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論文大全>學科論文>思修論文>

    有關人生價值的實現論文3000字

    時間: 堅烘964 分享

      人生價值即人生活動所具有的價值屬性,人生價值是人生價值觀的內核,人生價值的實現依賴于人生價值觀的正確引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有關人生價值的實現3000字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人生價值的實現3000字論文篇一

      《淺談新時期評價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要途徑》

      摘 要:本文主要根據人的發展理論從人生觀教育研究角度出發,分析為何將勞動和貢獻作為評價人生價值的標準這一問題。文章通過人生價值實現的兩種主要方式:以勞動為途徑實現人生的絕對價值;以貢獻為手段實現人的相對價值為橋梁將人生價值與勞動和貢獻聯系起來。談及人生的絕對價值時,主要運用存在主義的人本觀進行論述;談及貢獻主要從社會視角進行解決。

      關鍵詞:勞動 貢獻 人生觀 價值觀 人生價值

      1.相關概念概述

      要討論“為什么”的問題,首先必須搞清“是什么”,回歸概念,從源頭找線索。

      1.1 勞動及勞動的特征

      廣義的勞動指從生物學的角度對勞動所做出的最廣泛的抽象或概括,是指人們在各種活動中勞動力的使用或消耗。

      狹義的勞動是指人類在自身智能分配下,通過各種手段和方式創造社會財富以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等方面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動。

      由以上概念,可以得出勞動即特定“人”的活動。勞動創造了人本身。正如馬克思所說“勞動是專屬于人和人類社會的范疇”,它是人區別于動物的根本標志,并且勞動在真正意義上的人出現之前就已經存在。

      勞動的特征:第一,勞動的本質:在一個價值周期中,勞動的價值在于滿足價值主體“獲取并消耗價值客體”的需要。(換個角度,也可以這樣表述:在一個價值周期中,勞動的價值在于幫助價值客體實現自己的價值)勞動的價值,也只在于獲取和消耗。這是勞動存在的根本價值。除此以外,勞動不存在另外的價值;第二,勞動不創造任何價值。它只能在幫助價值客體實現價值的前提下,實現自己的價值;第三,在一個價值周期中,勞動只對價值主體有價值,而對價值客體沒有價值。這種情況的勞動價值,我們稱之為“勞動的單向價值”;第四,在一個價值周期中,同一個勞動所涉及到的兩端的事物,互為價值的主體和客體。這樣的價值周期,我們稱之為“雙向的價值周期”。而這種價值周期中的勞動,它同時充當了分別為兩端的事物獲取并實現對方價值的角色,它所具有的價值,我們稱之為“勞動的雙向價值”。雙向的價值周期向我們展示出她的許多溫柔和美好的特點:公正、平等、雙贏和可持續的建設性;第五,單向的價值周期中的價值主體向價值客體施加的勞動即為剝削。

      1.2 貢獻的含義

      根據字典解釋貢獻有三種含義:第一,進奉或贈予他人,一般指下級向上級的貢獻,多為無償的;第二,進奉或贈與,如:方今匈奴、鄯善、哀牢貢獻牛馬——《論衡》;第三,有助于某事的行為,或做有利于社會和國家的事,如:我們深信: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必然能對人類當前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較大的貢獻——《人類的出現》。筆者在本文中所提到的貢獻即第三種含義。

      1.3 人生價值

      人生價值即人生活動所具有的價值屬性。認識和評價人生價值所持有的根本觀點和看法即人生價值觀。人生價值是人生價值觀的內核,人生價值觀是人生價值的準繩。人生價值的實現依賴于人生價值觀的正確引導。人生價值觀的本源即不同的世界觀產生不同的對人生的方法論,具體可分為人生觀和價值觀。

      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問題的根本看法。主要內容包括對人生目的及意義的認識和對人生的態度,具體有公私觀、義利觀、苦樂觀、榮辱觀、幸福觀和生死觀等。人生觀是人們在實踐和生活環境中逐步形成,并隨之不斷變化著的。由于人們的社會實踐、生活境遇、文化素養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觀。值觀,是人們對價值問題的根本看法,包括對價值的實質、構成以及標準的認識,這些認識的不同,形成了人們不同的價值觀。能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科學合理的價值取向,對一個人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由此筆者認為:價值觀是由人生觀決定的關于價值的基本觀念,人生觀指導價值觀,價值觀影響并貫穿人生觀實現的整個過程。人生價值觀的核心是關于人怎樣活著才有意義的基本觀點。所謂人生價值,是指在人生過程中,主體與客體需要與被需要、滿足與被滿足的關系。從主客體上說,主要體現客體(人、物)對于滿足主體(人自身、組織、社會、他人)需要具有的意義。它是人生觀的重要方面,也是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最終實現人生價值的統一。

