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論文 > 法學論文 > 法學理論 > 法律機制論文電子版

    法律機制論文電子版

    時間: 秋梅1032 分享

    法律機制論文電子版

      法律是人造的,因此它是活的,哪些人適用,哪些人不適用,它都是清楚的,只要我們大多數人默認這個規則,任何法律研究都有它的合理之處,就是以論證方式去維護一些不合理。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法律機制論文電子版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法律機制論文電子版篇1

      淺析醫療糾紛法律體現及解決機制

      摘 要 醫療糾紛的急劇攀升帶來許多社會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進行了很多反思,我們的醫療體制,我們的法治進程,都不可避免的要體現這一現象。解決醫患糾紛,和諧醫患關系。

      關鍵詞 醫療糾紛 醫療損害 歸責原則 解決機制 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和維權意識的增加,醫療糾紛不斷上升,逐漸成為社會一大熱點。據有關網站統計,僅2011年,全國就發生了10起血案,2012年第一季度就有3起。從最初的言語沖突,到肢體暴力,再到惡性傷人,一起起的血案不僅讓我們驚詫,更讓醫務工作者們寒心。一項針對全國270家醫院的調查顯示,73.33%的醫院出現過病人及家屬毆打辱罵醫務人員的現象。63.48%的醫院出現過病人去世后,家屬在醫院內設靈堂擺花圈眾人圍攻威脅醫生的事件。據不完全統計,另被毆打受傷的醫務人員超過一萬人,2000年到2010年十年間共有11名醫務工作人員被殺害。著名醫院管理專家莊一強稱,中國目前是全世界醫生遭殺害最多的國家。

      這一串串數字讓我們瞠目結舌,單是因為中國有14億人口也不能讓醫療糾紛惡化到如此程度。如何有效化解醫療糾紛,改善醫患關系,減少社會矛盾,事關衛生事業的良好發展,也是學者關注的課題之一。下面將從理論角度來探求醫療糾紛的產生及其解決途徑。

      醫療糾紛一詞是一個中性概念,在沒有做出專業性的判斷之前我們并不確然是醫院的責任。醫療糾紛在大眾地話語中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只要是患者對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服務不滿意,與醫方發生爭執,都可能引發醫療糾紛。而大多數醫療糾紛是由于患著受到了切實的醫療損害而引起的。對于醫療損害楊立新教授認為應當將醫療損害責任分為醫療管理損害責任、醫療倫理損害責任、醫療技術損害責任和醫療產品損害責任四種類型。

      一是醫療管理責任是指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違背醫政管理規范和醫政管理職責的要求,具有醫療管理過錯,造成患者人身損害和財產損害的醫療損害責任。二是醫療倫理損害責任是指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的過錯是違反醫生職業倫理道德,違反醫生良知的過錯而造成的損害責任;三是醫療技術損害責任是指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技術上高度注意義務,具有違背當時的醫療水平的技術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醫療損害責任。四是醫療產品損害責任,是指醫療機構在醫療過程中使用有缺陷的藥品、消毒藥劑、醫療器械以及血液及血液制品等醫療產品,因此造成患者人身損害,醫療機構或者醫療產品生產者、銷售者應當承擔的醫療損害賠償責任。

      一、醫療損害責任的構成要件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54條規定,構成醫療損害責任應當具備四個要件,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的違法診療行為,患者受到損害,違法診療行為與患者損害之間具有因果關系,以及醫療機構以及醫務人員的過錯。

      (一)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有損害

      1.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對患者進行了診療活動。醫療機構就是指依法取得醫療機構執行許可證的各類機構。其中包括:綜合醫院、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康復醫院、婦幼保健院、民族醫院;中心衛生院、街道衛生院、療養院;綜合門診部、專科門診部、中醫門診部、中西醫結合門診部、民族門診部;診所、中醫診所、民族醫診所、衛生所、醫務室、衛生保健所、衛生站、村衛生室;急救中心;專科疾病防治所;護理站等其他診療機構。醫務人員是指依法取得相應資格的從事醫療活動的各類人員及醫院中提供相關服務的其他人員及管理者。所謂患者,并非專指病人,是指醫療服務的接受者,包括病人,為預防疾病前去體檢的,為參定體檢的,婦女進行婦科檢查的以及為了美容保健前去醫療機構就診的人員等等都可稱為患者。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借助其醫學知識專業技能、儀器設備及藥物等手段為患者提供的救治、檢查、診斷、治療、護理、醫療美容保健康復以及為此服務的的后勤管理等維護患者生命健康等的活動的總合稱為診療活動。

