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環境與經濟的大學生毛概論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環境建設也有所突破,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在實際發展中,仍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沒能很高效的將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結合。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關于環境與經濟的大學生毛概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關于環境與經濟的大學生毛概論文篇一
《關于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共生策略研究》
摘要:隨著經濟迅速發展所帶來的環境問題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國家在制定經濟發展戰略時不得不顧及環境保護問題,同時還要通過采取科學有效的環境保護策略來促進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對我們國家來講也是如此,探索和創新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共生策略也是我國當前應考慮的首要問題。
關鍵字:經濟發展 環境保護 共生策略
一、前言
一直以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都是相互影響、制約的,經濟的快速發展往往都離不開環境的有力支持,而保護環境常常也會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甚至導致其在發展中陷入困境的關鍵因素。因此,相關部門應積極結合當前經濟與環境發展現狀,積極地開展共生策略的研究探討。
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現狀分析
(一)人口對環境資源帶來了巨大壓力
目前,我國人口的不斷增加導致生存壓力的提升,已經逐漸成為制約經濟和環境協調發質的關鍵因素。所以常常會將人口激增所帶來的物資需求轉向大量消耗環境資源,以及生態系統的超負荷運轉上。同時,由于我國工業企業發展往往都存在技術與設備較為落后,以及管理科學水平有待提升等問題,各企業這種以犧牲環境為前提來促進自身短期快速發展的做法,也是社會經濟發展頻頻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1]
(二)政府對環境保護工作的忽視
首先,政府的行政職能往往都具有雙重性,不僅要注重社會利益的維護和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還要為企業的正常運行和發展提供一定保障。但是在兩者實際發展中出現矛盾時,政府通常都會為了取得短期內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忽視環境保護,即使是意識到了可能產生的環境問題,對于環境污染治理等方面投入的資金也明顯不足,不僅難以維持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其各種環境問題也無法得到有效治理。其次,我國現行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仍有待完善,相關行政部門的執法力度也有待加強,這也使得更多企業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而肆無忌憚地利用和破壞環境。[2]
(三)人民對環境保護理性認識的缺乏
當前,我國公民的整體文化程度還有待提升,政府在保護環境方面的宣傳教育力度也有待加強,進而導致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一直無法得到顯著提升,不僅缺乏一定的法制觀念,對于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也沒有形成理性的認識。很多地區的領導也一直保持著先注重經濟的快速發展,再考慮環境問題治理的錯誤理念并通過過度消耗環境資源來促進經濟效益的增長,進而導致環境問題不斷加劇。
三、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共生策略探究
(一)積極發展循環經濟
通過分析發達國家的實踐探索可以總結出,積極發展循環經濟是促進社會經濟和環境保護共同發展的關鍵手段。所以,我國在探索經濟發展過程中,應不斷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并結合我國國情積極發展更適合我國的循環經濟。首先,應建立起長期經濟增長,以及社會和諧發展規劃的統一理念,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其次,政府應結合社會經濟與環境保護的實際需要,逐漸轉變職能,優化政策導向,并在稅收、財政和價格調控等方面制定有效的激勵政策,進而使循環經濟的發展規劃能夠快速地融入到各企業的經營發展計劃中。同時,也使企業在核算經濟效益時將環境效益也納入其中,進而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共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3]
(二)全面完善環境保護法律保障體系
對環境保護法律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能夠為促進經濟與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保障。現階段,世界各國都在不斷加強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與完善,積極鼓勵企業節能減排,并給予一定政策與資金上的支持,對于環境污染治理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同時,也在不斷加大對環境污染者的懲處力度,而通過政府各項政策的實施,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各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規范。[4]此外,我國也要積極借鑒國外發達國家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成功經驗,并以此來對法律保護體系進行不斷完善。對于存在高污染、高能耗的產業,也要制定科學嚴格的準入標準和違規懲處措施,以此來促進經濟發展,以及社會和環境資源效益之間的關系。同時,也應不斷增加對環境治理方面的資金投入,建立健全監管機制,進而使環境生態系統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恢復,以此來推動經濟與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的法制化進程。
(三)科技創新,積極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資源在促進現代工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給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與破壞,而且這些資源的剩余存儲量和開采量也難以滿足未來社會經濟的長遠發展需求。因此,加強科技創新應用,重視新型環保能源的開發與利用也逐漸成為了促進經濟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但目前,相較于國外發達國家,我國在新型、可再生能源開發與研究的技術水平方面還比較落后。對此,我國政府對于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研究方面,應給予足夠的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加強國際合作的開展,大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并結合我國國情在引進的基礎上,創新出符合我國經濟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先進技術,促進我國自主研發水平的不斷提升。[5]
(四)加大環境教育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綜合素養
要想真正實現社會經濟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不僅需要政府給予的行政管理支持,以及法律法規方面的約束力度,還需要我國全體公民的大力支持,充分調動起全民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不斷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從而不斷加快經濟與環保和諧發展目標的實現。首先,要引導各企業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有正確的認識,并充分認識到自身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在制定企業生產經營目標時應將節能增效視為首選,進而真正實現經濟與環境效益方面的雙贏;其次,政府應不斷加強對公眾的環保宣傳教育,主要可以通過展覽、科普和警示教育的形式來進行。并通過開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動來提升全民的環境危機意識,積極鼓勵公民從自身的一言一行做起,同時還應加強廢舊資源回收,以及減排廢物垃圾等相關工作的開展。此外,對于人們的消費理念也要給予正確引導,不斷強調要適度、綠色消費,杜絕超前和揮霍等消費現象,進而從整體上提高我國公民的綜合素質,也為環保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結語
對于保護環境來講,經濟的迅猛發展不僅促進其防治手段的不斷完善,也使兩者之間的矛盾沖突不斷增加。因此,對于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來講,其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為其提供了有力的探索機遇,也為其迎來了新一輪的挑戰。而要想真正實現其兩者之間的有利整合,就必須采取科學有效的共生策略,進而使兩者都能夠準確把握發展機遇,并在不斷的挑戰中獲得協調發展。
(作者單位為新疆八一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簡介:程萬軍(1965―),男,湖北人,經濟師,就職于新疆八一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銷售部,研究方向:經濟管理。]
參考文獻
[1] 張��.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共生策略[J].財經問題研究,2001(5):74-80.
[2] 朱峰,張首康,婁志敏,等.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共生策略[J].中國化工貿易, 2015(18):30-31.
[3] 王麗.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共生策略研究[J].北方環境,2011,23(5): 16-17.
[4] 徐雯.淺談中國經濟與環境保護共同發展的策略[J].科協論壇(下),2013(10): 172-173.
[5] 溫運力,劉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共生策略分析[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5 (9):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