      2.人生價值的實現方式

      人生價值的實現方式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人的絕對價值和人的相對價值的實現。勞動和貢獻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橋梁。

      2.1 勞動是實現人生絕對價值的途徑

      勞動的過程同時也是人絕對價值實現的過程。存在主義認為以人為本的存在是整個世界的著眼點,強調人有主觀能動性、意向性,能夠超越自身和創造文化,能夠自我實現價值和生成意義。那么我們出發點、著眼點以及深層的依據就是人的自我生成和自我實現。人不會自動成長,尤其是精神成長更不要提自我實現。勞動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轉化器的角色。勞動在生產過程中使人產生快樂感和滿足感,動過程就是人個體、人類整體精神不斷成長的過程,人的絕對價值在此過程實現升華。

      2.2 貢獻是實現人生相對價值的手段

      人生相對價值主要表現為本位人對他人的需求的滿足。人是社會的主體人,須臾離不開社會,人一旦離開社會將一事無成。馬克思曾說過,人的“任何一種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關系還給人自己”。這句話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下進行的。處于這種社會關系中必然會與他人他物發生這樣或那樣的聯系,有供有求,實現可持續循環。對他人和社會的貢獻是實現自我需求的前提。人采取有助于某事的行為,或做有利于社會國家的事正是相對價值的內在要求,兩者體現內涵的深層契合。另外,滿足社會、國家的需求更是較高層次的人相對價值的要求。兩者是彼此的內在的統一。

      3.勞動和貢獻作為評價人生價值標準

      評價人生價值的標準根據不同,標準也沒有定式。將勞動和貢獻作為評價人生價值標準是由其客觀必然性、可能性和現實性三方面具體體現的。

      3.1 將勞動和貢獻作為評價人生價值標準的客觀必然性

      人生價值包括人生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兩個方面。不過在社會實踐中,人在價值關系中的主體、客體位置不是固定不變的,人既是主體,又是客體,是主客體的有機統一。

      單個人,一方面是價值主體,他把他人和社會作為自己的價值客體,他是需要的主體,有其自身的需要,他要依靠他人和社會的活動及其成果來滿足自身的需要,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向社會的索取,或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這種滿足使個人得以存在和發展,從個人角度來說,這就是他的自我價值。另一方面,他又成為他人和社會的價值客體,以其活動及成果,來滿足他人和社會的需要,這就是人生的社會價值,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人在價值關系中是主客體的統一,人生的價值也是人生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一。勞動和貢獻是實現這兩種價值的有效手段,人的絕對價值和相對價值得到滿足,社會價值也得到補給。

      3.2 將勞動和貢獻作為評價人生價值標準的可能性

      人生價值評價標準不是抽象的、不可捉模的,而是具體的、可以計量的,它能夠量度出人們不同的人生價值。通過勞動對他人、社會做出貢獻是評價人生價值實現的具體標準。我們以人生的歷程來做一個具體分析:人一生下來并不立即具有勞動和貢獻的能力,他首先需要索取和消費,同時通過社會的培養和自己的學習,逐步獲得適應社會和勞動創造的能力,也就是說,在人生的初期有一個逐步社會化和逐步具備社會預應力的過程;在人生的中期,人能夠也應該為社會積極做出貢獻和創造的時期,但同時也必然伴隨著一定的索取和消費,這是很明顯的道理;在人生的后期,當他年老喪失勞動能力的時候,他仍然需要索取和消費以安度晚年,這也是社會應予以保證的。這就是說,不索取和不消費的人是不存在的。此時勞動和貢獻就自覺的充當實現人生價值的標準,社會予以實現不斷積累,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

      3.3 將勞動和貢獻作為評價人生價值標準的現實性

      既然勞動價值分單向勞動價值和雙向勞動價值,在特定社會制度下勞動也被賦予特殊意義。現實社會主義國家都是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上建立的。馬克思主義第一次賦予勞動創造社會財富的崇高地位,勞動光榮的人生價值觀念,在人民群眾中普遍得到認同。個人與國家利益是內在一致的,雙向勞動價值在社會中占主導。正因為這樣,人生價值的評價標準也發生了與階級社會不同本質的變化,轉化為真正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水平、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觀、公正、進步的人生價值評價即勞動和奉獻。勞動和奉獻強調把對社會的貢獻擺在第一位同時強調以社會為本位來處理個人與社會關系的內在統一。社會得以進步,人朝全面發展方向邁進,最終符合社會歷史發展規律這一度量人生價值評價標準的根本尺度。

      參考文獻:

      [1]楊勝修.對哲學與人生的思考[J].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8(3):38-41.

