中,他們有“三月三”,我們要抓住這些重要節日,一方面,可以向漢族學生講解節日,可以讓漢族學生更加直觀深入了解少數民族特色文化,同時,也要安排組織好少數民族學生有過節的愉快氣氛。 我們積極的引導校園文化建設,要在和合文化指導下,校園文化健康良好的發展,建立和諧的校園環境。

      我們應當充分利用民族地區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無論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在少數民族地區,出現過許多英雄人物,他們為民族團結事業,為祖國統一大業作出了杰出貢獻。 加強少數民族地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 帶領我們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去做深入的社會調查, 使這些地區成為弘揚培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社會實踐基地。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2013 年 8 月 19 日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中重要講話.

      [2] 習近平.2013 年 11 月 26 日在山東曲阜視察工作中重要講話.

      [3] 編寫組.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40.

      [4] 張 立文.和 合學 :21 世 紀文化戰略的構想[M].北 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74.

      [5] 習近平.2013 年 12 月 30 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中重要講話.

      [6] 陳 維新.中 華民族與和合文化[J].中央民族大學報(哲 學社會科學版),2008,(6):118-123.


    思修論文相關文章

    1.大學思修論文范文及寫作指導

    2.大學思修論文3000字以上范文

    3.人生價值觀思修論文

    4.2017大學思修論文2500字

    5.關于人生價值2000字的思修論文


     

    407794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人妻精一区二区三区| 本道久久综合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dvd| 精品少妇人妻AV免费久久洗澡| 国产麻豆入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午夜福利|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91香蕉视频直播| 少妇高潮喷潮久久久影院|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视频一区在线播放| 在线毛片片免费观看|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男女一进一出呻吟的动态图|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 一个人的突击队3电影在线观看 | 波多野结衣厨房被强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麻豆|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综合| 极品粉嫩小泬白浆20p| 农民工嫖妓50岁老熟女| 五月婷婷一区二区| 好大好硬别停老师办公室视频|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下载|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国产欧美久久一区二区| 一个人hd高清在线观看| 日韩美女在线观看一区 | 99久热任我爽精品视频| 日本视频免费高清一本18|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色与欲影视天天看综合网| 国产精品揄拍100视频| 东北妇女精品BBWBBW| 日韩精品视频美在线精品视频| 偷拍区小说区图片区另类呻吟|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久久精品| 国产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三男三女换着曰| 日韩成全视频观看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