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論文開題報告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人類生活同樣需要計算機技術的參與。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計算機論文,供大家參考。
計算機論文范文一:信息與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技術分析
摘要:信息時代網絡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網絡作為一個虛擬的社會,像每個人都帶了面具,無法一眼分辨每個人的善惡。所以在網絡中要學會保護自己,保護信息的安全。本文分析了威脅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的各種因素,并提出了加強網絡安全的措施。
關鍵詞:信息安全;計算機通信;網絡;技術研究
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就是指保護計算機上的數據沒有在用戶許可的情況下不會出現被他人或計算機網絡系統非法竊取和復制,同時保護用戶數據的完整性。同時保護計算機系統的正常運行,同時保護計算機不被非法利用,確保傳輸的數據在中途不會被截取和竊聽。
1威脅計算機網絡安全的因素
目前家用計算機的系統有windows、Unix、Linux和Mac等,一種微軟公司的windows系統,它占據著市場巨大的份額。我們一般所說的計算機安全問題也一般是出在這個系統上的,因為windows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開放性一方面幫助所以使用計算機的人都處在同一平臺網絡,互相交流方便快捷;另一方面也造就了大量的系統漏洞,為計算機網絡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1.1非法計算機工程師因素
非法計算機工程師俗稱黑客,他們擁有高超的計算機網絡技術,他們能夠在不經過用戶允許的情況下,入侵他人的計算機竊取用戶信息。同時他們能制造一種能自我復制,竊取他人信息的程序,這種程序就是電腦病毒。電腦病毒因為自我復制性能夠在互聯網上大量傳播。感染病毒的計算機會降低了工作能力,因為病毒的自我復制占據了大量的硬盤空間和內存,嚴重時會破壞計算機原有系統,甚至出現計算機死機,不斷重啟等現象,同時電腦內的用戶資料可能也被損壞,或被遠程復制。有些黑客還會刻意破壞計算機的系統,或者通過盜取計算機內的各種資料來謀取利益。
1.2系統和軟件的漏洞
計算機和網絡的開放提升了系統不穩定性和保護信息安全的難度。現在隨著網絡購物和網上銀行的興起,網絡上的信息具有更大的價值性。如果相應的支付軟件和網上銀行后臺的網絡協議存在漏洞,就容易出現信息的大量泄露等情況。比如網易郵箱出現漏洞時,引發了大量民眾恐慌,因為不少人把銀行卡安全郵箱設在網易。賬戶密碼等重要信息與郵箱相聯系。泄露郵箱信息相當于把銀行卡密碼告訴別人。因此系統和軟件本身安全性也是維護網絡安全的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2計算機位置信息被利用
通信網絡的安全威脅在于在電腦位置信息的修改和欺騙。計算機病毒可通過找到原路徑信息找到計算機用戶的位置,從而傳輸有害的數據給計算機,造成對計算機的破壞。此外利用IP流直接破壞服務器,之后在進行非法入侵。在拷貝好想要的用戶資料后對用戶的電腦系統進行破壞,或者安裝木馬和監視工具。對電腦的數據進行實時偷窺。或者非法打開用戶攝像或錄音裝置,對計算機使用者在生活工作隱私進行違法侵犯。這種行為屬于犯罪,是人們十分厭惡的一種計算機入侵行為。
3有效且常用的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
計算機網絡網絡安全的防護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但是最佳的方法就是使用正版系統程序,瀏覽安全的網站,不要下載來歷不明的軟件。同時使用正版安全的軟件,如果能做到著幾點,黑客和病毒就很難找到你的電腦,從而維護了自己的安全。同時在日常使用計算機時,要采取一些必要手段,來保護自己的重要資料和信息不回被竊取盜用。