      [2]石峰.價值實現規律是人生的核心規律[J].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學報, 2006,6(4):67-71.

      [3]石峰.對人生價值的認識[J].研究與探討, 1994(4).

      [4]鄭成峰.人生價值評價標準新探[J].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4):64-66.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43.

      人生價值的實現3000字論文篇二

      《踐行孝道與大學生人生價值的實現》

      摘 要: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我們的大學生要在對長輩盡孝,對工作單位盡責,對國家對民族盡忠的行動中,提高報效祖國的本領,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服務人民、奉獻社會、報效國家,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共圓“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

      關鍵詞:踐行孝道 人生價值 社會價值

      對大學生進行人生價值觀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職責,樹立科學的人生價值觀是大學生健康成長和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基本保證。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西方各種腐朽價值觀的侵蝕,市場經濟本身的趨利性,獨生子女教育中存在的自私性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導致當前大學生在價值取向上存在著一些錯誤的認識。主要表現為自我中心主義,追求自我價值而忽視了社會價值;關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人生發展的長遠規劃等急功近利思想。這些錯誤的認識,嚴重地制約著他們人生價值的實現,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遵循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規律,以孝道教育為切入點,加強對大學生進行孝文化教育,使大學生在踐行孝道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1 人生價值的科學內涵

      價值即意義,它表示主體和客體之間的一種關系,或者說是屬性對作為主體的人的需要的滿足。而所謂的人生價值,是指人生對于滿足社會、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義。它不僅是人生觀的重要方面,也是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人生價值包括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兩個相互聯系的方面,當二者統一時,就有利于人生價值的實現。社會價值指個人的活動對社會、群體或他人來說所具有的價值。自我價值指的就是個人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所具有的價值。重要的是,衡量人生價值的尺度是個人對社會和他人所做的貢獻,即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大小主要看他的社會價值。

      評價一個人的價值大小時,還要掌握科學的評價方法,要堅持能力有大小與奉獻須盡力相統一,要堅持物質貢獻與精神貢獻相統一,要堅持完善自身與奉獻社會相統一。國家“文明辦”評選的“全國孝老愛親模范”,中央電視臺評選的“感動中國人物”,他們都是在各自平凡的崗位,盡職盡責,兢兢業業,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既有物質貢獻,又有精神貢獻;既奉獻了社會,個人的能力和素質在服務人民的實踐中又得到了提升,不斷完善了自我。

      5·12汶川大地震捐款的“義丐”徐超;堅守藏區12年支教的胡忠謝曉君夫婦;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的吳孟超;無臂鋼琴師劉偉;托舉生命的最美媽媽吳菊萍;烈火鍛造的鐵血將帥劉金國;“孝更絕倫足可矜”的陳斌強等等。他們奉獻了一筆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譜寫了一曲曲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為國盡忠的精神贊歌。這種精神的力量將激勵著我們勇往直前,它是無價的。

      2 孝道的現代詮釋

      實現人生價值要從盡孝入手,孝道教育是人生觀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的起點,也是落腳點。

      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對兒女的慈愛,出于本能,是人性光輝的自然流露。兒女對于父母的孝敬天經地義,是親情的回報,是人倫關系的傳承。因此,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著作《爾雅》給“孝”下的定義是:“善事父母為孝”。也就是說,用真摯的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把父母侍奉好了,讓老人愉悅、高興、沒有精神負擔,才能稱為真正的“孝”。中國傳統孝道文化源遠流長,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禮儀。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即:敬親、奉養、侍疾、立身、諫諍、善終。

