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學科論文 > 毛概論文 > 大學相關的毛概論文

    大學相關的毛概論文

    時間: 堅烘964 分享

    大學相關的毛概論文

      毛澤東軍事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智慧結晶,是對中國革命武裝斗爭和國防建設實踐經驗所進行的科學總結和理論升華。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大學相關的毛概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大學相關的毛概論文篇一

      《毛澤東軍事思想來源論略》

      【作者簡介】徐裕齡(1956-),男,湖南瀏陽人,株洲師專人文社科系講師。株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系,湖南株洲 412007

      中圖分類號:EO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1432(2003)06-0050-04

      【提要】毛澤東軍事思想來源于中國傳統軍事思想、中國革命戰爭的實踐經驗和和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

      【關鍵詞】毛澤東/軍事思想/來源

      【正文】

      迄今為止,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大多著力于闡述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內容、建構毛澤東軍事思想體系、分析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對于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來源則很少涉及。張靜如主編的《毛澤東研究全書》(長春出版社,1997年版)輯錄了700多篇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論文,其中論述毛澤東軍事思想來源的文章不到十篇,這些文章都是從某一個方面而未能從整體上去把握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來源。本文試圖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來源作一較為完整的闡述。

      一

      中國傳統軍事思想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來源之一。毛澤東從青少年時代起就涉獵了傳統軍事思想知識,后來根據革命事業的需要,有選擇地吸取了有關內容,從而形成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基本軍事觀點。毛澤東在少年時代閱讀了《三國演義》、《水滸》、《左傳》等書,特別喜愛閱讀《三國演義》。他對這些書籍的興趣終生未曾衰減,非常熟悉書中的政治、軍事斗爭故事。毛澤東到湖南省第一師范學校讀書后,又特別仔細地閱讀了《資治通鑒》和《讀史方輿紀要》。在第一師范讀書筆記本《講堂錄》中,毛澤東還用心記下了一些《孫子兵法》的條文。1927年,蔣介石背叛革命后,在黨的八七會議上,毛澤東說:“以后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中取得的”。[1](p8)這與《孫子兵法》的軍事觀點基本相同:“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2]后來,毛澤東又作了與《孫子兵法》中的觀點更為一致的論述:“在中國,離開了武裝斗爭,就沒有無產階級的地位,就沒有人民的地位,就沒有共產黨的地位,就沒有革命的勝利。”[3](p604)雖然毛澤東也吸收了克勞塞維茨的觀點:“戰爭是政治的繼續”,但對這一觀點的解釋仍然運用中國傳統軍事思想,提出了“戰爭是政治斗爭的最高形式”的命題。[4](p171)毛澤東晚年曾對身邊工作人員孟慶云說過,中國的軍事家可以不懂政治,但政治家不能不懂軍事。這里,毛澤東幾乎是重復了孫子的話:“不可不察也”。

