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價值觀相關思修論文范文(2)
職業價值觀思修論文篇三:《職業價值觀研究綜述》
摘要:本研究從職業價值觀的概念入手,介紹了職業價值觀的國內外研究進展、維度劃分和測量以及職業價值觀的影響因素,從而對職業價值觀整個理論體系做了一個比較系統的梳理,使今后的研究學者在對職業價值觀進行研究的時候有一個系統的參照。
關鍵詞:職業價值觀 概念 測量 影響因素
一、職業價值觀的概念
價值觀是我們經常會提及的一個概念,它是指:我們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工作中所重視的因素和方面,以及所遵循的原則和標準。而職業價值觀則是價值觀在職業選擇時的延伸,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關于職業價值觀的概念,國內外學者眾說紛紜,給出了不同的說法。
國外有名的學者們分別從不同的研究視角,提出了對職業價值觀的操作定義,包括從需求滿足的角度、工作結果的角度、終極狀態和信念的角度、工作目標和報酬的角度。從需求滿足角度出發的代表人物是Super(1970),他認為職業價值觀是個體自身通過選擇具有某種特質的工作,來實現其自身的工作目標,以此來滿足個人的內在需求。從工作結果出發的代表人物是Elizur(1984),他認為職業價值觀是是一種內在的思想體系,會對其自身的工作行為所取得的結果進行價值上的評判,進而對個體的行為產生直接的影響。從工作的最終情形和信念的角度出發的代表人物是Ros(1999),他認為職業價值觀就是個體在從事工作的過程中所持有的某種信念或者是從事某種工作時所能夠達到的某種終極狀態(如高薪、高職位等)。從工作目的和酬勞的角度出發的代表人物是Schwartz(1999),他認為職業價值觀驅動人們為了達到某種目標和獲得某種報酬而工作。
國內學者們對于職業價值觀的概念也從不同的角度給出了界定。寧維衛(1991)將職業價值觀定義為是個體的一種內在標準,個人以此來對不同的職業的好壞、重要性、優劣做出評價,是人格的組成部分。西南大學黃希庭則認為職業價值觀是個體人生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價值觀在職業方面的集中體現,應從四個方面去準確把握職業價值觀的內涵。首先,職業價值觀表現的是個體的需要與職業本身滿足個體需要程度之間的關系。職業越能夠滿足個體的需要,個體對該職業的評價水平越高;反之,則越低。其次,職業本身的社會價值能夠滿足個體的需要。再次,職業本身的價值之所以以職業價值觀的形式表現出來,是因為個體對該價值有需要。最后,個體的核心價值觀制約著職業價值觀的發展和形成。同樣,凌文輇、方俐洛等(1999)也同樣以為職業價值觀是個體的人生價值觀在職業方面的反映,是影響人們職業選擇的觀念和立場,個體的職業價值觀是通過其在對某種職業進行評價的過程中突出的表現出來的。金盛華、李雪(2005)綜合了中外學者的研究和個體的價值觀的內涵將職業價值觀定為人們對職業進行評價和選擇的尺度和標準。
二、職業價值觀的國內外相關研究
1.國外研究
早在60多年前國外學者就開始對職業價值觀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歷經數十載,研究成果頗為豐厚。
Holland(1959)的職業選擇理論提出了職業選擇觀這一概念。他認為個體的職業選擇觀受到個體個性的影響,而個性受到先天遺傳、后天社會環境以及個體興趣和能力的綜合影響。根據個體個性的不同,Holland將個體的職業興趣類型分為六個類型:現實型、常規性、企業型、社會型、藝術型、研究型。他依據該理論所開發的Holland職業興趣量表,在生涯規劃領域被廣泛應用。
Super(1957)認為個體的職業價值觀是個體自我概念的表達,該理論被稱為生涯理論(Life-Span Theory)。他根據個體年齡的不同階段將生涯劃分為成長階段(4-13 歲)、探索階段(14-24 歲)、確定階段(25-45 歲) 、維持階段(45-65 歲)、離職休閑階段(65-)這五個階段,在每一個具體的階段個體具有與之相對應的具體職業行為。1990年Super對該理論進行了補充,他認為個體的職業行為并非按照年齡階段嚴格的區分,而是根據社會經濟技術環境以及個體的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個體的職業行為應該與該階段所面臨的問題相匹配。
施恩(Schein)是著名的職業錨理論提出者,他的理論對職業價值觀的研究也具有重大的影響和現實的指導意義。職業錨是指個體在選擇職業的過程中最看重、最不能夠動搖的核心因素或者價值觀。職業錨是個體的能力、價值觀、動機三者結合的產物,具有相對穩定性,但是是可以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不斷調整,發生改變的。
關于職業價值觀的結構,國內外學者歷經半個世紀的時間從二元分法逐漸發展為四元分法。
二分法的代表人物是赫茲伯格,他將職業價值觀分為內在價值觀和外在價值觀。Super在他的研究基礎上增加了一個新的方面,即外在報酬,將職業價值觀發展為三元結構。
Larce、Surkis、Rone等人提出了職業價值觀的四分法。其中Larce認為職業價值觀的四個維度分別為名望因素、利他因素、滿意因素、個人發展因素。Surkis將職業價值觀分為外在價值因素、內在價值因素、威望價值因素與社會價值因素。Rone認為職業價值觀的四個因素分別為自我實現因素、社會因素、自尊因素、安全因素。
2.國內研究
中國關于職業價值觀的探索起步較遲,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逐漸開展起來。
