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畢業論文
按照十五大確定的宏偉目標,到21世紀中葉,中國要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裕、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在此偉大的征程中,農業肩負著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農業畢業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農業畢業論文篇1
淺談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農問題始終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其中有關農業資源以及相關管理問題至關重要,在當代,我們的一個思想誤區就是要加大對農業經濟的發展力度就要大規模的開發農業資源,以至于導致許多農業發展的矛盾出現,在進行農業經濟開發時,解決當下的矛盾尖銳的農業資源問題是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
一、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內涵
1.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由來。
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91年,在荷蘭召開的國際農業與環境發展會議中指出,農業的發展要采取一種維護自然環境和維持自然資源的方式進行合理發展,不僅要確保農業發展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同時又要滿足后代的發展需求,并且要保持土地的農業永續性利用,對于水和其他動植物資源能夠不構成影響,在資源上、技術上、經濟上、、社會上都要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這次會議是農業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第一次提出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史稱FAO會議。
2.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理念在中國的發展。
中國作為農業大國,早在國際會議開始之前就有了可持續發展的相關理念,只是在管理上缺乏管理力度,為響應FAO會議的發展要求,中國頒布《中國21世紀議程》中明確指出,中國的經濟發展要保證農業生產率的穩定增長,在提高食物生產以及安全的基礎上,發展農村經濟,解決三農問題,改善農村發展現狀,保證和改善農業環境,要做到合理、有序的利用農業資源,尤其是針對相關生物資源以及可再生環境,要做到保護為主,利用為輔的發展理念。
3.近年來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情況。
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終發展理念就是充分的利用自然資源,同時又要做到保護生態環境,合理開發農業利用,在農業經濟可承載的情況下進行合理的資源配置,提高農業經濟的轉換率,這種發展理念隨著對于生態環境發展的理念提出而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因而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發展理念在當下得到普遍的認可和發展。
二、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1.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立足點在于發展。
經濟發展是我國發展的第一要義,因而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就要注重發展,只有經濟發展才能滿足人們的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間的矛盾,尤其是農業經濟發展是我國經濟的主要支柱,是國民發展的剛性需求,同時,要指出的是,農業的發展要在滿足可持續的基礎上,主要做到農產品的質量以及數量的同步發展。
2.可持續發展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主。
我國農村人口數量占國民總量的一半以上,同時農用土地面積占我國總面積的70%,在這種背景下,我國強調保證綠色發展理念,走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路線主要就從三農問題開始解決。農業發展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表現在多個方面,如在進行種植業時對于農藥化肥的使用、大棚扣膜的使用等都對于土壤以及地下水環境帶來一定的污染,并且污染物的存在形式較為特殊,難以降解。在進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必須將生態發展放在首位,要以保護環境為主。
3.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實施要通過合理解決三農問題。
三農問題是我們當下所最為關注農業、農民、農村問題,也是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解決途徑之一,農業作為主要的發展途徑,也是減緩環境壓力的主要途徑,在進行三農問題的解決時,要進行合理控制農村的人口數量,努力提高農村人口素質。大力發展農村人口的素質以及科技文化教育事業,因此是農村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也是自覺形成生態環境保護的前提。
4.要進行合理保護農業自然資源以及生物資源。
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發展最終目的在于合理的開發農業資源,將環境保護以及資源開發合理結合起來,盡量減少對于環境的污染作用,將農業發展與資源利用至于良性循環之中,因而在資源開發中,要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完成生態的協調發展,以保證減少農業資源的污染。
5.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要體現在農業的發展方式上。
農業的發展方式是農業經濟進步重要的發展限制因素,合理的農業發展模式是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在當下的農業現代化較為普及的今天,農業科技是農業發展質量與發展速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農業經濟方式上要選擇以農業科技發展為主要發展方式。此外,在農業的發展方式上要選擇以農業增長的集約性進行合理分配,因為采用集約形式發展農業能夠減少污染的面積,并且便于進行污染的集中治理。
三、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發展主要特點
1.發展目標的多元化。
農業經濟的多元化發展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發展特點,其多元性主要體現在農產品的質量、農產品的經濟效益以及農業產出率等,同時也要滿足農業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多方面結合,并將環境效益放在首位,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不能增加環境的污染。
2.生態發展的可持續性。