      (1)敬親。中國傳統孝道的精髓在于對父母的“敬”和“愛”上,沒有敬和愛,就淡不上孝。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就是說,對待父母不僅僅是物質供養,關鍵在于要有對父母的愛,而且這種愛是發自內心的真摯的愛,是親情的自然流露。沒有這種真摯的愛,不僅談不上對父母孝敬,而且和飼養犬馬沒有什么兩樣。同時,孔子認為,子女履行孝道最核心的就是時刻保持這種“愛”,即心情愉悅地對待父母。

      (2)奉養。中國傳統孝道的基本要求是“生則養”,即贍養父母,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綱領。也就是說,首先要在物質生活上保障父母,如果有肉,要首先讓老年人吃。

      (3)侍疾。老年人年老體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國傳統孝道把“侍疾”作為孝道的重要內容。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時診治,精心照料,多給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關愛。

      (4)立身。《孝經》上說:“安身行道,揚名于世,孝之終也”。這就是說,做子女的要“品正而身立”。兒女為人正直善良,與人群和諧相處,事業上有了成就,父母就會感到高興,感到光榮,感到自豪。因此,品行不端、不走正道,懶惰、浮漂,不學無術、無所事事,這都是對父母的不孝。

      (5)諫諍(音“正”,直言勸誡的意思)。《孝經·諫諍章》指出:“父有諍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也就是說,在父母有不義言行的時候,要委婉提示,使父母改正,這樣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義。但不是當面反駁和指責。

      (6)善終。《孝經》指出:“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就是說對待父母要始終如一,給父母送葬時更要莊重、虔敬,嚴格遵守各種禮儀。

      我們當代大學生在學習和傳承中國傳統孝道思想的同時,更要把傳統孝道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一是要保全身體,珍愛生命。身體受命于父母,是父母所賜,保全身體,珍愛生命,是報效父母報效國家的前提和基礎。二是要贍養父母,滿足其物質需求,“以己之所有,盡事其親”。三是要尊敬父母,滿足父母的精神需求。四是要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有病及時治療。五是要承志立身,成家立業;六是諍諫勸止,從義不從父。即對父母的不義或不法行為要進行諍諫勸止,不盲從。七是要文明安葬,不忘父母,追思祖德,要盡量采用現代文明方式安葬過世的親人。八是要盡職盡忠,清正廉潔,刻苦學習,練就過硬本領為國立功。學好過硬本領,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報效國家,這才是真正的孝,是孝道的升華,是大孝。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愛人民、愛祖國的基礎。對傳統孝文化中的“愚忠”和“愚孝”,以及“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父母在,不遠游”等傳統錯誤的觀念,我們今天必須予以摒棄。

      3 在踐行孝道中實現人生價值

      踐行孝道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道德保障。首先,明孝、行孝、盡孝可以培養自己的德行,提高道德素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要立德,就要知道什么是孝、怎樣行孝,因為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孝的實質是“仁愛”,仁愛是人的內在本質,是孝的人性基礎,而孝是仁愛的外在表現。同時,有仁愛之心的人獲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其有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能自愛,且有智慧、有勇氣,這為走向成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品質。

      其次,孝是事業獲得成功的價值導向。以孝勵志,精忠報國,建功立業,是深入人心的基本價值取向。要講孝就一定要為國家服務,要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事業獲得成功的不竭動力,也是人生價值追求的正確方向。我們的大學生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作為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樹立為人民服務的人生價值觀,這是我們的事業走向成功的價值導向。

      再次,奉行孝道是實現人生價值終極目標的最好方法。我們知道“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國”。孝道,一開始是起源于侍奉雙親的,這是孝道的初始階段,我們稱之為“小孝治家”,這也是我們所說的孝道的第一個層次。到了單位,有了自己的崗位,角色發生了變化,便要發揚愛的精神,以民胞物與的情懷,為集體、為大眾、為領導著想,心里有個大局觀念,想問題、干事情都要從全局出發,我們稱之為“中孝治企”,這也是我們所說的孝道的第二個層次。隨著閱歷的增加、胸懷的開闊和人生境界的提升,心里裝的事情多了,也就是說,當“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時候,他的人生境界就非一般人所能及的了,他會不斷地反省和檢點自己的言行和道德缺陷,有了為民族盡心、為國家盡忠的心理渴望,我們稱之為“大孝治國”,也是孔子說的“孝之終也”,這才是孝道的最高境界。

