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大學思修論文精選范文(2)
2017大學思修論文精選范文
2017大學思修論文精選范文篇二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在司法實踐中的運用》
[摘 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主要包括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在司法實踐中,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指導思想,從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時代意義、內涵及辨證關系、實踐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實現司法公正,維護司法權威。
[關鍵詞]會主義法治理念;司法實踐;運用
以胡錦濤為核心的黨中央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全局出發,根據社會時代發展變化要求,認真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經驗,借鑒世界法治文明成果,提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標志著黨對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規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把握。當前,我國經濟社會正經歷著深刻變革,法官隊伍和審判工作必須適應現階段新形勢和新要求,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指導實踐,確保司法公正。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針對我國封建主義人治和專制思想提出的。我國社會是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走過來的,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留給我們民主法治傳統很少,更多的是封建專制主義,封建主義人治和專制理念主要以君權神授、專制獨裁、權大于法為核心,強調官本位、義務本位,漠視個人權利及保護。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針對西方資本主義法治理念提出的。現代法治起源于西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借鑒吸收了西方法治有益經驗,加速了我國立法進程,提高了執法、司法的水平。但是,西方資本主義法治理念不具有普遍性,不是人類法治文明唯一標準。對西方資本主義法治理念和法治模式照抄照搬,對于發展社會主義法治文明和政治文明是有害的。事實上,西方資本主義法治理念給我們帶來消極影響不可忽視。法律實踐中,有的簡單套用西方的一些“法律術語”,造成執法混亂,甚至造成社會混亂;有的打著司法改革旗號,否定黨對法治領導,尤其是否定黨對政法領導,宣揚司法機關非黨化、非政治化;鼓吹“三權分立”,否定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等等。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關于社會主義法治理想、信念、觀念和價值取向,是社會主義法治內在要求和基本原則概括和反映。其基本內涵是“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核心內容。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本質要求。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價值追求。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重要使命。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根本保證。
自從提出依法治國以來,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是,建設現代法治國家和法治社會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需要全黨和全國人民經過長期奮斗才能實現。2004年憲法修正案明確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人權只有得到法律保障才能變成實有權利,否則,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在現代民主法治社會里,人民各種權益必須通過法律作出具體和明確規定,并通過法律實施來保護。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司法實踐中要實現這一根本的價值追求,必須增強平等保護公民自由和權利意識。任何人不管現在地位多高,過去功勞多大,如果違法犯罪,都要依法受到同樣制裁;堅決克服辦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等腐敗現象。
執法為民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在司法實踐中具體表現。它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保護人民利益為根本宗旨,公正實施法律為首要標準,做到保護人民利益與維護法律權威高度統一。司法實踐中,要處理好正當程序與實體正義的關系。程序與實體并重是樹立執法為民理念的制度保障。2005年以來,陸續曝光的佘祥林、黃亞全等典型錯案、冤案一再敲響警鐘。沒有程序正義就沒有實體正義。嚴格依程序辦事,是保障人權的前提;要處理好執法為民理念與貫徹群眾路線的關系。只有貫徹群眾路線,才能了解人民群眾對司法工作的要求和愿望,使司法工作更加符合實際和滿足群眾利益,贏得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密切司法機關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克服司法中的官僚主義,展示司法機關和司法者在人民群眾中的良好形象。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靈魂,是構建和諧社會重要組成部分,其實現需要司法者樹立公平公正司法理念。首先是證據意識,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需要確立科學證據意識;其次是確立法律權威意識,法律是司法機關行使職權的惟一依據,也是司法機關作出裁斷的惟一準則。司法機關一切權力均來源于法律授權;再者是司法公開意識,公開是法律的屬性之一,司法公開可最大限度地預防司法中的不公與腐敗,堅持公開可以在監督環節上最終實現公正。
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重要使命,要求司法工作服從和服務于黨和國家大局。服務大局就是要緊緊圍繞十七大明確要求繼續發展以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服務大局要把握好依法履行保障和服務大局,不能不顧大局去“發揮”職能。堅決防止和糾正單純業務觀點,孤立看待司法工作,割裂司法工作與改革發展、與黨和國家大局關系,孤立地抓司法工作的錯誤思想和作法;服務大局要把握好依法正確履行職責,不能離開法定的職能去“服務”大局,堅決防止借口服務大局把什么事都包攬過來,甚至干一些明顯超出司法機關職能的事。
黨的領導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基本內涵之一,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理論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它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是指導我國法治實踐的根本指針。在司法實踐中,要正確認識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關系,自覺地把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維護人民利益和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起來。正確認識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與執行國家法律的關系,自覺地把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與嚴格執法有機結合起來。我國黨的政策與法律本質一致性以及表現形式等特點,決定了
黨的政策是法律的核心內容,是法律的靈魂和精髓。貫徹黨的政策能夠促進法律更好地實施,樹立法治權威,做到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參考文獻]
[1][美]昂格爾.現代社會中的法律[M].吳玉章、周漢華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
[2]胡錦濤在首都各界紀念憲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3]羅干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研討班上的講話.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 切實加強政法隊伍思想想政治建設.
[作者簡介]蔡學軍,咸寧職業技術學院。
看過“2017大學思修論文精選范文”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