      在革命戰爭中,毛澤東掌握并充分運用了中國傳統軍事思想中關于軍事指揮的一個著名觀點:“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1927年秋毛澤東以中央特派員身份到湖南發動秋收起義。按中央指示,湖南省委制定的秋收起義計劃是先在湘贛邊界發動起義,攻占醴陵、瀏陽等城市,然后奪取長沙。起義爆發后,起義軍很快便遭受了重大損失,毛澤東根據情況的變化,決定改變原定計劃,放棄攻打長沙的原定方針,沿羅霄山脈南下,到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去。這一行動,雖然與“左”傾冒險主義的中央關于全國總暴動的方針不一致,但避免了革命力量的無謂損失。到達井岡山后,毛澤東又沒有執行“左”傾冒險主義制定的“使小資產變成無產,然后強迫他們革命”的政策,從而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統治中央時,以爭取革命在一省或數省首先勝利為目標,提出了一整套“左”的錯誤主張,指令毛澤東等人率紅軍攻打南昌、武漢等城市。一如既往,毛澤東雖然接受了中央的指示和決議,但在執行過程中,沒有機械地執行命令,而是根據敵強我弱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去爭取達到中央規定的斗爭目標。既執行了中央的決議,又使紅軍不致因中央的錯誤指導而不顧自身條件的許可,盲目地死拼硬打。毛澤東、朱德等人指揮紅軍一方面以向南昌推進的姿態,佯攻大城市;另一方面則突入湘贛間敵人力量薄弱之處,抓住戰機,先后取得了文家市戰斗和攻占吉安的重大勝利,擴大了革命影響,發展、壯大了紅軍,大大擴展了革命根據地。毛澤東擔任中央領導后,在指揮戰爭時,總是要求各地戰場的領導人,一方面要堅決執行中央的指示和命令;另一方面又要充分發揮自主性,獨立地處置實際情況。毛澤東往往十分尊重戰場領導人的意見。1948年初,為了徹底粉碎國民黨的進攻,推動解放戰爭的進程,毛澤東指示粟裕率10萬部隊打過長江,到江南寬廣縱深地域進行機動作戰。粟裕接受命令后,一邊率領部隊進行渡江的準備;一邊審時度勢,分析了敵我形勢,向毛澤東建議,部隊不過江,留在江北打幾個殲滅戰后再過江,毛澤東接受了粟裕的建議。于是,粟裕等人先后發起、指揮了豫東戰役、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在豫東戰役中,毛澤東曾指示粟裕獨立處置一切,不必請示報告。從以上論述中可以看出,毛澤東的戰爭觀和軍事指揮觀來自中國傳統軍事思想。

      二

      雖然毛澤東注意吸收中國傳統軍事思想,但是毛澤東更注重從戰爭的實踐中去掌握軍事規律。中國革命戰爭的實踐經驗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重要來源。如著名的游擊戰爭十六字訣是從毛澤東和朱德領導工農革命軍創建根據地的斗爭經驗中得出的。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上井岡山后,接受了袁文才、王佐部隊的斗爭經驗,又取得了二次攻打茶陵等戰斗的經驗,毛澤東將這些經驗概括起來,于1928年1月提出了“敵來我走,敵駐我擾,敵退我迫”十二字游擊戰原則。[5](19)南昌起義失敗后,朱德在粵北湘南堅持斗爭,也總結了與毛澤東相類似的經驗。1928年4月,朱毛會師。毛澤東綜合兩軍的經驗,于1928年5月提出了游擊戰爭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進。”這一原則成為了紅軍游擊戰爭的基本原則。又如慎重初戰的思想是毛澤東1929年1月提出,后來才加以系統化的。1929年1月,湘贛兩省敵軍對井岡山根據地發動五路圍攻,毛澤東、朱德決定采用“圍魏救趙”之計,由紅五軍留守井岡山,紅四軍出擊到敵人后方,調動敵人回防,以打破敵人的圍攻。然而,紅四軍下山后,第一仗就打了個敗仗,結果未把敵人調動,自己也回不了井岡山,最后井岡山也失守了。這一仗后,毛澤東就常常講要慎重初戰,不打則已,打則必勝。到1936年,毛澤東總結了五次反圍剿的經驗,結合外國軍事理論,提出了初戰三原則,即:“必須打勝;必須照顧全戰役計劃;必須照顧下一戰略階段。”[4](p220-223)這樣,使慎重初戰的思想,形成系統化理論。

      從1930年起,紅軍開始實行由游擊戰向運動戰的轉變,并取得了關于運動戰的初步經驗,毛澤東又用了一個十六字訣來概括運動戰的指導思想,即“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6](p47)以此為指導,紅軍先后取得了三次反“圍剿”的勝利。在第三次反“圍剿”勝利時,紅軍全部戰略戰術原則基本形成。1936年,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將這些原則歸納為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一,中國革命戰爭的主要戰爭形式是“圍剿”和反“圍剿”;第二,紅軍反“圍剿”的基本戰略方針是誘敵深入;第三,反“圍剿”的基本作戰形式是運動戰;第四,紅軍基本作戰指導思想是殲滅戰。抗日戰爭期間,日本帝國主義比紅軍以往遇到過的任何敵人都要強大,這就決定了紅軍不能墨守成規,抱著以往的經驗不放,必須針對作戰對象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戰略戰術。于是,毛澤東根據國際國內的形勢,立足于敵我雙方優劣對比,著眼于發揮紅軍的長處,提出了新的戰略戰術指導思想:戰略統一下的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但不放松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發動群眾創建根據地為主,集中打仗為輔。正是在毛澤東的正確指導下,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后,充分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創建抗日民主根據地,人民力量迅速壯大,為以后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爭取人民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到了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已成長為一支上百萬士兵所組成的正規軍,并且在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發動的自衛戰爭中取得了陣地戰、攻堅戰和大規模殲滅戰等大量的新鮮經驗。毛澤東及時根據形勢的變化和新的任務,總結了經驗,提出了十大軍事原則,指導人民解放軍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的800萬軍隊,奪取了全國勝利。