3.1密碼技術
密碼技術即為對數據進行加密。是為了提高信息系統與數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機密數據被外部破譯而采用的主要技術手段之一,主要有對稱加密技術與非對稱加密技術兩種,其中加密技術以口令作為基礎,通過使用密鑰進而通過加密或者是解密運算;而對于非對稱的加密技術而言,加密密鑰是已知的,而解密密鑰只有主人知道,由此提高了信息與計算機通信網絡的安全。
3.2配置防火墻
設置防火墻能夠減少病毒或者是非法程序的訪問,有效減少對信息數據的破壞。防火墻指的是于公共網絡以及專用的網絡間進行隔離墻的設置,有效對用戶請求的授權情況、對進出的專用網絡數據以及信息的準許情況等進行檢查,從而進一步阻止非授權的用戶進入或者訪問。利用網絡數據包實施有效的監控,并對網絡系統的各個端口進行掌控,有效核實用戶的身份。假如計算機系統中遭到不安全的程序影響,防火墻將會及時進行攔截,在經主人同意后程序方可進入至計算機的系統網絡中,對與計算機的安全與正常運行具有重要的意義。
3.3安全審計及入侵檢測技術
安全審計技術能夠對用戶的入侵過程以及活動進行記錄,分成誘捕及反擊2個階段。誘捕指的是特意安排出現漏洞并且允許入侵者侵入,以便獲得較多的入侵特征及證據;反擊是指計算機系統在掌握較多的證據以及進行充分的準備之后,對入侵的行為給予跟蹤并查詢其的來源以及身份,從而將系統與入侵者的連接切斷。此外IDS又可稱為入侵檢測技術,能夠提供動態的入侵檢測進而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當檢測出計算機網絡受到非法侵入后,可給予有效的預防措施進行阻斷,還可追蹤定位并對攻擊源進行反擊。
3.4VLAN技術
在ATM以及以太網進行交換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虛擬局域網技術,能夠將局域網的技術發展成連接的技術,進一步預防了網絡進行監聽及入侵等非法操作。例如將企業的內聯網當中的信息與電子郵件及數據服務器進行單獨的劃分,使之形成VLAN1,再將企業外聯網進行劃分成VLAN2,有效控制企業內、外聯網當中的各個信息流向;即企業的內聯網能夠訪問外聯網的有關信息;而外聯網不可訪問內聯網的數據及信息。由此一來確保企業的內部重要信息與數據免受利用及非法訪問,大大提高了通信網絡的安全及可靠性。
3.5正版系統和軟件以及經常的漏洞修補
任何對計算機非法的操作都是需要漏洞才能實現的,所以保護計算機信息安全最有效方式就是堵死黑客和病毒入侵電腦的漏洞。這就需要保證計算機系統的正版以及及時更新系統漏洞。在中國有很多人使用盜版的計算機操作系統,這也是黑客和病毒猖獗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的盜版操作系統存在大量的漏洞,成為孕育黑客和病毒溫床,所以為了保護計算機信息,使用正版系統和正版程序是快捷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4結論
計算機通訊網絡安全的形勢雖然嚴峻,但是通過不斷創新的技術手段就可以改善現在的情況。我們雖不能找出所有黑客及清除所有的計算機網絡病毒,但是我們能提高我們防病毒,防黑客的手段,通過各種手段讓黑客和病毒無從下手,確保計算機信息的安全性和正常使用。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是我們與黑客、病毒和漏洞進行的一場長期的戰爭,只要我們不斷運用新的技術,堅持正版,就能在這場戰爭取得優勢地位。
參考文獻
[1]徐有汐.網絡安全技術研究[J].聲屏世界,2015(S1).
[2]馮揚.云安全技術研究[J].電力信息與通信技術,2014(01).
[3]譚琳.網絡考試系統中安全技術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3(02).
[4]李曉輝.網絡安全技術研究[J].福建電腦,2009(03).
