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論文大全>學科論文>毛概論文>

    中國夢毛概3000字論文

    時間: 堅烘964 分享

      中國夢的內涵就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它融合人民對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所有愿望。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中國夢毛概3000字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中國夢毛概3000字論文篇一

      《實現中國夢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探析》

      摘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國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夢承載歷史、昭示未來,是關于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未來規劃。任何夢想的實現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應該在把握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迎接挑戰中,凝聚中國力量、弘揚中國精神來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關鍵字:中國夢;機遇挑戰

      作者簡介:楊康賢,云南經濟管理職業學院。

      中圖分類號:D92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14)05-195-02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中國最偉大的夢想。”“到建黨100周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周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2012年11月29日,參觀《復興之路》時對中國夢內容的深情闡述,凝聚了100多年來全體中華兒女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個各方面的不懈奮斗和追求,既承載歷史,又昭示未來。隨著對中國夢宣傳的深入,實現中國夢成為了廣大人民的共識。但是,任何理想的實現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需要在現實的基礎上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向著實現中國夢的宏偉目標前進。

      一、實現中國夢面臨的歷史機遇

      眾所周知,中國近代以來失敗來自于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因此自1840年以來,中華民族就開始踏上了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歷史征程,但是,夢想的實現必然是一個艱苦卓絕、曲折的過程。因此,在追夢的過程中,無數的仁人志士、革命先輩為實現這一夢想做出了犧牲,用鮮血和生命為實現中國夢奠定了基礎。今天,我們又站在了新的起點上,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國際地位的提高和軍事、科技實力的增強都預示著民族的復興不再遙不可及。不管是從歷史角度還是從現實的角度進行分析,實現中國夢我們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一)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發展為實現中國夢積累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當今世界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但是在綜合國力的諸要素當中,經濟力依然是一個重要內容和要素。近代中國,正因為經濟實力遠遠落后與其他國家,才在帝國主義肆無忌憚的侵略中變成一個積貧積弱、任人欺凌的一個國家。新中國成立后,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我們得出一個結論,落后只會會挨打、貧窮只會受人欺負。因此,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創造物質財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經過幾十年的發展,201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軍事和科技實力也在不斷增強,為實現中國夢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目前世界經濟正在進行著結構性調整,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以從過去的美國驅動轉化為中美雙核驅動。世界經濟區域結構也在發生著變化,亞太地區逐漸成為經濟中心。國際上,世界各國都把科技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更加重視通過科技創新來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國家的核心競爭力。這些為推動國內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我國經濟抵御國際市場風險的能力拓展了空間和提供了新的機會。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為實現中國夢造就了共同的價值導向,筑牢了實現中國夢的精神根基。

      從國際和國內環境來看,世界和中國都在發生著深遠而廣泛的變革。從國際上看,20世紀上半葉國家之間的競爭的主要表現為經濟上的競爭,20世紀下半葉是科技實力的競爭,21世紀則主要表現在文化上的競爭。為了在新一輪的競爭中搶占制高點,國與國之間在軟實力尤其是價值觀領域的競爭更趨激烈。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一些別有用心的國家也開始通過價值觀外交干擾我們的發展步伐,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領域和程度的加深,我們也可以感受到西方價值觀念我我國的價值觀形成的強烈沖擊。這就需要一個國家層面的價值觀在全體中華民族兒女中形成共識應對來自其他國家的價值觀的挑戰和在沖擊。從國內來看,我們國家目前正處在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動的新形勢下,社會意識更加多樣、多元、多變,各種價值觀念相互交織、相互碰撞,相互影響,達成社會共識和實現政治引導的難度不斷加大。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為了保證中國夢的順利實現,不僅需要執政黨加強頂層的制度設計,更需要統一的價值觀念來凝聚共識,在多元化的價值觀中形成主導,引領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黨的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三個倡導”的提出有利于全社會、全國人民形成共識,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堅持“三個倡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勝利的必然要求。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實踐為實現中國夢提供了保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理論,確定發展的路徑、制定相關的制度。中國共產黨人經過長期的努力和實踐,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些成果為實現中國夢提供了根本性的保障。偉大的道路、偉大的理論都來源于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歷了中國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的檢驗,在歷史的風塵中,當其他國家深陷金融危機的泥淖無法自拔的時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散發著迷人的光輝,正是有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的帶領著全國人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才在金融危機中首先實現了經濟的回暖,由此中國道路也受到了世界的重視;正是中國道路以其為中華民族贏得獨立自主、民主富強、社會和諧、文明進步,以尊重和保障人民的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得到了廣大人民的廣泛擁護;在世界的大舞臺上,正是主張和平共處、互利共贏,實現和平發展,號召全世界人民為建設一個和諧世界努力而受到世界進步力量的尊重。這一切,為實現中國夢積聚了越來越多的正能量。