      由此可見,毛澤東的軍事思想是根據中國革命戰爭的現實經驗,提出戰略戰術原則,用來指導作戰。并且隨著革命戰爭的發展,而不斷地加以修正、完善、發展。正如毛澤東所說:“十大軍事原則,是根據十年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初期的經驗,在反攻時期提出來的。……十大原則也要根據今后戰爭的實際情況,加以補充和發展,有的可能要修正的。”[1](p363)這就是說,毛澤東軍事思想是在以步兵戰斗為主的一維戰場上進行的中國革命戰爭的實踐中產生、形成的。隨著未來戰爭向多兵種、多維空間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也必須隨著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是在針對現實問題,總結現實經驗找出規律,用以指導解決戰爭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向前發展的。毛澤東軍事思想之所以具有活力,之所以是指導戰爭的正確理論,關鍵在于毛澤東軍事思想是從實際出發,在實事求是中產生、發展起來的。

      三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方法論來源于唯物辯證法。毛澤東不是單純從軍事學角度去研究戰爭規律,指導戰爭,而是把研究戰爭、指導戰爭提到了哲學的高度,運用唯物辯證法去研究戰爭規律,去總結指導戰爭的戰略戰術。這使毛澤東軍事思想脫離了單純的軍事學的范疇,而具有了豐富的哲學內容。這些內容主要從三個方面體現出來。

      第一,毛澤東明確了戰爭的基本問題。正如一切哲學家首先要明確物質與精神的關系一樣,毛澤東指出:“戰爭的基本原則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3](p406)對于這個基本問題,毛澤東以前的軍事家大多籠統地表述為奪取勝利,至于勝利的完整含義是什么則沒有明確表述,囿于軍事學范疇,往往將勝利具體歸結到某個目的上,如攻克了一座城池,消滅一支敵軍,奪取了一處戰略要地,擊潰了敵軍等。由于不能將勝利抽象為戰爭基本問題加以明確,所以人們往往為了勝利而不顧客觀條件的許可進行軍事行動,結果事與愿違。在中國革命戰爭的實踐中,此類情況不少。如1927年,翟秋白不顧敵我力量對比極為懸殊的客觀事實,推行“左”傾盲動主義,實行總暴動;如1930年,李立三不顧革命尚處于低潮的形勢,提出奪取一省或數省革命勝利的綱領,制定實施了“飲馬長江,會師武漢”的軍事冒險計劃,結果使黨和紅軍遭受了極大損失;又如王明推行“左”傾冒險主義,反對“誘敵深人”的正確方針,斥之為“專門等待敵人進攻”的“右傾保守主義”;主張“進攻路線”,先是軍事冒險主義,后是保守主義,繼而成了逃跑主義,給黨和紅軍造成更大的損失。他們犯錯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軍事上,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明確戰爭的基本問題,不懂得戰爭的基本原則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而只知去奪取所謂的勝利。

