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五大發展理念有關創新的毛概論文
探討五大發展理念有關創新的毛概論文
五大發展理念,各有其獨特的內涵,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解決的是發展動力問題。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探討五大發展理念有關創新的毛概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探討五大發展理念有關創新的毛概論文篇一
《從“五大發展理念”看的創新思維》
摘 要: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并闡發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創新思維的又一力證,是其創新思維的具體闡述和延伸,具有重要的理論創新意義。尤其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創新,是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重要指南。
關鍵詞:五大發展理念;馬克思主義發展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并闡發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五大發展理念,各有其獨特的內涵,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解決的是發展動力問題;協調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聚焦的是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關注的是人與自然關系和諧問題;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強調的是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突出的是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一、創馬克思主義發展觀之新,引領人類社會發展現代化的新航標
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博大精深、內容豐厚,特別強調生產力的決定作用、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和發展主體、發展過程的由低到高推進、直至全面實現現代化等。但是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從來不是抽象的教條,其現實形態總是在與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煥發生機、延伸發展的。
發展的實質是實現現代化,發展觀的歷史演進過程也是現代化道路的探索與選擇過程,五大發展理念是以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為理論基礎,緊密聯系當代社會發展實踐予以豐富創新的階段性產物,是引領人類社會發展現代化的新航標。
從實踐形態講,科學發展觀不斷拓展和完善的正是一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或中國特色現代化道路。創新發展是發展現代化的持久動力,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永恒的推動力;協調發展追求發展的全面性、整體性,完善了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協調發展是發展現代化的目標選擇;綠色發展強調可持續性資源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提升了現代化發展的戰略導向;開放發展突出了合作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發展現代化的實踐選擇,以統籌兼顧為根本方法,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路徑指南;共享發展把以人為本作為核心,為現代化建設確立了根本的價值導向。
二、創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之新,探索社會建設規律的新特點
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指導下,中國經濟的又好又快的可持續發展,成功解決了貧困問題,開啟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等,五大發展理念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進一步應用和升華,必將有助于探索出社會建設規律的新特點。五大發展理念揭示了社會建設規律的導向性。當代中國發展不能單純強調經濟增速和指標增長,應該更多地關注創新的價值、綠色的意義和共享的要求,這就是社會建設規律以其無聲卻又不可抗拒的力量傳遞出明確的信號和指令。
在研究和把握社會建設的歷程、發展特征、發展方向中,深化對社會建設規律的認識,堅持用辯證思維、戰略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深入領會社會建設理念的新變化、新內涵、新要求。五大發展理念揭示了社會建設規律的時代性。五大發展理念也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產物。把解放思想作為總開關,堅決破除那些片面追求GDP、拼資源拼投入、重城市輕農村、先污染后治理等陳舊社會建設觀念,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新的社會建設實踐。
三、創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之新,啟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征程
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1],表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啟,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以新的豐富內容構建了當代科學社會主義新的理論形態,并在實踐中將之推進到一個新境界、新階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以鮮明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原則理念,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境界,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和重大的指導意義,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指南和航標。
五大發展理念在探索社會主義發展動力的方面,闡明了創新發展的關鍵作用,落實了創新是社會發展的永恒動力的理論。創新發展不是懸空式發展,是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的一個重要前提。中國的創新發展始終體現著科學社會主義的底蘊,扎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之中,只有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才能加快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征程。五大發展理念在實踐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方面,強調了綠色、協調和開放發展觀的重要作用,細化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矛盾理論。五大發展理念在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方面,重視了共享發展的必要作用,深化了人的全面發展才是社會真正發展的理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但分配不公問題還比較突出,收入差距、城鄉區域公共服務水平差距較大。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切的發展,都是為了人的發展。這樣才能更好的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推進社會主義建設。
四、創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新,開拓中華民族復興的新思路
指出,對待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應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中獲得啟發,為我所用。這就是說,弘揚不是為了固守,而是為了揚棄; 批判不是為了推翻一切,而是為了創新與發展。五大發展理念對傳統文化的現代化沖擊表現在:創新發展,是對中華傳統文化革新思想的充實和完善;協調發展,是對中華傳統“和”文化的凝練和提升;綠色發展,是對中華傳統文化“天人合一”核心思想的傳承和弘揚;開放發展,是對中華傳統文化愛好交流、重視和平思想的強化和延展;共享發展,是對中華傳統文化公平思想的現代闡釋。
五大發展理念為民族復興提供了戰略支撐。黨的報告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創新發展是五大發展理念的關鍵因素,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為實現民族復興提供不竭的創新驅動力。
五大發展理念為民族復興提供了根本方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和開放發展的核心是統籌兼顧。統籌兼顧的方法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歷程中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各種矛盾的方法,黨的報告提出:“統籌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工作,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各方面利益關系”。只有堅持從黨和國家全局出發,正確處理好這些關系和解決好這些矛盾,才能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五大發展理念為民族復興提供了行動指南。共享發展突出了人民在實現民族復興的過程中的價值主體地位和“人的現實幸福”。這充分揭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本質所在,使民族復興在價值和實踐層面都符合當代人類文明進步的潮流。
參考文獻:
[1] 平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精神研討班上的講話
[2] 《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3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