龔惠香等(1995)對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所注重的因素排序如下:第一位是發揮特長,第二位是符合性趣,第三位是收入高,第四位是實現個人抱負,第五位是人際關系融洽。
何華敏(1998)研究得出:人們的職業價值觀水平能夠影響到個體在組織中的投入程度以及離職情況,當個體的職業價值觀與企業的文化很好地融合的時候,個體的績效水平高,對工作的滿意程度就高,不易產生離職傾向;反之,則對組織無法投入,容易產生離職傾向。
凌文輇(1999)等對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在擇業的時候考慮的因素和重要程度如下:能否充分發揮個體自身才能、工作內容是否符合個體自身興趣、工作中所面對的機會是否均等、工作中的競爭是否公平、薪酬和勞動報酬體系是否夠高。
陰國恩(2000)曾從天津選取了7所大學的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職業價值觀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他的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由眾多的因素影響,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因素為,第一,充分發揮個體的能力;第二,工作中的創造性水平;第三,收入水平。而名聲地位、是否成為領導者、冒險性等因素則排在靠后的位置。
于海波(2001)將高等師范大學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水平作為研究對象,對不同性別、年齡、年級、專業、生源地的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情況做了對比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大二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比較不穩定;并從側面證實了職業價值觀與個體的人格因素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李莉(2008)對研究生人格、主觀幸福感與職業價值觀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生的職業價值觀與個體的人格特質顯著相關。
都三強(2008)在其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中對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自我信念水平、抱負指數三者之間的內部聯系進行了研究和探討。他的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群體的職業價值觀、自我信念以及其個人的抱負指數存在顯著地相關關系。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可以通過個體的自我信念和抱負指數來進行預測。
劉玲玲(2012)對高職大學生進行的職業價值觀研究結果顯示:高職大學生的擇業價值觀具有自主性和盲目性的雙重特點,并且學生自身的職業價值觀并非以社會需要為導向,并受到家長的功利性的求職觀念的影響,由此產生了個體職業價值觀與社會現實的沖突。
三、職業價值觀的維度劃分與測量
職業價值觀的測量隨著國外研究職業價值觀的熱潮一并興起,成果也是十分的豐富,主要的測量方式還是量表的形式,但是對測量維度的劃分眾口不一,未達成一致。
Herzberg將職業價值觀分為兩個維度進行測量,分別是:外在價值維度以及內在價值維度。Ginsbeg,認為職業價值觀主要包括工作中的伙伴因素、報酬水平以及所從事的活動情況三個維度。Super在1970年修訂的職業價值觀量表(Work Values Inventor),他將職業價值觀分為三個方面:職業的內在價值維度、職業的外在報酬維度、職業的外在價值維度。Aldefer(1972)的劃分方法與Super略有不同,他將職業價值觀分為工作的內在報酬維度、工作的外在價值維度以及工作本身的社會價值水平。
還有一位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至今為止仍然具有相當的影響力,Holland(1973)的職業傾向測量量表。他把個體的職業價值觀分為六個類型,并形象地用一個正六邊形來表示這六個類型之間的關系,探索型價值觀、社會型價值觀、藝術型價值觀、現實型價值觀、習慣型價值觀以及企業型價值觀分別放在正六邊形的一角。每個人的職業傾向可以用這六個類型中得分最高的三種來表示。若這得分最高的三個類型越相鄰,則個體的職業傾向統和的越好,在擇業的過程中困惑越少。若這三個類型跨越區域越大則個體的職業傾向不一致,容易出現困惑。
Perron(1974)所劃分的測量維度有四個,分別為:單位風氣維度、崗位自由維度、工作中的冒險水平、現實中的地位因素。Elizur(1982)則將職業價值觀的測量維度劃分為六個:自由維度、利他維度、成就維度、舒適度、社會地位、是否安全維度,兩年后他將這六個維度整合為三個維度:情感維度、工具維度、認知維度。Surkis(1992)將職業價值觀分為四個維度:內在價值維度、威望價值維度、社會價值維度、外在價值維度。