      最后,希望我們的大學生愛護身體,好好學習,樹立一個目標,確定生活方向,從行動上踐行孝道。我們知道了要在行孝、盡孝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只有這樣一個良好的愿望是遠遠不夠的,關鍵要有行孝、盡孝的實際行動。我們高職院校的學生要行孝、盡孝,首先必須要愛護身體,珍愛生命,保持身心健康,不能沉迷于網絡游戲,更不能動輒離家出走或自毀生命,要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其次,要好好學習,發憤圖強,奉獻社會,報效國家,不斷提高報效祖國和人民的本領。要為自己的未來進行科學的人生規劃,確定一個可行的目標方案,制定相應的措施,并付之于行動。不好好學習,混日子,動輒逃課,辜負親人和社會的期望是大大的不孝。再次,要堅持能力有大小與奉獻須盡力相統一,堅持物質貢獻與精神貢獻相統一,堅持完善自身與奉獻社會相統一。在奉獻社會,報效國家的過程中,既要講物質貢獻,又要講精神貢獻;既要不斷完善自我,又要奉獻社會,同時要盡力而為。最后,要以感恩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以感恩之心對待父母前輩的養育之恩,老師先賢的教導之恩,大自然的哺育之恩,革命先烈的奉獻之恩,黨和國家的培養之恩;感恩父母,感恩大自然,感恩生活,感恩成功,感恩挫折,感恩對手。凡事感激,學會感激,常懷感恩之心,常思感恩之人,常想感恩之事,常報感恩之情。以感恩的實際行動服務人民,回報社會,報效國家,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我們的大學生要在對長輩盡孝,對工作單位盡責,對國家對民族盡忠的行動中,提高報效祖國的本領,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共圓“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 肖波.中國孝文化概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朱翔非.孝里有道[M].北京:中華書局,2011.

      [3] 羅國杰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人生價值的實現3000字論文篇三

      《淺談心理活動課人生價值拍賣體系的構建》

      價值觀是指個體的一套有系統的內在標準,學生的價值觀對其人生態度有重要影響。高中生處于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不成熟階段,很多價值觀念還模糊不清,幫助學生了解有關愛情、友情、健康、美貌、愛心、金錢、幸福等多方面的價值觀念對未來價值觀的形成有導向作用。

      在心理活動課體系中,價值觀探索是一項基本內容,價值拍賣更是價值觀探索的基本途徑。在價值觀探索主題活動中,通過學生對生涯價值物品的競拍,引導學生對人生價值進行思考,進而引導學生對人生價值觀進行取舍。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發現這個活動存在一些問題。首先,生涯價值拍賣品的設置隨意。物品的名稱拖沓冗長、讀來拗口,如,富可敵國的財富、一張全世界通用的旅行機票等;物品設置不合理,內容重復或者部分重合,如,一生用不完的金錢、富可敵國的財富等;拍賣品的設置缺少層次性,缺少由外至內、由淺至深的過程。其次,拍賣規則設置不嚴密、不清晰,導致拍賣活動實施時場面混亂,突發狀況處理隨意性大,整個過程缺乏邏輯性和科學性,常常影響整個活動的順利開展。最后,課堂拍賣活動時間安排不合理。有時整個活動的課堂時間中僅有拍賣過程,沖掉了學生分享與體驗的環節。有時,因為時間上的限制,來不及讓大多數學生都有所體悟就匆匆結束。

      基于以上提及的種種問題,我就生涯價值拍賣活動的體系構建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生涯價值拍賣活動的整體構思

      1.關于活動時間

      心理活動課中,體驗式活動是最主要的環節,也是課堂重點和難點,因而對活動時間的把握尤為重要。價值拍賣活動中,競拍活動時間應控制在15到20分鐘左右,這樣可以讓參與拍賣的同學能分享彼此對價值物品競拍的感受,讓觀察組同學分享他們體悟到的內容。

      2.關于活動規則

      拍賣前規則設置和介紹是價值拍賣活動能否順利開展的保證。不管活動的組織形式如何,有一些規則是設計者和參與者必須事先約定并共同遵守的。

      (1)活動的籌碼與拍賣品的數量設置合理,這應由活動設計者根據一定的原則把握和掌控。

      (2)拍賣的流程是什么?如何競拍?誰來維持拍賣秩序等。

      (3)如何叫價與加價。

      (4)如果某物品流拍該如何處置?