      2.患者受有損害,患者受有損害表現為:人身損害,如造成患者死亡、殘疾、組織器官損傷及健康狀況惡化等情況,是對患者生命健康權、身體權的侵害;財產損害,主要是反映不必要的醫療費、住院費、藥費、護理費、營養費、及為此減少的收入,為轉院帶來的交通費,住宿費。《侵權責任法》第63條規定:“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不得違反診療規范實施不必要的檢查。”這些不必要的檢查不僅給患者造成經濟上的負擔,而且給患者造成身體和心理上的壓力,可能導致患者精神上的痛苦。除此之外,還有患者的知情權、親權、隱私權等權益。

      3.者的損害是由于醫療機構的及其醫務人員的診療活動造成的,即患者損害與診療活動是因果關系。

      (二)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

      我國有學者認識過錯一詞用在此處并不準確,因為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在醫療侵權中如果出現故意行為,就會構成刑事犯罪行為,不可能是一般侵權行為了。有的學者則認為,醫療事故有故意和過失兩種,但以過失為主,《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2條僅對過失做出了規定,但根據“舉輕明重”的精神,過失尚須承擔責任,故意自然更應當承擔責任了。

      二、醫療損害的歸責原則及免責事由

      (一)一般規則的過錯責任原則

      《侵權責任法》第54條即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也就是由患者來舉證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對于醫療事故的發生具有過錯。也就是醫療損害責任屬于一般侵權責任。

      判斷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無過錯,需要參照《侵權責任法》第57條: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未盡到與當時的醫療水平相應的診療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此處的“診療義務”,就是注意義務在診療活動中的具體應用,是判斷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無過錯的標準,具體而言,就是要看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是否向患者盡到了說明、告知義務,是否盡到了與當時的醫療水平相應的診療義務,違反了這些義務就是有過錯,要承擔醫療損害責任。通常醫務人員違反注意義務的情形主要有:違反了醫療行為中的不良結果的預見義務、違反了醫療行為中的不良結果的回避義務、違反了醫療行為中的轉醫義務。同時這一義務又有個性化的特點,“盡到與當時的醫療水平相應的診療義務。”因為醫療水平有地域性和時間性的特性,醫療機構的資質也有很大差異,不同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也有很大不同,所以偏遠山區與廣州武警醫院的診療義務標準肯定不一樣。   (二)醫療機構承擔責任

      醫療損害責任的行為人是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但他們是為了執行工作的行為。《侵權責任法》第34條,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所以其在診療活動中的過錯就是醫療機構的過錯,所以由醫療機構來承擔責任。

      (三)例外的過錯推定責任

      依據《侵權責任法》第58條的規定:患者有損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二)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三)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

      由于患者本來就是弱勢群體,而醫療行為又是專業性技術性比較強的行業,他們常常意思不到也證明不了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的錯誤,同時一個損害結果往往不是一個原因造成的,這更加大了患者的證明難度。對于醫療護理中信息的采集,記錄都是由醫院保管。患者除了手中看不懂的病歷之外別無其他證據。在這種情況下再由患者提供證據來證明醫方存大過錯與否,對患者來說顯然是不公平的。鑒于公平原則,在上述三種情形下采取過錯推定原則,用舉證責任倒置的方式,醫療機構提出反證,證明自己沒有過錯,推翻上述推定。

      (四)無過錯責任

      我國《侵權責任法》第59條之規定因藥品、消毒藥劑、醫療器械的缺陷,或者輸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損害的,患者可以向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請求賠償,也可以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患者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的,醫療機構賠償后,有權向負有責任的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追償。患者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的,醫療機構不能以不是自己責任而對抗患者索償。此處適用的是無過錯責任原則。如果醫療機構沒有過錯,其賠償后,有權向負有責任的生產者和血液提供機構追償。

      (五)免責事由

      1.第三人的原因能夠免責。根據《侵權責任法》第59條之規定醫療機構沒有過錯的,醫療機構承擔責任后向有責任的第三人追償。此系為免責條件之一。

      2.其他法定的免責事由。依我國《侵權責任法》第60條的規定,患者有損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一)患者或者其近親屬不配合醫療機構進行符合診療規范的診療;(二)醫務人員在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下已經盡到合理診療義務;(三)限于當時的醫療水平難以診療”。

      第一款是由于患者的過錯,第二款如果醫療機構盡到應有的責任的,第三款完全屬于醫療科技風險的,此三種情況下,患者有損害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責任。