國內學者經過近30年來的研究,也在國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得出了對職業價值觀測量維度劃分的顯著的成果。趙喜順(1984)認為職業價值觀的四種類型為:追求興趣愛好的類型、追求聲望與工作舒適的類型、追求長遠社會利益的類型以及追求經濟收入的類型。寸草(1988)將職業價值觀水平分為喜愛表現型、追求衣食富足型、樂于貢獻型這三種。寧維衛(1991)則認為個體在進行職業選擇的過程中有影響力的因素包括:個體的進取心、工作是否安定、從事工作時個體可能的生活方式、工作所帶來的經濟收入、聲望低位因素。黃希庭(1994)則認為個體職業價值觀包括:個體的職業目標、個體對職業的平價水平以及個體實現職業本身價值所采取的手段這三個方面。凌文輇(1999)等人將職業價值觀分為:發展因素、聲望低位因素、保健因素這三個方面,受到了社會的認可,他們所編制的職業價值觀測量量表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具有較高的信效度水平。
四、職業價值觀的影響因素
影響職業價值觀的因素有很多,如人口學變量中的年齡因素、性別因素、生源地因素、專業因素、家庭背景、父母的職業類型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對個體的職業價值觀具有影響作用。
在何華敏(1998)、俞宗火(2004)等人的研究中分別對職工的職業價值觀的人口學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根據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的職工個體因其性別、年齡、所學專業、受教育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在價值觀水平上也具有差異,表現出不同的特點。
葉琳琳(2003)以職業學院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其職業價值觀情況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研究結果顯示:學生的性別、生源地因素對個體的職業價值觀水平具有顯著影響,例如:來自農村的學生對工作的穩定性水平比來自城市的學生更加看重。
研究者們不僅對人口學因素對職業價值觀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同時也對各種心理因素與職業價值觀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了研究。
吉林大學張穎倩(2007)對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與自尊、成就動機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結果表明:大學生的自尊水平、成就動機水平與其職業價值觀中的自身發展因素的水平成正比;個體的成就動機水平與其職業價值觀中的聲望地位因素成正比。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水平之所以受到自尊水平的影響是由于成就動機水平在二者之間起到的中介作用。而個體職業價值觀中的保健因素與個體的自尊水平和成就動機水平關系不顯著。
都三強(2008)對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與自我信念、抱負指數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探討。結果表明: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水平能夠顯著地被大學生的自我信念水平與抱負指數水平預測到,并且三者之間相關顯著。
任紅燕(2009)對高師生的職業價值觀與社會支持情況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結果表明:社會支持與職業價值觀二者的各個維度上分別存在顯著的相關。
萬秀萍(2012)以高職生為研究對象,對其職業價值觀、職業自我效能感、職業生涯規劃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高職生的職業價值觀水平與職業自我效能水平、職業生涯規劃水平三者之間顯著相關。
李凌銳(2012)對高職院校與普通高等院校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水平和自我概念水平進行了比較研究。結果表明:高職院校的學生與普通高校的大學生之間的自我概念水平、職業價值觀水平存在顯著地差異;二者的自我概念水平均與其職業價值觀水平顯著相關。
總的來說,我國對于職業價值觀的研究開始的時間相對較遲,與國外相關研究比較起來差距較大,雖然目前的研究已經涉及到職業價值觀的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的各個方面,但是現有的研究成果還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國的職業價值觀研究還需要進一步的拓展和加深。
參考文獻
[1]Super ,D.E .Manual for the Work Values Inventory .Chicago :Riverside Publishing Company,1970
[2]趙婷.社會支持、成就動機和職業價值觀對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的影響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1
