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運輸統計論文(2)
鐵路運輸統計論文
統計學論文篇1
信息統計對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性
一、引言
安全生產是我們國家的一項重要政策,也是社會、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對于保障員工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搞好企業生產經營,促進企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搞好安全管理工作,需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安全管理條例,制定安全管理制度,開展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組織安全生產檢查,做好安全事故調查分析。一切的培訓、檢查和分析都是為了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因此對事故的調查分析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安全管理人員做好基礎數據的統計,這樣才能便于分析事故原因,從中吸取教訓,做好事前管控,避免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
二、基礎信息統計重要性分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基礎信息是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依據,是企業蓬勃發展的引路明燈,是員工安心工作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許多企業卻疏于對基礎信息的統計工作,這就增加了企業的安全隱患,一旦出現任何事故,造成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正是由于企業管理部門對于基礎信息作用的認識不夠深入,才導致對基礎信息的統計工作草草了事,對于統計完的信息也未加以深入分析和利用,使基礎信息僅停留在統計層面,沒有真正發揮其重要作用?,F就基礎信息的作用做如下介紹:
1.基礎信息可以實現事故預警
對事故的預警是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核心。預警需要綜合運用信息論、控制論、管理學、決策論、統計學、概率論等多個學科知識來進行安全預測和事故預防。這就需要我們對大量的安全管理基礎信息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其中的規律,從而制定相關應對措施,將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所以,對于基礎信息的統計必須真實、全面和迅速,這樣才能使統計結果趨于真實,對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起到指導性的意義。
可以說沒有現場的基礎信息,就無法進行事故預警,安全管理工作也就陷入了瓶頸。預警過程一般分為5個時序階段:信息收集、信息篩選、信息評價、閾值設定、報警。目前常用的預警分析方法有事故樹、事變樹、成敗樹等多種模型,但這些模型都是基于分析事故產生的根本原因來進行事故的分析及預測。事故發生的原因需要深入現場,多方采集,多方統計,才能找出其根本原因,所以現場的基礎信息統計是一切預警分析的基礎。我們采集的基礎信息越多,建立的安全模型就越準確,得出的結果才會更符合實際的需要。
2.基礎信息可以發現工作中的漏洞
通過對現場基礎信息的統計,我們可以發現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疏漏,從而在以后的管理工作中加以改正。雖然這些疏漏不一定會直接造成企業的損失,但是對于提升員工的工作能力和實現安全管理的標準化具有決定性作用。一切質變都是以前期無數量變為基礎的,只有不停的發現錯誤,改正錯誤,才能不斷的進步,使我們的安全管理工作科學化,標準化。例如一名剛參加工作的安全管理人員,工作中出現失誤的可能性較大,通過這些基礎信息,他就可以對工作內容進行一定的了解,找到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也可以根據其統計的基礎數據來判定他的工作情況,了解哪些是需要加強的方面。
3.基礎信息可以規避錯誤決策
通過對基礎信息的統計、對比和分析,可以發現企業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這也為后期向上級部門反映問題時提供了科學的依據。有助于上級部門了解基層的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決策,促進問題的解決。上級部門作為非一線人員,去現場了解實際情況的時間很短,有了這些基礎信息,他們可以對基層的各種安全情況及隱患進行全面的了解,同時也為他們的管理提供了便利,從而對以后管理工作中的決策問題,做出符合實際需要的決策。
三、下階段工作展望
基礎信息的作用還不只是以上三個方面,但我們也足以根據這三個方面窺一斑而見全豹,了解基礎信息對于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重要性?;A信息是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研究的重點,沒有基礎信息,就無法開展安全管理工作,員工及企業的安全性也就得不到保證。那些統計完的基礎信息,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統計層面,而應利用現代的數據分析方法對其加以分析、利用,建立完善的數據庫,濾除其中的偽信息,保留與安全相關的有效信息,通過故障樹、建模或云技術等分析方法,找出問題,從而在以后的安全生產工作中加以規避,保障企業安全。
基礎信息作為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根本,我們不能因為它的基礎性就忽視其重要性。對于基礎信息的統計,必須要求高精度、高密度,這樣才能保證后期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如果一開始的信息是錯誤的,都那么對其進行的一切分析、推斷都是毫無意義的,這樣也達不到安全生產工作的目的。同時企業也應提升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做到統計與分析共同進行,這樣才能保障企業的生產安全,實現企業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萍.生產統計在安全生產中的作用[J].科技風,2013,(24):224.
[2]王石.安全管理基礎數據的統計分析[J].安全,2010,31(1):14-17.
[3]曹松.鐵路行車安全預警理論與方法研究[D].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2011.
[4]郭福芝.工業企業統計工作現狀及完善[J].河南科技,2012,(8):4.