      第二,毛澤東提出“戰爭指導規律”的概念,明確了人與戰爭的主客體關系。所謂“戰爭指導規律”指的是客觀的戰爭規律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以及人們運用戰爭規律去指導戰爭這樣一個過程。如毛澤東所說:“軍事的規律,和其它事物的規律一樣,是客觀實際對于我們頭腦的反映,除了我們頭腦以外,一切都是客觀實際的東西。”[4](p182)毛澤東又說:“中國古代大軍事學家孫武子書上:‘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名話,是包括學習和使用兩個階段而說的,包括從認識客觀實際中的發展規律,并按照這些規律去決定自己行動克服當前敵人而說的”。[4](182)在這里毛澤東明確指出了戰爭不是主觀的東西,而是不依賴于人們頭腦的客觀實在。毛澤東認為人們若想取得戰爭的勝利,就必須認識戰爭的客觀規律,將其抽象為戰略戰術,在客觀條件許可范圍內,運用從客觀中抽象出來的戰略戰術指導戰爭。這是指導戰爭的唯一正確途徑(即戰爭指導規律),若不這樣,就會變成瞎碰亂撞的魯莽家,非吃敗仗不可。毛澤東說:“指導戰爭的人們不能超越客觀條件許可的限度,期求戰爭的勝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須在客觀條件的限度之內,能動地爭取戰爭的勝利。……指揮員在戰爭中的大海中游泳,他們要不使自己沉沒。而要使自己決定地有步驟地到達彼岸。作為戰爭指導規律的戰略戰術,就是大海中的游泳術。”[3](p478)

      第三,毛澤東運用唯物辯證法,闡述了戰爭規律、敵我態勢等軍事問題。首先,毛澤東從發展變化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觀點出發,指出了戰爭與戰爭規律是隨著地點、時間、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沒有絕對固定的東西,只有相對固定的東西。毛澤東說;“一切戰爭指導規律,依照歷史的發展而發展,依照戰爭的發展而發展;一成不變的東西是沒有的。”[4](p174)毛澤東又說:“在絕對流動的整個戰爭長河中有其各個特定階段上的相對的固定性。”[3](p496)其次,毛澤東從對立統一法則中引出戰爭雙方態勢相互轉化的原理。毛澤東指出,在戰爭中,優勢與劣勢,進攻與防御,主動與被動,勝敗、多寡等等,都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毛澤東還指出這種轉化既決定于雙方的客觀條件,又決定于雙方的主觀指導能力。毛澤東說:“戰爭力量的優劣本身,固然是決定主動或被動的客觀基礎,但還不僅是主動或被動的現實事物,必須經過斗爭,經過主觀能力的競賽,方才出現事實上的主動或被動。”[3](p491)在這里,毛澤東強調了主觀指導的作用,也體現了唯物辯證法關于主觀能動性的觀點。另外,毛澤東創造性地劃分了戰爭研究、戰爭指導的范疇,即全局與局部,優勢與劣勢,主動與被動,進攻與防御,內線與外線,靈活性與計劃性。

      綜上所述,毛澤東軍事思想主要來源于中國傳統軍事思想,中國革命戰爭的實踐經驗和唯物辯證法。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軍事文選[M].北京:軍事科學院戰士出版社,1981.

      [2] 孫子兵法.[M].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11.

      [3] 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軍事科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7.

      [6] 樊昊.毛澤東和他的顧問.[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大學相關的毛概論文篇二

      《論毛澤東軍事思想》

      摘要:毛澤東軍事思想有著豐富的內涵,主要由戰爭觀及方法論,人民戰爭思想,建軍思想,國防建設理論和戰略戰術5部分構成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等方面組成。研究毛澤東的毛澤東軍事思想,對于我國國防的建設極具指導意義。

      關鍵詞:毛澤東、軍事思想、科學內涵

      毛澤東軍事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戰爭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人民革命戰爭和國防建設與國防斗爭實踐經驗的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于當代中國革命戰爭和軍隊問題的科學理論和指南,其主要組成部分是人民軍隊、人民戰爭以及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是我黨我軍寶貴的精神財富。對于毛澤東軍事思想所包括的科學涵義,學術界近些年已達成共識:毛澤東軍事思想中的戰爭觀及方法論,人民戰爭思想,建軍思想,國防建設理論和戰略戰術5部分構成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科學內涵。人們對這5部分內容分別從多個視角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成為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成果的主體。