可持續性發展所包含的內容有各個方面,其中在農業生態發展上所要表現出來的是要保證農業生產的物質基礎,即農業資源環境的可持續利用,只有在發展農業時保證遵循自然生態規則,保持生態環境的平衡,保證自然環境的自我調節的基礎上應用自然資源,不破壞環境的生態調節率,才能真正做到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
四、結語
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經濟是國民經濟全面發展與進步的支撐和源泉,因而努力發展我國的農業經濟對于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體現在方方面面,本文針對其發展特性、發展現狀做了簡要的概述。
農業畢業論文篇2
淺析農業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概念
農業推廣是一種發展農村經濟的農村社會教育和咨詢活動。通過試驗、示范、干預、溝通等方式組織與教育農民增進知識,改變態度,提高技能,不但使農民采用和傳播農業新技術,而且使其自愿改變行為,以改變其生產條件,提高產品產量,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質量,提高智力與自我決策能力,從而實現培養新型農民,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目的。
二、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存在差異,使農業技術推廣困難出現普遍現象,阻礙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不健全
在初期經濟體制下發展的農業技術體系中,由于構架、作用、功效、推廣計劃及目標要求,主要體現為政府行為,不能適應現階段發展目標。各部門相互獨立,欠缺溝通,使一些科研成果不能有效的進入農業生產一線,技術部門不到位,在實踐方面欠缺足夠的技術,影響農業生產的發展,缺乏農業技術推廣經費,技術推廣盲目,沒有健全有效的體系,使農業生產水平和產品在市場競爭力中存在很大問題,農業經濟效益得不到提高,農民收入水平低下,嚴重影響著農業經濟發展。
2.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專業知識不扎實,農民思想意識觀念不夠
農業推廣人員的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著農業技術推廣過程是否順利進行,影響著農業生產水平的高低,目前農業推廣工作人員學歷水平有限,學科單一,所學的知識都是書本上的,只會按部就班,從來沒有認真培訓過這方面知識,沒有做過調查研究,在推廣過程中,觀念意識不強,沒有充分的認識到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性,出現推廣速度不見成效,服務意識不到位,影響了農業技術推廣的工作效率,不能滿足農業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較高的學歷人員又不愿意從事這種工作,不愿意來這種單位工作,由于農業推廣工作待遇低,條件差,單位培養起來的農業技術人員吃不了苦,紛紛離開了工作崗位,使農業技術推廣專業骨干逐漸減少,使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隊伍整體素質有所下降。因此,在農民心中沒有威信,會阻礙農業技術的推廣。另一方面,農民思想意識不健全,思想傳統,觀念落后,農民的素質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農民學習和應用科技的能力。由于沒有專業的輔導,沒有技術人員的引導,導致農民收入低,很多農村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大部分都是老人、婦女從事農業生產,接受新知識能力慢,導致農業技術推廣沒有效果。
3.資金不到位,缺少支持
農業技術推廣在科研上沒有經費支持,勢必會阻礙農業技術推廣的步伐,《農業技術推廣法》明確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在財政預算內應當保障用于農技推廣的資金,并應當使該資金逐年增長。但是在實際中,農業技術推廣科研經費得不到解決,很難開展推廣工作,沒有設備,無法把技術和科研成果引進來加以試驗及推廣,大量的試驗田、示范田不能正常實行,只能停留在表面上,使農業技術推廣專業人員有心無力,使工作人員在推廣中很被動,機構管理者對農業技術推廣缺乏認識,不能給予配合和必要的物質支持,影響推廣工作者對工作的積極性,必然導致農業推廣在農民心中的地位,阻礙了農業技術推廣的應用和實施。
三、農業技術推廣改進措施
從目前農業技術推廣受阻礙的實際問題出發,要轉變思想觀念,進一步解放思想,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加快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緩慢的步伐,實事求是,為提高農民朋友收入水平,促進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因此,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1.加大農業技術推廣的宣傳力度
農業技術推廣是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重要原因之一,是對農民朋友收入增收的重要因素。目前,農民對農業技術推廣還沒有足夠的認識,不知道技術推廣能給農民帶來怎樣的收益,因此,我們應加強推廣宣傳工作,促使人們自覺地認識推廣工作的性質,讓所有人都認識到農業技術推廣的價值,從思想意識上轉變農民的傳統觀念,動員農民接受科學技術,引導農民在一些試驗田、示范村做一些試驗,讓他們清楚的了解到推廣的重要性,使我們專業人員通過試驗證明農業科技推廣的可觀價值,以此來提高推廣工作的效率。
2.加強技術推廣者工作人員的培訓
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能否順利進行主要靠推廣工作人員,為了適應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需要,對此我們應該對技術推廣人員加強培訓,必須提高工作人員專業技術知識。一方面,有管理機構出資,把專業技術人員有組織的送到各大學院校、農科院等去業務進修,積累經驗,豐富知識,改變思想觀念,培養地區的農業經濟發展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有單位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定期邀請專家教授來開展知識講座,提高專業人員的技術水平。還可以區域與區域之間,縣與縣之間,鄉與鄉之間共同探討,進行交流,參觀學習,有效帶動農業技術人員實踐操作能力,為解決推廣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3.增強服務意識,提高農民的素質
就目前農村經濟的狀況,應轉變農民的思想觀念,提高素質開展有效的課堂教育,增強他們的科技意識,調動推廣工作者的積極性,為農業生產發展服務,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提高推廣工作者的服務意識,提升技術推廣工作者的業務能力和素質。
四、結束
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業生產中占有很大的作用,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農業發展階段,都是一項推動農業發展和技術進步非常重要的工作。農業技術推廣是農業科技轉化為農業現實生產力的橋梁,是聯系農民群眾的紐帶,是加快社會現代化農村建設,使農村生產力得到轉變,農民朋友的經濟收入增收的關鍵因素。正確引導農民朋友,將優秀的種植技術普及到農業生產的過程中來,對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以此來促進現代化農業的經濟水平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