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技術應用精選論文(2)
計算機技術應用精選論文
計算機技術應用精選論文篇二
《計算機技術的應用》
摘要:中學計算機教育是一項面向未來的現代化教育,是培養學生計算機意識、普及計算機文化、提高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途徑,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其教學方法決不能完全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應有其獨特的教學模式。計算機課程將逐步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的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學科。
關鍵詞:中學生;計算機;應用
計算機是一種現代化工具,應用在教育上,確實具有其他任何一種教學手段所不能比擬的優勢,特別是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為提高學生智力提供了一個極其良好的環境,但是要真正做到發展學生的思維,還需要廣大教師(包括各學科教師)付出艱辛的勞動,結合我國的教育實際及學生的認知規律,恰如其分地運用計算機的各種功能,而不能幻想單靠開設計算機課,就能使學生的能力和智力得到異乎尋常的提高。應該用計算機去開發學生潛在能力和智力,這是一個十分嚴肅且極有前途的事業,我國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員應該在這方面有所建樹,努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計算機教育模式。
一、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傳統的教學手段最大局限在于不能動態地表示運動變化的事物。動態的事物往往比靜態的事物更能引起學生注意,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CAI能化靜為動、化枯燥為有趣、化無聲為有聲。教師通過平移、旋轉、翻轉等方式呈現出生動、有趣的動態畫面,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并能直觀生動地對學生的心理進行“催化”,有效地誘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使教與學雙方始終處于“活化”的狀態。
二、喚起創新意識,激發創新激情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育理論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只在于傳授本領,更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在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樣需要“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
1.運用學科特點,喚起創新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會自覺地學習,不斷地探索未知領域。學生剛接觸電腦時,往往充滿了好奇,但好奇還不是興趣,教師要善于將學生的好奇轉化為興趣。在學生形成興趣后,還要善于將短期興趣轉化為長期興趣,甚至終身興趣。
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在對計算機特點、內容發生興趣時引發的。因此,教師備課時要盡可能挖掘學科的創新思維因素,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如:在開學第一節課上,我們先提出問題:“計算機對我們的學習、生活有什么作用?”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計算機可以打字、可以畫畫、可以玩游戲、可以看影碟、可以輔助學習……我在向他們一一展示用電腦畫圖、播放動畫、播放音樂、制作網頁、收發電子郵件、玩游戲后,接著問:“計算機在我們身邊有這么多用處,那么在社會中又有哪些應用呢?”由于學生社會經驗有限,感到這個問題有些困難。這時我就結合計算機的特點講解它在信息社會中的應用,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電腦對現代社會的巨大影響,激發他們對學習電腦知識的興趣。當學生得知每天收看的天氣預報都是用計算機算出來的,家里用的自動洗衣機、空調以及手腕上的電子表都是由計算機程序控制的時,感到非常神奇,由此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動探索的興趣。
2.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激發學生的創新激情
好奇心是對新、特、奇事物進行探究的一種心理傾向。學生對感知到的新信息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進而產生深入分析、思考的急切心理。教師要利用這種心理,激發學生的創新激情。如有一次,在講“計算機與信息社會”一節課時,我問學生:“最近我國信息產業界發生了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事嗎?”學生紛紛搖頭,并急切地想知道答案。我告訴他們:這件大事是我國最大的計算機產業集團聯想公司與我國軟件業巨頭金山公司聯手合作。大家都知道聯想集團是我國信息產業界硬件領域的驕子,而金山公司則在我國軟件業一枝獨秀。這一“硬”一“軟”的聯合,必將推進我國信息產業發展的步伐。借這件事,我向學生介紹了我國信息產業與某些發達國家的差距,特別強調了美國微軟試圖壟斷我國軟件業的企圖及金山公司的WPS作為唯一與微軟的WORD抗衡的漢字處理軟件在開發過程中經歷的艱難,使學生認識到我國的信息產業要趕超世界,需要我們不斷努力學習。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勤學好問、勇于探索的精神
王充說:“不學不問不能知也。”在他看來,學問就由“學”和“問”這一對矛盾組成的。“學”要勤奮,勤奮學習是學生獲取科學知識的主觀能動性的反映,是學生從事創造性活動所必備的基本條件。“問”要善于提問,所提的問題是有意義的,善于提問是積極動腦思考的表現。心理學的實踐證明,思維總是從問題產生的,人的智慧就是在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的。計算機教學中學生智慧的增長與進步也是如此。在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以及計算機實驗中,就在不斷提出問題,然后再對所提的問題求得解決??傊?,勤學好問是好奇心和求知欲這種可貴品質在學生身上的表現。沒有這種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根本談不上什么探索和創新。這與那種只滿足于一味的“占有”和“貯存”知識的態度是完全不同的。提出問題之后還要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有些問題總是可以從書本上或通過簡單的實驗得到解決。也有的問題在書本中并不能直接得到答案,它往往需要靈活地、綜合地運用已有知識,經過刻苦的努力和不斷探索才能得到科學的答案。后一種情況對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是有益的。對于未知充滿好奇心并急切地想求得答案的學生,他們會以極高的熱情和積極性去不斷搜索論據,找出科學的答案,這樣做不僅能使他們獲得牢靠的計算機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四、有助于培養剛毅頑強、百折不撓的精神
學習本身是一個艱苦的腦力勞動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遇到種種困難。有的學生剛開始時非常好奇,但到具體學習時又會感到無從下手,特別是在上機實驗時不知如何操作,在編好程序上機調試時,往往需要多次反復修改程序,花費很大精力才能完成。在困難面前有兩種態度,一種是畏縮不前、垂頭喪氣,失掉學習的信心;一種是不畏懼,以頑強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去克服它。對此,我們應積極提倡后者,首先在精神上要樹立困難是可戰勝的觀點,這種觀點是在學生對一個個具體困難經過努力得到克服之后才能樹立起來的。其次要認真動腦分析產生困難的原因,然后針對具體困難找出明確的解決辦法,如上機操作不知從何處下手,主要是對老師課堂上講解沒有掌握,對老師講的操作步驟沒有記住,這就要求學生把問題弄清楚后再去上機。有時經過自己的努力,困難難以解決,這時最需要的是頑強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為教學進程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空間,師生相互作用的條件趨于多元化,使學生在知識、能力、興趣、特長、個性品質等方面的發展成為可能。值得關注的是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將更有效地推動教學改革。信息高速公路的實現為因材施教個別化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空間,突破了時間的限制。
參考資料
1.張迪梅.《中小學多媒體教學應用的形式與發展》.《中國電化教育》.
看過“計算機技術應用精選論文”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