統計學論文篇2
統計工作在企業管理中的必要性
摘要:企業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企業的整體性發展,而在企業的管理中,統計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茖W、合理的統計工作,有利于及時發現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虛而不實的情況,從而及時予以糾正,最終促進企業得到健康的發展。然而,在現實的企業發展中,盡管企業內部設置了統計這一工作崗位,但是企業的統計工作在很多方面還存在著不完善的地方,使得問題層出?;诖?,本文以企業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作為切入點,來淺談如何做好企業統計工作。
關鍵詞:企業;統計;管理
一、前言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好其自身內部的各個方面,才能在市場競爭的洪流中始終處于有利的地位,不被市場所淘汰。在企業的整體性發展中,企業的管理模式、經營方式、組織形式、運行機制等是企業經營活動的主要環節,而統計工作在這些經營活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只有將企業管理建立在科學合理的統計基礎之上,才能有效地解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虛假現象,更好地完善企業的各項管理,加強企業的發展速度,促進企業的整體性發展。
二、企業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企業統計管理的科學發展,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統計工作對于促進企業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在企業統計管理工作中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阻礙著企業的健康發展。為此,我們首先需要明確企業統計管理中存在的具體問題,才能采取有效的對策予以解決。
1.管理者不重視統計工作,將統計與會計合二為一企業內部的管理人員在觀念上對做好企業統計管理工作未產生足夠的重視,認為統計工作就是簡單的數據計算及各種統計報表的填制,將統計工作予以弱化,甚至于有的企業將統計工作與會計工作相互結合,使得這兩種性質的工作內容混合在一起,無法發揮出統計對企業發展的應有的作用。
2.缺乏專業性統計人員,無法適應新時期的發展統計工作的良好的開展是需要有專業的統計人員作為支撐的,然而,在企業的實際發展中,專業的統計人員還是較為缺失的,統計人員因其不夠專業,往往在開展統計工作的時候使用不恰當的統計方法進行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匯總加工,在實際的工作中常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失誤,這種現象的存在也就導致了企業的統計工作難以得到良好的開展。
三、統計工作在企業管理中的意義
統計之于企業發展的意義,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顯得越來越重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統計工作的良好開展,不僅可以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數據信息,而且可以在企業遇到發展的問題時提供解決問題的辦法與線索。與此同時,統計的數據整理工作還有利于幫助企業的管理者對企業經濟運營狀況做出正確的判斷與決策,從企業的實際發展出發,更好地促進企業的整體性發展。第二,企業統計是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在企業的發展中,企業管理者正確運用統計分析的成果,獲得有用的信息,有利于促進企業在市場競爭的洪流中不被淘汰。而且企業管理者結合統計信息,利用各種真實、準確的統計數據,可以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工作做出最正確的評價,促進企業的發展與進步。
四、做好企業統計管理工作的策略與建議
在分析企業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在企業發展中的意義之后,如何做好企業統計管理工作,以此來促進企業的發展?本文對此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1.管理者加大統計工作的重視程度,設立專門的統計部門并明確其職責加強企業統計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就是管理者要重視統計工作的開展,設立專門的統計部門并明確其職責。企業管理者所實施的決策對企業的發展而言是非常重大的,而統計工作為管理者的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因此,統計工作的順利開展是需要管理者提高對統計工作的重視程度的。
認識到統計工作對企業管理發展的作用,才能在此基礎之上制定一系列的符合統計工作發展規律的措施,以此加強統計工作的順利開展,發揮統計工作的真正作用。與此同時,在企業統計管理工作中,還需要設立專門的統計部門,將企業的會計部門與統計部門明確地劃分開,并且合理、明確地劃分各自的職責,使得統計部門能保持相對的獨立性,加強統計崗位人員的職責管理,使得統計人員能在本職崗位上盡職盡責地做好自己的日常工作,從而促進統計工作的良好開展。
2.培養專業性人才,提升員工專業素養新時期發展之下的社會主義經濟市場,由于受到科技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影響,信息網絡時代已經進入到社會的各行各業中,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企業的統計工作也受到這一因素的影響,在涉及這一方面的技術層次上有了較大的提高,因而對專業性人才的要求標準也越來越高。
為適應這一改變,企業要加大對人才的投入,不僅在人才招收方面要選擇合適、專業的統計人才,而且在企業內部也要加強培訓力度,讓已經在統計崗位上工作的人員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以及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更好地進行現代化的統計管理,實現主要統計數據的實時更新,促進企業的整體性發展。
3.建立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加強監督力度統計,簡單的來講,就是對數據的整合,但是這一含義是比較抽象的,放在企業內部的管理中,本身企業的發展就是復雜多變的,所以在企業管理中的統計工作,就又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因此,要想做好企業的統計管理工作,還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以及建立完善的監督體制。
首先,企業應該充分利用現代化科學技術優勢,建立統計信息網絡,實現指標體系的構建,完善企業的統計信息網絡與其他網絡之間的結合,以此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完善的統計資料。其次,統計工作的良好開展還需要在強有力的監督之下才能得以有效地實現。因此,應重視加強企業的統計監督工作,促進企業統計工作的順利開展。
五、結束語
統計作為決策的工具之一,在企業的發展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為企業的運營發展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企業的管理工作中,將統計工作做好做實,管理者才能在統計結果的基礎之上做出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決策,促進企業的整體性發展。
參考文獻:
[1]熊凌.淺析企業財務執行力的提升[J].財經界(學術版),2016,(18):121.
[2]吳欣燦.淺析企業財務風險和防范[J].時代金融,2016,(24):171.
[3]賈勇軍.當前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缺陷與對策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6,(24):129.
1.統計學論文范文
5.統計學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