      二、實現中國夢面臨的挑戰

      總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條件,機遇前所未有、挑戰前所未有。無論是來自國內還是國際上的挑戰,都不容忽視。

      (一)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和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

      伴隨著改革開放,中國一直在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當前,中國內陸和沿海地區、城鄉之間和行業之前的收入差距有進一步擴大化的趨勢。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依然薄弱,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較多,深化改革開放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務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這些問題的存在構成了實現中國夢的經濟屏障;此外,社會矛盾明顯增多,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安、執法司法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較多,部分群眾生活比較困難;一些領域存在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現象,社會風險在不斷的增加;這些情況與人民的期待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不及時妥善的解決好這些問題,可能發展為實現中國夢的制約因素。

      (二)在日益緊密的國際化競爭中,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方面的競爭力有待增強

      在日益緊密的國際化競爭中,由于中國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能力不足,產品在國家上的競爭力不強,在長時間以來一直扮演著“世界工廠”的角色,出口的大部分是科技含量低的產品、高科技核心技術掌握得不夠,在國際競爭中往往受制于人;文化產品、文化類型比較豐富,但是真正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能深入人心的文化產品確寥寥無幾,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品牌、文化的傳播和融合能力還處在較低的水平;和平與發展雖然成為了時代主題,但是局部的動蕩、局部的沖突依然存在。面對中國經濟的發展,一些別有用心的國家經常通過各種手段和方式來挑恤中國,同時我們與一些國家還存在領土的爭端,因此提高軍事實力是非常必要的。較以往相比,中國總體的軍事實力、武器裝備、作戰能力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和發展,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軍事力量的整體實戰能力、軍備和軍費投資、武器裝備的技術和質量,都與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

      (三)一些領域的腐敗現象依然嚴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

      一些領導干部中存在的奉獻精神不佳、為人民服務的意識不強,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不惜以權謀私、進行權錢、權色的交易;一些政府工作人員服務人民、服務群眾的能力不足,人民對其社會管理水平和服務人民的滿意度不高,公仆意識不強。諸多的不滿可能導致人民對執政黨的信任度、滿意度降低,對執政黨執政能力產生懷疑,這種現象消減著人們對中國夢的共識。

      三、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實現中國夢

      強調:“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走中國道路,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三個”必須是總體的要求,中國夢的實現還需要有一些具體的措施和對策。

      (一)堅持走中國道路、推進創新型國家的建設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只有堅定不移的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絕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中國夢才有可能實現。按照的部署,推進“五位一體”的協調發展:抓住世界經濟結構調整的歷史機遇,加快經濟發展發式的轉變,推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的發展,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步伐,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走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通過政治體制的改革,改進黨的領導能力和執政方式,依法治國、推進協商民主的步伐,建設民主的政治環境;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時代精神,整合各種價值觀念,加強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產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進文化強國的建設;堅持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以各種政策和措施解決社會當中存在的不公平的現象,加強道德、誠實守信、社會責任感的教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通過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引導人民群眾形成“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綠色發展思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以此構筑實現中國夢堅實的物質精神基礎。

      (二)充分發揮人民群眾踐行中國夢的積極性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強調中國夢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統一。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夢,以實現人民的幸福為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國夢的實現不是個人的事情,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因此,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要堅定不移的走群眾路線,堅持改革成果有人民共享,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傾聽群眾的呼聲,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利益,讓人民群眾在改革發展中真正得到實惠和利益;要積極妥善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醫療、住房、就業等問題,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激發實現中國夢的內動力。

      (三)把為民務實清廉植根于黨員干部的思想行動中,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是關系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黨風廉政建設中,要嚴格各項制度的執行,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民主監督和各項考核,扎實推進群眾路線的教育實踐,將為民務實清廉的作風植根于黨員干部的思想中,努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以黨的優良作風增進黨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加快服務性政府和法治政府的建設,努力建設職能分工合理、辦事高效、廉潔奉公、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法,提高黨和政府實現中國夢的號召力。

      總之,實現中國夢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壯麗事業,既有機遇又有挑戰。但是,只要全國人民團結一致、艱苦奮斗、頑強奮斗、不懈奮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深情闡述“中國夢”.人民日報.2012-11-30(1).