      (5)若學生違反規則,怎么處理?只有規則設置清晰,介紹明確,拍賣活動才能順利開展。

      3.關于拍賣活動的課堂結構形式

      價值拍賣活動可以有不同的組織形式,既可以設計為整個班級的同學都參與競拍,也可以設計成全班分為若干小組,挑選1到2個小組的同學參與競拍。班級全員參與競拍,學生活動參與度高,但不利于準確、及時掌控學生競拍時的課堂狀況;挑選1到2個小組同學參與競拍,其他同學參與觀摩,課堂的氛圍比較熱烈,有利于展示,但其他同學的參與度不高。究竟選擇何種方式進行,應根據實際情況加以權衡選擇。

      二、有關生涯價值拍賣品的設置原則

      1.拍賣品的設置須體現層次性

      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愛和歸屬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一般來說,某一層次的需要相對滿足了,就會向高一層次發展,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就成為驅使行為的動力。

      五種需要可以分為兩級,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屬于低一級的需要,通過外部條件就可以滿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高級需要,通過內部因素才能滿足。

      生涯價值拍賣品的設置也必須體現層次性,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心理需求。比如,可以將不同層次的生涯價值物品按照由低到高的原則分層,例如:吃遍美食―美貌(英俊瀟灑)―愛情―婚姻幸福―家庭和睦―知心朋友―聰明睿智―事業成功―長壽―正義―公平―自我實現等等。當然,占據大多數的應該是體現高層次需求的競拍品。通過競拍物品的層次性設置,引導學生追求由淺向深,逐步認識、循序漸進,深入思考人生意義、價值的過程。

      2.拍賣品名稱清晰,數量適中

      生涯價值拍賣品的名稱要盡量通俗易懂、言簡意賅,最好能帶有趣味性并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要設置“愛情”這一項,可以寫成“一位英俊博學的丈夫或者美貌賢惠的妻子”或者“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侶”。

      拍賣品的數量不宜太多,畢竟拍賣活動并不是關鍵,最關鍵的是要讓學生從拍賣活動中關注自己的價值取向,澄清自己的價值觀,明確自己一生應該追求之所在。

      三、活動設計須注意問題

      1.活動的預熱

      生涯物品拍賣活動開展的順利與否取決于學生的投入程度,所以在活動開始之前先要做好預熱工作,營造競拍緊張激烈的氛圍,讓學生能夠盡快進入到活動中。比如,可以通過拍賣組織者的開場白增加競拍的氣氛;還可以事先把拍賣活動的道具準備好,如:拍賣錘、拍賣錢幣、制作精美的拍賣品等,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活動中。

      2.活動后的分享

      拍賣活動后的分享與體悟是整個生涯價值拍賣活動中最為重要的環節,應該留下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總結、感悟。建議老師可以事先精心準備一些問題,如:你拍到了什么?拍到的東西真是你最想要的嗎?除了這個,你本來還想買什么?為什么最終做了這樣的決定?現在為此后悔嗎?盡可能讓學生在分享與體悟中得到情緒和思想的升華。

      3.活動后的提升

      價值拍賣這堂課,最好是安排在高一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中開展。因此,活動后的提升、活動與職業選擇的關系是需要引導學生思考與討論的。

      可以通過布置學生畫“我的職業樹”,探討能滿足自己價值觀的職業有哪些?要實現這個目標,我需要做些什么?這樣,就與學生未來的職業選擇聯系了起來,學生也進一步明確現在的我應該要做些什么樣的準備。

      價值拍賣活動體系的構建涉及面比較廣,不同的組織形式也會在課堂隨機生成不同的內容,但是以學生為主體、重在體驗與分享這一點是不管什么課堂形式都需要好好把握的。


    猜你感興趣:
    1.大學生如何實現人生價值論文

    2.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議論文

    3.實現人生價值的文章

    4.關于人生價值的議論文精選

    26797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 向日葵app下载网址进入在线看免费网址大全| 国产裸体舞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级黄色大片|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eeuss鲁片一区二区三区| 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愉拍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a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卡通| 中出视频在线观看| 高中生被老师第一次处破女|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91精品国产人成网站| 波多野结衣免费在线观看|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 人久热欧美在线观看量量|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va在线| 韩国理论福利片午夜| 欧美午夜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在线免费观看你懂的| 免费在线观看你懂的|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一区| 青青草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怡红院在线| 国产香蕉视频在线| 亚洲成AV人片在WWW色猫咪|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九九视| 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成人品视频观看在线| 国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99视频| 韩国免费三片在线视频| 拍拍拍无挡无遮10000|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影视| www夜插内射视频网站| 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桶个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