      三、解決途徑

      醫療糾紛的解決大體上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訴訟方式,一種是非訴訟方式。

      (一)訴訟方式

      隨著普法教育的普遍推廣,人們法律意識也逐漸增強,醫療糾紛訴訟案件也大幅度上升。《侵權責任法》的出臺雖然為我們訴訟解決醫療糾紛提供了一些幫助,但這遠遠不能應付醫療糾紛案件的復雜性,多變性、專業性等特點。在中國2000多年的儒家文化影響下,人們奉行以“和貴的”思想,不到萬不得以還是不會走訴訟這條道路。訴訟方式永遠是我們最后的救濟方式。它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其一,一場官司打下來歷時很久,往往要幾年或是十幾年,時間跨度比較長,致使很多患者及家庭被拖垮,處在進退兩難的境地。其二,醫患雙方鬧上法庭,使醫患關系更加緊張,增加醫患對立情緒,社會矛盾社會問題凸顯,增加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其三,醫療成本增加,阻礙了醫療技術的進步。西方國家多年也曾以訴訟為解決醫療糾紛的主要方式,但是帶來的卻是醫療危機和訴訟爆炸的后果。鑒于以上幾點,我們在無法調解解決的情況下才鼓勵采取訴訟措施。

      (二)非訴訟方式

      醫療糾紛的非訴解決機制主要包括以下三點:一是醫患雙方自行協商;二是衛生行政部門的調解;三是行業協會醫療組織的調解。

      醫患雙方自行協商解決不僅節約社會成本,而且簡單,快捷、雙方平等自愿,減少醫患之間的對立。符合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但是雙方協商解決一定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在雙方平等自愿的基礎上使雙方利益最大化,矛盾最小化,傷害最低化。衛生行政部門是醫療衛生機構的主管部門。在處理醫療糾紛的過程中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大包大攬事無巨細,也不能冷眼旁觀不作為。衛生行政部門要樹立自己的權威性,公正性,努力成為醫患雙方都能信任的中間調解機構。

      行業協會醫療組織熟悉行業情況,了解行業知識,由其來調解醫療糾紛較其它組織更具有優勢性。

      除了以上事后解決機制來解決醫療糾紛以外,我們還要建立科學的醫療保障機制,引入醫療商業保險,分散醫療風險給醫患雙方帶來的壓力。同時還要建立醫療糾紛防范體系,增強醫務人員的服務意識和職業道德操守,把醫療事故扼殺在萌芽狀態。減少醫患矛盾,和諧醫患關系。

      參考文獻:

      [1]楊立新.侵權法論.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版.

      [2]馬俊駒,余延滿.民法原論.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下頁帶來更多的法律機制論文電子版

      法律機制論文電子版篇2

      淺談公益信托法律保障機制

      摘要:公益信托是為救濟貧困、救助災民,扶助殘疾人, 發展 教育 、 科技 、 文化、 藝術 、 體育 、醫療衛生、 環境保護事業和其他 社會 公益事業而設立的信托。 中國 現在還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公益信托,因此我國有必要建立公益信托制度。我國法規應完善對公益信托受托人的監管體制,并應規定對公益信托實行 稅收優惠。

      關鍵詞:公益信托;必要性;監管;免稅

      2007年8月,北京國際信托投資有限公司的“同心慈善1號新股申購集合資金信托 計劃”公益性信托已經募集結束,該信托產品的公益性質使得其在募集前就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盡管在近幾年不斷有信托公司宣稱推出公益信托項目,如中融信托投資有限公司作為受托人向公眾推出“中華慈善公益信托”(即“殘疾孤兒手術康復明天計劃”)、云南省國際信托投資有限公司2006年度發行的公益“愛心穩健收益型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重慶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推出具有準公益性質的收益捐贈型信托產品“愛心滿中華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等。但是,專家普遍認為“中國現在還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公益信托,現有的信托產品準確地說只能稱為‘具備公益性質的集合資金信托’”。我國《信托法》頒布已有六年時間,為何公益信托制度在行業中受到“冷遇”?我們或許在 分析 中國公益信托制度的 法律 基礎之后才能找到 問題 的答案。