      [2].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黨建.2013(4).

      [3]劉川生.在大學生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偉大“中國夢”提供重要思想支撐.思想教育研究.20136).

      中國夢毛概3000字論文篇二

      《淺談實現中國夢的歷程和現實基礎》

      【摘要】本文闡述了實現中國夢的歷程和現實基礎,分析了實現中國夢對當代大學生提出的要求。指出,當代大學生要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樹立創新學習的理念,秉承和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

      【關鍵詞】中國夢;歷史根據;現實基礎

      2012年11月29日,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就曾經說過:“經過鴉片戰爭以來170多年的持續奮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的前景。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而這個令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不懈追求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就是我們共同的中國夢。中國夢關乎著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它是億萬同胞不斷追求的夢想,它凝聚了中華兒女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憧憬和期待。

      一、中國夢實現的歷程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懷揣夢想的中華民族創造了5000年的文明史,廣袤的疆域、先進的文化、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及其它重大科技成果是我國的重要標志,我們以四大文明古國、東方文化中心舉世矚目,然而隨著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開辟、帝國主義的向外擴張,致使我國在晚清淪為西方國家的附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從此我國落后于西方。為了改變這種局面,中華民族各個階層開始踏上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尋夢歷程。

      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地主階級改革派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開眼看世界”,林則徐、魏源等人苦心探索救國救民之路,編成了《四洲志》和《海國圖志》,向國人介紹世界歷史地理和西方先進技術,開創了近代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新風。

      農民階級也開始了尋夢之旅。從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國革命、義和團運動,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族民主革命,農民階級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近代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就是在社會階級矛盾空前激化,各地人民反抗斗爭風起云涌的形勢下發生的。其主要用基督教的神、上帝教的新思想去點燃農民的反抗情緒,建立一個所謂“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間天國。太平救世的思想本質是披著宗教外衣的農民小生產者的平均主義思想,農民階級未能沖破封建主義思想的藩籬,他們對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嘗試,最終未能給災難深重的中國指出一條正確的道路。

      以李鴻章、奕等人為代表的地主階級洋務派提出“中體西用”、“師夷長技以制夷”,向西方學習并創辦了近代民用工業和軍事工業、發展近代教育。然而,洋務派固守的“中體西用”思想,避免觸及封建政治制度,則限制了洋務運動的發展,沒有改變中國的命運。

      甲午中日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重要轉折點,甲午中日戰爭使清政府從洋務救國的迷夢中驚醒,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以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為代表的改良派開始仿效日本明治維新,推行資產階級戊戌變法。但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本身的軟弱性及封建統治者的腐朽性,致使維新變法以失敗而告終,但它作為中國近代化運動和中國民族覺醒潮流的新起點具有重要意義。

      后來資產階級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從西方學來了民主共和思想,提出了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一套完整的方案,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然而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導致其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脫離群眾,導致革命果實落入了北洋軍閥袁世凱的手里。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貧弱的狀態沒有改變,在這個意義上,辛亥革命是以失敗而告終的。

      回首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80年歷程中,無論是地主階級、農民階級,還是資產階級為爭取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先后都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奮斗,然而均以失敗告終。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了,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中國的時代中心和革命潮流發生了轉換,那時俄國又發生了十月革命,給了我們啟示,我們開始學習和傳播馬克思主義,以俄為師,堅持走俄國人開辟的社會主義道路。這正是近代中國學習西方長期實踐的經驗積累和歷史選擇,中國民族覺醒之路才越來越寬廣,最終幫助我們找到了一條走向獨立富強的成功之路,最終將實現無數先輩夢寐以求的“中國夢”。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了,這使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有了可以信賴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毛澤東的領導下,創造性地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國情結合起來,在總結成功和失敗經驗的基礎上,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徹底獨立,1949年新中國成立,掀開了為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而奮斗的新篇章。1956年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開啟了“中國夢”的偉大復興。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鄧小平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歷史進程,圍繞著“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找到了一條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把“中國夢”推上了正確的實現道路。

