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毛概論文范文(2)
大學毛概論文范文篇二
《科學發展觀》
[摘要] 企業文化理論是從西方傳入中國的,它的內容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科學發展觀應該成為現代企業文化的理論基石,現代企業文化應體現“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和全面協調發展。
[關鍵詞] 現代企業文化;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全面協調發展
任何企業都有企業文化,它以自發或自覺的態式存在著。中國的老字號同仁堂和瑞福祥正因為有自己的獨特的企業文化才能傳承至今。但是,現代管理學意義上的企業文化理論是20世紀80年代開始從西方國家傳入我國的,作為一種現代管理理論和管理方式,它已經成為世界性的時尚和熱潮。而且隨著我國加入WTO,融入經濟全球化,企業文化已經成為企業繼人才、物質、資金、知識之后的第五大經營資源而備受企業重視。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世界知名的管理科學權威和領導科學權威科特教授預言:未來十年企業文化很可能成為決定企業興衰成敗的關鍵因素。《財富》雜志也曾指出:世界500強企業之所以勝出其他企業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們善于不斷給企業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憑借企業文化,使它們保持百年不衰。
企業文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企業文化理論初始階段代表作,被稱為“美國工商管理圣經”的《追求卓越》的作者湯姆・比德斯就坦言,絕不再版這本書,因為“現在的境況和當時已經完全不同了”。在中國,企業文化理論雖然起步較晚,也是在與時俱進。改革開放初期,因為實行計劃經濟,所以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集體企業都共同宣揚“以廠為家”,而職工則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很少有個性的企業文化,而且這個時期的企業文化均處于自發階段。直到黨的十四大召開,明確了要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自覺地企業文化建設才開始了一個新階段,但由于思想的局限,這一時期的企業文化更側重管理,例如“以職工為本”、“管理出效益”等。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全球化的到來,我們的企業文化建設越來越呈現出自己的特色,涌現出海爾、聯想、寶鋼等一批被世界認同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先進企業文化。現在,中國企業要想融入世界經濟的浪潮,必須立足實際,放眼未來,創建更加符合時代潮流,更有生命力和競爭力的現代企業文化,這就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理論基石,創建符合時代要求的現代企業文化。
首先、現代企業文化要體現“以人為本”
溫家寶說:“堅持以人為本,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曾慶紅說:“以人為本是發展的目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達到這個目的的手段。”所謂以人為本,首先強調人的主體性,也就是說人是世界上惟一具有主體性的動物,人可以根據需要自我創造、自我完善、自我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充分發揮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并創造條件千方百計激發人的能動性。其次就是對人的尊重,人不是機器,而是有獨立情感和個性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被尊重、被理解、被重視的需要。以人為本就是關心、愛護、尊重每個個體,讓人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有完整的人格和尊嚴。再次,強調個體的價值意義,每個人通過后天的學習和訓練都會形成自己的價值,這種價值通過勞動表現出來,以人為本就是創造機會使每個人的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并提供條件滿足個人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
西方經濟學者主張經濟增長的模式靠4個因素:資本積累、資源稟賦、技術進步、勞動力投入。世界著名的經濟學家認為,凡是優秀企業的經營都要建立在這4個輪子之上,但是在知識經濟時代這種主張是有缺陷的,因為他缺少了人,知識經濟也就是現代經濟和傳統經濟的不同在于對人的態度,沒有了人才,一切將無從談起。傳統經濟重資源,輕視人,而現代經濟則重視人,以人為本。這里的以人為本又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企業內部,以人為本就是以員工為本。以人為本的現代企業文化對員工的管理更加人性化,“泰勒制”的管理方式已不適應現代的管理,由于“自我實現的人”、“復雜人”理論的出現,現代的管理更強調尊重,激勵,發掘人的潛能,調動人的積極性。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關系也不是上級和下級服從和被服從的關系,而是團結、合作,相互影響、相互帶動、相互尊重的關系。對人才的態度更加寬容,只要你有聰明才智,就給你最大的自由空間。二是在企業外部,以人為本就是以顧客為本,企業的產品和服務要充分滿足顧客的需要,體現人性化、個性化,使顧客的自我尊重得到滿足。“顧客就是上帝”的觀念傳入中國后,引起了企業界的廣泛重視,但是真正將這種觀念內化提升為企業文化,要走的路還很長。
其次、現代企業文化要體現“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原則,是人類對社會發展問題認識的深入,它是人類以沉痛的代價換來的認識成果,而且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同。根據聯合國組織的定義,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它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原則:第一、持續性原則即人類經濟和社會發展必須維持在資源和環境的承受范圍之內,以保證發展的持續性。第二、共同性原則,即由于人口、資源、環境的問題的全球性要求全人類通力合作,共同保護地球環境和自然資源。第三、公正性原則即對環境和資源的保護即要求代內公正也要求代際公正。針對目前我國高能耗、高投入、低產出、低質量、低效益的資源利用現狀,現代企業文化應高瞻遠矚,立足人類整體利益,創建綠色生態型企業文化,使企業在謀劃全局,制定發展戰略、確定新產品開發方向時,尊重自然規律,保護環境,增強企業的責任意識、憂患意識、參與意識,樹立企業的綠色文明觀、道德觀、價值觀,將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融為一體。而且防治污染、回收資源、節約能源的綠色技術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如果企業文化不能與之保持一致,最終只會走下坡路,被時代拋棄,不能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目前,歐美許多大企業都帶頭生產綠色產品,中國也越來越重視綠色科技,綠色科技要求綠色管理,綠色管理要求綠色文化,但我國的綠色文化遠沒有上升到企業價值觀的高度,可持續發展也沒有內化為企業的約束力,更沒有成為企業職工的自發約束力。
再次、現代企業文化要體現“全面、協調發展”
全面、協調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另一重要原則,全面發展是指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整體推進,社會全面進步。任何社會的進步,經濟是基礎,但是僅僅經濟增長并不代表社會的真正進步,還應該包括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民幸福感的提升。協調發展是指經濟政治文化的相互協調,相互促進,使經濟和政治、人與自然、國際和國內、城市和鄉村、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相互配合、協調發展,從而實現經濟社會結構比較合理、速度和效益比較契合的良性運行狀態。在現代企業文化建設中,必須體現全面協調發展,不能將對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作為惟一的目的,社會效益也是企業效益的一個重要砝碼,體現社會效益的企業文化成為提高企業經營業績和經濟增長的有效手段和精神動力。這就要求企業文化重視利潤目標又超越利潤目標,注重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文精神和人文環境建設,把企業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企業的終極價值追求。經濟效益的提高和社會效益的注重并不是相矛盾的,如誠信經營,反對欺詐、惡意重傷、誹謗等惡性競爭手段既是現代企業安身立命之本,又可以產生社會效益,在全社會倡導誠實、信用的良好的社會風氣。對公益事業和弱勢群體的資助不但體現了企業的愛心和情操,更凸現出企業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用這樣的企業文化熏陶的員工自然會團結一心,努力向上,只有這樣的企業才能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總之,現代企業文化在21世紀的企業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關系到企業的可持續增長力,這是取得共識,毋庸置疑的。所以用正確的理論指導企業文化的建設方向就顯得至關重要,否則就是方向性的錯誤??茖W發展觀是適應時代潮流,符合世界經濟發展方向的理念,它應該是現代企業文化建設的理論基石。企業文化雖然是“舶來品”,但并不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專利,利用中國的傳統文化,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文化,創建世界一流的企業是我們的責任。
看過“大學毛概論文范文”的人還看了:
1.大學毛概論文范文
2.大學毛概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