      一、公益信托制度在我國建立的必要性

      我國《信托法》第六章對公益信托做出了特別規定,其中第六十條指出,公益信托是為救濟貧困、救助災民,扶助殘疾人,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藝術、體育、醫療衛生、環境保護事業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而設立的信托,并明確規定,“國家鼓勵發展公益信托”。這一立法安排體現了我國最高立法機關對人民利益的高度關懷和對利用信托制度發展我國公益事業的大力支持。但是,有些部門與人員卻認為基金會的 管理已經有一套現成的制度,在此前提下,沒有必要再建立一套公益信托制度。筆者認為,對于社會捐贈者而言,選擇以契約性的公益信托形式更有益于社會公益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由于信托具有經營范圍的廣泛性、 金融 功能的綜合性、產品開發的靈活性,因而能使捐贈資金實現保值與增值,并能確實、有效地被 應用 于公益事業。如諾貝爾獎金就是一項成功的、具有示范效應和廣告效應的公益基金信托業務。1953年,當諾貝爾基金會的資產只剩下了300多萬美元時,諾貝爾基金會及時做出決定,更改基金會章程,增強管理和運作,投資方向轉為以股票和不動產為主。隨著投資報酬的滾動增長,通過信托的手段,1993年諾貝爾基金會的總資產已升到2億多美元,這是典型的公益信托業務。信托可以對動產、不動產、無形資產進行管理,可以從事諸如投資、融資、財產保管、債權處理等多方面的業務。 目前 ,信托公司是中國惟一能同時涉足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產業市場的金融機構,這種特性使得信托公司成為三個領域資金交流的最佳選擇。

      公益信托的良好發展,對信托市場也會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不少信托公司相關人士表示,開展公益信托業務有利于提升信托公司的形象,設計公益信托業務,實際上更能幫助信托公司開展業務。2006年8月份,銀監會下發了《關于信托投資公司開展集合資金信托業務創新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文件規定信托投資公司推介創新產品,“不得通過報刊、電視、廣播和其他公共媒體進行營銷宣傳”。但是業內人士指出,公益信托在幫助信托公司開展業務的同時,給人的感覺更加安全,老百姓也更容易接受。據悉,國內各家信托公司均有意開拓公益信托的新領域,但是考慮到公益信托的設立、資產管理、處分等各方面法規、政策不健全而不敢率先成為先例,大多數信托公司依舊持觀望態度。

      二、我國法規應完善對公益信托受托人的監管體制

      由于公益信托事關公共利益,且受益人多為一般社會大眾,在法律上無直接監督權限。因此,為防止濫設公益信托,保證公益信托目的的實現,國家應當對信托實施過程進行管理和監督,以便督促受托人依照法律和信托文件的規定履行職責,及時發現信托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并予以改正。從我國曾多次清理整頓信托機構的情況看,由于信托業監管法規的缺失,信托投資公司違法違規操作現象嚴重。因此,應完善對公益信托受托人的監管體制。

      對于公益信托受托人的監管問題,我國《信托法》不僅指出,公益信托應當設置信托監察人,還在第六十二條規定“公益信托的設立和確定其受托人,應當經有關公益事業的管理機構批準”。然而,何部門為“公益事業的管理機構”法律未予明確。國務院發布的《基金會管理條例》第六條規定,國務院民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是基金會的登記管理機關。據此推知,公益信托的管理機構也應為民政部門。對于公益信托,民政部并未出臺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究竟以何程序申報,如何監管,信托公司如何配合等問題均只有原則性的模糊立法。公益事業管理機構沒有明確到位,這使得公益信托管理中的很多事項無從批準,公益信托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國務院 經濟 發展 研究 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說,由于其他金融機構廣泛涉足信托業務,而不同的金融監管部門對同一金融消費者的同一消費行為往往采取不同的政策,因此信托監管中時常出現政出多門、相互沖突的情形。

      由于公益信托目的的特殊性,在公益信托監管機關的設立上,各國和地區一般通過設立特殊的監督機關來突出其公共利益性。如《英國公益法》規定,公益委員會可以對公益信托行使檢查權,有權要求取得有關公益信托的材料,包括賬目和 會計 報表,查閱公益信托的檔案,并可采取措施補救受托人 管理中的失誤。美國由州檢察長行使對公益信托的監督權,受托人必須定期向檢察長提出書面 報告。報告 內容 包括,資產細目、營運狀況、會計報表等。《日本信托法》規定,公益信托屬主管官署監督,主管官署可以隨時檢查公益信托事務的處理情況,亦可以命令實行財產提存或其他必要處分。受托人應當每年定時一次公告信托事務及財產狀況。