      (一)戰爭觀及方法論

      毛澤東戰爭觀和方法論是中國共產黨人研究和指導戰爭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科學體系各個組成部分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戰爭本質論:戰爭—從有私有財產和有階級以來就開始了的,用以解決階級和階級、民族和民族、國家和國家、政治集團和政治集團之間、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一種最高斗爭形式。戰爭規律觀:包括研究戰爭規律的目的、戰爭規律的特點、戰爭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等。戰爭方法論:是一個龐大而有序的方法論體系,包括一切從實際出發、遵循戰爭規律研究指導戰爭、階級的觀點和方法、歷史的觀點和方法等。

      (二)人民戰爭思想人民戰爭思想

      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思想核心,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列主義關干人民戰爭的理論,創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民戰爭思想。它的基本精神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堅決相信和依*人民群眾,充分動員、組織和武裝人民群眾,實行全面徹底的人民革命戰爭。可以說,現代科學技術無論怎樣發展,掌握著它的仍然是人,在未來的反侵略戰爭中,我們要堅持和發展毛澤東的“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軍事思想,我軍可以而且必須在客觀條件許可的范圍內,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爭取戰爭的勝利”。

      (三)建軍思想建軍思想

      是建設人民軍隊的行動指南。毛澤東建軍思想的形成于土地革命時期。即在古田會議決議中紅軍完整制定和明確了紅軍政治工作制度和原則,標志著毛澤東關于人民軍隊建軍思想已經形成。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是毛澤東建軍思想豐富和發展時期。毛澤東指出:“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而決不允許槍指揮黨”。并且提出了軍隊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則,即官兵一致,軍民一致和瓦解敵軍。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強調了軍隊政治工作,提出進行以訴苦三查為主要內容的新式整軍運動,并進一步發展了軍隊內部政治、經濟、軍事三大民主。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根據新的歷史條件和我軍歷史使命,明確向全軍提出了“建設正規化、現代化的國防部隊”的光榮任務。毛澤東建軍思想,對人民軍隊的各個的歷史時期的建設都起到了重要指導作用。

      (四)國防建設理論

      國防建設理論是建設人民軍隊的基礎。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在領導建設新中國強大國防的同時,給人們留下了國防建設的光輝思想。毛澤東國防建設思想可以歸納為:發展經濟是國防建設的根本,軍隊防衛與人民防衛相結合,物質國防建設與精神國防建設同等重要,國家建設與國防建設融為一體。毛澤東國防建設理論是體現時代精神和現代戰爭特點的科學的理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堅持毛澤東國防建設理論思想與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并在實踐中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的國防建設戰略體系。

      (五)戰略戰術

      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是適應人民戰爭需要的戰略原則和作戰方法,是中國共產黨高超的戰爭指導藝術的總結,是毛澤東軍事思想中十分精彩的部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依據中國革命戰爭的基本特點,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經過長期革命戰爭實踐,總結和提出一整套建立在人民軍隊、人民戰爭基礎上的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理論。這主要是:確立了“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戰爭基本原則,明確了積極防御的戰略指導思想;確定了運動戰、陣地戰、游擊戰等作戰形式;建立了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等作戰原則。毛澤東的戰略戰術,為武裝革命斗爭的勝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毛澤東從中國革命的實際出發,按照馬列主義原則,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軍事理論和戰略戰術思想。在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指導下,中國人民戰勝了國內外強大的敵人,取得了革命戰爭的徹底勝利。新形勢條件下,面臨的新情況、新課題,努力運用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我國未來可能發生的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藍天麥子提供資料)

    22091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月丁香综合网| 欧美影院在线观看|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2019中文字幕| 在线免费观看色片| 亚洲老妈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久章草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а√天堂地址在线| 青青国产在线视频| 欧美色成人tv在线播放| 国内精神品一区区| 午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三级伦理电影网| 黄色一级毛片免费看| 日韩三级电影视频|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午夜久久久久久久| poren黑人| 美女裸身正面无遮挡全身视频| 搡女人免费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片xxxxa片国语对白| 亚洲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麻豆一区|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图片| 好爽~好大~不要|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69老湿机体验区手机| 欧美a级毛欧美1级a大片| 国产小视频在线看| 丰满岳乱妇在线观看视频国产| 99re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首页| 欧美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97sese电影| 男女下面的一进一出视频|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aaaaa| 免费在线观看污视频| 91华人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一蜜桃| 亚洲宅男天堂在线观看无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