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中國傳統道德的思修論文(2)
探討中國傳統道德的思修論文篇二
《探討中國傳統道德的現實價值》
摘要:精神文明建設是我國在經濟建設中不斷提的口號,人民素質與修養體現著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也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前提之一,對于精神文明的建設中國傳統道德的意義又如何得體現?本文從我國當今社會人們精神文明不足以及當今我國的價值取向等方面探討了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并詳細介紹了傳統文化三個重要方面。
【關鍵字】精神文明建設傳統道德 價值取向
1.我國現代人們精神需求與不足
1.1我國人們精神方面的缺失
3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使我國在經濟建設方面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隨著GDP年年上升,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在不斷地大幅度提高,但是社會各種問題也層出不窮,如:平民人性的冷漠而引起的犯罪、官員的腐敗、城管的蠻橫執法、以及各種拜金現象等都從另一方面反映了國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在整體上相對滯后;從網絡上、從其它各類媒體的報到中也可以看到當今社會上還存著一種重物質而輕精神,重經濟而輕文化的氛圍;另外一方面,我國的道德信仰呈多元化,但對于很多人來說是一種外在的禮儀規范,而忽略了其真正的內涵價值與深層意義。
1.2 我國目前的價值取向
繼“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的之后,“中國夢”的提出是對馬克斯列主義的與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的進一步發展與深入。從很多方面來看,我國也在各個方面也越來越重視國人精神文明的建設與提高,但對于外來文化在如:影視、娛樂、思想觀念等各個領域的沖擊,我們也漸漸忽視了我國五千年來形成的傳統道德中精華部分。
2.傳統道德的現代價值
2.1傳統道德優秀的方面
今天的中國雖然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發展著社會主義,但其也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發展,不應該將其與歷史害斷,否則我們便成無根之民族了。我認為傳統道德的現代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德教與修身的統一、知行統一以及言教與身教的統一。
對于“德教”與“修身”的統一;德教,也就是指通過道德思想、觀念、規范教化對人進行的道德教育為了達到啟發人內心、完美人格的目的;而“修身”則是指自我在道德品質方面的修養行為,同樣也是為了達到完善自身人格的目的。可以說“德教”是啟發人對道德的認識,而“修身”是對道德認識的實踐行為;因而古人提出來將二者有機結合,通俗地說就將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二都統一才能將對道德的認識與理解轉化為道德行為,“道德”也才能因此有真實的意義。
對于知行合一,這是我國古代各家學派思想的重要原則之一,尤其是在儒家學派中占據重要地位。“知”是指對知識、道德等方面的認知;而“行”則指實踐、躬行,只有知行合一,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才能得以全面發展,否則理論上永遠只是理論,現在很學生出現高智低能的現象,是教育的缺失,在科學方面則會表現出科學水平落伍而影響經濟的發展,因而傳統道德中強調的知行合一對于當今的人才培養與社會進步都有著重要意義,是實現“中國夢”重要前提之一,也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之一。
對于言教與身教的統一,也是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選特點之一。“言教”即是以口頭說教的方式來進行的教育,而“身教”是自身的行為作為榜樣去啟發、影響或指導他人,以達到教化他人的目的。“言教”與“身教”的結合是中國傳統道德思想倡導與堅持理念之一,為儒家如:孔子與墨家如:墨子,等學派提倡的。言傳、身教互補,是影響學生與他人重要力量。從當今天社會看來,名人效應如同很好體現了“言教”與“身教”作用,他們提倡的理念會其“粉絲”所追隨,但如果他們表里不一,出現如:醉駕傷人、私吞公捐等劣行,則從引起不同程度反響,讓他們的公從形象瞬間崩散。
2.2 傳統道德的當今價值
中國傳統道德是經過中華民族在五千年中各個時代各種不同學術思潮的洗禮、激蕩與篩選后不斷豐富發展而形成的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道德對我國文化、歷史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對傳統道德的理解是作為一位中國人對自己祖國文化最基本的認可,雖然傳統道德中也有存在一些不適合當代社會發展的地方,但是其中很多精華之處的價值是永恒的,對當今的社會道德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
中華文明能在幾千年的變更中得以留存與發揚,并滋養著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艱苦奮斗的精神,并在常常在民族危難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抵御外侵。另外,作為我們文化的根,傳統文化是代文明的發展基礎,同時傳統道德上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文明遺產也是現代道德發展的寶貴資源。一方面,它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從人倫到個人品德、從修身到養性等都在總體上體現出中國古人的“善的智慧”,而“善”也是人類有史以來一直探究的問題,因而傳統道德對人類文明有著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中國傳統道德所定義與追求的生活價值目標以及行為準則和從善方式,對個人來說是其個性完善的重要智慧,對于社會來說也有利于其的安定太平;因而傳統道德對于現代社會依然存在不可代替的價值。
中國傳統道德在不斷地對人在宇宙中的生存意義進行探討,并積極探求適宜在社會中的生存方式,無論是儒家學派還是墨學或者道家思想,“人”都是其關注的核心,也就是說我國傳統道德關注的重心與“以人為本”的現代思想一致,同樣地肯定了人在天地萬物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則重要強調了人應該做到自強不息,奮發圖強。
3.總結
本文探討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可以看出我國傳統道德中存在著大量的豐富的人本思想,它們是我們古代賢哲對宇宙、社會、天地萬物的思考的精華,是中國幾千年的智慧結晶,在物質水平高度以發達的今天,依然具有無窮的魅力和不可替代的價值;其中如“知行合一”“言傳身教合一”“德教與修身合一”都與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謀而合,它們共同為“中國夢”奠定著思想基礎。
參考文獻:
[1]劉獻君.中國傳統道德[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8:227.
[2]金雁.試析中國傳統和諧德育思想源流與特征[J].2008: 6.
探討中國傳統道德的思修論文相關文章:
3.思修道德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