[3]Ros M,Sohwariz SH, Surkiss .Basie individual values, work values ,and the meaning of Work.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1999,48(l):49-71
[4]Sehwartz SH. Atheory of eultural values and some implications for work . 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1999,48(1):23-47
[5]寧維衛.中國青年職業價值觀研究.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1991(4)
[6]余華,黃希庭.大學生與內地企業員工職業價值觀的比較研究.心理科學,2000,23(6)
[7]凌文輇,方俐洛,白利剛.我國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研究.心理學報,1999(3)
[8]金盛華,李雪.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目的和手段.心理學報,2005,37(5)650-657
[9]Dawis R V , Lofquist L H. A psychological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4:75-170
[10]Super D E. A Life-span, 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Journal of Vocational 13ehavior,1980,(16): 282-298
[11]劉廣珠,趙淑萍.職業價值觀的研究與應用.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
[12]于海波,張大均,張進輔.高師生職業價值觀研究的初步構想.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27(2):61-66
[13]閆師歐.大學生的職業自我效能感對職業價值觀的影響研究.西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6)
[14]龔惠香,袁加勇,范鈞.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調查與分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5,(4):67-73
[15]何華敏.我國內地四類企業職工職業價值觀比較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1998(1):101-106
[16]陰國恩,戴斌榮,金東賢.大學生職業選擇和職業價值觀的調查研究.心理發展與教育,2000(4):38-43
[17]于海波,張大均,張進楠.高師生職業價值觀研究的初步構想.西南師范大學學報(社科),2001(2):61-66
[18]李莉.研究生人格、主觀幸福感與職業價值觀的關系.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19]都三強.大學生職業價值觀與自我信念、抱負指數的相關研究.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20]劉玲玲.高職大學生職業價值觀調查研究.長春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21]范守忠.論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教育.山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9
[22]周思遠.高職生職業價值觀、成就動機與擇業效能感的關系研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23]何華敏.四類企業職工的職業價值觀在不同個人背景上的差異研究[J].心理科學,1998(1):30-34,51-56
[24]俞宗火,滕洪昌等.當代碩士研究生職業價值觀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4,10(3):37-40
[25]張倩穎.大學生職業價值觀與自尊、成就動機之間的關系研究.吉林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07
[26]任紅燕.高師生的職業價值觀與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常熟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2009
[27]萬秀萍.高職生職業價值觀與職業自我效能、職業生涯規劃之間的關系研究.廣州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12
[28]李凌銳.高職院校和普通高校大學生自我概念與職業價值觀的比較研究.四川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猜你喜歡:
職業價值觀相關思修論文范文(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