      英國有句名言“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這說明,大眾對于權力的約束是一種重要的約束。現在我國在對商業信托受托人的監管 問題 上也做了有益的嘗試。如“中華慈善公益信托”是首只準公募化發行的信托產品,該產品由托管銀行來承擔信托資產的保管、監督和 審計 工作。筆者認為,為保證公益信托健康、平穩 發展 ,我國還應規定托管銀行應分開單獨賬戶保管公益信托資產,以保證資金的安全使用。此外,對于何機構可作信托監察人,信托監察人的具體職責等問題信托法并未明確。筆者建議可由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聯合擔任監察人。若監察人怠于履行監察權,則與違法之信托公司承擔連帶責任。

      三、公益信托應實行 稅收優惠政策

      有學者認為,現行稅法并未對信托財產移轉的特殊性給予回應,現有的“一法兩規”也沒有把稅收納入調整范圍,信托制度與稅收制度之間的隔閡阻礙了信托稅制的建立和發展。國家鼓勵發展公益信托的稅收減免措施在財稅法規上的缺失,將直接 影響 委托人設立公益信托的積極性。這種情況下,真正的公益信托就很難在國內開展。究其原因,國家稅務總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楊元偉指出,由于我國的信托 法律 制度在稅制主體框架建立 時尚 未明確,因此 目前 在稅收制度層面,除對證券投資基金(信托關系)的稅法適用有特別規范外,對信托活動基本上是按照一般 經濟 活動的相關稅法規定適用的,并未針對信托活動自身具有的特殊性和復雜性而在稅法適用層面上予以區別對待。

      相比較而言,我國 臺灣 地區對設立公益信托給予免稅鼓勵值得我們借鑒。如在我國臺灣地區,設立公益信托與捐贈的意義相同,因此設立公益信托享受免稅待遇。將個人的財產設立公益信托,或者將財產捐贈給公益信托,該信托財產無須課征贈與稅,同時還可以將該贈與額列入所得稅的扣除項目之內予以扣除。此外,還有很多國家對公益信托也是完全免稅的。如在英國,公益信托的經營收入通常免征個人所得稅、公司所得稅,公益信托占用的土地減半征收繼承稅,公益信托出售捐贈而來的物品免征增值稅,單位和個人向公益信托捐獻的款項免征繼承稅等。

      今年初,針對地方性的非營利公益性 社會 團體和基金會的稅收優惠政策已經出臺。這份由 財政部、稅務總局簽發的《關于公益救濟性捐贈稅前扣除政策及相關管理問題的通知》規定,納稅人通過符合有關規定、且經稅務機構確認的公益救濟性公益 組織進行捐贈,可按現行稅收政策,在繳納所得稅之前扣除,并將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確認權限下放到省級財稅部門。從該通知的政策導向來看,國家鼓勵公益事業發展,只是稅收優惠的范圍還未擴展至公益信托領域。因此,筆者建議納稅人向公益信托部門捐贈金錢或實物之價額,應在繳納所得稅之前予以扣除,并且公益信托部門對因管理信托資產而產生的增值給予免稅優待,只有這樣才能解除捐贈人與公益信托部門的“后顧之憂”。

      參考 文獻 :

      [1]陳婧.北國投公益信托艱難拓荒[N]. 華夏時報. 2007-08-04.

      [2]王忠.我國公益信托發展受阻的法律 分析 [J]. 特區經濟, 2006,(9):122.

      [3]孫玉.信托公司呼吁完善公益信托法規[EB/OL].

      [4]吳曉鋒. 公益信托如何擺脫困境[N]. 法制日報. 2005-08-02.

      [5]中稅網. 信托法釋義[EB/OL].

      [6]李青云. 我國公益信托稅收政策 研究 [J]. 稅務與經濟, 2006,5:98.

    猜你喜歡:

    340058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中文字幕| 爱情岛永久入口网址首页|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 日本xxxx色视频在线播放| 奇米四色在线视频| 免费看美女隐私全部|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大全中国| 翁公厨房嫒媛猛烈进出| 欧美大香a蕉免费| 巨年少根与艳妇全文阅| 国产换爱交换乱理伦片|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一道本在线免费视频| 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 最近中文字幕更新8| 美女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曰本一区二区三区|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蜜芽| 国产做床爱无遮挡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92午夜少妇极品福利无码电影| 欧美高清国产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2021自在线|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777| 国内自产少妇自拍区免费| 免费无码中文字幕A级毛片| GOGOGO高清在线观看中文版|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女生喜欢让男生自己动漫| 又大又硬又爽又深免费看|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免费在线色视频| 欧美αv日韩αv另类综合|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天堂2017| 欧美在线色视频| 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 国产xxxxxx久色视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