      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開始探索如何實現富強中國之夢。今年是改革開放第38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保持了高達10%左右的平均實際增速,經濟總量由1978年的3645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47.16萬億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500美元,已經成為世界中等偏上收入國家;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增長到2011年的21810,農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長到2011年的6977元;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出口國、第二大貿易進口國、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資國。”可見,我國已經由一個落后的發展中大國開始了邁向強國的征程。在經歷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和幾代領導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不斷深化改革,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關系到中國未來前途和命運的系列重大問題,繼續推進著中國夢的實現征程。

      “中國夢”勾勒出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發展軌跡,展現了中華兒女生生不息、上下求索的奮斗歷程。正如著名歷史學家金沖及所說的:“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整個20世紀一直是中國無數志士仁人頑強追求的目標,一直是時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題。中國的革命也好,建設也好,改革也好,歸根到底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這可以說是貫穿20世紀中國歷史的基本線索。”  總之,“中國夢”實際上就是黨領導中國人民通過不懈奮斗去實現國家的富強、民族的復興和人民的幸福,無論面對多少挑戰和經歷多少困難,中華兒女都要以中華民族濃厚的歷史積淀作為根據,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希望、信心和動力。

      二、中國夢的現實基礎

      “中國夢”具有深厚的現實基礎。首先,“中國夢”囊括了整個中華民族,是中國各族人民共有、共建和共享的夢想,是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康莊大道。它將帶領廣大人民走上普遍富裕的小康之路。因此,“中國夢”的實現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最能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為之實現而奮斗。

      其次,從國情發展的歷程來看,“中國夢”是最適合中國發展且最切實的夢。“中國夢”是真正實現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夢,是立足于現實并可以實現的夢,這個夢凝聚了我們黨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因此,中國夢使我們更加堅信我們所走的是一條適合我國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最后,中國夢是合作夢,和平發展、提倡共贏、避免零和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目標,因此“中國夢”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夢,也是世界各國人民普遍接受的夢。目前,世界各國聯系緊密,優勢互補,在謀求自身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是國際交往的趨勢。另外,中國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顯示,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貢獻了近1/4的全球經濟增長量。預計到2020年,中國市場釋放出的購買力將達64萬億元人民幣,而“今后5年,中國進口商品將達到10萬億美元,對外投資規模將超過5000億美元”,這將為世界其他國家帶來重大發展機遇。

      三、實現中國夢對當代大學生提出的要求

      中國夢的歷史根據和現實基礎說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我們當代大學生做好心理準備,為這一共同目標長期不懈奮斗。

      首先,當代大學生要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就曾經說過,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理想信念對于大學生成人、成長、成才、成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當代大學生應該選擇崇高的理想,執著的信念和先進的價值觀。

      其次,當代大學生要樹立創新學習的理念。要腳踏實地,打下扎實的專業基礎;要解放思想,勇敢地追求真理,掌握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不斷激發自己的創新意識,敢于突破陳規的思維定勢,養成創造性思維的習慣,培養創新意識。

      最后,當代大學生要堅持艱苦奮斗。只有不斷艱苦奮斗,中國共產黨才從延安出發,走向全國,奪取了中國革命的勝利。而不同歷史時期形成的雷鋒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等,都是延安艱苦奮斗精神的傳承和發揚,是成就偉業的精神動力。當前,我們的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攻堅時期,這更需要我們當代大學生繼續秉承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

      【參考文獻】

      [1]公茂虹.讀懂中國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孫中山.三民主義[M].長沙:岳麓書社,2000.

      [3]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魏源.魏源集(上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3.

      [6]李華興.中國近代思想史[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22065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最猛性xxxxx免费| 欧美在线视频免费看| 国产人妖在线观看| ass日本熟妇大全pic| 欧美videos欧美同志| 全彩acg★无翼乌火影忍者| 好吊色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 四虎影院最新网址| 动漫成年美女黄漫网站国产|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镇东影视|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99|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 一个人看的www在线免费视频| 日韩在线视频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V在线观看|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16| 日韩欧美成人乱码一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 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小说 | 国产在线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97av麻豆蜜桃一区二区| 成人午夜短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波多野结衣| 欧美视频亚洲视频| 免费黄色一级电影| 色狠狠久久av五月综合| 国产清纯91天堂在线观看| av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 男人的天堂黄色| 国产CHINESE男男GAYGAY网站| www.欧美xxx| 在线a亚洲视频播放在线观看| 中国一级毛片视频免费看| 日韩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亚洲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激情综合五月天| 内射白浆一区二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