計算機論文范文二:就業導向下的計算機教育教學實踐
摘要:以就業為導向建立計算機教學體系,密切課堂教學和工作實際間的聯系,促進教學內容與實際崗位的有效銜接,是社會和用人單位對高等院校計算機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本文基于當前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現狀及計算機教學中的問題,分析了以就業為導向的計算機教育的提出背景,然后從教學課程、教學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具體探討了以就業為導向的計算機教學實踐活動。
關鍵詞:計算機教育;以就業為導向;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課程
計算機是一門專業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的學科,教學中要兼顧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和應用能力培養兩個方面,特別要重視學生的計算機技能掌握與應用能力培養,唯有這樣才能適應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對此,高等院校計算機教育應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著眼于崗位實際,以就業為導向的進行計算機教學,致力于發展學生的崗位能力,進入社會后更好、更快的使適應工作崗位。
一、以就業為導向的計算機教育的提出
目前,計算機網絡已經深入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其重要性日益明顯,且慢慢占據主導地位。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對應用型的計算機人才需求越來越大,高等院校計算機教育面臨著較大挑戰,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就業形勢的需求,亟待進一步調整與改革。而且,計算機網絡專業實用性強,可從事信息維護、計算機系統維護、信息處理等相關崗位,有著良好的就業前景。為滿足社會對計算機專業相關崗位提出的工作需求,計算機教學必須加強實踐教學,密切課堂教學與崗位實踐間的聯系,著重培養學生的崗位素養和工作能力。但是從現階段的高等院校計算機教學現狀看,教學內容與崗位實踐相脫節的問題比較嚴重,實訓課程教學,根本滿足不了學生崗位能力發展需要。為此,高等院校應以就業為導向建立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實訓基地、加強實踐教學,有針對性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以適應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滿足用人單位工作崗位的實際要求。
二、以就業為導向的計算機教學實踐分析
1.改革教學課程
在以就業為導向的理念指導下,計算機教學課程應打破原有的結構,以崗位能力和職業技能培養為目標來建立新的課程體系。在以往教學中,計算機課程體系基本為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重傳授、輕實踐,側重于基礎理論知識教學,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崗位能力。為適應新時期的就業形勢,計算機教學課程應以培養學生的崗位能力和職業技能為目標,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設置教學課程體系,增加實踐課程比例,多使用電教化教學工具,把實踐操作和教學內容有機整合起來。
2.優化教學模式
在計算機教學中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出發點,以培養學生的崗位能力和職業技能為目標,以現代化教學為手段,調整與創新傳統的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方法,切實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熟練掌握計算機基本技能,增強計算機應用能力。從當前的教學實踐看,任務驅動、項目教學等教學模式同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更利于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所以教師應多多組織設計此模式的教學活動,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崗位素質。以項目教學模式為例,在網頁設計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設計或由學生自主提出項目,結合項目展開教學活動,使教學內容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在完成項目設計過程中,學生遇到問題,然后根據所學和經驗自主解決問題,能明顯增強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協作能力。
3.加強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計算機操作技能和崗位能力的有效方式,高校應充分利用現有的硬件設備條件和師資力量構建一個健全的實訓教學體系,加強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動手動腦,發展實踐能力和崗位能力。當前,高校普遍擁有自己的網絡實驗室和校園網,這為實踐教學提供了良好條件。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師可以直接借助計算機現場親自操作演示,然后指導學生操作實踐。此外,也可以利用校園網建立一個網絡實踐教學平臺,在平臺上有學生自主學習的網絡課件,便于學生自主學習計算機技能,達到多學多練的效果。此外,日常教學中多為學生設計一些貼近實際的問題,如網絡不通怎樣辦、淘寶網頁如何設計等,這些問題既與教學內容相關,也與工作實際有關。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生通過思考、分析等解決問題,促進自我能力的發展,形成一定的計算機崗位能力,以適應實際崗位需要。
4.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一種新型的辦學模式,在培養學生崗位能力上有著突出表現。在校企合作中,可以把課程教學的部分課時從實驗室中轉移到網絡公司等企業的辦公場所或者網絡工程施工現場上,通過真實而具體的崗位實踐達到培養學生崗位能力的效果。鑒于校企合作的重要性,高校應加強與網絡公司、信息公司等社會組織的合作,與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在對口公司內建立實訓基地。同時,在雙方合作下建立“產、學、研”一體化辦學模式,形成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計算機人才培養模式。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以就業為導向的進行計算機教學實踐,是“學本位”到“能力本位”教學思想轉變的一個切實體現,是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需求做出的一個調整。為適應新時期的就業形勢、提高學生的崗位實踐能力,高等院校計算機教學要以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和工作能力為目標,對教學課程體系、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等進行創新性的調整與改革,同時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辦學模式,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計算機實踐教學的整體水平和質量,培養應用型人才,切實滿足社會需求。
計算機論文開題報告相關文章: