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軍事訓練的論文(2)
有關軍事訓練的論文篇二
《淺析美軍軍事訓練轉型》
【摘 要】為推進機械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轉型,分析美軍訓練改革的基本情況,尤其是第二次美軍軍事訓練轉型的基本做法和存在的問題,研究借鑒美軍在訓練轉型上的有益經驗,對推進我軍軍事訓練轉型具有參考意義。
【關鍵詞】美軍 軍事訓練 訓練轉型
【中圖分類號】E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2)12-0247-02
美國是這場由軍事技術進步引起的被稱為“軍事上的革命”—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縮寫RMA)的始作俑者。海灣戰爭之后,美國基本評估辦公室主任馬歇爾主張使用“美國軍事革命”替代內涵狹窄的“軍事技術革命”一詞,克林頓政府后期開始提出以“軍事轉型”取代“軍事革命”。小布什政府和奧巴馬政府接過了“軍事轉型”的接力棒,并全面展開,加速推進。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在軍事上的廣泛應用,以及安全形勢和戰爭形態的發展變化,美軍軍事訓練轉型正在向信息化、多樣化的方向轉變。
一、美軍訓練改革的基本情況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軍經歷了兩次軍事訓練轉型。第一次訓練轉型,形成軍種聯合訓練。戰爭結束后,美軍從戰爭的慘敗中汲取教訓,提出了“以教育訓練改革治軍”的思想,決定在教育訓練領域進行一場革命,開始了第一次訓練轉型,并于20世紀80年代完成了第一次訓練轉型。主要是各軍種先后建立了各自的訓練與條令司令部及軍兵種訓練中心(即美軍兵種訓練的前身),專司本軍種的軍事訓練,成效顯著。
首先,1973年美陸軍訓練與條令司令部的成立標志著美軍第一次訓練轉型的啟動,也揭開了美國軍事變革的序幕。
其次,20世紀30年代,美國將軍喬治·巴頓率先在加利福尼亞州偏僻的歐文堡設置營地,以訓練坦克軍團。歐文堡國家訓練中心是美國陸軍最大的訓練基地,該中心每年訓練時間為10個月,全年可訓練約8萬人。目前,美軍有各種訓練基地(訓練中心)100余處,每年可為美軍輪訓25萬余人。
第二次訓練轉型,形成三軍聯合訓練。1990年后,特別是海灣戰爭以后,美軍提出軍事事務革命,開始了第二輪訓練轉型即開始推動國家即三軍聯合訓練體系建設,即由以軍種聯合訓練為主轉向以三軍聯合訓練為主,將聯合訓練擺到最突出的地位,其目的就是要使美軍各軍種之間得到“無縫”的聯合訓練,以增強三軍的整體作戰能力。
二、美軍第二次訓練轉型的基本做法
美軍第二次軍事訓練轉型基本做法如下:
首先,完善聯合訓練法規。1986年美軍出臺了《戈德華特——尼科爾斯法》,針對聯合訓練存在的問題,授權參聯會主席編寫和修訂聯合作戰條令與聯合訓練條令,授權參聯會主席和戰區聯合司令部司令計劃、組織和實施聯合訓練,并撥給相應的訓練資源。通過細化國防部長、參聯會主席、聯合參謀部、聯合司令部、各軍種部、國防部各業務局和國防大學與軍種院校的聯合訓練職責,健全了集中領導和分級負責相結合的聯合訓練領導機制。
其次,健全聯合訓練機構。美軍分別于1986年建立“聯合作戰中心”,1987年建立“聯合戰備訓練中心”,1993年,頒發聯合司令部計劃,規定大西洋司令部在擔負戰區司令部職責的同時,兼管美國武裝部隊的聯合訓練。1999年,將大西洋司令部徹底改組為聯合部隊司令部。“9·11”事件后,美軍又進一步完善了聯合訓練機構體系,把聯合部隊司令部的所有作戰責任區全部交給新成立的北方司令部,使其成為專職的聯合作戰與聯合訓練司令部。2002年10月,美軍聯合參謀部下屬的作戰計劃與協調部更名為作戰計劃與聯合部隊發展部。2007年4月,成立遠征訓練指揮部(ETC)。美軍對聯合訓練機構的不斷調整和完善,較好地保證了聯合訓練順利進行和聯合作戰能力穩步提高。
再次,發展聯合作戰理論,強化聯合訓練實踐。美軍明確要求,參聯會主席和各戰區司令,要及時總結和論證新的聯合作戰理論。參聯會主席每年9月1日前,都要向國防部上交聯合作戰理論論證報告。各聯合司令部和軍種都要按照近期聯合作戰行動、中期聯合作戰方案、遠期聯合作戰構想的結構要求,有針對性地加強對聯合作戰理論的總結完善和論證。
從聯合訓練的實踐可以看出,聯合訓練機構是否健全,責、權、利是否明確,是聯合訓練能否落到實處的根本問題。
最后,提高訓練環境的聯合度。為了使國家聯合訓練的運作機制不干擾部隊的正常戰備,美軍聯合訓練能力計劃的落實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整合現有軍種和聯合訓練課目,不斷提高訓練環境的聯合程度。另一方面,提高軍種與聯合訓練設施之間的互通性。
三、美軍訓練轉型面臨的挑戰
首先,難以彌合的軍種戰術間隙。按照《美國法典》,戰區司令對聯合部隊具有使用權,這些部隊隸屬于臨時聯合司令部,美軍軍事訓練的重點也放在戰役層次的聯合訓練。而實戰中的聯合作戰,往往發生在戰役以下的級別,臨時聯合司令部在聯合部隊組建、作戰行動開始的同時,戰術間隙和縫隙也就出現了。
其次,難以模擬的“伊拉克新戰術”。自2005年底開始,在歐文堡的國家訓練中心,悄悄出現了12個“伊拉克村莊”,那里居住著250個扮演伊拉克人的“演員”。戰地指揮員必須學習在伊拉克人中贏得朋友,并識別出那些參加了抵抗組織的反對者。
再次,訓練有素的兵員數量不足。美國一位山地特種作戰部隊軍官在研究過兩次車臣戰爭后指出,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是打贏現代戰爭的關鍵。在車臣戰爭中,新來的裝甲兵將裝甲運輸車開到十字路口即遭到四面八方的反坦克火箭彈襲擊,而有豐富山地作戰經驗的老兵卻可以“神奇”般地避開車臣狙擊手的瞄準鏡。一方面,兵員數量不足。據《美國國防新聞》報道,在總共20支即將或已經前往伊拉克或阿富汗的戰斗部隊中,沒有一支部隊歸國休整時間達到2年,有4支隊伍已經有1年時間沒有回國了。為了維持在伊拉克的增兵策略和整體軍事部署,2007年12月前五角大樓曾將4個步兵旅共13000人派往伊拉克,其中的2個旅剛剛結束在阿富汗的軍事任務回國不到1年時間。而以往,國民警衛隊的動員期通常長達18-22個月。另一方面,訓練有素的老兵更是稀缺。據統計,在駐伊部隊中,超過40%的士兵是剛剛完成訓練的新兵。沙漠作戰經驗不足,給美軍訓練轉型提出了嚴峻的問題。
最后,高昂的訓練成本。以2002年的歐文堡為例,訓練場地由28幢房屋組成,面積相當于3個城市街區,巷戰模擬訓練每天的費用高達100萬元。據統計,美軍組織實施一次諸如“海洋冒險”或“堅固盾牌”這樣的大規模聯合演習,每天通常需要大約80萬人和4000萬美元。為減少演習費用,又可以取得比較理想的訓練效果,目前美軍普遍使用計算機模擬演習。美國國家防衛局主任、美國陸軍中將布魯姆在近期的國會聽證會上說,國民警衛隊共34個旅中,有2/3以上未做好戰斗準備,主要是因為缺乏裝備、資金的支持,而這部分費用至少在210億美元以上。
參考文獻
1 柴宇球、曾蘇南.轉型中的軍事教育與訓練[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
有關軍事訓練的論文相關文章:
2.軍事論文范文
有關軍事訓練的論文(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